古代科举状元是如何炼成的.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509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科举状元是如何炼成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科举状元是如何炼成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科举状元是如何炼成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科举状元是如何炼成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科举状元是如何炼成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科举状元是如何炼成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科举状元是如何炼成的.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举状元是如何炼成的? 2008年07月21日 17:05每年的夏天,中国大陆的每座城市都会出现同样的景象:成千上万的学生拥入考场,参加为期天的高考,这三天,一定会牵动许多中国人的神经。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高考中,有1010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就有1010万个家庭和数倍于这个数字的中国人在关注高考,而在这个庞大的队伍后面,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队伍在为明后年的高考做着冲刺的努力。另一组数字来自于600年前,也就是在公元1400年,明朝开国初期,6500万人口中,有3万人考中秀才,最终取中进士的人数是110人,也就是说,每2000个人当中,只会有一个人考中秀才,而在这2000名秀才当中,每20个人才

2、会有1个人题名金榜。换句话说,今天的“高考状元”和科举时代的状元是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现在的高考状元一年能出几十位,而科考史上的状元,三年才出现一位。除此之外,今天的考生通过高考获取的是高等教育的入场券,而科举,却是古代中国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是权力的通行证。这张通行证背后的力量,是对个人命运的绝对颠覆,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竞争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1905年,光绪帝废止科举制的时候,在西方,由科举催生的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正在走向成熟;而此后的一百年,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科举制就是帝制时代一种腐朽落后的、扼杀人才的取士制度,但在西方,科举制已然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

3、明”,对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大陆,对科举的否定评价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直到最近几年,人们才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古代科举从创立之日起就想承担的社会使命,直到今天,仍然埋藏着太多远非过时的话题。于是,我们选择了江南贡院,那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科举考场,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科举的兴衰,那也正是中国千年科举史从鼎盛走向衰亡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从江南贡院的每一场考试里,每一个号舍中,都能听到、看到、触摸到中国科举的前世今生,埋藏其间的诸多话题在今天看来远非过时。凤凰大视野千年独木桥江南贡院与科举沉浮系列 第一集:状元及第在科举时代,状元代表着最高理想。现如今,人们往往将高考第一名称

4、为“状元”。实际上,单单从考试难度上来说,今天的所谓“高考状元”和科举时代的状元是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现在的高考状元一年能出几十位,而科考史上的状元,三年才出现一位。位于南京夫子庙旁边的江南贡院,拥有穿越时空聚散人类情感的巨大能量,拥有全国最多的考试号舍,多达20644间。而且,这里录取的学子居全国各省之冠,仅仅是清朝一个朝代,全国17个贡院20个省,从江南贡院走出去的状元就高达58名之多,占整个清朝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也就是公元1168年。在此之前,科举制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五百多年。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放榜日到端门去观察,看到新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不自禁地说,“

5、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从此,广大士人一心寄望科名能改变命运,老死于科场也无所恨。到了武则天称帝时期,“状元”开始出现,这个到今天仍然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称谓,正是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创造的,它是优秀学子的代名词,只有依次经过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最终经过皇帝的钦点,才有可能蟾宫折桂第一枝,登上科举金字塔的塔尖。但凡能走到这一步的人,多半已经耗尽了大半生。金榜题名后,包括状元在内的新科进士们,还要面临一个非常实际非常迫切的问题:他们仕途的起点从哪里开始?从童子试到殿试的模拟剧场 幼童举业课本本文系根据参加过末代科举老人的回忆虚构,以某个人为例再现中状元的全过程。入学1880年农历十二月的时

6、候,我七岁了,父亲说该入学了。开学礼那天一大早父亲就叫我起来沐浴,还给我穿上新衣服,把笔、墨、纸、砚等摆列于祖先神位前,然后敬神祭祖,说是保佑我日后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母亲帮我将三字经、千字文、幼学诗三册启蒙书,用红色丝巾包好,绑在腹前,父亲还往我口袋里放一根葱,让我带个算盘,说是这样读书就会“聪明”。拜祭后,我抱着包好的纸笔和印有“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的字格簿,父亲手提写有“文星高照”的红字灯笼引路,带领我到镇那头的学堂。先生六十多岁年纪,头戴卜帽,穿了一袭长衫马褂。他点燃香烛,带我到孔夫子的神位前,叫我跪在像前对着圣人三拜,再向先生行拜师之礼。然后,父亲给先生送上笔和礼品,请先

7、生为我“启蒙”。老师把着我的手写下我的名字“梅成全”,算是“开笔”了。老师叫学童解下绑藏在腹部内的书,放在台面上,然后揭开三字经教我读,但不是从开头,就念末段几句:“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垂于后。”最后,念完“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即算开学。童子试私塾的生活,除了放学回家外,整天都是上课的时间。开始教认字,渐渐让背四书五经。十二学做试帖诗,十三学做八股文。刚满十二岁那年,我竟然高中了钱塘县童子试的第一名。发榜之日,全家都去看榜,入了县学游文书院。四十多人一起求学,早上到后山读书台上背范文。这样到十六岁应府试,考中博士弟子生,可以免费入读苏州紫阳书院

8、。19岁那年,我参加省里学政主考的院考,得二等第七名,终于成为秀才了。乡试乡试等于全省会考,三年考试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乡试考三场,每场考试做三篇八股文,再加一首五言八句的试帖诗。初九日为首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常每场都于头一天,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点名入场,每场后一日,即初十、十三日、十六日交卷出常。状元及第的黄榜今年皇上派张尚书和吴翰林充任学台监考。1897年7月,我和大元、吴二弟兄一行数人,雇了一条民船,到南京参加8月份的江南乡试。船行了四日,早上到了南京。八月初八寅时(清晨四至五点钟),我和吴二、大元带足本场三天考试的吃用和茶酒,放在柳条编织的大“考篮”中,来到贡

9、院门外的关卡。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了。贡院内都是一排排号筒,面向南成一长巷,每一排号筒按照千字文的顺序“天地玄黄”依次命名,某字为编号,巷口有栅门,楣墙上大书某字号。入闱后,每巷栅门都上锁,同时贡院大门也封闭,鸣炮为响。初九第一场,坐“淡”字号,子时发放试题。打开首场考卷一看,要以“四书”中的“告诸往而知来者,洋洋乎发育万物”一节命题,做八股文三篇、试帖诗一首。考试第一场,我还斯斯文文地穿着老布对襟褂子,其他考生早已把小褂子脱去了。伸出身子,半探在号筒中答卷。十二日第二场坐“珠”字号,考题是以“五经”中“莫如为仁”为题,再做八股文五篇。忽觉得笔尖上紫烟缭绕,散发出烤白薯和陈年老酒的味道,直写到暮

10、色低垂,伏案酣然入梦。第三场考试是“策问”五道。这一天已经到了农历八月十四。出场之日,凑若干完卷之人开放栅门一次,称作放牌。放出后大门复闭。一般是午前放第一牌,午后放第二牌,至傍晚放第三牌,然后就不再闭大门了。到戌时(晚上八至九点)清常考完我就回到镇上,要到农历八月底桂花开放的时候才发榜。据说那天贡院全体考官会齐聚“致公堂”上,将中试考卷取出,一共八十一份,当众将密码加封的姓名揭开,叫做“揭晓”。从最末一名揭起,高呼中试者姓名,当即写在榜上,依次写到第一名。等到九月十一日,听说我是第十一名。第二天一早就有一群人头上戴着红缨帽子,赶来我家贴报条:“喜报贵府老爷梅成全,应本科江南乡试,高中第十一名

11、举人。报喜人卜连元。”大元却没有考中,直叹“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为了谋一个进身之阶,不得不另想其他办法了。会试做了举人,便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会试考场设在北京顺天府贡院,共试三场,每场三天,连考九天。平时没事,吃完了饭在灯下揣摩新科闱墨。二月初九第一场,接连考试三场,一连吃了九天辛苦。出场之后,足足困顿了两日两夜。十七日放榜,友人急急来报,说是有我,第三十名。到22日又参加复试,考中一等第3名,终于成为贡士,能参加殿试了。以后就是门生请主考,同年团拜。殿试三月二十日殿试设在紫禁城保和殿,这是第一次进宫,很是兴奋。礼部仪制司员外唱名,单数从左掖门入,双数从右掖门入,至保和殿前,

12、行三拜九叩头礼,跪在地上接试题,只是策问四道,又行三叩头礼,然后就坐。在试卷的前面填写个人的履历和家中三代姓名、官职,接着在试卷下面红线内答题,无非是崇学、吏治、民生、靖边方面的题目,以平生所学尽情发挥,紧张之心渐复平静。会试的朱卷二十一日到礼部领取三枝九叶帽顶,宿在鸿胪寺。到二十二日五鼓入朝,至午门等候传胪。皇上升殿后,传入太和殿前跪下,听唱名:第一甲第一名,梅成全。随即一阵鼓乐。我一时竟然不敢相信,慌忙上前去跪了。礼部官员捧着黄榜,一路鼓乐到东长安门外张挂,我又去看了一遍,果然是自己的名字-黄纸、墨书、押盖”皇帝之宝“的朱印:梅成全。从此,27岁的我开始了自己在京的十年宦海生涯凤凰大视野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7月21日(周一)20:02-20:35重播时间:7月22日(周二)09:00-09:35相关资料号舍科举考试图古代科举作弊书与巾箱本作弊书作弊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