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复习课.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520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和圆锥复习课.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教具准备:多

2、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我们后面有很多听课老师,我们向老师问声好吧,全体起立,向后转。生:老师好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师:向后转,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谢谢同学们的礼貌师:听老师说,我们中小的同学不仅有礼貌还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是不是.生: 是(很自信吗)师:那好,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我们一起做个猜谜游戏好吗生:好,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个盒子,同学们猜猜看盒子装着的是什么东西,谁能完全猜对,我就当做礼物送给谁,一言为定。生:。师:杯子,只是猜对了一半,杯子是什么形状的?板书:圆柱师:杯子里还有什么哪?继续猜(学生猜)。生:(水)。师:真聪明,杯子确

3、实是用来盛水的,但里面装的不是水,继续猜(学生猜)。师:不好猜!老师你给点提示吧。里面装满了数学知识,相信吗? 圆柱的弟弟在里面,我们一起打开看看吧!看,这是什么,冰激凌,吃过吗,圆柱的弟弟叫(圆锥),它形状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答)板书:圆锥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两个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可以吗?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1)自主整理师:同学们看着老师的杯子和冰激凌想一想,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哪些知识?生:回答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可是老师听起来有些杂乱无章,这样吧,老师给大家一点时

4、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的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有条理的知识网,好不好。课件出示: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要求:1、试着用你所喜欢的方式来整理。2、整理结果要有条理、层次分明。3、整理结果要能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4、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再整理成本组集体知识网络。开始吧!(学生的整理圆柱圆锥的知识)师巡视并发纸给各小组,自己推举组长,等会由组长上台展示整理成果。(2)展示整理成果,并介绍说明。师:好了,相信大家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整理的内容和方法,那个组先上来把自己整理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一下。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他介绍,如果有意见请待会儿作补充。(分小组上台展

5、示并说明本小组其它小组的同学给与评价。)一、特征第一组:小组采用列举法整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的:圆柱的特征: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两个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 学生补充: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有时是一个正方形)。) 两底面间有无数条高,并且都相等。圆锥的特征: 圆锥有一个圆形底面,上面有一个顶点。 圆锥有一个侧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圆锥有且只有一条高。师:他整理得怎么样?还有补充吗?(尽量让学生来评议,如果有错的,及时指正。)生: 还行 ,有 。师:老师认为xx小组他们抓住本单元圆柱和圆锥的主要特征这一知识点整理的挺不错的。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吗?第二组:小组采用列

6、表法整理圆柱和圆锥特征:师:这个小组列表格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知识点进行梳理,更明确、便于记忆。这几个组整理的都很棒,很认真,寻找出圆柱和圆锥特征,通过整理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知识概括为(板书:特征) 这一部分。过渡:我们除了学习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以外,师:对于圆柱和圆锥知识点还有其他的整理吗?二、表面积第三组:我们整理的是圆柱的表面积基本公式: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生补充:字母表示是:S侧 = 2rh =d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生补充:字母表示是(S表 = S侧 + 2S底 = 2rh + 2r2 )。 师:同学们对于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基本公式都掌握得比较好,通过整理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知识

7、概括为(板书:表面积) 这一部分。播放课件,回顾圆柱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三、体积第四组:我们整理的是圆柱圆锥的体积基本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 高 字母表示是( V柱 =r2h = Sh )。圆锥体体积底面积 高 字母表示是( V锥 = Sh )。师:同学们对于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基本公式都掌握得比较好,通过整理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知识概括为(板书:体积) 这一部分。播放课件,回顾圆柱体积,圆锥体积的公式推导过程。师:好了同学们,通过整理我们可以把这单元知识分成3个部分:(特征,表面积,体积 并板书)这些知识在没有整理之前就像一个个杂乱无章的点,经各小组整理之后,形成了一个知识网,从而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

8、加深入的了解。整理水平也有了提高,可见我们学习的时候十分认真。掌声鼓励一下自己。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1)提问:“通过整理交流,你对圆柱圆锥有了哪些更深入的认识?”同桌或小组内交流再次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生:。(2)师:公式非常重要但不可以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还要灵活的运用公式。(3)师: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本单元哪些知识需要注意一下?还有哪些知识你感到有困难?A、比较表面积与体积的区别。(意义,公式,单位名称)B、比较圆柱与圆锥的联系与区别。(底面,高的条数,侧面展开,体积计算公式的联系、区别)(4)师:另外一个出示课件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一个实验来演示 ,这是

9、一个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体的玻璃杯,大家注意观看,1等底等高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2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过渡;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刚才我们对第二单元的内容做了 整理与回顾,是不是很累了,下面我们要放松一下,老师出题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课件出示)生:有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只列出算式。 老师这个圆柱形水杯,底面半径10厘米,高是20厘米。给这个水杯加个盖,是求哪个部分?给这个水杯加个箍,是求哪个部分?给这个水杯的外面涂上油漆,是求哪个部分?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是求哪个部分?2拓展延伸,整体深

10、化 (1)师:过渡:同学们真聪明,同学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可真行!上周老师回老家遇到了一个小麻烦,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生:愿意 师:老师老家里有一个装满花生米的粮囤,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圆柱形,量得圆柱底面的周长是62.8米,高是2米,圆锥的高是1.2米。这个粮囤能装花生米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花生米重50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花生米多少吨?(师边说边用课件展示棉布及相关数据)解: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2.83.142=10(m)3.14102+3.14101.23=628+125.6=753.6(m)753.6500=376800(千克)=376.8(吨)(2)师:老师谢谢大家的帮

11、助 指生板演计算过 生板: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1自主检测 师:我们班的同学们实在太聪明了,表现太棒了,老师这里还有一部分检测题,我们一起来检测自己的智慧又提升了几级好吗? 生:好 师:分发测试卡开始吧。(师巡视生做题情况) 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答案,互相评价3.组间交流答案,解题方法 4.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5.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31.4m,高是7.2m,每立方米沙重1.5 吨,如果用一辆载重 6吨的汽车来运,几次可以运完?解:底面半径r=31.43.142=5(m) 沙堆的体积: V=1/3 3.14 5 7.2=188.4(m) 188.4 1.5648(次)

12、答: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中表现比较满意的地方?哪些地方还有待于加强?生:总结师:这节课大家的确有很大收获,但是学无止境,有句格言叫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大家应该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探究中解决疑问.好 下课六 拓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经过专家的精密计算,有的专家把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总结为: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课下可以研究研究为什么?教学反思:“复习课”作为数学课的一种基本类型,它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索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应用,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成”的独特功能。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

13、最后一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意在通过回顾梳理,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后的反馈,我认为:1、如果能把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再次梳理归类,以有记忆特点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会加深对公式的熟练程度。2、本节课中设计有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如:判断、问答等),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却体现得不够,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让学生能运用基本公式解决一些最基础的课后练习加大对中差生的关注程度,扎扎实实的在课堂上落实一两个基本问题,那这节课的实效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