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605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石室外语学校 张彬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郭思乐教授所著。 这本书告诉我们: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可以让儿童在学习中达到兴奋不疲的状态。郭思乐教授提出了“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儿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一切为了儿童的价值观 郭思乐教授在书中提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儿童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儿童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教育对象学生,传统观念使我们对教育对象缺乏完全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并没有真正把学生视为主体;

2、我们的教育过程,并没能从儿童的生长以及规律去设计;我们的教育常常为社会习俗所左右,从而偏离了教育对象的本体。我们通常是这样认识的,把教师的教育设计误认为是为学生设计的,把教师的意志误认为是学生的意志,教师的兴趣误认为是学生的兴趣。如今,我们教师迫切需要的是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而我们目前教育的模式,正是忽视了教育主体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备课,以自己的内心想法去揣摩学生的内心想法,这些都不能完全做到以学生为本,学生学习的效果当然也不会最佳。 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我们应该从儿童的需要出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3、,为儿童自主发展服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所有教师都应力争做到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学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儿童的伦理观 郭思乐教授说:“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去了解孩子。”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从教育评价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对激励学生,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获取知识的方式来看,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自我教育,而且效果也是最佳,所以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少教,使其多学。 全面依靠儿童的行为观 “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儿童。”我们教学过程中应让儿童有独立有效的思维时

4、间。教师不应让儿童做思维的奴隶。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儿童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内化而形成的,因而这个最后过程是教师不能代替的。所以,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儿童不仅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师本教育总是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师和教材、活动室设备等。儿童的全部已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为教师的教学所用。要依托儿童资源来进行教育,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力争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当然想要彻底领悟还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深刻体会。期待自己今后的课堂中也充裕着生本的理念和思想。期待新的教育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