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德宗光绪六状元试卷.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695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德宗光绪六状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清德宗光绪六状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清德宗光绪六状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清德宗光绪六状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清德宗光绪六状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德宗光绪六状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德宗光绪六状元试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殿试策问四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制曰:朕以冲龄,仰邀天眷,寅绍丕基,于今六载。秉列圣之诒谋,荷两宫之教育,所期府事修和,纪纲整肃,俾治化蒸蒸日上;延集嘉猷,用熙庶绩,临轩策问。其敬听之:虞书首执中之训,为道统所自开。帝德王道,时代虽殊,其同条共贯者安在?汤诰言降衷、恒性,专言理也;洪范言阴陟下民而五行庶徵,理兼乎数。其说异同若何?董仲舒,汉之大儒。朱子既以正谊、明道二语编入小学,而于天人三策犹有未满之词。其意安在?隋王通著中说,学者拟之论语。而后人以为妄,所指何条?唐臣韩愈推原性、道,其议论未尽纯者安在?宋之大儒濂洛关闽,举能发明心性之奥,其得力所在?能揭其

2、大要欤?元儒首倡者何人?继起者何人?明代理学孰为居首?可一一悉数欤?亲民者莫如守,而与民最亲者莫如令。汉史循吏传纪守相甚悉,而令长则缺而不书。其故何欤?天下至广,郡邑至多。郡守之贤否且不能人人而察,而县数倍于郡、令数倍于守。其廉而才,其贪而庸,不可枚举。能详陈其说欤?虞书九德曰廉,周官六计亦曰廉。其同异若何?才之不逮,止于怠事;廉之弗尚,必将虐民。督之以才,而各有所短长;督之以廉,而实俾于风俗。其正本清源之道安在?国家求贤取士,非徒为登进之阶。多士学古入官,宜何如束身自爱,以副贡举之盛典也?自古求治之主,罔不躬行节俭为天下先,非徒务其名也。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左氏传云:“俭,德之共也

3、。”检以德名者,有清心寡欲之功,而后有制节谨度之事也。三代令辟,俭德尚已。两汉恭俭之君,见诸典册者,能悉数之欤?唐张蕴古进大宝箴曰:“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太宗纳之。宋太祖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为意,使天下何仰哉?”明太祖曰:“惟俭养性,惟侈荡心。居上能俭,可以导俗;居上而侈,必至厉民。”能一一述其行事欤?整军经武,国之大经。古者寓兵于农。大易师之取象为“地中有水”,所谓藏至险于大顺也。管仲相齐,参其国而伍其鄙,在国则为军,在鄙则为农。说者谓兵民之分自此始。然欤?设兵之善莫若唐,驭将之善莫若宋。所谓善者安在?能详其说欤?唐之府兵,宋之禁军,

4、各有制度,说者谓禁军之制不如府兵。能引伸其意欤?明则京师宿重兵约三十万,畿内约三十万;嗣后,或废或置,其弊至于各营已虚而岁饷如故。正德中,群盗起,调边兵征之而后定。能一一胪举其故欤?凡若此者:典学以绍心传,察吏以康亿兆,崇俭以厚风俗,诘戎以保乂安,皆致治之良规,经世之要务。多士其述所闻以对,朕将亲览焉。译文制策说:朕在幼小的年龄,得到了上天的眷顾,继承了宏大的基业,到如今已有六年了。朕秉承列位圣祖遗留下来的谋划,承蒙两宫太后的教导,所期望的是国家的事务得到圆满完成、法纪纲常整齐严肃,使治理教化蒸蒸日上;为了广泛征集美好的谋划,用来促使国家各项政务的完善,因此朕来到前殿发布策问。请你们恭敬地听着

5、:虞书首先提出保持“中道”的教导,是“道统”的开始。帝王的品德道术,时代尽管不同,但它们共同的条理和系统是在哪里?尚书汤诰说降善和常性,是专门说义理;尚书洪范说上天庇佑和安定百姓阴陟下民而“五行”显示各种征兆,是义理兼用术数。这些说法不同和相同是怎样的?董仲舒是汉朝的大儒家。朱子既然把“端正思想”、“明确道义”这两句话编进了小学,可是对于天人三策还有不满意的言辞。他的用意在什么地方?隋朝王通写作中说,学者把它比拟为论语。后人认为狂妄的,所指的是哪条?唐朝的臣子韩愈推导“性”和“道”的本原,他的议论不够纯粹的地方在哪里?宋朝“濂学”、“洛学”、“关学”、“闽学”等学派的大儒,能发现阐明心性的奥秘

6、,他们得力的地方在哪里?能揭示它们主要的东西吗?元朝的儒家中,首先倡明理学的是什么人?接着崛起的是什么人?明代理学是谁居于首位?可以一一全都列举吗?亲近百姓的没有能比得过太守的,与百姓最亲近的没有能比得过县令的。汉史循吏传记载太守和国相的事情很详尽,可是对县令和县长却缺漏而没有书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天下非常广阔,郡邑非常多。太守的好坏尚且不可能人人都考察到,而县的数量比郡还要多数倍,县令的数量比太守还要多数倍。他们清廉有才,他们贪污而平庸,不可能枚举。能详细地陈述其论说吗?虞书的“九德”说到廉洁,周官的“六计”也说到廉洁。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怎么样?才能不够,只不过是办事懈怠;不讲究廉洁,就一定会

7、危害百姓。用才能来要求官吏,他们只是各有短处和长处;用廉洁来要求官吏,实际上是有益于风俗。这正本清源的道理在哪里?国家寻求贤能录取士人,不仅仅是提供登进的阶梯。各位贡士学习古人、进入仕途,应如何约束自身、讲究自爱,以符合贡举这项盛大制度呢?自古以来寻求治理天下的君主,没有不亲身实行节俭来为天下作出榜样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追求名声。尚书说:“要小心地保持俭朴的品德,胸怀长久的计划。”春秋左传说:“节俭是道德的一个方面。”节俭之所以被称作美德,是因为首先要有清心寡欲的功夫,然后才能保持节俭、计划开支。三代的帝王,他们俭朴的德行已经久远了。两汉谨慎俭朴的君王,在史书上可以看到的,你们能全部例举吗?唐朝

8、的张蕴古进献大宝箴说:“在里面把皇宫修得十分壮观,但您居住的只不过是能满足您居住的那一点面积;在面前摆满山珍海味,但您吃掉的也只不过是您能吃下的那一点东西。”唐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宋太祖说:“用一个人来治理天下,但不能用天下来侍奉一个人。假如只想着如何奉养自己,那让天下又有什么仰仗呢?”明太祖说:“只有俭朴能够修养性情,只有奢侈能够迷乱人心。如果处在上面能够节俭,那就可以引导风俗;如果处在上面而生活奢侈,那必然就会导致危害民众。”能一一陈述他们的事迹吗?整顿军队、讲求战备,是国家的大事情。古代的士兵和农民是合而为一的。周易师卦求取的卦象是“地中有水”,就是人们所说的把最凶险东西隐藏在最恭顺的东

9、西中。管仲在齐国作相国,把城市分成三个大区、把乡村分为五个区,在城市的人就是士兵,在乡村的人就是农民。论说的人认为兵与民的分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是这样吗?设置军事制度没有比唐朝更好的了,驾驭将帅没有比宋朝更好的了。所说的好,好在哪里?能详细说明吗?唐朝的府兵。宋朝的禁军,各有各的制度,但议论的人认为禁军制度不如府兵。能引申说明其意义吗?明朝在京城驻扎的重兵大约有三十万,在京郊地区驻扎的大约有三十万;以后,有时废除有时设置,其弊病发展到各营已空虚了而每年军饷照旧发放。正德年间,群盗兴起,于是调遣边防军征讨,然后才平定下来。能一一例举其原因吗?凡是像这样的问题:通过学习来接续传心养性,通过考察官吏

10、来使亿兆百姓平安康泰,通过崇尚俭朴来使风俗淳厚,通过整治军队来保证天下太平,都是治理好天下的良好法则,统治天下的重要任务。请各位贡士陈述你们的见闻来对答,朕将亲自阅览。黄思永 殿试对策黄思永(生卒年不详)字慎之,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光绪六年(188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十二年,充会试同考官。其后,累迁至侍读学士。光绪二十三年,上书请求发行“昭信股票”,开清廷借用民间钱款之先。其后,因上书请求变法而被逮捕下狱。光绪二十六年,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方才获释。后因创立“首善工厂”,官复原职。他思想进步,主张变法图强,并擅长书画。臣对:臣闻合天者帝,通德者王。自古帝王之治天下,未有不以懋修为

11、本者。易曰:“蒙以养正。”书曰:“念终始典于学。”凡以圣功端万化之原也,故致治必求当理。而理境之所以克明,则圣功之精于体道可知也。察吏在乎安良。而良吏之所以克庸,则圣功之深于爱民可知也。崇俭方能裕国。而国用之所以克充,则圣功之严于寡欲可知也。讲武斯可宣威。而威声之所以克振,则圣功之强于修德可知也。操之有本,斯推之咸宜。唐虞三代之隆,亦不过是也。钦惟皇帝陛下,冲龄践祚,典学方勤;裕文武之资,炳登咸之治;固已理学无不明,吏治无不善,浮费无不节,戎政无不修矣。乃圣怀冲挹,犹切咨询;思久道之有成,冀谗言之可察;进臣等于廷,而策之以析理,课吏,戒奢,整旅诸大政。如臣之愚昧,何足以知体要?顾当对扬伊始之时

12、,敬念敷奏以言之义,敢不谨述所诵习者,本刍荛之一得,以效葵藿之微忱乎!伏读制策有曰:虞书首执中之训,为道统所自开,因推帝德王道同条共贯之旨,以及诸儒之纯驳。此修德凝道之本也。臣案:危微精一,尧舜传心之学。汤诰降衷恒性,始专以理言性;洪范五行庶微,则理兼乎数。曾巩谓洪范和同天人、使之无间者,此也。汉儒董仲舒“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二语,朱子编入小学;而天人策流于灾异,不无瑕疵。即其言性为生质,情为人欲,语亦未纯。隋王通中说,郑獬以李德林、关子明与通生不同时,讥其说之妄。晁氏亦谓薛道衡见于长安,时代不符;至以房杜为门人,益可证其诬。唐韩愈推原性道,足挽狂澜。然分性为三品,又以孟子、荀卿并列,

13、致为方孝孺所讥。宋之理学,濂溪开伊洛之先,二程遗书多与西铭相表里。朱子出,而心性之奥益昭示于来兹。其得力所在不外乎主敬、存诚也。元儒许衡、吴澄倡于前,金履祥、姚枢诸人继于后。有明一代,若薛、胡居仁实为纯粹以精;至如王守仁之良知,虽谓渊源于陆氏,而一有偏倚,即易入歧途。是以高、顾诸人承其后,皆不免于訾议云。皇上念典方新,崇儒重道;所由推阐性理之学,而日以昌明也。制策又以亲民莫如守,最亲莫如令,因以循良之绩,推及于考察之方。此诚简贤辅治之大纲也。臣惟有课吏之良法者,可以收良吏之实效。西汉循吏,多纪守相,而令长缺如者,其时郡县之制初定,治具悉赖乎郡守。迨至东京,则王涣、刘矩、仇览、童恢皆为之列传;而

14、鲁恭刘宽,以及颍川四长,贤令长之卓卓表见者,后先相望矣。夫天下至广,郡邑至多,郡守之贤否已有难于遍察之势;而县数倍于郡,令数倍于守;欲得而周知之,惟汉代考察之法最为精密。汉以六条察二千石,如田宅逾制、牟利侵渔诸禁是也;而又以察令之权,委之于守;故两汉吏治最为近古,以其得内外相制、大小相维之义也。虞书九德曰廉,周官六计亦曰廉。或以廉察为训,不取廉隅、廉洁之意。夫才之不逮,止于怠事;廉之弗尚,必将虐民。是故督之以才而各有所短长,不如督之以廉而有俾于风俗。吏治所以正本清原者,在此。国家澄叙官方,首崇廉介。宜乎登仕版者,咸知束身自爱也。制策又曰:自古求治之主,罔不躬行节俭为天下先,因进求历代尚俭之治。

15、此又崇实黜华之要也。臣谨案: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盖惟俭,斯能永。左氏传云:“俭,德之共也。”俭以德名者,诚以制节谨度,必本之清心寡欲。三代令辟,禹之卑宫、文之卑服,与土阶茅茨,后先媲美。汉文帝之衣弋绨、罢露台,检素可风。光武身衣大练,色不重采。至明帝,犹复仰承先志。他若晋武帝之焚雉裘、梁萧恢之毁筒布,亦俭约可师。唐张蕴古进大宝箴六百余言,所谓“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可谓言近指远。宜乎太宗嘉纳之也。元宗初政,亦尝罢织锦坊;宪宗用帛,必籍其数。厥后,宋太祖戒衣饰之侈,尝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此二语亦本之于大宝箴。仁宗虑烧羊之沿为制、戒蛤蜊之

16、费于用,实一代仁俭之主也。明太祖营缮宫室,去雕琢之奇丽,乘舆服御咸令以铜代金。尝云:“惟俭养性,惟侈荡心。居上能俭,可以导俗;居上而侈,必至厉民。”是以止潞州之参贡,辍金华之香米,皆可为法矣。圣朝俭德,实体唐而踵虞,是以化行海内,炳焉与三代同风也。制策又以整军经武,国之大经;因以详求夫兵制。臣惟古者寓兵于农,比同族党,即伍两卒旅;蒐苗狩,讲步伐击刺。易之师卦取象于“地中有水”,所谓藏至险于大顺者,就兵农合一之势言之也。管仲相齐,行轨里连乡之法,尚不失守望相助之意。至参其国而伍其鄙,在国为军,在鄙为农,虽即古者六乡六遂之遗,而兵民渐分矣。两汉以后,兵制屡更,惟唐时府兵之制最为近古。惜乎行之未久。

17、而募壮士、增彍骑,又纷更矣。宋有禁兵、厢兵、蕃兵、乡兵诸目。其禁军之制:收天下之精锐,列营京甸;征调屯守,悉自京师移之。而未若府兵之善者:府兵则可聚可散,禁军则愈久愈怠也。然无必胜之兵,有必胜之将。宋惟得驭将之法。故韩岳诸人,虽当积弱之势,犹奋起而无敌也。明时,京师宿重兵三十万,畿内约三十万。说者谓得强干弱枝之意。而日久废弛。虽曾改三大营为十团营,而名不副实,其弊至于各营已虚而岁饷如故。则并老弱之数亦不足。正德中,群盗既起,至调边兵征之而后定。则京师重兵不足恃,可知矣。圣世武备聿修,德威远播;夫是以干戈永靖,而中外咸乂安也。夫辨理欲以励宸修,严考核以清仕路,戒奢靡以维风俗,精训练以饬戎行,举而

18、措之,尚何政之不修哉!臣尤伏愿皇上,博览诗书,广延规谏。皋陶之谟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诚能本此意以懋修,而道积厥躬。则举凡大法小廉、黜奢示俭、迩安远肃之规,皆可一以贯之,不劳而理。盖源清则流无不洁,体立而用有以行。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则我国亿万年有道之长,基此矣。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译文臣下我对答:臣下我听说符合上天的人就是“帝”,贯通道德的人就是“王”。自古以来帝王治理天下,没有不把美好的个人修养作为根本的。周易说:“用童蒙之态来培养中正之气。”尚书说:“始终不忘从学习中吸收经验教训。”它们都认为至高无上的功业德行是端正万物化育的本原,所以要治

19、理好天下就必须寻求正当的道理。而能够明白道理的境界,那就可以知道至高无上的功业德行已经能够精纯地把握规律了。考察官吏在于安抚善良。而优秀的官吏能够建立功勋,那就可以知道至高无上的功业德行已经能够深深地爱抚民众了。崇尚节俭才能使国家富裕。而国家的用度能够充裕,那就可以知道至高无上的功业德行已经达到严格的清心寡欲的程度了。讲求军事才能宣扬国威。而威名能够远扬,那就可以知道至高无上的功业德行能够强化品德修养了。只要能够把握根本,那推行起来就都是合适的。唐尧虞舜三代的兴隆,也不过是这样的。万分恭敬地想来,皇帝陛下您在幼小的年龄登上皇位,学习勤奋;提高文治武功的资质,显耀超越五帝三王的治理;确实已经是理

20、学全都明白,吏治全都完美,浮费全都裁减,军政全都整顿了。然而,圣上却心怀谦虚,仍然殷切咨询;想要让国家达到长久美好,期望能够觉察出谗言;于是,把臣下等人召到朝廷,用辨析道理,考核官吏,戒除奢侈,整顿军旅等大政来策问我们。像臣下我这样愚昧,怎能够知国家的大政呢?然而,在这开始对答的时候,恭敬地推绎尚书尧典所说的让大家都陈述政务的意思,臣下我怎敢不小心陈述所诵读和学习到的东西,本着那割草打柴人的一点心得,来奉献出葵花向阳一样的微小忱心呢!恭敬地阅读制策,制策说:虞书首先提出保持“中道”的教导,是“道统”的开始,因而推究帝王道德的共同条理和系统的主旨,以及各位儒家的正确和错误。这是道德修养的根本。臣

21、下我查考:“人心是危险的,道心是精微的,只有精诚专一,才能真诚地保持“中道”,是唐尧虞舜传心养性的学问。尚书汤诰所说的降善和常性,开始专门用义理来谈论性情;尚书洪范说上天庇佑和安定百姓阴陟下民而“五行”显示各种征兆,则是义理兼用术数。曾巩认为洪范使天与人和睦同心、使两者亲密无间,就是说的这个。汉朝儒家董仲舒“端正思想不谋求利益”,“明确道义不计较功效”这两句话,朱子把它们编进了小学;而天人策停留在灾害变异上,是有瑕疵的。即便是他说的“性”是人的本质,“情”是人的欲望,说得也还不纯正。隋朝王通的中说,郑獬认为李德林、关子明与王通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于是讥讽王通学说的狂妄。晁氏也认为在长安见到薛道衡

22、,与时代不符;至于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作为门人,更加可以证实它的诬妄。唐朝的韩愈推导“性”和“道”的本原,能够力挽狂澜。然而,他把“性”分为三品,又把孟子和荀卿并列起来,以致被方孝孺讥讽。宋朝的理学,濂溪开创了伊洛的先声,二程的遗书很多是与张载的西铭相互为表里的。朱子出现后,而心性的深奥更加展示给了后来的人。他得力的地方不外乎“主敬”、“存诚”。元朝的儒家许衡、吴澄倡明理学在前,金履祥、姚枢等人继承在后。明朝一代,如薛、胡居仁的学问纯粹确实是到了精纯的地步;至于如王守仁的“良知”,虽说是渊源于陆九渊,但一有偏差,就容易走入歧途。因此,高攀龙、顾宪成等人在后面继承他,都不免有诋毁的议论。皇上刚刚开始

23、学习,尊崇儒学、重视道统;由此推究阐明性理的学问,就会一天天地兴盛而光明。制策又认为亲近百姓的没有能比得过太守的,与百姓最亲近的没有能比得过县令的,因而就优秀官员的功绩出发,推导到了考察官吏的方法。这确实是选拔贤能辅佐政治的要点。臣下我认为:有考核官吏的好办法的人,可以收到产生优秀官吏的实效。西汉的优秀官吏,记载最多的是太守和国相,而县令和县长缺少记载的原因,是由于当时郡县制度刚刚建立,政治的实施全都是依靠太守。等到了东汉,王涣、刘矩、仇览、童恢就都被列入了传记;而鲁恭王刘宽,以及颍川的四位长官,这些贤明县令和县长的优秀代表人物,层出不穷。天下非常广阔,郡邑非常多。太守的好坏已经有难于人人都考

24、察到的势头,而县的数量比郡还要多数倍,县令的数量比太守还要多数倍;要想周详地了解官吏,只有汉代考察的办法最为精密。汉朝用“六条”来考察太守,如田土和房宅超过规定、牟取利益、侵占掠夺等禁令就是其中的内容;而又把考察县令的权力,交给太守;所以两汉的吏治最接近古代,就是因为两汉把握住了内外互相制约、大小互相维系的原则。虞书的“九德”说到廉洁,周官的“六计”也说到廉洁。但有人把它解释为廉察,不采用廉隅、廉洁的意思。才能不够,只不过是办事懈怠;不讲究廉洁,就一定会危害百姓。因此,用才能来要求官吏,他们只是各有短处和长处;还不如用廉洁来要求官吏,从而有益于风俗。在吏治上要做到正本清原,关键就在这里。国家整

25、顿吏治,首先推崇廉洁不苟且。难怪做官的人,都知道约束自身、讲究自爱了。制策又说:自古以来寻求治理天下的君主,没有不亲身实行节俭来为天下作出榜样的,因而进一步寻求历代崇尚节俭的措施。这又是崇尚朴实、废除奢侈的关键。臣下我小心查考:尚书说:“要小心地保持俭朴的品德,胸怀长久的计划。”因为只有节俭,才能长久。春秋左传说:“节俭是道德的一个方面。”节俭之所以被称作美德,确实是因为保持节俭、计划开支,必须出自清心寡欲。三代的帝王,大禹不愿修建豪华宫殿、周文王不肯穿着豪华的服装,与唐尧的泥土台、茅草房屋,后先媲美。汉文帝穿着黑色的粗丝衣服、取消露台的修建,他的朴素可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光武帝身穿宽大的素

26、色衣服,没有其它的色彩。到了汉明帝,仍然还继承着先辈的志向。其他,如晋武帝焚烧掉雉裘、梁朝的萧恢毁掉筒布,他们的俭朴也是值得学习的。唐朝的张蕴古进献大宝箴六百余字,他所说的“在里面把皇宫修得十分壮观,但您居住的只不过是能满足您居住的那一点面积;在面前摆满山珍海味,但您吃掉的也只不过是您能吃下的那一点东西”,可以说是言近指远。难怪唐太宗愉快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唐玄宗刚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也曾经取缔了织锦坊;唐宪宗用绸缎,必须得登记下数量。后来,宋太祖戒除衣饰的奢侈时,曾经说:“用一个人来治理天下,但不能用天下来侍奉一个人。”这两句话也是出自大宝箴。宋仁宗担心烧羊沿袭下去成为定制、戒除蛤蜊的花费而用在

27、有用的地方,确实是一代仁爱节俭的君主。明太祖修建宫殿,去掉奇丽的雕琢,乘坐的车辆和使用的东西都下令用铜来代替金。他曾经说:“只有俭朴能够修养性情,只有奢侈能够迷乱人心。如果处在上面能够节俭,那就可以引导风俗;如果处在上面而生活奢侈,那必然就会导致危害民众。”因此,停止潞州进贡人参,中止金华进贡香米,都可以作为榜样了。我们圣明的朝代有节俭的道德,确实是遵循唐尧而紧跟虞舜,因此教化风行海内,光明辉煌与三代是同样的风气。制策又认为整顿军队、讲求战备,是国家的大事情;因而想要详细探求军事制度。臣下我认为:古代的士兵和农民是合而为一的,“比”、“同”、“族”、“党”这些乡村组织,就是“伍”、“两”、“卒

28、”、“旅”的军事编制;春季军事演习,夏季野营拉练,秋季军事演习,冬季大规模的实战演练狩,练习步伐和击刺。周易的师卦从“地中有水”抽取卦象,人们所说的把最凶险东西隐藏在最恭顺的东西中,是就兵农合一的形势来说的。管仲在齐国作相国,实行“轨里连乡”的办法,还没有失去维护地方治安的意思。至于把城市分成三个大区、把乡村分为五个区,在城市的人就是士兵,在乡村的人就是农民,虽说这是古代“六乡六遂”的遗留制度,但兵和民就渐渐分离了。两汉以后,军事制度屡次变更,只有唐朝时候的府兵制最接近古代。但可惜的是,它没有能够长久推行下去。而召募壮士、增加“彍骑”,又更加混乱了。宋朝有禁兵、厢兵、蕃兵、乡兵等名目。宋朝禁军

29、的制度是:收编天下的精锐,驻扎在京师及附近地区;征调和屯守,都从京师移动。但它不如府兵制度好的地方是:府兵是既可以聚集也可以分散,但禁军则是愈久愈怠惰。然而,宋朝尽管没有必胜的士兵,却有必胜的将帅。宋朝仅仅是得到了驾驭将帅的办法。所以韩世忠、岳飞等人,尽管面对着积弱的形势,但仍然能够奋起而且所向无敌。明朝时候,京城驻扎的重兵大约有三十万,京郊地区驻扎的大约有三十万。评论的人认为这是把握了强干弱枝的原则。然而日子一久便废弛了。虽然曾经把三大营改为十团营,但却名不副实,其弊病发展到各营已空虚了而每年军饷照旧发放。这样一来,就是把老弱的数量加到一起也不够了。正德年间,群盗兴起,于是调遣边防军征讨,然

30、后才平定下来。由此可见,京师的重兵不能够依靠了。我们圣明的时代军备得到了完善的整顿,道德的声威远远传播;因此,战争永远得以平息,中外全都平安无事。辨明天理和人欲以激励皇上的修养,严格考核以澄清吏治,戒除奢侈浪费以维持风俗,精心训练以整饬军队,把这些举措加以实施,还有什么政务不能完成呢!臣下我尤其恭敬地祝愿皇上,博览诗书,广泛听取规劝。皋陶谟说:“兢兢业业,因为即使是一天两天,也是变化万端的。”如果能够本着这个意思来完善个人修养,而道德在自己身上就将积累增多。这样,所有大官守法、小官廉洁、废除奢侈、提倡节俭、近处安定、远方肃静的规划,就都能够用一个原则贯穿起来,不需要操劳就能够治理天下了。因为,如果源头清澈,那水流自然就没有不清洁的;如果根本原则得到确立,那具体方法就能够得以实行。阐明自身原有的光明、帮助人们革除旧有的缺点,达到最美好的境界。这样,我国亿万年美好长久的历史,就从这里奠基了。臣下我属于学识肤浅、刚要被进用的人,不懂得忌讳,抵触冒犯皇帝的威严,简直恐惧到极点,死罪死罪。臣下我恭谨地对答如上。杨倩描 王大奇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