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材料型试题解题“五部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材料型试题解题“五部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材料型试题解题“五部曲”近年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已经迈向了传统高考,特别是2007年高考试题以来明显具有过渡性。 在此种情况下,高考试题中呈现了大量新情景下的材料型试题,这种题具有较强的思维性。 与以往相比,目前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然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思维出现明显“漏洞”。纵观近几年的历史试题,材料型试题得分率较低,这已成为学生提高分数、步入更高层次院校的瓶颈。不得不承认,有的题目确实难度大、能力要求高;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学生没有掌握答题方法与技巧的现状。 那么,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怎样才能在短期内提高应试能力,尽可能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呢?我
2、认为,没有正确方法的指导就不可能找到高分的“敲门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关注解题细节,特别是要在平时进行解题“五部曲”规范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授之以渔”。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一、读题审题1.认真逐字逐词阅读题目 ,不能走马观花 ,更不能忽视整体把握这一环节;2.用铅笔轻轻划出关键词 ,如时间 、空间 、主干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求答方式(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求答内容(原因、特点、影响、评价、启示等)。3.正确理解关键词 ,甚至达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 如 “概括历史现象”需要将具体史实进行同类归结,语言要简明扼要;“根本原因”就不可能是与之相关的一般历史现象 ,
3、即需要从经济层面(经济基础)或政治层面(阶级本质、主要矛盾)、主观角度等方面思考;此外,题目中的以文字方式体现的时间最好将之转换成具体的阿拉伯数字;“哪些”不是一个答题要点,至少是两个以上要点,读题时若漏读“哪些”,就会使答案不全而失分。4.读分数。 这一项环节一定要注意,它往往是出题者向学生透露的得分要点。二、组织材料1.根据题目中时间 、空间 、主干事件等关键词 ,初步锁定教材相关章节(宜宽不宜窄)。 关于时间考生要注意,一般而言, 题目中主干内容呈现的时间会小于答题所需要的时间跨度,比如有背景、原因或影响、评价等求答内容的题目;即使没有这一类求答内容,在初步锁定教材时“从宽处理”对答题也
4、有帮助,因为历史的发展联系性很强。2.根据题目的主干事件和求答内容搜索材料 、筛选材料 ,对材料进行简单的缩句。3.根据求答方式及所占有的材料思考提炼出要点 。 如归纳史实要点及相应的观点或结论等,并据此确定评价、启示或认识等问题的答题角度。 这些问题往往是题目中的难点,但也有规律可寻,如“评价”一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消极方面,应从“危害”、“局限”等角度思考;积极方面,通常称之为“意义”。以上三步,要“步步为营”。 同时,对关键词还需做到“回头看”,以防“走题”,并要发挥草稿纸的作用。三、提取信息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从设计过程看,注意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要素的统一。 立
5、意:试题确定的主题,是试题的灵魂,直接决定着试题的价值取向;情境: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设问:问题的呈现形式,直接影响着立意实现的程度。经过研究发现:高考历史情境型试题,一般从热点切入,选材命制,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不拘泥于考试大纲。 因此,考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素养,还要花大力气狠抓教材,夯实基础,活学活用,即在运用中熟悉情境型试题,在解题训练中总结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情境型试题,选用的材料有很多历史图片、数据表格,解答历史图片、数据表格题时,可以按以下六步进行:1.带问阅读图表。 先看问题 ,再读图表 ,先弄清这幅图表所反映的大体情况,避免
6、来回读图表看问题而浪费时间。 读图表时,要注意图示、图例、文字说明、图表出处、时间范围等内容;同时,要善于提取图表中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避免无效信息的干扰。2.分析图表背景。 问题清楚后,如何去分析? 考生不但要看图表直接反映的信息,而且要从其提供的情境入手,提取其隐性信息,如时间、地点、概念的界定,回答问题的范围、立足点和依据、事件要素的提示和意义等内容。3.挂靠教材,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4.分解设问答题。 大的方向确定后,就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解,逐一作答。 所谓分解,就是将试题中,尤其是图表类的问答题, 把很多笼统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或几个方面的问题,分别进行解答。5.发散思维,自觉使
7、用跨学科知识解答问题。 考生要克服只在主观题中才使用跨学科知识解答问题的定势思维, 在客观题中也要自觉使用跨学科知识解答问题。6.广泛收集情境试题,建立题集,适当训练。 在了解上述情境试题分类及其解题方法后, 考生还可以广泛收集近年高考和各地模拟训练中的情境试题,建立题集,适当训练。四、规范答题近几年的高考阅卷工作结束后,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生成绩的众多非智力因素中答题习惯、 策略明显排在前列。 那么,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呢? 我认为:首先是格式规范,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力求形式和内容都能做到层次清晰,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其次是语言规范,要求使用历史学科的语言。 理性、平实是历史
8、语言的基本要求,学生可以学习使用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和概括性语言, 力求避免不准确的语言表述如口语化、文学化等现象,切忌将历史题当成语文题。最后是文字书写规范,字迹要求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同时,组织答案时要重视试题中的分值分布,以把握答案的多少或精炼程度。五、研究时间随着高考试题形式的不断更新, 学生面对从来没有见过的高考题型往往一时无从下手。 真的考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有答不完的现象存在, 甚至是最后60分没答。 一旦没有完成任务,意味着你用240分和别人300分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平时的训练至关重要。 因此,我认为:1.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都要合理分配 、利
9、用时间,比如一卷历史12个题不能超越15分钟。2.从理论上讲,历史卷的主观题一般考虑每题约15分钟,在具体分配上应该有约2/3的时间用于读题、 审题、 定位、筛选、分析、打腹稿(或草稿),约1/3的时间用于写答案;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题目的难易程度、文字阅读量进行题与题间的合理调整,以利于全卷的整体得分。3.要全局把握,毕竟高考不是某一科的考试 ,必要时一定要大胆取舍。以上是我对历史高考试题解题方法步骤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扫清高考途中的几个障碍,使他们的高考历史成绩有一个微小的提高。摘 要:新四级考试对阅读理解部分作出了很大调整。文章通过对阅读理解新老题型命题特征的比较分析,针对新阅读题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