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冲刺阶段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812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冲刺阶段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三历史冲刺阶段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冲刺阶段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冲刺阶段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历史冲刺阶段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 1、紧扣考纲 研读课标考纲是高考指导性文件,每位高三教师都应对它反复揣摩,熟记于心,复习一定要做到紧扣考纲;新课程标准是考试导向,也是高考改革追逐的一个方向,因此一定要研读课标,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 2、注重基础 落实双基 从实验区的高考试题看,凸显了对历史基本概念、史实以及教材中重点部分的考查。重视“双基”,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是做好高考复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教师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复习阶段,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要让学

2、生真正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即在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形成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把握。 3、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用文明史观重构知识体系 要明确什么是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第一个层次是指列入考试大纲的要点,第二个层次是指教材中未打的章节,第三个层次是指教材中用宋体字排版的内容,第四个层次是指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 用文明史观重构知识,不是要脱离教材,而是要用文明史观对教材知识重构和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再阐释,文明史是一种目光、是一种高度。在形成专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注重主干知识的跨度与深度,形成专题知识网络和认知规律。 关注学术观念,构建新观念专题。

3、 关注社会现实,构建热点专题。 4、关注时政热点 体现“三贴近”原则 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研究热点、课程改革热点、教学改革热点;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公共事业;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国家现代化;关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等,实现对考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效统一。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则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第一,要关注文明史。“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总纲,也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第二,要关注自然。新课程既然关注文明史,必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增加对史料的鉴别和评价等方面的训练。

4、同时,要设计一些政史地相结合的题目和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走出教材,加强实践;走出校门,认识社会”是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而“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则是新高考的命题方向。专家们指出中学教育的定位应该是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现实。同样,高考的指导思想也必然强调考查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现实的能力。它要求我们从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的高度来把握高考。当前我们面临的时代政治特点是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和谐社会;时代经济特点是建立起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时代文化特点

5、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历史教学中的民主、共和、宪政、和平与发展、和谐社会、思想解放、制度创新与变迁、科技更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理性观念、人文精神、法律意识、全球化观念等有关知识必然是我们教学与高考中占居主导地位的热门话题。 5、了解试题命制方式 加强复习的针对性高考试题的命制途径基本上是三种方式:一是考查基本的知识点,命题内容完全出自教材,即专家们所说的对“经典史实”的考查;二是以教材叙述的历史史实为背景,设计新面孔的题目,乍看陌生,实则熟悉;三是完全脱离教材,通过提供材料创设情境,设计完全新面孔的题目,甚至可能是学生从没有接触过的历史内容。在新课程一标

6、多本的情况下,第三种题型应该是发展的方向。这种类型的试题,需要学生根据平时训练掌握的思维方法及解题能力,临场发挥,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寻找突破口,一一化解障碍,做出答案。因此,高考复习一方面要狠抓教材知识的落实,夯实基础,对一些好的传统经验和做法加以借鉴和发扬;另一方面必须要训练学生养成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掌握一定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等,以达到正确认知人类历史活动。 6、研究高考试题 训练解题方法技巧 能力只有在训练中得到提升,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 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具

7、体做法建议如下: 首先,按题型或内容将其分类汇编,学生加以练习;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其次,师生共同解答每个题目,领悟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阔思维; 再次,规范答题语言,紧扣得分点,减少失分。 关于选择题的训练。选好题是有效训练的前提。选题工作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尤其是全国高考卷和新课改高考卷要引起重视,可从中精选试题训练。要编好“情景式选择题”,增加选项干扰性,使学生能力在训练中得到增强。 材料题要精炼,材料分析题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成熟的题型,是高考的重头戏,对材料题的专项训练是必要的。要从解题的各个环节、有步骤地进行专项能力训练。每

8、组训练题要突出某一种专项能力,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教师精讲,使每项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在训练中得到提高。提醒学生,在平时训练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先易后难,试卷不留空白。 建议考生在做题时应捡容易得分的先做。考生不要在试卷上留空白,写上去的内容有时不一定很正确,一旦踩到得分点也能得分。“全面的肤浅比片面深刻好得多”,建议考生答题又遇到时间紧的前提下,首先是哪个学科容易就先做哪一科,由易到难,其次是不宜对某一个点“深挖洞”,而要“广积粮”。 辨清题设要求,盯紧关键词审题。 综合题的设问中有很多限制词,考生首先要认真看清题设所要求的是用哪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该问题,知识选用错误会导致得零分。比如有年高考题要求考生“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去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但有考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回答,导致该题得零分。 放松心态,避免知识泛化。 不少考生越到关键时刻就紧张,其实这时更要重视基础知识。许多学生考前有个通病,就是知识泛化。教师应建议考生这时找一本规范系统讲解知识的资料,将其重要观点从前到后认真看一看,包括微观和细节性的知识点。这样,答题时就不会东拼西凑,就能阐述知识点的外延,容易得高分。答题只有在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支撑下,阅卷老师才会认为考生思想有广度有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