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判定题分类辨析讲义7.19.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853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遗传判定题分类辨析讲义7.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遗传判定题分类辨析讲义7.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遗传判定题分类辨析讲义7.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遗传判定题分类辨析讲义7.1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遗传判定题分类辨析讲义7.1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遗传判定题分类辨析讲义7.1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遗传判定题分类辨析讲义7.19.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生物遗传判定题分类辨析一、探究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的位置1、判断基因在细胞质还是在细胞核?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对真核生物来说,既有细胞质基因,又有细胞核基因,而细胞核基因又有两个位置,分别在性(X和Y)染色体上和常染色体上,确定基因的位置是判断遗传方式的一个环节,是解答遗传题的基础。方法一:实验设计: 隐性的雌性显性的纯合雄性, 显性的纯合雌性隐性的雄性。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两组杂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常染色体上。 正交:aaAAAa 反交:AAaaAaB.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表现都与相应母本性状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质中。正交:HLH 反交:LHLC.若两组

2、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性染色体上。正交:XaXaXAYXAXa、 XaY 反交:XAXAXaYXAXa 、XAY【例1】玉米为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绿茎和紫茎为一对相对性状,现以纯种绿茎和纯种紫茎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控制绿茎和紫茎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还是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并推测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实验思路:将纯种绿茎和纯种紫茎玉米作为亲本,雌雄花序分别套袋,然后相互授粉进行杂交(或做一个正交、反交实验,正交:绿茎紫茎,反交:紫茎绿茎),获得F1种子,第二年分别种植两个杂交组合的F1种子,然后观察并记录F1植株茎的颜色。预期结果

3、和结论:如果两组杂交后代的性状相同,均为绿茎或紫茎,则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同时也可得出这对基因的显隐性)如果两组杂交后代的性状不同,正交后代为绿茎,反交后代为紫茎(或均和母本相同),则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方法二: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实验设计:选多组显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使用条件:知道显隐性关系且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结果预测及给论: A.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中,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XAXAXAYXAXA 、XAY XAXaXAY XAXA、XAXa 、XAY、XaYB.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同时出现在雌性与雄性中

4、,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AAAAA AAAaAA、AaAaAaAA、Aa、aa AaAAAA、Aa问题2:是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解题技巧:根据题意确定杂交亲本组合;作出假设,草稿上书写简要图解,找到区别;如果只在雄性中出现,则在Y染色体上; 如果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在常染色体上;如果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在X染色体上2.判断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隐性的纯合雌性显性的纯合雄性。(2)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子代中的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 XaXaXAYAXAXa、 XaYAB.若子代中雌性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全

5、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XaXaXAYXAXa、 XaY3.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的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隐性的纯合雌性与显性的纯合雄性杂交获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XaXaXAYAXAXa、 XaYA aaAAF1:Aa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观察F2表现型情况。(2)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F2雌雄个体中都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出现,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P :aaAAF1:Aa F1 :AaAaF2:AA、Aa、aaP XaXaXAYAXAXa、 XaYA F1 XAXaXaYAXAXa 、XaXa XAYA XaYA【例2】(2006年全

6、国)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参考答案: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灰色,雌

7、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黄色,雌性全部表现灰色;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例3.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解析:本题设计实验时应从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作为思维入点,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实验设计。细胞核遗传正交、反交后代性状情况一致,而细胞质遗传正交、反交后代性状总是与母本的性状

8、相同,所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情况不一致。答案: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的性状表现都与母本相同,则该颜色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的性状表现与母本无关,都表现为红花或白花的一种,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核遗传。误区: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就一定为细胞质遗传辨析:对于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判断,我们通常采用正交和反交对比的方法,如果正、反交结果一致就为细胞核遗传;如果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就为细胞质遗传。但分析时有下列一种情况: 可以看出,正、反交结果并不一致,但却属于细胞核中的伴X遗传方式,所以在判断是否为细胞质遗传时,原描述有误。由于细胞质遗传过程中,受精卵中的遗传

9、物质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所以后代的性状总是与母本保持一致,所以我们将原判定方法改为“正交、反交结果不一致,且后代性状总与母本保持一致,则说明为细胞质遗传”更为妥当。误区:杂交后代性状与母本性状一致就一定为细胞质遗传辨析: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之一就是母系遗传,即子代的性状总是与母本性状保持一致,但这并不能判断就一定为细胞质遗传。如例3:可以看出,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后代全呈显性性状,与母本性状的确保持一致,但确为细胞核遗传,所以原判断描述有误,应改为:“经正、反交后,后代性状与母本性状总保持一致则为细胞质遗传”。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判断原则:性状甲性状甲F1出现性状乙,说明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

10、性性状;性状甲性状乙F1全为性状甲,则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并且上述判定方法不仅适合常染色体遗传,并且适合伴性遗传。例5。已知牛群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收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同,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2)为了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收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解析:牛的有角和无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

11、控制的相对性状,但不知哪个性状为显性,哪个性状为隐性;要鉴定牛的有角与无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可通过具有相对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性状,则出现的这个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通过两个相同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两种性状,则与两亲本没有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本题还要确定牛的有角和无角的显隐性关系,若选两种不同性状的异性牛交配繁殖,而显性性状有两种基因型,后代中两种性状的牛的个体数目差不多,就不太好判断其显隐性了,所以应用两只相同性状的异性牛进行交配繁殖。答案:(1)不能确定。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

12、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为1/2。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了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牛。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为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含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角。综上所述不能判断有角是显性还是无角是显性。(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母牛与有角公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如果后代会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3

13、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判定判断原则:(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体;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体。自交法通常用于植物。(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体。测交法通常用于动物。例6: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解析: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BY(红眼)、Xb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3种:XBXB(红眼)、XBXb(

14、红眼)、XbXb(白眼)。雌雄果蝇可以通过观察成体的第二性征来直接鉴定。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惟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BXB和XBXb两种基因型)需要鉴别,即纯合体与杂合体鉴别,则可以采取测交法达到目的。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4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某试管内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B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XbY)分别与另两支试管内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4、特殊题型 正反交法分析真核生物果实、种子的胚和胚乳的性状遗传正反交与果实的性状遗传 这里所说的果实的性状是指由被子

15、植物雌蕊子房壁发育而形成的果实中的果皮(果肉)部分的大小、色泽、口味、形态等特征,这些特征完全由母本的遗传物质决定,与父本无关。但杂交种子的胚由母本和父本共同决定。例6已知果蝇的直毛与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卷毛此但雄果蝇本,请你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设直毛、卷毛受等位基因A、a控制,若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不论正交、反交,其结果是相同的,后代只有1种表现型,且都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图解为:若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雄性(XAY、XaY),雌性(XAXA、XaXa)。正反交则有

16、:即杂交后代不论雌雄,都表现为直毛或都表现为卷毛(显性母本的性状)。即雌雄个体表现不一致,雌性个体全部表现为父本的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母本的隐性性状。答案: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卷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若正、反交后代的的表现型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反之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误区: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就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辨析:在孟德尔遗传试验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产生F1,F1自交产生F2 ,F2中不仅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而且显性性状的个体数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数的比例为3:1,但这并不能说明就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如例1(显性性状A表示,隐

17、性性状用a表示,下同)例7:从例6可以看出,在不分性别的情况下,显性性状个体数与隐性性状个体数之比为3:1,但这却为伴X染色体遗传,所以不能通过“后代性状比为3:1”来判定究竟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应该回归到伴性遗传的本质特点:性状与性别相联系。判断的方法可以采取正、反交方法,如果正、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区别,则该性状遗传属于细胞核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差异,则该性状遗传属于细胞核中伴X染色体遗传5 两对基因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判定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即判断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还是由两对等位基

18、因控制的问题。判断原则:孟德尔遗传规律中,不同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方法有:(1)自交法:双杂合体双杂合体。如果后代产生四种性状,且性状比为9:3:3:1,则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否则,则不符合。(2)测交法:双杂合体隐性纯合子。如果后代产生四种性状,且性状比为1:1:1:1则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否则,则不符合。例7果蝇的残翅(b)对正常翅(B)为隐性,后胸变形(h)对后胸正常(H)对隐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II号与III号常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种果蝇品系:残翅后胸正常与正常翅后胸变形。设计一个实验来验

19、证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即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于此,双杂合体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或者双杂合体测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1:1:1:1,我们可以据此进行判断。答案:将这两个纯种果蝇的雌雄个体之间交配,得F1,F1自交得F2。如果F2中出现9:3:3:1的表现型之比,则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将这两个纯种果蝇的雌雄个体之间交配,得F

20、1,F1再与残翅后胸变形个体(隐性纯合体)测交得F2。如果F2中出现1:1:1:1的表现型之比,则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6根据某一性状判定生物性别判断原则:选择由性染色体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分析。选择亲本时,其性状分别为:具有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具有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的个体表现型为显性性状。杂交后子代中具有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具有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的个体表现型是隐性性状。例8(2001年,上海)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后代果蝇性别的一

21、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解析:对于雄性子代来说,X来自于雌性亲本,Y来自于雄性亲本,若要让眼色决定性别,则雄性子代只能为一种眼色,也就意味着雌性亲本只能为纯合体。当雌性亲本为显性纯合体时,子代不管雌雄都是同一种眼色,所以雌性亲本就只能为隐性纯合体,产生的雄性子代就为隐性性状,那么雌性子代也就只能为显性性状了。又因为雌性亲体已判定为隐性纯合体,所以雄性亲本只能为显性性状。综合可知,其亲本组合为白眼雌果蝇X红眼雄果蝇。答案:B7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因)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解题思路:生物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

22、环境的影响。当发生性状改变时,有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也有可能是由环境影响的。探究生物性状的改变是由基因的还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需要改变其环境进行实验探究。例9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种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却成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 _ 。(2)现有一只残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鉴定方案:方法步骤: 结果分析: 答案:(1)不能遗传(1分) 因为这种残翅性状是单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其遗传物质(或基因型)没有改变(2分)(2)方

23、法步骤:让这只残翅果蝇与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成的异性残翅果蝇(基因型为vv)交配(2分) 使其后代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2分)结果分析:若后代均为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为纯合vv(1分)若后代有长翅果蝇出现,则说明这只果蝇为“表型模拟”(1分)8育种过程的实验设计例10 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3代

24、即可) 答案: 小麦第1代 P AABBaabb 亲本杂交 第2代 F1 AaBb 种植F1代,自交 ?第3代 F2 A_B_、A_bb、 种植F2代,选矮秆抗病(aaB_), aaB_、aabb 继续自交,期望下一代获得纯合子 马铃薯第1代 P yyRrYyrr 亲本杂交 第2代 F1 YyRr,yyRr,Yyrr,yyrr 种植,选黄肉、抗病(YyRr) 第3代 F2 YyRr 用块茎繁殖9探究基因型的组成 规律:当遇到的是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遗传时,若要测定基因型,要一对一对地分析,然后将每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析结果予以综合;也就是说,在基因分离规律的基础上再考虑自由组合规律。在分析一对等位

25、基因遗传时,要根据性状比来确定最后的基因型。若为3:1,则为自交;若为1:1,则为测交。例11 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分别由A和a控制,子叶圆粒、皱粒分别由B和b控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重复了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获取F2四种类型的豌豆种子80颗。仅选取其中的黄色圆粒豌豆种子作实验材料,想知道这些种子是什么基因型。这些种子籽粒饱满,长成的植株结实率高。实验甲组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对部分种子进行基因型鉴定,实验乙组选择另一种实验方案,对剩下的豌豆进行基因型鉴定。假若你是实验乙组成员,请补充完善下列方案。 课题名称:探究F2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 植株成熟后,_

26、。 分别收集每株所结种子,进行统计分析。 推断实验现象及结论: 其中一位成员推断:F2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可能有四种。例如:若某植株全部结黄色圆粒豌豆,则该株为纯合体。如果他的推断正确。你认为还有其他哪三种可能性? _答案:实验步骤: 让其自花授粉(2分)推断:若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则该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2分);若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则该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2分);若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该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2分)。10植物种子各个结构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关系例12甲豌豆表现为绿豆荚红花、乙豌豆表现为黄豆荚白花,

27、已知两株豌豆为纯合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用乙豌豆的花粉为甲豌豆授粉后,甲豌豆植株上均结绿豆荚,其中种子种下后,F1代均开红花,由此可判断出的显隐关系是_。(2)乙豌豆自交后代中,如果出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则可能是_的结果。如果将乙豌豆植株的根切片进行组织培养,其长成的植株的性状表现最可能是_。(3)设绿豆荚由基因a控制,花色由B、b基因控制,让甲、乙豌豆(亲代)杂交,花色将在_代植株上出现性状分离。F2代植株中,与甲豌豆基因型相同的占总数的_,代植株上出现性状分离。F2代植株中,与甲豌豆基因型相同的占总数的_,与乙豌豆表现型相同的占总数的_。(4)若要尽快由甲、乙豌豆杂交获得黄豆荚红花

28、的纯合体(AABB),那么在获得F1后应采用的方法步骤是:_;_;_。答案:(1)红花为显性,白花为隐性(多答出豆荚的显隐关系不给分)(2)基因突变黄豆荚白花 (3)F2 1/163/16 (4)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出单倍体幼苗(2分)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处理幼苗(2分)选出黄豆荚红花植株(2分)11、遗传中的多基因一效现象在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中,经常会遇到不是绝对的9:3:3:1,而是变形为许多种比例。如:9:7(3+3+1);9:6(3+3):1;12(9+3):3:1;9:3:4(3+1)等,这就是一种多基因一效现象,即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表现效果。解决此类习题的根本方法是审题仔细,抓住题目

29、中限制条件,运用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例13、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A. 9:3:3:1B. 3:1:3:1C. 1:1:1:1D. 2:2:1:1答案:例14、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叶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两个品种。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1)氰存放于牧草叶肉细胞的(细胞器)中。当两个不产氰稳定遗传亲本的基因型是和时,在F2中会出现产氰和不产氰两个品种,且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是。(2)在不产氰叶片提取液中分别加入中间物质或酶2

30、,有可能在提取液中得到氰(可用一定方法检测),根据此原理可以设计实验来推断F2中不产氰的植株基因型。下面是某位同学写出的有关设计思路及对F2中不产氰的植株基因型的推论过程。请根据已给出的内容来补充全面。取待检测植株的叶片制成提取液。先在提取液中加入,检测有无氰生成。若有氰生成,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若无氰生成,则别取一试管,先后加入提取液和。若有氰生成,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若操作均无氰生成,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2)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答案:()液泡DDhh ddHH 9:7 (2)中间产物(或酶2)ddHH或ddHh(或DDhh或Ddhh)酶2 (或中间产物)D

31、Dhh或Ddhh(或ddHH或ddHh)ddhh (3)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例15】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但不知显隐性,可以分别用、b表示其控制基因。请你根据以下事实分别判断。红眼雄蝇和白眼雌蝇交配,子代雄蝇全为白眼,雌蝇全为红眼,则 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 。红眼雄蝇和红眼雌蝇交配,子代雌蝇全是红眼,雄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则 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 。12 致死作用致死作用指某些致死基因的存在使配子或个体死亡。常见致死基因的类型如下:(1)隐性致死:指隐性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HsbHsb)。植物中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

32、,植物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正常植物的基因型为BB或Bb。(2)显性致死: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通常为显性纯合致死。如人的神经胶质症(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现象。(4)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成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早夭的现象。【题1】 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如果用横线(_)

33、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_和_。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_。(2)卷刚毛弯翅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雄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和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_。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_。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得比例是_。(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

34、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步骤:_;_;_。结果预测:I如果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II如果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III如果_,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2)根据F1中刚毛性状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为该性状的某一表现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又因为子代中雌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雄果蝇相同,雄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雌果蝇相同,所以可判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F1雌雄果蝇表现

35、型相同。根据提干信息可以判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EeXDXd 、EeXdY,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1/21/4=1/8。(3)为了探究该果蝇的致死突变情况,可以选择该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F1,再用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最后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所占比例)。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结果预测。因为题中已经交代了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该隐性基因用f表示。若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比例为1:1;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2:1;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在1:12:1之间。【题2】 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

36、实验:(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其比例为_。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将表中F1的子叶

37、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具体的检测方法_。(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

38、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答案】 (1) BbRR BbRr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80BR与BR、BR与Br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2)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培育的植株具有病毒抗体 用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大豆植株和不抗病植株,观察比较植株的抗病性 (3)【题3】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

39、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答案】 D【题4】 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为黑色鼠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1)黄色鼠

40、的基因型是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3)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答案】 (1)Aa;aa (2)AA (3)如下图:B、 Aa Aa 黄色 黄色 1AA : 2Aa : 1aa 不存活 黄色 黑色C、 Aa aa 黄色 黑色 1Aa : 1aa 黄色 黑色13 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指某些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表达时代,杂合子表现型从属于性别的现象。常见的从性遗传现象有人类秃头性状的遗传、绵羊的有角和无角等。【例1】 在人类中,男人的秃头为显性,女人秃头为隐性。现有一非秃头女子,其妹妹秃头,弟弟非秃头,与一个父亲非秃头的秃头男子婚配,

41、则他们婚后生一个秃头子女的概率是_。【解析】 人类秃头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S控制的一种比较特殊的遗传现象。在男性表现为显性(SS,Ss秃头,),而女性只有在显性纯合时(SS)才秃头,女性不秃头则包括基因型为Ss、ss两种情况。了解题干中暗含的这层意思是影响解题的关键因素。(1)推导双亲基因型。据题意知:男子的基因型为Ss;女子的基因型为2/3Ss或1/3ss(该女子非秃头,必含有s基因,据“其妹妹秃头,弟弟非秃头”推知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Ss,则不难推知“该女子非秃头”的基因型是:2/3Ss或1/3ss)(2)概率计算。若基因型为Ss的男子与基因型为2/3Ss的女性婚配,则后代子女中秃头的情况为:P男秃=2/33/41/2=3/12P女秃=2/31/41/2=1/12若基因型为Ss的男子与基因型为1/3ss的女性婚配,则后代子女中秃头的情况为:P男秃=1/31/21/2=1/12P女秃=1/301/2=0综合,则他们婚后生一个秃头子女的概率是:P秃头=3/12+1/12+1/12=5/12【答案】 5/1214.9:3;3;1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