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计算题集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911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计算题集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计算题集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计算题集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计算题集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政治计算题集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计算题集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计算题集锦.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近两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 从题意可知条件发生变化,当黄金

2、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 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 5件A商品=4克黄金 所以,5件A商品=4克黄金X4=16克白银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商品的价

3、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然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40元,故D项符合题意。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4、4(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5(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6(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

5、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B)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7(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6、 D8小时 8(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9(2008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B)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10(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4)假设某国2

7、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C)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刘老师注:此题有许多老师和学生咨询具体计算方法。四川达州“执夷”老师提供给我一个计算方法,我觉得很清晰。录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通过社劳率引起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的变化,而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总量不变,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

8、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劳率无关。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08年商品价格12.1亿10元=121亿元。 11(2008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A075元 B080元 C085元

9、D12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假设2006年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1,其价值总量为1元/件*1件1元,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元/件*1*(1+25%)1元,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12(2008年高考文综重庆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B)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

10、万元 D9800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企业效益利润等相关知识。涉及数学计算,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每件该商品的利润为10714=56元人民币,即可算出正确答案为B。从近年来经济常识知识的考查中,常常结合数学思维解答一些问题。对于经济学中需要计算的一些经济量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关注。 13(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11、解析: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

12、*(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有学生反映此题比较难。不知道该怎么计算。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对提高50%的理解。

13、提高50%不是提高一倍,应该是1+50%,即生产率提高50%以后,应该是15M15,即1M10。货币贬值20%,相同货币只能购买到(1-20%的)商品,即08M10。因此答案就是125。本题设计意图很好,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 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是高考政治试卷中的一种常见题型,2007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7道计算题,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利息率、纳税额、汇率、需求的交叉弹性等六个方面,几乎涵盖所有政治知识中有关计算

14、的知识点。试题总量远大于往年,部分试题的综合性较往年有所增强,如天津卷29题、北京卷29题,都是一个题目既涉及到汇率的知识又考察利息率的知识,难度加大,学生的思维过程延长。重视和研究这些题目,总结规律,有利于我们减少失误,做出正确的判断。一、考察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007年高考全国卷、都考察了这一知识点。(2007全国卷) 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 A4克B8克C16克D32克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15、的关系,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步,先求出5件A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第二步,计算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后的交换比例。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5件A商品=16克白银”的交换比例没有变化。变化的是黄金和白银的交换比例:即原来是1克黄金=8克白银,由于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黄金单位价值降低,交换比例变为:2克黄金=8克白银(即1克黄金=4克白银)。所以,答案应为C。 在该题中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6、1倍,是一个陷阱,起到干扰作用。 (2007全国卷)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该题同样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同时涉及到了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可以分三步解决: 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 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

17、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 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所以答案应为D。小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的使用价值量(即商品数量)成正比,由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所以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二、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

18、币量今年共有一道题目考察这一知识点。 (2007四川)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答26-27题。 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解析:该题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这一知识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次数。 第一步,先求出货币流通次数。根据题意,去年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6/2=8次。根据题目条件,今年货币流通次数不变,仍然为8次。第二步,依

19、据公式,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额=16+1610%=17.6万亿元,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7.6万亿元/8=2.2万亿元。正确答案为C。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牢记计算公式,明白其中的变量代表的意义三、考察利息率和汇率的计算。 (2007天津)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 A.7392元B.79464元C.84392元D.86240元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的计算和利息率的计算,综合性较之往年增强。该题可以分三步解决。 第一步,先根据汇率计算出1万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量。

20、按照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也就意味着,1美元兑换人民币7.70元,1万美元=1万7.70=7.70万元(人民币)。 第二步,计算利息。根据利息计算公式,依据题意,存款到期应得利息=3(本金利息率-本金利息率利息税率)=3本金利息率(1-利息税率)=37.704%(1-20%)=0.7392万元 第三步,得出结果。本金+税后利息=7.70+0.7392=8.4392万元。所以答案应选C。(2007北京)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

21、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解析:本题与上一题相似,考查汇率的计算和利息率的计算,综合性较强。该题可以分两步解决。 第一步,先分别计算出按照美元和人民币存款的利息收入。根据利息计算公式,依据题意,存入人民币,利息=本金7700年利率3%=231元(税前利息);存入美元,利息=本金1000年利率4%=40美元(税前利息)。 第二步,按照1年后的汇率计算以上两种方式的本息收入。存入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40)7.5=7800元人民币,

22、存入人民币,本息为7700+231=7931。显然,存入人民币合算。所以答案应选B。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细心,要把涉及到的因素考虑周全,避免遗漏条件或者看错条件,造成计算错误。天津卷中的“存期三年”、北京卷中的“1年后汇率为7.50”这两个条件都容易被忽视。 四、考察应纳税额的知识。 (2007宁夏)14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5%。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500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收入所得

23、税为:( ) A.165元 B.190元 C.400元 D.525元 解析:本题考查应税额的计算,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计算应税收入,即应该纳税的部分:3500-1600=1900元。第二步,分层计算纳税额。应税额1900元中的500元适用5%的税率,余1900-500=1400元,适用10%的税率,所以总纳税额应为5005%+(1900-500)10%=165元所以答案应为A。小结:解答此类问题,最主要的是注意起征点,计算时要先扣除;余额部分分层计算,不重复计算。 五、考察互补商品的需求变化 (2007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

24、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 解析:本题利用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供求变化,考察需求的交叉弹性。可以分三步计算。 第一步,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 第二步,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

25、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 第三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牢记互补商品、替代商品需求的变化趋势。 附:20042006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1.(2006四川)24.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

26、他的股票 A.升值35000元B.升值30000元C.贬值25000元D.贬值20000元 2.(2006全国卷2)25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 A12500股B、10000股C、8000股D、7500股 3.(2006上海)37.材料一:世界全国人大常委会地1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限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据估算,这项调整将使国家财政减收约280亿元个人所得

27、税款。(1)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2000元的纳税义务人适用5%税率,其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5%。请计算出现纳税额。(2分)4.(2005全国卷3)25.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B.少支付人民币0.5元C.少支付人民币2.5元D.多支付人民币2.5元5.(2005广东大综合)13.加入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

28、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6.(2004广东广西)9.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 ) 元 元 元 元 答案:1.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根据这一公式和题目所给条件,给股民的股票价格的变化为:1001000(3%/2%-3%/2.5%)=30000(元),因此他的股票升值30000元。以正确答案为B。 2.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根据这一公式,股票W的价格=5%/4%=1.25元,因

29、此,10000元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10000/1.25=8000股,C项正确。3.(2000-1600)5%20元 4D 5.D 6.解析:本题考察股票价格的计算。关键在于计算出原来的银行利息率。依据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可得原来的银行利息率为.现在银行利息率提高,那么实际利息率应为,因此现在股票的价格应为.元元。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 纵观近几年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高度关注。下面我们来看看

30、今年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计算题。 (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A8000 0.5 通货膨胀 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C16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3 购买力提高 【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

31、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 (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 例题2:在国际外汇市场,2007年7月份,美元对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8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 ) 日元升值了美元升值了 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A B C D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

32、4美元,由此看出:2008年1月与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 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 )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美元贬值后,即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

33、用美元来表示其价格,则上涨在5%以上。此题正确答案为B。或者这样理解:人民币比美元可以表示为 X:Y=(1+5%)X:(1+5%)Y 美元贬值后意味着数量X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在数量Y以上,数量(1+5%)X的人民币换得美元在数量(1+5%)Y以上,即在美元贬值后,增加5%的人民币意味着增加5%以上的美元。 例4:(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重庆卷)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

34、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外汇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知识点。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14100万=5600万。 (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例5:(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

35、8小时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 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0万20万=7小时。 (四

36、)关于价值量的计算 例6:(补充题)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1小时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茶杯的价值量( ) A同样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 (五)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例7:(20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解析】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

37、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例8:(补充题)2006年上海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为:交通、通讯、教育及医疗占33.4%;衣着及家庭用品占14.0%;食品占37.2%;其他占15.4%。该市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 (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对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涉及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的认识。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

38、用价值总量为4。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 例10:(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 B12

39、.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下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方法一: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5(150%)=10(元)。其次,货币贬值20%,意味着等量货币只具有了原来80%的购买力,故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

40、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120%)=12.5。方法二: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假设2007年该国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x件商品,价格为15元。现在,由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那么,单位时间内该国能够生产(1+50%)x件商品,假设每件M商品价格为y元。又因为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所以15X=(1+50%)xy,从而得出:y=10(元),即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货币贬值前,该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为10元,由于现在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即2008年1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2007年的0.8元,注意此

41、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在10元的基础上增加20%。假设在货币贬值前,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10元只相当于贬值后的N元,那么用比例关系表示,可以看出,1:0.8=N:10(注意等式前后的比例相等)通过计算,得出:N=12.5(元)。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 (七)关于存款(债券)利息或银行利润的计算题 例14:某居民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1年,年利率为2.25

42、%,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5%)后可得到利息为( )元。 A、20360 B、 427.5 C 、360 D、450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200002.25%(15%)=427.5(元)。 例15:某商业银行在2007年吸收存款2000万元,发放贷款1500元,那一年银行存、贷款利率分别是3%和8%,其中各种开支50万元。请问该银行2000年利润是多少? (八)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例16: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 A、1

43、0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不合题意。 例17:某公有制企业职工刘国庆每月工资800元,奖金2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刘国庆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股息12000元。刘国庆临街还有门面2间,每月要得租金600元。请问刘国庆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 (九)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 例18:如果某员工月工资为6000元,那么他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 A、300元 B、440元 C、475元 D、600元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