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970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67 大小:1,0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7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7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7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7页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doc(2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比较鉴赏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

2、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前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答案: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第一首好。作者 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

3、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王维杂诗)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陶渊明问来使)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 (王安石道人北山来)(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请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的人格特点。(2)指出这三首诗语言上的共同特点。(1)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是梅、菊、松,均为传统文化中象征操守高

4、洁之物。(2)三首诗的语言都质朴自然,没有任何雕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两首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同有异,其相同之处是都在开头通过营造了一种气氛。不同之处可以从两首诗的第三句上看出区别:李白诗,元稹诗,表达了对朋友遭贬事件的强烈反应。王昌龄是有名的“七绝圣手”,尤擅长写军旅边塞生活。请写出我们初中学过的其出塞诗的前两句:“,。”白居易是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之一,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都表达了

5、对朋友遭贬谪的同情、关切和惆怅、伤感之情。写景悲凉伤感直抒胸臆通过画面描写秦时明月汉时光,万里长征人未还新乐府诗歌合为事而作台 城 韦庄 鹿柴 王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

6、。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 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2) 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

7、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运用了比喻”、 “后者运用了拟人”也正确)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水中摇摆。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1)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2)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欢悦、惊喜。卜算子 咏梅陆 游 驿

8、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未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驿外:驿站外。更著(zhu6):又值、又遇到。群芳:众花。碾:这里指被车轮轧碎。如故:依旧。俏:艳丽美好。烂漫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节。鉴赏提示陆游的这首咏梅词,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作者积极用世的精神在政治上屡次受到打击以后,不免滋生了几分带消极的孤高自许的成分,但他坚决不肯和主和派同流合污的劲节始终是值得称道的。毛

9、泽东的咏梅词,借梅花的形象,热情地赞扬了革命战士,他们在困难面前,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

10、。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拟人。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1、 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答:(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和敢于进取的勇气。) 2、 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答:(整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

11、的胸怀 ;借写瀑布的“岂能留得住 ”、“ 终归大海 ”表现诗人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忆江南(一)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二)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热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两首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江南景物,白词写的是 ,皇甫词写的是 。两首词都注意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做到情景交融,白词“山寺月中寻桂子”渲染了一种的氛围,而皇甫词中“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句则渲染了 的氛围。两首词流露出的情调亦不相同,白词是 ,皇甫词则是 。秋季 夏季 清静、幽远 依依不舍的离别 悠然自得的愉悦

12、 绵长难断的离别之愁。从军行王昌龄 塞上听吹笛高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梅花:系乐曲梅花落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 。两首诗都写了 和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边塞诗 乐曲声 月色。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 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

13、体”。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睹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就内容和形式作一比较,谈谈自己看法两首诗都描写了西北边塞将土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的精神,王诗激越雄壮,范词有些孤寂、悲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

14、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1)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5、 上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题红叶 唐韩氏 流水何大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1)韩氏诗运用了_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_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

16、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_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请简要说明。(1)托物言情(寄情于物)委婉、含蓄乐景写哀(反衬)。(2)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条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17、,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细柳营:现泛指军营。射雕:这里指将军武艺高强。征铎:装在车马上的铃。枳花明驿墙:枳树的花把驿站的墙照得亮亮的。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1、从两首诗的思想内容看,观猎描绘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限16字内),语言有何特点?遒劲有力。而商山早行则描绘了远离故乡的羁旅情怀(限15字),抒发的是羁旅在外的愁思,远离故乡的悲苦。2、清人沈德潜评观猎“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从章法上看有什么特点?全诗起得突兀,结得深远,中间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首尾回环映带。从句法上看有什么特点?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传情,第三

18、、四句穷极物理,又意见于外。从字法上看有什么特点?“枯”“尽”“疾”“轻”“忽过”“还归”准确形象,绘形传神。3、 沈德潜评商山早行“各行各句尽此一联”,是指哪一联?为什么?答: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每一字一种物象,合在一起又意蕴无穷,真正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注唐元和年间,白居易谪江州,元稹贬通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难通音问。(1)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

19、妙构思,翻出新意。试分别简述这一特点。(2)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看,属于“初关”或“重关”哪种情况?为什么?(1)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深刻巧妙,人所不至。(2)元诗自然属于越过“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白居易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元稹 望驿台“

20、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1、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从对方写起,而本诗却双方同时写。“两处春光同日尽”,请简评一下这样写的好处。2、全诗是围绕一个字展开,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1、所谓“两处”是指妻子韦丛处和诗人处。“尽”字如利刀断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同时也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个人欢聚的希望落空了。这样自然地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一种相思,两处离愁。再加上这一天是春尽日,那么,这种相思的情

21、愫就更难解了。2、诗歌是围绕一个“思”字展开的。前两句通过形象传情。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句借“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三句写出在三月三这个特定的时刻的刻骨相思。只是由“春光尽”含蓄点出。第四句如银瓶乍破,直点两个“思”字,关合有力。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答案要点: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

22、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分)答案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莺啼山客犹眠。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2)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两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写出其中一个方面。1)都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鸟、落花等,还写了人们的迟起。(2)王诗绘彩丰富,重在视觉形象;孟诗叙述过程,重在听学感受。两首都写到了“春眠”,请指出其不同?、在春晓中,诗人留下了很大的空白,请解释。、春晓从“春

23、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早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以用“春意闹”的“闹”字来表现。田园乐最后才写到春眠,花落莺啼反衬山客的居处和心境越加宁静,其意境主要在“静”上。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蝉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两首诗虽然冠以“菊花”“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别有兴寄”,另有寄托。如菊花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的高贵无暇的品行的。蝉中

24、,虞世南藉“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自况、自喻、自比”的清高的节操来。夜 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 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注蛩:蟋蟀。 鉴赏提示白居易的这两首小诗,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

25、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诗意含蓄、韵味悠长。它们是在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 夜雪中“时闻”既显示了雪夜的寂静,又突出了诗人的思绪万千,难以入寐,彻夜无眠。用“讶”与“冷”,表明气温急剧下降,感知不同往常,使人感到惊讶,并暗示夜间下了一场大雪,紧扣题目。 夜雨既透露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零落之苦,也写出诗人的夜深难寐。其后两句,隔着窗户凭着听觉得知夜雨降临。由身闻其声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将夜雨描写得淋漓尽致。两首诗形式一样,均为五绝,对仗工整,用物比较;着眼点一致,皆是凭着主观直觉去发现描写,从屋内写外景,曲折有致;情调相同,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诗人孤独寂寞,夜不成眠。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

26、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杨 花 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青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秾华:盛开的花朵。拂舞筵:拂,轻轻掠过。是说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飘扬,像是舞女在筵席上飘然的舞姿。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指花的色香使人心醉神摇。清秋:说秋色已深,环境更加凄凉。鉴赏提示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会昌六

27、年卒。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抒发的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他的杨花,前两句描写杨柳可爱的风姿以及不与百花争春的品格。后两句托物言志,通过与百花的比较,赞美了杨花的优秀品质。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

28、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寸草心:比喻儿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样微弱。三春晖:比喻慈母对儿女的恩情像春天的太阳光对

29、植物起的伟大作用。这两句说,谁能说短短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阳光的伟大恩情呢?(意思是说:谁能说我这样一个无用的儿子能够报答得了慈母的深恩呢?)及辰:及时。低回:徘徊。鉴赏提示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游子吟这首诗是作者把母亲接到溧阳(现在属江苏省)时作的。游子是出门在外的人。诗中亲切而真挚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岁暮到家写的是蒋士铨与其母亲经过远别而团圆时那种惊喜与伤感交加的真实场景。乾隆十一年(即蒋士铨二十二岁那年)春,蒋士铨出游,登匡庐及饶、赣诸山,还铅山应童子试,又过庐陵、抚州、建昌等地,风尘

30、仆仆,于岁暮赶回江西居地鄱阳。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赠刘景文 苏 轼 荷尽已无攀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水部张十八员外:即张籍。“天街”二句:写长安早春景色,具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笔力。“天街”,长安朱雀门外的大道。“酥”,酥油。指天街小雨后的滋润。“近却无”,春草初从枯草根中萌生,远望已具绿意,逼近反无所睹。“最是”二句:诗人以为早春景色远胜晚春满城烟柳。“绝胜”,远远超过

3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擎雨盖:指荷叶。最是:一作“正是”。 鉴赏提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于长庆三年(823)以其观察深微,笔触细密,为后世所传诵。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把这首诗和苏轼的初冬诗赠刘景文并提,认为“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它咏叹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看似平淡,实则绝不平淡。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

32、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翕,独钓寒江雪雪 罗 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注“千山”二句:写大雪中宿鸟不飞,行人绝迹。“孤舟”二句:在这严寒的环境中,写渔翁的独钓,透露出作者处境的严酷,心情的孤寂。“长安”二句:录异传:“汉时大雪,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

33、死,令人除雪入户,问何以不出? ”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千人。” 鉴赏提示江雪作于永州。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作者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罗隐诗文多寓讽刺,诗歌,多方面揭露了唐王朝末世的黑暗,真切感人,不少诗句后来成为谚语。雪,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诗人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雪”这个话题,巧妙地作

34、了一点反面文章。“为瑞不宜多”,大雪对城市贫民仍是灾难。 两首诗都运用了铺垫手法:柳诗以雪境作背景铺垫,突出雪中之人斗寒傲雪的精神;罗诗以“雪中贫者”作铺垫,使“为瑞不宜多”的议论言之有据。两诗语言特色:柳诗精雕细琢,极度夸张、概括;罗诗简约、通俗、平实。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咏史 赤壁 周 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注赤壁:赤壁山,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地处长江南岸,峙立江边。山岩呈赭红色,故称赤壁。相传为三国时吴、蜀联合火烧魏军处。戟:古兵器。长杆头上附有月牙状利刃。销:毁。将:拿起。

35、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周郎:周瑜。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二乔:即大乔、小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如二乔被俘送铜雀台,意味着东吴的败亡。魏帝:指曹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领兵南下攻吴,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所以用铁链将战船首尾联结。周郎部将黄盖以船载浸油枯柴,上盖惟幕,诈降曹操。当船靠近曹操的兵船时,吴兵纵火焚烧,这时恰好东南风起,火势向西蔓延,烧毁了曹操的船队,曹军大败。假:借。 鉴赏提示杜牧的赤壁诗从赤壁之战的遗物入手,发表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他认为周瑜的成功

36、出于侥幸。这一看法不一定正确,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周瑜、诸葛亮采取的联合政策,以及他们在军事上合理部署,占尽种种优势,是可以击败曹操的。诗的主旨在于感叹兴亡。 周曾的咏史赤壁诗热烈地赞美了周瑜在这场决定性战役中的不朽功绩。并且通过战争场面的描写,使周瑜英雄形象跃然纸上。B白居易 1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要点:(

37、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2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帮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谁在“计程”? 答:白居易(或:作者与李十一)谁“今日到梁州”?答:元九(或:元稹、故人)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答:现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点:“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起、承两句重复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3村 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

38、门前望野田,月明荠麦花如雪。 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答: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4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

39、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5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注望海楼:作者原注:“城东楼名望海楼。”东楼在凤凰山上,离州衙不远,是白居易喜爱的去处。护江堤: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被疏远,最后被杀害。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指歌妓舞女所居住的秦楼楚馆。红

40、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青旗: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鉴赏提示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

41、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6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里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注:阿谁,即“谁”。 问: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暗示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白朴 越调天净沙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由“春山暖日和风”三幅画面展开想象,用文字把它们勾画出来。这首曲子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春山”可以想象为山花烂漫,新竹满山,草盛林秀,崖青瀑白;“暖日”可以想象为和煦的、艳丽的、温柔的

42、;“和风” 可以想象为微醺的,使人血脉和畅,筋骨舒展。 有关的景物排列起来,组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C常建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近似王维、孟浩然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炼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深的意境,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1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注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江苏常熟县虞山北麓。禅院:指寺院。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人心:指尘心,俗念。万籁:指一切响声。竹径二句:此二句系千古名句,常被后人引用。意思是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

43、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山光”二句: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万籁:指一切声响。钟磬:寺院中诵经、斋供的信号,动用钟,止用磬。鉴赏提示这首诗记在破山寺后禅院的所见所闻。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读后有使人身临其境之感。【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

44、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了的手法。答: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

45、“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畅当 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问: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

46、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查德卿 双调螗宫曲 怀古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翕。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注一个农夫,一个渔翁:农夫指诸葛亮,早年避难荆州,躬耕陇亩。渔翁指周初时人姜太公吕尚,相传曾垂钓于渭水之滨。晦迹:隐居不出。八阵图:系诸葛亮所制造,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的阵图,后人常用以代指其军事才能,六韬:兵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旧传吕尚所撰。非熊:指吕尚。鉴赏提示这支小令是怀古咏史之作。起首三句即点明怀古对象,同时作出评价。四五句,分承“农夫”“渔翁”。八九两句则是诸葛亮、吕尚功业的具体内容,“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吕尚、诸葛亮所建的“霸业”终归于空无、幻灭,一切都消失在永恒的时间之中。表现了作者的感叹之情:事业有成,也不过白费心机。唐朝陈陶 1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明朝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 你认同前人的评论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