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针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974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78 大小:7.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针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针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针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针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针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针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针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1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选择题1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C化学既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还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科学D现代化学还将在能源与资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与健康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解析:选A。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A项错误。2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加入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

2、的现象是()解析:选A。钠的密度介于煤油和水之间,钠应位于二者的界面上,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使钠不断在煤油层与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CCl4中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自燃,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烈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氧化钠在某些呼吸面具中用于制备氧气Na2CO3溶液能跟酸溶液反应,但不能跟碱溶液反应ABC D解析:选D。钠的保存原则是将钠与空气和水隔绝,故应保存在密度小于钠的有机溶剂中,因(CCl4)(Na),所以错误;切开一

3、小块钠,其表面迅速被氧化,但不能燃烧,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燃烧,在纯氧中更为剧烈,错误;钠与水反应的速率很快,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错误;过氧化钠做呼吸面具上的供氧剂,错误;Na2CO3可与Ca(OH)2作用:Na2CO3Ca(OH)2=CaCO32NaOH,错误。4将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 mL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点燃,恰好完全反应,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1 B112C121 D432解析:选D。本题涉及的反应较多,关系较复杂,宜采用关系式法求解。因2NaH2,2Na2O2O2,2H

4、2O22H2O,由672 mL混合气体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知:V(H2)2V(O2),则n(Na)2n(Na2O2),由排除法可知D正确。5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O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2O2B1 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 mol氧气C过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D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解析:选A。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O2。6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新型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AMnO2 BKM

5、nO4溶液C稀盐酸 DNa2SO3溶液解析:选B。在A中,MnO2起催化作用使其中H2O2分解而失效,H2O2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在B中,KMnO4溶液的氧化性很强,所以过碳酸钠只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在C中,稀盐酸与过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气体,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在D中,Na2SO3溶液具有还原性,而过碳酸钠中H2O2具有氧化性,只发生还原反应。7相同条件下,向1000 mL,pH2的硫酸、醋酸、盐酸中分别加入0.92 g Na,产生H2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V3V2V2 DV1V3V2解析:选B。由于Na的化学性质极其活泼,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2,所产

6、生的H2的体积相等,故应选B。8将下列四组物质W g分别在O2中充分燃烧后,再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干燥管增重的质量大于W g的是()AC4H8O2 BC6H12O6CC2H4O3 DH2和CO的混合气体解析:选A。A项物质变形为C22CO4H2,可见会使固体质量增重大于W g;B项物质变形为6CO6H2,使干燥管增重为W g;C项物质变形为2COH2H2O,使干燥管增重小于W g;D项与B项相同。9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A. B.C. D.解析:选A。样品加热发生反应为:2N

7、aHCO3Na2CO3H2OCO2m 168 106 62m(NaHCO3) w1w2质量差为(w1w2) g,故样品中NaHCO3质量为 g,Na2CO3质量为w1 g g,其纯度(质量分数)为。二、非选择题10向浓度相等、体积均为50 mL的A、B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再稀释到100 mL。(1)在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2)在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A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最大体积是_mL(标

8、准状况)。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解析:根据前面的总结和归纳,容易得出(1)的答案:分析图中曲线和各个量的关系,A中先加入的25 mL盐酸,含有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L0.025 L0.002 5 mol,此时发生的反应为COH=HCO,所以可知溶液中含有的CO的物质的量为0.0025 mol,后加的50 mL盐酸和HCO反应生成CO2,因为后加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L0.050 L0.005 mol,所以CO2的体积为0.005 mol22.4 Lmol11 000 mLL1112 mL。在B中

9、先加入的60 mL盐酸都没有气体生成,又加入15 mL盐酸才生成气体,也就是说n(HCO)0.1 mol/L0.015 L0.001 5 mol,则原溶液中只有0.001 5 mol CO,含有0.0060.00150.004 5 mol OH,即原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根据钠守恒,可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在图中,如果在开始生成CO2前后消耗盐酸的比为11,则原溶质为碳酸钠,若11,则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答案:(1)NaOH、Na2CO3Na2CO3Na2CO3、NaHCO3NaHCO3(2)112NaOH、Na2CO30.150 mol/L11以下框图表示

10、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_、_、_、_(填化学式);(2)反应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反应中,若B与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_、_(填化学式);(4)反应中产物K的化学式为_;(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解析:框图中的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可判断B可能是碳元素;C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则C可能为H2O;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则D为Na2

11、O2;反应中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常见金属单质A与NaOH溶液能反应,则A为Al。根据反应可判断E、F一种是H2,另一种是O2;根据反应及碳不与H2反应,可与O2反应,可判断E是H2,F是O2;当n(C)n(O2)43反应时,生成物为CO2与CO的混合气体,CO2与Na2O2、NaAl(OH)4反应,CO与Na2O2、NaAl(OH)4不反应,可判断G是CO2,H为CO。因为反应中的H2O、Na2O2均过量,所以溶液甲是NaOH与NaAl(OH)4的混合溶液。答案:(1)AlCH2ONa2O2(2)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6H2O=2NaAl(

12、OH)43H2(3)CO2CO(4)Na2CO3(5)CO2Al(OH)4OH=COAl(OH)3H2O12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 mol/L盐酸、6 mol/L硫酸和蒸馏水)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_,理由是_。(2)装置B的作用是_,装置C的作用是_,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 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 解析:关键是抓住题目要测定Na2O2

13、试样的纯度,那就得求出Na2O2的量。做法是让Na2O2与CO2反应产生O2,通过测定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就能求出Na2O2的量。但整个实验是要制备纯净的CO2,所以在与Na2O2反应之前,必须要除杂。答案:(1)6 mol/L盐酸硫酸与CaCO3固体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固体表面,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2)除去气体中的HCl干燥气体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CO2(3)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4)78%13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

14、回答下列问题:(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B装置的作用是_。(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上述实验现象说明_。(5)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解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可整理出实验的步骤和顺序为:A中的Na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CO2和H2O(g)进入试管B,H2O(g)被浓硫酸吸收,从B中出来的CO2气体与C处Na2O2反应,生成O2,从而促进蚊香的燃烧。第(5)问中,将Na2O2换成Na2O,则发生反应:Na2OCO2=Na2CO3,无O2放出,所以蚊香会逐渐熄灭。答案:

15、(1)2NaHCO3Na2CO3H2OCO2(2)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2)(3)2Na2O22CO2=2Na2CO3O2(4)淡黄色的Na2O2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和O2(5)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一、选择题1(2013漳州质检)已知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物都属于电解质BHCl全部发生氧化反应C该反应表明氧化性KClO3比Cl2强D1 mol KClO3在反应中得到6 mol e解析:选C。反应生成物中的Cl2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

16、错;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归中规律知,KClO3中的Cl由5价降至0价,故1 mol KClO3在反应中得到5 mol e,D项错;每6 mol HCl参加反应,只有5 mol HCl被氧化,B项错;该反应中KClO3是氧化剂,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氧化性KClO3比Cl2强,C项正确。2(2012高考北京卷)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ABCD用品有效成分NaClNa2CO3Al(OH)3Ca(ClO)2用途做调味品做发酵粉做抗酸药做消毒剂解析:选B。本题在解答时,首先看用品的名称和有效成分是否对应,再看用途是否正确。小苏打的有效成分为NaHCO3,而不是Na2CO3,N

17、a2CO3的俗名为苏打。3(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选A。检验离子或物质时一定要根据物质的特性。A项中液溴易挥发,防止挥发一般用水封;B项中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物质是能将I氧化为I2的物质,不一定是Cl2,Br2、FeCl3等也可以;C项中能使CCl4层显紫色的物质是I2,不是I;D项中加入BaCl2,产生的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18、可能是AgCl或BaSO4,故该溶液中不一定含Ag,也可能含有SO或SO。4(201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CO3HClOHCO,氧化性:HClOCl2Br2Fe3I2。下列有关离子反应或离子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中: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B向溴水中加入适量氯化亚铁溶液能使溴水变成无色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ClOCO2H2O=2HClOCOD向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解析:选A。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Fe3、Cl、Ba2、Br能

19、大量共存,A对;根据氧化性:Br2Fe3,溴水中加入适量FeCl2溶液,得到FeCl3和FeBr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黄色,B错;根据酸性:H2CO3HClOHCO,可知C错;根据氧化性Fe3I2,可知还原性:IFe2,FeI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I先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D错。5(2013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已知:还原性IFe2BrCl)()A71B72C73 D7

20、4解析:选C。设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3 mol、4 mol,则根据溶液中各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可得出Fe2的物质的量为4.5 mol。因Cl22I=I22Cl,消耗2 mol Cl2时能生成4 mol Cl;为了使反应后溶液中Cl、Br的个数比为31,则共需9 mol Cl,故还需反应生成3 mol Cl。由2Fe2Cl2=2Fe32Cl知此时参加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为3 mol,Cl2的物质的量为1.5 mol。所以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2 mol1.5 mol3.5 mol,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4.5 mol3 mol1.5 mol,两者物质的量之比

21、为73,C项为正确答案。6CsICl2是一种碱金属的多卤化物,它在化学反应中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中I显1价BCsICl2溶于水,电离生成:Cs、I、ClC向CsICl2溶液中通入Cl2,有I2生成D向CsICl2溶液中通入SO2,有SO生成解析:选D。化合物CsICl2中各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1、1,其中1价的I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将4价硫氧化成6价的硫。7(2013安徽名校联考)下列有关氯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氯水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B氯水中含有7种微粒,其可以与AgNO3、FeBr2等多种物质反应C蓝色石蕊试纸放入氯水中先变红后退色D向氯水中加

22、入碳酸钙粉末,能提高溶液中HClO的浓度解析:选A。选项A,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D,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加入CaCO3粉末会与HCl反应,从而使平衡向着生成HClO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HClO的浓度。8如下图所示,若关闭阀,打开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退色;若关闭阀,打开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退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浓硫酸饱和氯化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 BC D解析:选D。Na2SO3Cl2H2O=Na2SO42HCl,NaHCO3Cl2=NaClCO2HClO,所以Cl2经过被干燥或经过被吸

23、收,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退色。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故Cl2与水蒸气共同进入乙瓶,使有色布条退色。9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做它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A只有处 B只有和处C只有和处 D只有处解析:选D。根据实验目的,装置是利用KMnO4溶液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Cl2中含有HCl、H2O杂质,但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HCl,应用饱和食盐水,故错。装置是利用浓H2SO4除去H2O,但左边导管应插入浓硫酸中,右边导管不能插入浓硫酸中,故错。装置是密封的,易出现事故,故错

24、。二、非选择题10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用装置A由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制取HCl气体,装置B中的三处棉花依次做了如下处理:包有某固体物质,蘸有KI溶液,蘸有石蕊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p的名称是_。(2)处包有的某固体物质可能是(填序号)_;aMnO2BKMnO4cKCl DCu反应开始后,观察到处有棕黄色物质产生,写出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在实验过程中,在处能观察到_。(4)甲同学为了验证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在C中设计了如图装置,D中装有铜丝网,装置E的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装置F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实验过程中,装置D的作用是_

25、;装置F中的现象是_;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为了确保实验的可靠性,乙同学提出在_和_(填装置字母)之间加装一洗气瓶,洗气瓶中可加入足量_(填字母代号),此试剂的作用是_。A淀粉碘化钾溶液 B四氯化碳溶液C湿润的有色布条 D饱和食盐水解析:(2)处有棕黄色物质生成,是I被氧化成I2,所以气体在经过处时应有Cl2生成,常温下能与HCl反应生成Cl2的是KMnO4。(3)因有HCl和Cl2,所以蘸有石蕊的棉花,先变红后退色。(4)若有Cl2存在则会与铜丝网发生反应,生成的CuCl2会在冰水冷却作用下留在E处,HCl气体进入F,与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但Cl2有可能未除干净,影响实验结果

26、,需在E,F之间加一洗气瓶,将剩余Cl2吸收。答案:(1)分液漏斗(2)bCl22I=I22Cl(3)石蕊溶液先变红后退色(4)验证HCl气体中含有Cl2(或验证HCl气体中含有Cl2并除去HCl气体中的Cl2)有白色沉淀产生EFB除尽HCl气体中的Cl211(2013济宁质检)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氢硫酸)、C(溴化亚铁溶液)、D(淀粉KI溶液)、E(混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F(水)、H(紫色石蕊试液)。(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是_。(2)中b瓶内加入的液体最好是_。(3)用图示的或代替是否可行?_。简要说明理由:

27、_。(4)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怎样证明氯气已充满了整个装置?_。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C_;D_;E_;F_。(5)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装置F的作用是_。(6)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_。解析:(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b瓶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Cl2,试剂最好为饱和食盐水。(3)原理同,可代替;中c瓶口密封,不安全。(4)当黄绿色气体充满整个装置时,证明Cl2

28、充满。Cl2有强氧化性,可将Fe2、Br、I、SO2氧化为Fe3、Br2、I2、SO,故C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红棕色;D中溶液变蓝;E中产生白色沉淀BaSO4;F中由于吸收了Cl2变为浅黄绿色。(5)C2H2O2Cl2CO24HCl,F的作用是提供G中发生反应所需的水蒸气。(6)生成的HCl使溶液变红色,剩余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又起漂白作用。答案:(1)MnO24HCl(浓)MnCl22H2OCl2(2)饱和食盐水(3)可行,不行与原理相同,而中因c瓶口密封,体积不能改变,增大压强会有危险(4)当整个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证明氯气已充满整个装置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红棕色溶液变蓝生成白色沉淀溶

29、液变为浅黄绿色(5)C2H2O2Cl2CO24HCl向G中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6)生成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剩余的氯气又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起漂白作用,使红色退去12(2013黄山七校联考)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消毒作为控制水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令世人关注。(1)液氯消毒是最早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氯气溶于水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_。近年来科学家提出,氯气能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臭氧(O3)是优良的水消毒剂。但当水中含溴离子(Br)时,臭氧可将溴离子(Br)氧化为溴酸盐(BrO)。而溴酸盐(BrO)是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我国规定饮用水中BrO含量在10 g

30、/L以下。测定BrO浓度可用离子色谱法。(2)水中的氯离子(Cl)对BrO测定干扰很大,需要先除去氯离子(Cl)。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除去水中的氯离子(Cl)。装置中Ag是_极(填电极名称),A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3)O3氧化溴离子的原理如下:已知HBrO是一种弱酸,O3与HBrO反应很慢,BrO主要是由BrO与O3反应生成。对影响生成BrO速率的因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和假设)假设:反应的温度。假设:_。假设:_。(4)设计实验验证假设。验证实验操作:a配制250 mL 50 mg/L KBr溶液,加入15 mL某种pH7的缓冲溶液(维持溶液的pH基本不变),并将溶液分为两份。B

31、_。实验中要测定的量是_。实验结论是_。解析:(1)由于氯气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2)是用Ag结合Cl生成沉淀,除去水中的Cl。与电池正极连接的为阳极,发生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l。(3)分析比较实验反应原理,推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反应温度外,还可能是溶液的pH、Br的浓度、O3通入速率等。答案:(1)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2)阳AgCle=AgCl(3)溶液的pHBr的浓度(或通入O3的速率)(4)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以相同的速率)通入O3(相同时间)分别测定相同时间内生成BrO的浓度若测得BrO的浓度不同,则假设正确;

32、若测得BrO的浓度相同,则假设不正确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是一专有名词,不可分割,是一基本物理量B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规定的单位,其制定标准为“阿伏加德罗常数”C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形成的集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那么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氧原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也为1 molD1 mol任何气体在任何条件下含有的气体分子个数都相等解析:选C。C项中前半句是正确的,此时“微粒”指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但后半句错误,因为组成氧气的基本微粒是氧气分子。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8 g 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标准状况下,11.2

33、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的分子数为NA10.6 g Na2CO3溶于水中所得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78 g Na2O2中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3NA7.1 g Cl2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A BC D解析:选B。中电子数应为10NA9NA;中混合气体分子数为NA0.5NA,由于N2和O2均为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为NA;氢气中所含原子数应是氩气所含原子数的2倍;标准状况下,水为非气体,不能用Vm22.4 Lmol1计算

34、;Na2CO3 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但因COH2OHCOOH,使阴离子数目增多,故Na2CO3溶液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应大于12;Na2O2中含有Na和O,1 mol Na2O2中含阴、阳离子总数为3NA;因Cl22NaOH=NaC得elNaC失elOH2O,所以0.1 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应为NA。3(2011高考江苏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B25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

35、目为0.1NA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解析:选D。A错,因为一个甲醇CH3OH分子含3个CH键,那么1 mol甲醇含3 mol CH键;B错,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体积;C错,因为标准状况下的己烷为液体,而非气体;D对。4(2012高考上海卷)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 NH3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A. B.C. D.解析:选D。根据反应4NH35O24NO6H2O,当有标准状况下V L NH3完全反应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mol,转移电子数为 mol,已知在此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n,则nNA,所以NA,故选D。5(2013淮南质检)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14N16O和13C16O气体,下列对两容器中气体判断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