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979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第一次试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4.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和高低气压的判断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和大气水平运动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3.阅读风力等级表,加深对天气预报知识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讲解,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

2、实际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合理开展城市布局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成因; 2.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的成因 2.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教学设想 运用投影片、板图、Flash动画演示等教学媒体;教学中用引导配合图表分析为宜。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第二课,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大气环境。主要讲两块知识: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大气的水平运动;内容上看本课具有承上启后的作用,而且可以说是本单元和全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导入创设一个情景: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火锅,这时桌子上方的日光灯却在不停地晃动。让同学们考虑这是为

3、什么。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大气便会运动,那么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又会对气压产生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讲授新课板书 大气的运动我们前面已学习了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来源,由于地表形态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致使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加热不均,而使地区间热量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加热不均造成的热量差异主要表现在高低纬之间。下面我们来看这个问题:板书 一、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ACBBACBACACBACB图(1)图(2)图(3)图(4)图(5)假设地面上A、B、C三地,且具有在高空的平直等压面:由下往上依次是1010,1005,1000

4、(百帕)。此时,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图1)。提问:此时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稳定图2) 如果我们在A地放一个大火炉,则显然A 地近地面受热,处于冷热不均状态,A 地大气膨胀上升到上空积聚起来,上空空气密度增大,那么这里的气压就会高。为什么我们说密度大,气压就会高呢?其实很明显,在中学物理已学到:P=g h,这里为同一高度,是不变值,因此大,P也大。那么在A高空就形成了相对于同一高度的B、C两地高空就是高气压。另外在B、C两地放一些大冰块,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层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了在同一高空A处相对大密度,B、C两地的小密度(图3)。也就是形成了A处高空的高气压

5、,B、C两地高空的低气压。而A地的空气上升后,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地区低,成为低气压;B、C两地则为高气压。就形成了如图4的等压面。 上空的空气便从A地分别向B、C两侧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补充其上升的空气。这样就形成了环流,这种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我们称之为热力环流(图5)。当然其中强调指出:我们所说的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这里的气压高低是指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也就是要么同在高空,要么同在近地面的气压比较。ab而对同一地区,气压总是近地面要比高空高。(画图示范)因为某点的气压就是该点至大气上界的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显然a点比b点的空气柱要长,因此,也就

6、是说越靠近地面气压就越高,在同一地区就不需要比较气压,而我们讲的气压的高低指的是不同地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举例记忆:初中时自然学科中量筒壁不同高度的小孔的水喷的远近的演示实验。实际是最下面的孔水喷的最远。投影总结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案例分析 陆海图(6)巩固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海陆风”(学生活动:画图(6)运动箭头),并画出夜晚时的风向。看材料,分析“城市风”:卫星城郊区城区郊区严重污染的工业企业 讲解 由于城市中工厂、家庭和机动车辆的热量排放,以及城市建筑物高而密集的原因,使城市和郊区相比,气温偏高,这样

7、城市变成了一个暖的岛屿“城市热岛”。在一些大城市观测到热岛强度(即城乡温差):北京为9(1966年2月22日),上海为6.8(1979年11月13日)。由于“热岛“的存在,城市中盛行上升气流;而在郊区为下沉气流,这样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 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为什么会运动,接下来我们也更想搞清楚大气是怎样运动。引入 大气既然要运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肯定会有力的作用。那么到底是什么力促使大气运动的呢?这里能使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假想的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做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教师要假设、启发、引导学生逐一分析三个状

8、态下风受力的情况。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图(7)1. 分析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运动的方向(图7):结论: 风向 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过渡 然而现实中并不只受一个力,由于地球自转水平运动的物体就要发生偏转。2.分析二个力作用下,大气运动。取某点受力分析(北半球)等压线10021010100810061004图(8)(边绘图边讲解)最终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图8)不作偏转,最终形成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风。然而在近地面肯定还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3.分析三个力作用下,大气运动。取特殊点

9、分析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图(9)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形成了斜穿等压线的风。(图9)对这个状态学生会产生疑问,我们可以用反证法突破这个难点,若不斜穿则有两种情况:要么垂直等压线,要么平行等压线。而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使三个力达到平衡。那么只能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角度。动画演示最后演示大气在受一个力、两个力、三个力作用下的运动状况。投影总结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转 偏 向 力 摩 擦 力垂直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 平 行 于 等 压 线 斜 穿 等 压 线接下来引导同学把目光由理论知识引向对我们实际生活更为重要的 “海平面

10、的等压线和风向”一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读图 可知:实际上,等压线是弯曲的,有一个个低压和高压中心,北半球低压中心逆时针辐合;高压中心顺时针辐散;课外探究 建议同学自己回家做个小实验,点燃一堆废纸,观察纸灰的运动方向,特别要注意要在室外安全的地方进行。同时能按照风力等级表和风向,学会目测当地的风力和风向。建议下次课上同学能相互交流。总结布置作业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大气的运动一、热力环流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低压气压差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风)直

11、接原因原动力2.不同条件下风的方向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转 偏 向 力 摩 擦 力垂直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 平 行 于 等 压 线 斜 穿 等 压 线点评: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明确。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物理的知识,讲解清晰,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楚。同时让学生利用画图、课外实验等方式对知识进行验证,学生能听明白。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但是整节课教师忙不停,讲不停,感觉太累。包办太多,预设太多,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生成性问题少,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过程较沉闷,学生是在思考,但发言的机会少。有些学生没有充分的预习,基础知识不牢固,生活阅历不足,没有

12、产生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切身感受,课后仍有一部分学生一头雾水。教师讲解清晰,课堂当时学生是明白的,只是靠听说,动手和思考不够,造成学习过程不扎实。部分相关的地理、物理知识欠缺,需要补偿。如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等。调整意见:结合实验,改变形式,补偿概念、发现探究教学。让位给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生成性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提出相关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发现、探究问题的结论,及时训练巩固。充分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第二次试讲)教学过程:播放背景音乐:军港之夜导入师:

13、请同学们观察。点燃一只香,教师把香头朝上、平放、朝下,再朝上,并用嘴水平吹香头,指导学生观察烟雾。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生:不管怎么变换位置,烟雾总是朝上飘。用嘴吹气时,烟雾水平运动。师:为什么?生:燃烧的香头产生的烟雾温度高,密度小,所以往上飘。用嘴吹,烟雾向水平方向飘。师:回答得非常好。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的实际上是大气运动的影子,烟雾往上、水平运动,恰好说明了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其中的奥妙!探究过程一、热力环流1、 合理分组。2、 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补偿概念:气压(高低气压)、等压线(平直和弯曲闭合)、等压面等概念。动画演示等压面和垂直方向上等压面的分布

14、,突破难点。3、指导学生看书P39图2-2-6:提出问题: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把四幅图标上序号1-4,观察,图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学生自主观察,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发现:(1)地表温度的变化;(2)垂直方向气流的变化;(3)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的变化及其规律;(4)等压面的变化;(5)水平方向气流的变化;(6)整体的热力环流的过程。4、教师动画演示热力环流的过程,让学生再次观察大气的动态变化。5、给四幅图起个名子:热力环流。6、质疑反馈:让学生思考,提出仍存在的问题。再把问题还给学生,进行讨论,尽量让学生来分析解答。教师进行点拨。7、反馈训练:

15、画一幅热力环流图,中间为冷却,两侧为受热,并画出等压面。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同学在学案上画图。师生共同校正。8、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探究海陆风的形成:先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学案上完成海陆风,并说出理由。教师利用动画演示验证。肯定学生的成果。(2)探究城市风的形成:先分析城区和郊区的温度存在差异的原因,然后画出城区和郊区的热力环流,理解城市风的形成过程。拓展延伸:探究一下污染大气的工业部门的布局与城市风下沉气流之间的距离关系。小组讨论,教师动画演示。肯定学生的成果。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3)山谷风的形成:让学生自主讨论画图,画出山区山谷晴天和夜晚的热力环流:“山谷风”,解析

16、原因。并思考解释“巴山夜雨”的成因和诸葛亮葫芦峪火烧司马懿引发的暴雨。拓展延伸 9、教师总结。引出风的概念。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风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让学生说出关于风的成语。并补偿等压线闭合情况下的高低气压中心。2、结合课本知识找到形成风的原因,即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3、观察课本P40图228、9、10,从图中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的相互关系。认识三个力的特点和对风的作用。4、讨论分析: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二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17、;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情况下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5、学生在黑板上画图板演,其他学生在学案上完成三种情况下风与等压线的关系。学生相互检查纠正。教师统计完成正确的同学,并给予表扬。6、教师动画演示三种受力情况下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得以验证结果。学生再次校正动手后的结果,感受探究过程和获得成果的喜悦。7、学以致用: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完成南北半球变形的闭合曲线情况下高低气压中心四周的某点的风向。体验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在学案上完成,并进行讨论后的校正。再一次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探究的结果。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总结让学生先讨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18、解题的方法、探究的感受、学习的收获等。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在师生共同的交流中结束本节课。课外探究 寻找生活中热力环流的实例,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写一篇实验报告,下一课上进行交流。点评:本节课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学情,及时补偿了相应的概念,突破了理解上的障碍。用军港之夜来烘托课堂之前的气氛。力避教师主体,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发现探究。利用启发、引导、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反馈,再思考,再讨论,自主总结获得结论。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板图,给全体学生动手的机会,给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我的机会,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课堂容量是非常大的,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提高了综合素质,锻炼了能力。教师并把探究延伸到了课下,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保护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