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题: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版)关于阅读教学是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题: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版)关于阅读教学是教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题: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教材编者四者的对话?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和教材编者四者的对话”这一新理念,揭示出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形式上是多元而开放的,本质上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相互信任中的精神交融、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经历实实在在的对话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确立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首席”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目
2、标和学生阅读的心理过程,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给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如第二册教材中的雨点一文,是一首清新质朴、韵律感强、内容形象趣味的诗歌,运用拟人化手法描述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雨点在“睡觉”“散步”“奔跑”“跳跃”时的可爱。同时运用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场景,帮助学生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并联系“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四个拟人化动态词加深对它们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迁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
3、活经验,仿照课文的诗句,当一回小诗人。学生写出了这样的诗句:“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滑滑梯。”“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弹琴。”在学生表述时,我进行适当的点拨修正,帮助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使学生的语言更加规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语言实践的机会,逐步内化了语言、丰富了语言,进而运用了语言。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主性和团结协作能力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一个学生的知识建构遇到麻烦或障碍时,老师不要直接对该学生进行相关解释,而要抓住机会,顺水推舟把问
4、题交给全体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对于课文中有争议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努力阐明理由,在观点争鸣中开展探究性阅读。在课堂上教到生字“发”时,问:“小朋友,谁不用老师教已经记住发了?”有个小朋友回答:“我已经记住了,发就是小朋友的友上加一点。”听到这一发言,下面有议论声了,我暂时不置可否,对刚发言的小朋友说:“你能利用学过的字来帮助记生字,这个方法很好;你还看出了友和发的相同点,也很好。小朋友,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这时,一双双小手立刻如雨后春笋般地举了起来。一生说:“发的第一笔跟友的第一笔是不同的。”另一生说:“发的第一笔是竖折,友的第一笔是横。”还有一生编了个小字谜:“小朋友
5、要搞小发明,脑袋一歪,想出一个点子。”老师问:“脑袋一歪是什么意思?一个点子又是什么意思?”他解释给大家听:“一横就像是一个脑袋,脑袋一歪表示一横往上一拐就成了竖折,想出了一个点子,就是最后加上一点。”大家听了都笑。这笑声中蕴藏了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关键是在这笑声中学生牢牢记住了“发”的写法。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中的核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我今天得了冠军,为什么把蘑菇奖给小
6、白兔?”来展开研读讨论;再如教学司马光时,文中对司马光的描写:“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抓住“搬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司马光砸缸的情境,体会司马光那一刻的心情。再抓住“破”“流”“得救”等词体会救出小朋友的喜悦之情。再通过看图、朗读,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四、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逐步学会关注单元主题、前后课文的联系、导读提示、课后习题等方面的因素,提高对话的质量和效果。如,语文教材每一册的开头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对这个内容的教学,并不是在刚开学时教完就算完了,而应该把它贯穿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编者的意图。再如,低年级的“识字”分别编排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韵文内容,教学中也应该前后贯穿呼应,让学生体会到编者编写教材的前后整体性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