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24205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赴即墨对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畜牧科技示范园奥特奶牛良种场、正大公司南林肉鸡场、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的建设和养殖情况,听取了市政府有关情况汇报。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工作,畜牧主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和“加速、提升、增效”的工作要求,着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以发展现代畜牧业和高端畜牧业为目标,以保障市场供给和促进

2、农民增收为己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做法和成效是:(一)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主要畜产品得到有效供给保障。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能繁母猪补贴、生猪和奶牛冻精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扶持政策,有效地调动、保护了养殖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保障了主要畜产品生产稳定和市场有效供给。2011年,全市畜产品总产量达116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0万吨、19万吨、37万吨;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1%;肉蛋奶人均占有量133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

3、前列。(二)推进标准化养殖,现代畜牧业发展体系逐步建立。为促进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我市积极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传统养殖户“退户进区”工作,积极推广以生态养猪法、大中型沼气和秸秆青贮为重点的新技术。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677处,其中有15处被农业部评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我市已形成生猪、奶牛、肉鸡、蛋鸡、肉牛、肉鸭和肉兔七大优势产业,集中和培育了六和、九联、万福等6家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全市70%的畜产品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是全国最重要的肉鸡、肉兔出口加工生产基地之一。为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我市还重点推广以畜禽活物为抵押物的贷款担保模式,2011年为养殖

4、户担保贷款总额达8.8亿元,惠及3000多养殖户。目前我市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已约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l4o(三)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无疫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我市制定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条例,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目前,全市已设置58处基层动监站,基本建成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每年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春、夏、秋三次集中强制免疫,基本形成市、县级市、镇、村四级防疫防控体系,我市已连续多年保持了安全无疫的良好态势。今年,正在建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五市病原学快速检测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动物疫病监测、防控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四)健全制度措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

5、管更加有力。建立健全了养殖场(户)全覆盖登记备案、不制售和使用“瘦肉精”承诺、检验检疫同步监管和案件移送查办、案件举报奖励等8项制度,并开展了治水猪、抗生素、生鲜乳、兽药、饲料打假等专项整治活动,对养殖场(户)、贩运企业和经纪人、饲料和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检查。去年责令整改违规养殖场124处,依法取缔10处;立案查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94起,没收并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产品6.9吨;累计检查生产、经营、使用兽药的单位1万多次,抽检饲料产品356批次、兽药产品608批次。从调研情况看,我市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现代化水平、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和促进农民增收

6、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和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还不高,畜产品加工率不足50%,粗放增长的方式仍然存在。近年来,养殖成本不断增加,以玉米为主的饲料粮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而畜产品价格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水平制约,提升空间有限,畜牧业比较效益下滑。二是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极端天气较为活跃,大范围的自然灾害突发频发,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形势复杂,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加大,防疫设施设备和人员队伍还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畜牧业生产面临较大压力。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增加、安全压力较大。饲料、

7、兽药等投入品监管难度增加,畜禽产品现有的生产、流通方式短期内难以改变,病死动物流入市场的隐患依然存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还存在基层人员不足、技术手段不高、生产流通环节繁多等薄弱环节,畜牧业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四是畜牧业支撑体系不健全、发展空间受限。从内部看,受制于现有政策制度,畜牧业发展面临用地难、融资难的问题,且短期内很难根本解决。同时,畜牧养殖污染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治污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外部看,近年来,一些国外跨国公司采取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畜禽良种、养殖和加工领域,目前主要畜禽品种的源头基本被国外控制。随着世界性经济下滑的

8、影响,欧美国家贸易保护倾向日益明显,畜产品出口压力越来越大。二、意见建议“十二五”时期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关键时期。各级畜牧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畜牧业在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关键环节,落实有效措施,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体系。一是要努力推动产业化。发展现代畜牧业,养殖基地是基础,加工龙头企业是关键。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坚持把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点,继续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牧业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要进一步重视畜牧农民

9、专业合作社培育和发展工作,着力培育一批生产型、服务型、营销型和综合型专业合作社,提升畜牧业组织化水平。要加强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建设,提高畜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畜牧业支撑保护水平。一方面,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联合,加快推进我市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另一方面,要构建镇村科技推广、疫病防控和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畜牧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现代畜牧科技的推广应用。二是要努力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畜牧业,既要上规模、更要上水平。规模化是现代畜牧业的平台,可以说没有规模就没有现代化。标准化是畜牧业生产的核心内容,离开了标准化的规模养殖,无异于集中的散养,隐患更多,风

10、险更大。今后,应把标准化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标准化推进品牌化,以标准化推进集约化,以标准化推进国际化。搞标准化规模养殖必须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共同推进。在硬件方面,要继续实施“退村入园”战略,以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为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在软件方面,一方面要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投入品使用、养殖档案管理等制度,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或规程,规范生产过程,真正做到“物有技术标准,事有管理标准,人有工作标准”。三是要努力争取无疫化。畜牧业效益看规模,成败在防疫。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丝毫不能放松。要继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监测、防治体

11、系,提高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的能力。要抓好基层监管站规范化建设,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到位。四是要努力做到生态化。畜牧业生产过程直接依赖于土地资源、水资源、饲料资源以及自然环境状况。生态化是社会对畜牧养殖的共同要求。发展畜牧业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做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可行的环保技术应用于畜牧养殖。在规模小、养殖场较为分散的地方,应推广种植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粪便的就地返田消化利用;在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场,要通过建设大中型沼气、粪便和废水处理设施等方式,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或生产有机肥,从而与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五是要努力实现安全化。发展畜牧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保证肉、蛋、奶等畜产品让居民吃得上、吃得起、吃得放心。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畜牧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质量安全。要继续开展各项整治活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危害和破坏畜禽产品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认真总结监管工作经验,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将饲料生产经营、活畜养殖、收购运售和屠宰等各环节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制度化,为我市打造食品最安全城市发挥应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