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研室 教科所 工作要点.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53232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教研室 教科所 工作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区教研室 教科所 工作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区教研室 教科所 工作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区教研室 教科所 工作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区教研室 教科所 工作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教研室 教科所 工作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教研室 教科所 工作要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教研室 教科所 2015年工作要点一、指导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转变教研方式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测四大功能,力争在教学常规管理、高效课堂推进、特色教科研创新和义务教育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大幅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教科研工作新局面。二、工作要点1.突出“一主两翼,三级同创”高效课堂质量发展模式,努力提高全区中小学教学水平。工作目标:(1)培植一批课堂教学改革领军教师和一批课堂教学改革龙头学校,建设10所在区内外有影响的高效课堂建设特色学校。(2)开展中小学高效课堂改革“校校行”活动,

2、争取在100%的学校践行高效课堂改革,90%以上的教师参与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措施:(1)健全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指导小组、工作评估小组;制定学期研究工作计划;构建适合本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高效课堂研究的引领机制;开展教学研究和评估评级活动;健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2)开展中小学高效课堂改革“校校行”活动。一是逐校检查高效课堂教学管理情况。办法是学校展示最优的高效课堂管理成果(亮点),数量不限,教研室组织对高效课堂管理情况进行考评量分(标准参照*区中小学高效课堂研究工作评价表);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校开展高效课堂管理和测评教师对高效课堂的

3、理解与掌握等情况。二是逐校观察教师课堂教学。办法是学校推荐(自选自定)最优的高效课堂,一般要求语数英各2节、思史地理化生体音美各1节,教研室组织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评分(标准参照*区中小学高效课堂研究课堂观察评价表)。第一轮时间安排为2015年1月至5月。办法是每月视导检查8至10所学校,及时通报先进典型,整改存在问题。下半年召开阶段性总结分析会。2.推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建设,努力创新中小学教研方式。工作目标: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夯实以校为本的教师全员培训基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网络研修。以任务

4、驱动为主线,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的学时任务;二是区域研修。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组建跨校学习共同体,引领本学科教师开展研修;三是校本研修,建议结合本地校实际,有效整合培训机构和区域提供的课程,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措施:(1)利用“班班通”设备,优化教学模式。达到“五有效”,即: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学生学习方式选用有效、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有效、班班通设备应用有效、教学互动达成状态有效。(2)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校本研修管理。为全区中小学提供研修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研修活动为载体

5、,创建学校(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营造研修氛围,形成团队研*化,完善网上教研、团队博客、个人博客、资源推送、应用考评管理机制,使教师形成常态研修习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3)利用案例教学、实践观摩、情景体验、现场答疑等方式,帮助教师着重解决“班班通”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达到优质资源配置足、备课授课形式新、教学投入时间短、学科质量产出高。(4)利用本项目实施和协同作业评优,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生成和积累一大批高质量的典型课例和微课程,建立校本资源库,促进县域教师自主、全面的专业发展。3.苦练教学常规管理硬功,不断规范高效课堂理

6、念下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目标:规范培养目标管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创新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教学常规管理,明确高效课堂在目标上的基本要素、在管理上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习惯。措施:(1)规范课程开设。协助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和指导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认真落实鄂教基200217号文件,认真研究2011版新课程标准和新版教材,指导学校依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门课,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执行好课程计划。(2)规范学校领导的教学管理。加强对学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以及教研室教研员等教学管理干

7、部的管理与评价方案,促进教学管理干部的成长。(3)规范教学流程的管理。抓实学校教学计划、检查和总结等工作。深化教学常规随机抽检,从严从实抓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过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教学检查与视导力度,切实加强“三定三随”机制(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结合、定向检查与随机检查结合、定人检查与随堂检查结合),落实中小学教学工作每月汇报和通报制度,每月28日前上传相关信息到“教研室博客圈”。教研室每年编辑*教研简讯6-8期,通报教学情况,交流教学信息,推广典型经验,确保教学教研工作有效进行。(4)规范教学视导的管理。采用分层视导、专题调研、专项指导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教研员开展专题研究和专项

8、指导的作用。重视视导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及时总结推广视导中发现的典型做法,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视导学校,教研室每校发一份通报,参加视导的教研员要写出书面材料,材料中至少要明确指出2条问题。认真落实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对学科教学、教研的诸环节进行深入的调研、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科教研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研究试题和教学资料网上共建共享的问题。加强对乡镇和学校教学工作的检查指导,发挥学科教研中心组和乡镇教研员的作用,促进全区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5)规范教研员业务工作。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教研员必须确保2/3的时间深入教学一线,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和指导教学。一般情况下,每周一为

9、坐班时间,周二三为集中视导时间,周四为自主下校教研时间,周五为参加教育局集中活动时间。要求全体教研员,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每人每年听课至少100节,每次对课堂必须作出明确的评价;自觉完成教研员“三包”(即包乡镇、包学校、包学科)责任;每人每年要到学校开设2-3个讲座;每人都要有一个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要掌握一套适应自己工作需求的现代教育技术;每年要写一篇市级以上的论文或报告;每年至少执教4节以上示范课或研究课。4. 切实加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学指导,不断丰富师生教学活动内容。工作目标:建立常态的学校师生活动机制,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研究活动,营造积极

10、进取的教学教研氛围。措施:(1)建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机制。成立学科教学专家指导组;开设网络教研工作室;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点评、视频研讨、主题研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研讨问题,点评、打磨“优课”,展示“晒课”成果,促进“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交流优化教学提升课堂质量”的良性循环和网络教研常态化;组织区级“优课”评选,推荐市级参评“优课”。(2)不断丰富师生教学活动内容。内容包括青少年科技节(小发明、小制作和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成果、经典诵读展示、现场书画展示、“大家唱大家跳”成果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个人作品集、手抄报、才艺表演、课本剧)、教科研成果展示等。开展语文

11、教师写作比赛、数学教师解题能力比赛、英语教师口语比赛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自主学习能力竞赛、经典诵读展评、手抄报竞赛、汉字听写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等活动。(3)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建立教研组工作机制和工作常规,促进各学科教研组的整体发展,增强科组的凝聚力,提高科组教学与科研的整体水平。主要包括设置校本教研问题征集平台,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研讨活动,切实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教师个人每周互动听评课至少一节,教研组间周一次教研活动,学校每月一次教学检查并进行情况通报,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动态会诊分析会,每学期一次展览性教学互查互评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全员优质

12、课竞赛,每学期每人落实一个研究专题,每学期每人一篇有份量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年开展一次教研组工作评比,落实优秀学科教研组创建活动。开展教研组工作检查与考核,将所有教研组分等分级。(4)实施联片协作式区域教研。重点抓好初中城北教学质量研究协作体、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研究协作体、中小学衔接研究协作体、薄弱学校(学科)研究协作体、城乡“三带”学校教研协作体以及乡镇为单位的小学教研协作体等,建好“*区教研室博客圈”及学科博客圈、QQ学科教研群,总结我区联片协作式区域教研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探讨今后我区区域协作教研的可持续发展思路。5.强化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职能,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工作

13、目标: 2015年中考质量进入全市前三名;小学毕业质量监测成绩优于其他县市区;幼儿生活与学习习惯良好率有较大提高;各级各项竞赛不缺项,力夺全市前列;小学质量综合评价各项指标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学科合格率、优秀率以及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措施:(1)优化备考策略。一是组织好非毕业(结业)年级学年度学科质量监测调研考试,对调研的学科必须开好质量分析会,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评价、导向功能,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二是开展复习教学研讨与经验交流活动,每学科至少组织一次研讨会,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效性。三是抓实团队攻关,充分发挥学科组全员的智慧,团结协作,精细备考,提高备考的效率和质量。四是着力抓实一般

14、小学教学研究工作,探索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五是加强备考的专项检查,力求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备考计划,统一备考进度,统一备考资料,统一备考检测与分析。及时反馈信息,商讨改进办法,做好查漏补缺,确保环环相扣,步步落实。(2)规范教学评价。一是规范学科质量监测考试的分析与评价,建立常态的质量分析制度;二是规范课堂教学评价,创新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堂评价。6.深化教育科研建设,提升课题研究内涵与质量。工作目标:将课题研究与新课改相结合,主动帮助教师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教育教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课题,从课题立项指导、开题检查、中期指导、结题评奖、宣传推广等五个环节着手加强课题

15、规范化管理和指导;对重点课题实施项目协作攻关,力争创出区域科研品牌。措施:(1) 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精品课题建设。遴选一批选题好、基础好、前景好的课题,作为精品课题培育对象,进行重点跟踪管理。通过评选精品课题、表彰课题主持人、召开专题发布会等多种措施,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与质量,推动全区教育科研工作整体品质的提升。(2) 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保障教科研持续动力。组建一支以专职教育科研人员为骨干,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积极引导和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的全面普及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全区形成层层有机构,校校有课题,人人有成果,全员参与教育科研的格局。(3) 注重课题的规范管理。严格按照省市教科规划办的管理要求,对已立项的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进行管理和指导,对照*区教育科研管理常规规范运作,督促全区课题研究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继续坚持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以自查为主,不定期抽查为辅,强化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视导并及时通报;建立健全科研档案,注重科研课题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利用。每学期有课题研究计划,有课题研究总结,有课题研究活动过程的翔实记录,课题原始材料随活动归类建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