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抗旱预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53616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溧阳市抗旱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溧阳市抗旱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溧阳市抗旱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溧阳市抗旱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溧阳市抗旱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溧阳市抗旱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溧阳市抗旱预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溧 阳 市 抗 旱 预 案溧阳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二 一 三 年 四 月溧阳市抗旱预案(2013年修订)1 总则1.1 编制目的溧阳市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以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受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为了有效防御干旱灾害,减轻干旱灾害损失,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抗旱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1.2 工作原则(1)本预案所称抗旱,是指组织社会力量,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理开发、调配、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预防和减少因降水和水资源短缺,对城乡居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各种活动。(2)抗旱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注重科学、讲求

2、效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抗旱应当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3)干旱灾害防御工作在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责指挥、统一组织调度、分级分部门协同合作的防旱抗灾指挥责任制。1.3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以及相关法规等。(3)旱灾损失与抗旱效益计算办法(试行),特大防汛防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报旱制度、报旱标准等。(4)我市有关水利建设、发展的目标及规划

3、等。1.4 预案分类及适用范围本预案为溧阳市地方总体抗旱预案,适用溧阳市行政区域内新发生的干旱灾害。2 基本情况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东临宜兴,西接高淳、溧水,南与安徽省广德、郎溪交界,北与金坛、句容毗连。溧阳市地处北纬310911314108,东经11908041193640,南北长59.06公里,东西宽45.14公里。境内地形复杂,山、丘、平、圩兼有,从面积分布看:山丘占49,平原占13,圩区占38;南、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以南河为界,属天目山余脉,西部北部以北河为界,系茅山余脉,腹部由西向东,地势平坦低洼,河港纵横交错,湖荡嵌布其间,为广阔的平原圩区。2.1 自然地

4、理情况溧阳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温、光、水资源比较丰富,是我省雨量热量的高值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雨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地理位置上呈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平原小。据气象资料统计,全市年平均气温15.4;无霜期224天,日照2112小时;蒸发量1501.8毫米;降水量1168.8毫米,雨日118天。降雨量年际间变幅较大,年内分配也不均衡,汛期(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5%,集中降雨主要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使河库水位猛涨,造成大洪大涝,防汛进入紧张阶段,月下旬至月,由于受西太平洋副高势力控制,炎热少雨,为丘陵山区抗旱关键。遇旱

5、,则引水困难,水源紧缺,部分丘陵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防旱形势十分严峻。2.2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溧阳市下辖10个镇(区),175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535.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462公顷,其中水田58225公顷;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市总人口78.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01万人,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 503.78亿元。2.3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防洪、灌溉、降渍、抗旱水利工程体系。至2012年底,全市共建有10万方以上水库64座;其中大(二)型水库座(沙河水库、大溪水库),中型

6、水库座(前宋水库、塘马水库),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48座,水库总集水面积448.16平方公里,占山区总面积的57%;总库容2.88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1.5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39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5万公顷,实际灌溉面积0.96万公顷,其中自流灌溉面积0.75万公顷;其中有11座水库、塘坝作为供水水源为十个镇区服务,日供水量11.78万吨,用水人口76.96万人。塘坝13388座,其中5万方以上塘坝173座,2-5万方塘坝328座,1-2万方塘坝569座,1万方以上塘坝12318座,总库容6801.5万方。小型泵站951座,其中单灌483座,单排188座,灌排结

7、合280座,水泵1112台套,装机40106.9千瓦,设计流量472.47立方米每秒,有效排涝面积53.8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5.56万亩。万亩联圩13只,圩堤长198.66千米,千亩以上万亩以下圩95只,圩堤长733.34千米,五百至一千亩圩45只,圩堤长112.18千米。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5.62万公顷,其中自流灌溉面积1.56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4.07万公顷。主要固定灌溉补水站有沙河、镇岗山、南渡、石街、前宋(於坝、花岗)、塘马(西庄)、汤桥、沛南、竹箦南(北)关站等。水库供水数据表(2011年)序号名称所在镇供水规模(万T/年)受益人口(万)1沙河天目湖189553.162大溪南渡

8、20243塘马别桥3015.54前宋社渚3005.35吕庄竹箦3296.16汤桥塘坝上兴201.37赵沛塘坝上兴110.48团结上兴9.50.49竹林上兴862.810鸡隆坝上兴121.311石坝天目湖240.7501276.962.4 旱灾概况溧阳市受季风影响,降雨年季变化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区域分布差异大,因而,在历史上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防洪、灌溉、降渍、抗旱等水利工程体系,抗御旱灾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大部分所建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等先天不足问题,加上经过几十年运行,

9、普遍老化失修,目前难以抵御严重干旱考验。虽通过近几年实施的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病险基本得到解除,水库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但塘坝工程因历史原因或工程存在病险,难以达到兴利效益。丘陵山区的补水站,因运行机率低、年久失修,特别是1978年干旱后建成的翻水线大多名存实亡。抗旱期间,引水能力有限,河库水位迅速下跌,丘陵山区更因源短流长,水源紧缺,严重地区人畜饮水发生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干旱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溧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干旱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1、1994年旱情1994年汛期气候特点:入梅早,出梅早,热得早,高温时间长,夏旱接秋旱。为我市

10、历史上少见的干旱年份。主要表现为:降雨量少。汛期全市面平均降雨总量397.6毫米,仅为常年同期的70%;且空间分布不均匀,西北部降雨明显少于东南部;出梅早,梅雨量少,6月7日入梅至6月28日出梅,梅雨量122.7毫米,仅为常年的一半,且出梅时间较正常年份提前一个月;出梅后的七、八、九月份,我市北部地区百日未下一场透雨。高温持续时间长,蒸发量大。汛期(59月)平均气温比常年明显偏高,出梅后即进入高温伏旱期,持续时间之长,温度之高为历史上所少见,持续超过35的高温天数达25天,极端最高气温达37.8,高温天数累计达36天。由于持续高温,水量蒸发加剧,78月份累计蒸发达350毫米,而同期降雨量仅为7

11、0多毫米,蒸发量为同期降雨量的5倍多。河库水位下跌快,水库塘坝大都干涸。汛初,我市库塘水位大多接近汛限水位,较常年偏丰。据统计,全市16座百万方以上水库汛初最高蓄水达1.26亿立方米,其中兴利水量1.03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多0.30亿立方米。由于持续晴热高温,长期无雨,进入七月份,水库蓄水量每天以近200万立方米的速度递减,7月20日起,丁村、下姚、大坝坊、姚河坝等水库相继干涸,至七月底,全市16座百万方以上水库仅有可用水量3000万立方米,57座小型水库大部分已经干涸,1.37万座塘坝全部干涸。随着丘陵山区旱情进一步加重,平原圩区旱情发展迅速,至8月中旬,全市除主要骨干河道及少数通航河道有

12、水源外,其余河道及大量支河小港基本断流。南渡最低水位降至2.6米,河口水位仅2.3米(8月13日),南渡以西地区一度有83条支河小港断流,许多电灌站引水发生困难。灾情重,涉及面广,滞后影响大。持续干旱给全市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市受灾严重乡镇达28个,直接经济损失3.94亿元,受灾面积达83.08万亩,其中水田40.16万亩,旱地9.18万亩,山林29.96万亩,水面3.78万亩,受灾农户9.68万户,人口31.3万人。2、2005年旱情由于2004年秋旱以来我市降雨偏少,库坝蓄水不足, 加上2005年基本为空梅,导致我市2005年水稻栽插时,丘陵山区就出现了旱情,且部分地方旱情十分

13、严重,出现了少有的夏种抗旱现象。旱情严重时,下姚、大坝坊、永和、牛石龙、北山等23座水库达到死水位,全市1万多座小塘坝干涸,向集镇供水的前宋、吕庄、竹林水库水量锐减,威胁到共12.6万人的饮水安全,全市有近2万亩农田无水栽插,丘陵山区水稻抗旱面积达12万亩。干旱性质从降雨角度看,类似于1978年、从库坝蓄水层面看,旱情严重于1978年。3、2011年旱情受2010年冬季降雨偏少和水库除险加固双重影响,3月初,大溪水库、吕庄水库水量下降较快,大溪水库水位首次低于南渡自来水厂水泵中心轴线,接着吕庄出现水源枯竭趋势;4月底全市丘陵山区小塘坝逐步干涸;5月上旬大溪水库水位低于死水位,全市25座小水库基

14、本干涸,同时河道水位快速下降至3.0米以下,丘陵区油菜、茶叶出现枯萎,茶苗、林木出现死亡,水果出现萎瘪;5月中旬后,圩区支河小港出现断流,鱼塘大量泛塘;南渡、竹箦、上兴、戴埠等地区17.77万人生活水源告急,水库塘坝灌区农业用水全面告急,旱情非常严重。3 指挥体系及职责3.1 指挥体系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名单(2013年) 姓 名 行 政 职 务指 挥: 夏国浩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副指挥: 张培忠 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丁国明 市人武部部长张旭平 市水利(水务)局局长成 员: 高 洁 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夏火林 市委农工办主任柳建平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蒋丰年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张

15、夕仙 市财政局局长宋永红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姚觉成 市民政局局长陈少艾 市商务局局长蒋进章 市农林局局长陈波涛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荣屏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学俊 市城管局局长储利军 规划局局长王海保 市卫生局局长汤敏骅 市粮食局局长蒋浩中 市供销总社主任徐国平 市供电公司总经理陈支农 市电信公司总经理管连和 市气象局局长马祥中 市水利(水务)局副局长潘志荣 市水利(水务)局总工程师费国松 市水文水资源局局长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马祥中同志兼任,办公电话87222346、87222298;传真:87228817(办公室)、87275600(值班室)。各镇政府都已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由镇

16、政府行政首长任指挥,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3.2 职责3.2.1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是我市抗旱应急工作的指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1)在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相关决定、指令;(2)组织召开抗旱工作应急会议,听取防办、民政、水利、农林、城管、水文气象等部门的旱情灾情汇报,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3)制定各项抗旱措施,落实抗旱物资和经费;(4)统一指挥我市的抗旱工作,组织市级相关部门按本预案规定职责对受灾地区进行抗旱救灾。3.2.2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是综合协调抗旱工作的办事机构,其职

17、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防旱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及时了解、掌握旱情、灾情和水利灌溉工程运行状况,发布旱情、灾情报告;(3)及时向指挥部主要领导提出抗旱决策参谋意见并具体实施抗旱工作;(4)传递上级抗旱救灾工作指令,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的落实。(5)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防汛防旱物资的储备、管理和防汛防旱资金的调配工作;(6)处理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3.2.3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各成员抗旱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各成员单位必须在市政府和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抗旱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是:市水利局:协调抗旱防旱

18、工作,负责水利工程调度,统一合理调配抗旱水源和抗旱机械,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及时调处水事纠纷。市水文中心站:负责监测河道水量,及时向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提供水情和有关水文情报。市气象局:负责旱情监测和预报,按时向防汛防旱指挥部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气象预报、降雨实况和土壤墒情等相关资料,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并提供抗旱建议和意见。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做好通讯设施检修、调试,保障话路通畅,优先传递抗旱信息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协调安排抗旱工程建设项目及资金的筹措,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并监督使用情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管局:负

19、责编制城市抗旱应急供水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检查灾情,负责灾民的生活安排、救济,负责救灾物资的筹集、管理、发放。市广播电视台:按照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部署,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工具,实事求是地报道发生的旱情灾情,宣传抗旱方针政策和动态。市统计局:协同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旱灾的调查、核实、统计、上报工作。市国土资源局:做好地下水资源的勘测,和地下水应急开采的技术指导。市农林局:负责提供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及收集旱情、苗情,推广应用有关抗旱农业新技术,制定农业救灾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灾后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农资的调拔供应、技术指导,帮助灾区人民搞好抢收抢种,恢复生产;市交

20、通运输局:优先运送抗旱、救灾的人员和物资。市供电公司:保证抗旱、救灾用电的优先供应。市商务、物资、供销社:负责抗旱救灾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并定期向防汛防旱指挥部通报物资储备情况。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做好饮用水质的检验工作,指导群众做好水质消毒,保证饮用水安全。市公安局:负责抗旱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协助查处水事纠纷,严厉打击偷窃、破坏抗旱设施的犯罪行为。 各单位、部门应实行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调度,分级分部门负责,建立各级抗旱指挥系统。其它有关部门在干旱期间,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根据指挥部的救灾指令,无条件地提供服务,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抗旱救灾任务。

21、4 预防及预警4.1 预防4.1.1 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各成员单位要做好防旱抗旱的思想准备,市气象局要及时发布气象干旱监测、预测等气象信息,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提供受旱地区月降雨、蒸发、气温等情况,并分析未来的天气形势。市水文中心站要向市防办及时报告水库蓄水、主要河道径流、旱区代表站点的降雨、蒸发等情况,并分析未来旱情发展趋势及对抗旱的不利影响。水利部门加强抗旱水源及抗旱机械的管理和调度,做好保证生活供水水源预案,协调做好灌溉、供水、发电等部门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

22、工作,保障饮水安全。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应掌握水雨情变化、当地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和城乡供水情况,加强旱情监测,各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按照规定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上报受旱情况。遇旱情急剧发展时应及时加报。4.1.2 预防措施在每年的汛前检查中,加强对抗旱设施的检查维修,优化抗旱水源调度方案,并做好节水的宣传工作。4.2 预警4.2.1 干旱预警(1) I级预警(特大干旱)。710月份连续干旱天数70天以上;汛期降雨量与同期正常降雨量的比值小于0.61;人畜饮水困难百分率大于60%;区域可供水量与正常供水量的比值小于0.50。(2) II级预警(严重干旱)。710月份连续干旱天数在5070天

23、;汛期降雨量与同期正常降雨量的比值为0.610.70;人畜饮水困难百分率4160%;区域可供水量与正常供水量的比值为0.510.60。 (3) III级预警(中度干旱)。710月份连续干旱天数在3050天;汛期 降雨量与同期正常降雨量的比值为0.710.80;人畜饮水困难百分率2140%;区域可供水量与正常供水量的比值为0.610.70。 (4) IV级预警(轻度干旱)。710月份连续干旱天数小于30天;汛期降雨量与同期正常降雨量的比值为0.810.90;人畜饮水困难百分率1020%;区域可供水量与正常供水量的比值为0.710.80。 4.2.2 干旱预警发布根据市气象台发布中长期降雨情况,以

24、及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近期旱情,由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根据我市降雨情况并结合现状用水情况向各有关单位、部门发布旱情,各单位在接到旱情通知后,应结合本单位的职能,各司其职,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中去。IIV级干旱预警颜色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 应急响应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1)应急响应等级与干旱预警等级相对应。发布干旱预警,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2)进入旱期,各成员单位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关注水情、工情、旱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各自相关应急程序。(3)水利、防洪工程的调度由防汛防旱指挥部负责,各成员单位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

25、工作情况。(4)干旱灾害发生后,防汛防旱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抗旱减灾和抗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5)干旱等灾害发生后,各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及时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报告情况。因旱灾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受灾地区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报告。5.2 I级响应I级响应(抗御特大干旱预案)(1)全面落实抗旱工作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市人民政府和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市级抗旱救灾预案,召开紧急会商会议,分析旱情灾情发展动态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阶段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应急工作,

26、并发出抗旱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投入抗旱救灾工作;组织市级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协助灾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同时,及时报请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实施跨流域调水方案,开启谏壁提水站,提引江水补充内河水源;突击清理淤塞河道,增设翻水站点,确保固定灌溉、补水站提水需要,架设临时机泵,弥补水库、塘坝灌区水源之不足。在实施跨流域调水有困难而沙河、大溪水库水源又较充足时,在不影响两大水库正常供水的前提下,可直接调大溪水库水源入河或沙河水库调水入大溪水库后再由大溪水库调入河道。(2)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协调各部门筹集、调运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协助受灾地区开展抗旱救

27、灾工作,督促落实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维护灾区社会的稳定。(3)山丘区抗旱调度原则:根据山丘区现有水利工程及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需要,实行“优水优用、高水高用”、“一保生活、二保农灌、三保其它”的抗旱调度原则。一保生活:沙河、大溪、前宋、塘马、吕庄、竹林、石坝等向城镇供水的水库、供给生活水源的塘坝,严格控制水量以确保生活用水之需。在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同时,实行计划用水、限制用水,直至停止供应非生活用水;饮水水源严重缺乏地区,逐步做到每一自然村有一深井,必要时采取应急送水措施。二保农灌:水库塘坝蓄水做到高水高用、节约用水、合理调峰,先用塘坝水,后用水库水;充分利用现有沙河一级站、镇岗山、石街、南

28、渡、坝头、於坝、花岗、塘马等固定补水站,必要时架设临时机泵,实施翻水入渠、补水入库等措施,压缩使用和补给水库水源;农灌前及早做好抗旱机电设备及主要翻水线的维修配套及试运转,适时开机翻水抗旱;及早做好抗排机泵的维修保养,随时投入运行。三保其它:在确保生活、农灌用水的前提下,积极开源节流,尽可能提供工业生产及其它用水。(4)按灾情和国家有关规定,动员社会力量支援抗旱救灾工作,并做好救援资金、物资的接收和发放。(5)新闻单位按照市政府核定的旱情灾情,及时向社会发布旱情灾情信息;宣传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抗旱救灾情况。(6)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按照抗御特大干旱的要求,全力做好抗旱

29、救灾工作。5.3 级响应II级响应(抗御严重干旱预案)(1)受灾地区政府将旱情、灾情上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各地抗旱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抗旱救灾,及时在地方财政计划中划拔专项抗旱救灾应急经费,积极动员和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2)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及时报请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开启谏壁提水站,提引江水补充内河水源;突击清理淤塞河道,增设翻水站点,确保固定灌溉、补水站提水需要,架设临时机泵,弥补水库、塘坝灌区水源之不足。在实施跨流域调水有困难而沙河、大溪水库水源又较充足时,在不影响两大水库正常供水的前提下,可直接调大溪水库水源入河或沙河水库调水入大溪水库后再由大溪水库调入河道。启动市级防御干旱应

30、急预案,组织召开由气象、水利、农林、财政、计划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抗旱会商紧急会议,分析旱情、灾情发展态势,研究部署全市抗旱救灾工作,并发出抗旱救灾紧急通知,督促受灾地区组织力量投入抗旱,组织工作组赴灾区核实灾情,协助当地开展抗旱救灾应急工作。(3)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旱灾情消息,及时了解、掌握、统计旱灾情及发展趋势、抗旱工作情况;向市政府、市防汛防旱指挥部领导报告旱灾情信息和抗旱救灾情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部署指导各级抗旱服务组织投入抗旱。(4)气象部门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提供逐日降雨、蒸发、气温等情况,并分析未来的天气形势和发展趋势,提出抗旱建

31、议。随时监测云图,适时启动大规模的人工增雨作业。(5)农林部门负责调查、收集、统计农作物苗情,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报告旱情对作物的不利影响。做好抗旱救灾所需化肥、种子、农资的调拔供应工作。指导各地区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抢种、改种、补种,推广应用有关抗旱农业新技术,组织实施农业救灾措施。(6)水利部门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掌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情况,优先保证农村人畜饮用水,做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灌溉面积,并抓好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管护,积极检修抗旱设备,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同时加强水政执法工作

32、,及时调处水事纠纷,办理水事案件。(7)市财政局及时制定救助方案,迅速筹措资金,及时下拔抗旱救灾经费,并指导、督促受灾地区做好抗旱救灾资金的使用、发放工作。市级有关部门要尽力筹措资金支援灾区。(8)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核实灾情,及时筹措救灾物资,发放救灾款,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9)市卫生局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指导群众做好水质消毒,保证饮用水安全,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10)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管局会立即启动城市抗旱应急供水预案,分片、分段、限时供水,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重要工矿企业用水。(11)新闻宣传部门按照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部署,利用广播、电

33、视等宣传工具,加强灾情报道和抗旱救灾的宣传工作。(12)市物资、供销部门做好抗旱救灾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并定期向防汛防旱指挥部通报物资储备情况。(13)其它各有关部门按照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抗旱救灾任务。5.4 级响应III级响应(抗御中度干旱预案)(1)受灾地区政府将旱情、灾情上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启动各地抗旱应急预案,根据灾情,确定救灾应急工作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实施。(2)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及时向上级抗旱防汛指挥部报告灾情和救灾情况,召开抗旱应急工作会议,部署抗旱救灾工作,组织有关部门赴灾区核实灾情,协助当地开展抗旱救灾应急工作。如沙河、大溪

34、水库水源较充足,在不影响两大水库正常供水的前提下,可直接调大溪水库水源入河或沙河水库调水入大溪水库后再由大溪水库调入河道。(3)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旱情消息,了解、统计受旱情况,及时掌握各受灾地区的旱情发展变化和抗旱动态;向市政府、市防汛防旱指挥部领导报告旱情信息和抗旱情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部署指导各级抗旱服务组织投入抗旱。(4)气象部门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向市防办提供降雨、蒸发、气温等情况,并分析未来的天气形势和发展趋势,提出抗旱建议,适时开展较大规模的人工增雨作业。(5)农林部门负责调查农作物苗情,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报告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面积、生长时期,分

35、析旱情对作物的不利影响。做好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农资的调拔供应工作。根据旱情发展情况,适时进行农作物改种和补种,推广应用有关抗旱农业新技术,制定农业救灾措施并组织实施。(6)水利部门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掌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情况,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做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灌溉面积。(7)市水文中心站负责监测河道水量,及时向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提供水情和有关水文情报。(8)市物资、供销等部门做好抗旱救灾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并定期向抗旱防汛指挥部报送物资储备情况。5.5 级响应IV级响应(抗御轻度干旱预案)(1)

36、受灾地区、镇区政府将旱情、灾情上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启动各地抗旱应急预案。(2)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掌握旱情发展趋势,了解、统计受旱情况,发布旱情通报;向市政府、市防汛防旱指挥部领导报告旱情,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3)气象部门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向市防办提供降雨、蒸发、气温等情况,并分析未来的天气形势,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4)水利部门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掌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情况,下达各类水利工程抗旱灌溉任务,落实抗旱供水计划;抓好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管护,积极检修抗旱设备,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5)农林部门掌握农作物播种情况、苗情,推广抗

37、旱农业新技术,加强田间管理。(6)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全力投入抗旱。5.6 响应结束(1)当旱灾得到有效控制时,防汛防旱指挥部可视旱情,由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信息,宣布结束紧急抗旱期。(2)依照有关紧急抗旱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抗旱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3)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应协助当地政府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利及其他基础设施,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6 后期处置旱灾预警解除后,各有关部门、受灾镇区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

38、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后期处置工作,评估灾害损失、提出补救方案,总结经验教训。6.1 损失评估灾区组织由领导干部、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估组,对灾害损失,急需解决问题进行估价,提出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报告,按分级分部门负责,逐级上报,并于5日内上报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组织救灾。6.2 灾民救助(1)民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灾民生活困难状况评估,核实情况,制定救济工作方案。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作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2)卫生部门做好灾后疾病预防和疫情监测

39、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指导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实施饮水和食品卫生监督,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3)环保部门应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6.3 效益评估抗旱救灾工作结束后,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进行抗旱工作总结,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积累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对在抗旱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总结的基础上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并上报上级防汛防旱指挥部。7 保障措施抗旱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抗旱的责任。市政府应加强对防汛防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防汛防旱工作。在抗旱

40、的关键时刻,各级防汛防旱行政首长应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减灾。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在严重旱灾期间,应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7.1 资金保障市财政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旱情预防、补助遭受旱灾的地方和单位进行抢险、工程修复补助和抗旱补助。各镇政府应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遭受严重旱灾的工程修复及经费补助。特大干旱请求上级支援。抗旱资金应当按特大防汛防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使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7.2 物资保障抗旱救灾物资和器材的储备实行市防指、有关企事业单位等多级定额储备,做到物

41、资储备与社会筹集相结合,必要的抗灾物资准备(水泵、管材等抗旱工程设备和材料)。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和调配由市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并按年度更新和补充。针对抗旱救灾物料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的原则,及时补充抗旱物资到位。7.3 应急备用水源准备当发生供水危机时,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及时报请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实施跨流域调水方案,开启谏壁提水站,提引江水补充内河水源。并组织车辆,实行临时送水,以解决水源严重缺乏地区群众的饮水困难。7.4 应急队伍保障各级政府应根据本行政区城镇、农村人畜饮水任务供应状况,利用现有防汛抢险应急队伍承担抗旱及应急供水支援任务,并配备必要的送水运输工具,在抗旱预警期内实行统一调配,

42、解决应急人畜饮水困难。在紧急情况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武警及公民都有抗旱救灾义务。政府防汛指挥机构要组织消防部门、抗旱服务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实行临时送水。7.5 技术保障 建设和完善与省、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相联接的市、县(市)区防汛防旱调度中心、重点防洪单位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信息传输质量和速度。建设和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实现水情、工情、旱情的自动采集和传输,为调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信息。当发生旱灾时,由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派出技术服务小组,指导抗旱工作。7.6 宣传与培训旱情、灾情及防汛防旱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交流,实行分级负责制,一般公众信息由本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人审批后,由

43、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当出现影响范围较大的严重旱情时,按分管权限,由本地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统一发布旱情通报,以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参与抗旱工作。培训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培训;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合理规范课程,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期至少组织一次培训。8 附则8.1 编制、审查与审批本预案由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组织编制,报溧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在批准后报常州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备案。8.2 预案修订本预案由市防汛防旱指挥部负责管理,每3年对本预案评审一次。并视情况变化做出相应修改,并报市政府批准。溧阳市抗旱预案简表预警等级耕地受旱情况农村饮水困难情况城

44、市预期缺水影响人口(万人)会商主持人响应措施面积(万亩)占耕地面积比例()缺水人口数(万人)占农村人口比例()预期缺水量(万m3)缺水率()红色8280%以上30以上60%以上684以上30以上41以上指挥长I级响应橙色51-8251%80%20-3041%60%456-684203030-41指挥长II级响应黄色32-5131%50%10-2021%40%228-456102017-30副指挥长III级响应蓝色32以下30%以下10以下20%以下114-22851017以下副指挥长IV级响应8.4 名词术语解释干旱:通常是指某持续时段内,自然降水较常年同期均值显著偏少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1)轻度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30%以下;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在20%以下。(2)中度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30%50%;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20%40%。(3)严重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50%80%;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40%60%。(4)特大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80%以上;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高于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