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人才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5433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援疆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援疆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援疆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援疆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援疆人才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援疆人才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援疆人才工作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援疆人才工作总结一、依托对口援疆优势,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拓展干部人才工作新格局。一是抢抓机遇、谋创新,搭建干部人才培训新平台。借助新一轮援疆工作契机,针对干部人才队伍现状和培训实际,制定了江阴市对口支援霍城县干部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行动纲要(20112015),依托江阴经济、人才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计划五年投入资金4250万元,着力实施“红旗”、“强基”、“瞪羚”、“展望”、“双新”五大工程。按照行动纲要的总体规划,力争用5年的时间为霍城县培训党政干部、村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人才3.58万人次,使霍城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3万人。截止目前,选拔了345名各

2、行业骨干人才赴江阴培训,通过考试遴选了216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进行为期1年半的培养;通过开展“请进来”活动,邀请各级各类专家50人次,开展各类培训58场次,培训人数达4900余人次。整合霍城干部培训资源就地开展培训86场次,培训18000余人次。二是精心组织、扣主题,丰富干部人才培训形式。霍城县干部人才培养坚持“霍城正在或将要发展什么,就相应培训什么”的原则,围绕霍城建设“新型工业先导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物流服务集聚区、风景旅游名胜区、宜人宜居生活区”的目标设置培训专题、精选培训学员、策划培训形式,做到了为不同岗位干部“量体裁衣”。如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学习需求,内容侧重学先进的管理

3、经验以及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热点难点问题;卫生系统培训人员则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等单位挂职学习医疗卫生专业技术,教师则走进学校学习优秀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村干部和乡村能人安排到相关村队进行挂职,农口技术人员到设施基地实地观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车间看技术装备和运作模式等。三是注重效果、强运用,打响干部人才培训品牌。编印了干部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东部归来满眼春学习文集,在新疆出版社公开发行,并在全县免费发放2000册,使霍城县更多的干部感受到江阴的人文精神、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霍城县江苏医院眼科医生常志怀在江阴市相关医院挂职培训后,已经能够独立开展青光眼手术,填补了霍城县江苏医院眼科手术的

4、空白;霍城县清水河镇清水河村党务指导员祁勋借鉴江阴市农村“土地三置换”的模式在村里利用现有土地,在村里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建设综合楼、地下室保鲜库、商业门面、办公室等,对村民的宅基地集约利用,把获得的利润作为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芦草沟镇的区域性产业集中的“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三道河乡提高村组干部待遇的体制创新、清水开发区成立招商一局和招商二局等一系列的举措都是培训成果的充分体现。四是全面拓展、求实效,深化援疆工作理念。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完成了与江阴市82个机关单位、乡镇的“1015”友好结对帮扶签约活动,还把江阴相关82个单位部门全部纳入到干部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让对口援助

5、部门积极参与到干部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形成大面积、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体系。截止11月底,选派干部到江阴结对单位挂职锻炼160余人次,双方邀请互访78批1186人次,完成签约项目28个,收到援助资金1300余万元,从结果看,“百千万”工程已经成为深化和拓展援疆工作的有效媒介。二、制定优惠政策,拓宽引才渠道,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建立机制、优政策,引才机制不断激活。县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全州率先出台了霍城县引进人才实施意见(试行)和霍城县重点领域紧缺人才选聘管理办法。对于紧缺人才实行“先入户、后就业”、用人单位给予6个月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对于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类高科技人才和创业

6、型人才及时提供优厚的安家补助和生活补助;专门设立30个重点领域“县管周转编制” ,2011年利用周转编制选聘了6名城市建设、水利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及储藏、文化体育等行业紧缺人才分别充实到城建局、水利局、粮食局、文体局等单位,其中2名硕士研究生的引进填补了我县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空白。县财政拨专款设立了“紧缺人才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确保紧缺人才的待遇保障和奖金支持。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二是才智结合、强措施,引才渠道不断拓宽。霍城县坚持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引进项目相结合,积极推进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借助援疆试点县这一平台,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以项目引进带动人才引进,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

7、所用”。近年来全县共引进在霍城落户的企业人才84人,实现了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引进项目的有机统一。充分利用六条渠道,构筑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一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二是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是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四是高校毕业生来我县见习。五是实施公开招录公务员制度。六是实施5%人才储备编制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场)学校、卫生院和农技部门工作。截止目前,共引进人才326人。引进的人才中,大专学历的有151人,本科学历的173人,硕士研究生2人。引进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引进人才的总人数比去年同比增长10。三、坚持高位推动,主动加强联络,全力为援疆干部

8、人才发挥作用搭平台一是强化管理、优环境,建立高素质援疆人才队伍。制定了霍城县第七批援疆干部管理制度和霍城县援疆专家人才日常管理办法,援疆办定期到援疆干部所在单位进行走访,与援疆干部座谈交流,了解他们工作情况,解决援疆干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与援疆干部开展联谊谈心、文体交流等活动。对援疆干部做到“四清”、“五不忘”, 使他们始终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向上心态,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加强,进一步增强在坚苦环境中无私奉献的动力。今年1-10月组织联谊活动和文体活动4次。二是以人为本、搭平台,为援疆干部搭建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始终把援疆干部视为本地干部,一样管理,一样要

9、求。在工作岗位安排上,根据干部的任职经历和专业特长,合理确定他们的工作岗位和分工。对安排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尽量安排他们分管便于发挥专业优势和业务特长的工作,确保他们有职、有责、有权。对医生、教师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干部,尽量集中安排在一所医院或学校,并担任科室领导,以便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三加大宣传、树典型,营造良好的援疆工作氛围。出台了霍城县援疆工作信息管理办法,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程政为组长的对口援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28个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信息报送要点和奖惩制度。同时,扩大了信息报送范围,上至中组部,下至各乡镇中心。截止目前,共出信息35期,116篇。县委组织部积极组织协调宣传部、广电局、新霍城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援疆工作的先进集体和援疆干部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在霍城党建网开设“援疆干部风采”等专栏,集中宣传援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援疆干部的先进事迹。4月26日,在江阴市举行的“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上,邀请了中央、江苏、新疆的媒体和记者在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使“百千万”工程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中组部、江苏省和新疆自治区的充分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