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教研室工作基本规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58163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教研室工作基本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镇教研室工作基本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镇教研室工作基本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乡镇教研室工作基本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乡镇教研室工作基本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教研室工作基本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教研室工作基本规范.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镇教研室工作基本规范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乡镇教研室建设,更好地发挥乡镇教研室的作用,特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建设(一)乡镇教研室属于乡镇中心小学的职能部门,在中心小学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二)乡镇教研室设1名教研室主任,4名专职教研员,并聘任一定数量的兼职教研员,保证每个学科有专人分管。教研员在教研室主任领导下,开展自己所承担的学科教研工作并做好教研室日常工作。(三)乡镇教研室主任由县区教育(体育)局考核任命。(四)乡镇教研员必须从一线骨干教师中选拔,教学实践经验五年以上,师德高尚,乐于奉献,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有较高的群众威信,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

2、由县区教育(体育)局直接组织选拔,并实行聘任制管理。 (五)乡镇教研室要建立健全三级教研网络,即“乡镇教研室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乡镇教研室下设五个中心教研组(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艺体),组长由各科教研员担任,成员分别由各学校的一名学科带头人或业务教干组成。各学科中心组成员分别担任各学校学科教研组组长,各校同学科教师为学科教研组成员。(六)乡镇教研室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条件建设(七)乡镇教研室要有独立办公室,人均办公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乡镇教研员每人1台电脑,并全部连接互联网;桌椅配套,档案橱、资料橱充足,有

3、打印机、复印机、独立的外线电话机、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八)乡镇教研室要经常添置图书、资料,每年至少订阅10种不同的教育刊物。(九)中心小学要为乡镇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提供充足的经费;积极支持教研员外出学习,外出学习的费用要及时、足额报销。(十)中心小学要为教研员提供充足的工作和学习时间,保证其专注于教研工作,不安排杂务。三、教学管理(十一)加强制度建设。乡镇教研室要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十二)强化对辖区学校的教学管理。对课程方案的执行,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水

4、平的提高等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十三)负责对辖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定期对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干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批、业务学习、考试考查等常规教学工作,教研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实施检查后的通报、整改制度。(十四)实行定期向县区教研室工作汇报制度。乡镇教研室每2个月向县区教研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学期结束要写出工作总结。(十五)建立教研室工作日志和教研活动记录,搞好教研工作的档案建设与管理。四、教学研究(十六)教学研究是教研室的核心工作。乡镇教研室要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出发,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引领教师树

5、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计划地培养各级骨干教师,造就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十七)构建教研活动开展的调查反馈机制,从教师日常累积的问题和建议中了解教师教研的需求,确立教学研究开展的方向和内容。(十八)积极推行“问题设计行动反思” 的教学研究模式。问题是指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是指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行动是指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反思是指在行动中不断思考,针对方案是否科学而做出的调整,以及行动结束后的总结提升。(十九)积极引导教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做到以科研促教研、教改和教学。五、教学指导(二十)建立有效的教学指导制度。充分发挥校

6、内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并积极联系校外专家,形成良好的专家扶持系统、名师带徒系统、教师互助系统。(二十一)教研员经常深入学校、教研组和课堂进行教学指导,了解教学教研的基本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接受学科业务咨询,解答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二十二)乡镇教研室要以有效方式参与辖区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二十三)积极参与辖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挖掘、规划、实施、评价等方面给予指导。(二十四)重视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培养对象,并进行重点指导,使其全面提高,迅速成长。六、教学服务(二十五)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教研工作要努力做到为学校

7、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二十六)帮助辖区学校发掘自身的优势和亮点,通过评价、论证等方式为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创建提供指导性建议。(二十七)认真组织教师业务培训。对新教师的培训着眼于教学规范、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理解与运用、教学方法的灵活实施;对老教师的培训着眼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提高。要丰富培训的内容,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二十八)积极推行“备观议思行”循环推进全程参与的教学服务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 备:教研员及观课教师在观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了解执教者基本情况和教学特点,共同确立观课主题。观:进行观课,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

8、做好随评。 议:组织教师围绕观课主题进行议课,指出优点及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思:执教教师在议课之后要写出自我反思,总结本课的得与失;观课者写出观课议课的收获。行:执教教师把“思”转化为“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二十九)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展示、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优秀话题征集、对外交流学习、个性备课欣赏、教学问题累积、教师论坛等活动,为教师搭建起良好的教学研究交流平台。 (三十)建立教学研究协作体。积极引导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组建教学研究的协作体,积极开展学校、学科之间的交流。(三十一)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定期邀请本地或外地的教育专家或优秀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

9、中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展开对话,实现信息交流,经验共享。(三十二)帮助学校、教师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并以多种形式推广所取得的成果。七、乡镇教研员学习与提高(三十三)乡镇教研员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每年至少阅读1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做好记录。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坚持写教育随笔,认真总结教学教研经验,每年撰写1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或总结。(三十四)各单位要创造条件让乡镇教研员通过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会,开阔眼界,提高认识。乡镇教研员每年要到县区外学习、参加会议2次以上,到乡镇外学习、参加会议2次以上。外出学习、参加会议

10、实行会后汇报制度。(三十五)乡镇教研员要不断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做教学的示范者。乡镇专职教研员每人每学期执教公开课4节以上。(三十六)乡镇教研员和教师要建立起密切联系,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调查研究,举办教学讲座、召开座谈会,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60节。 八、管理与考评(三十七)实行教研工作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学科教研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岗位职责,规范教研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实行学科教研责任制和项目负责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教研室的基本职能。(三十八)乡镇教研室的业务管理与考评由县(区)教研室负责。县(区)教研室每年组织一次对乡镇教研室的综合评估,对综合评估先进或某一方面工作突出的乡镇教研室进行表彰奖励。(三十九)乡镇教研员的业务管理与考评由县区教研室负责。县(区)教研室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研”的原则,通过调研、教学随机视导、年终视导评估等途径,加大对各乡镇教研员管理工作的督导评估力度,调动乡镇教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十)市教科研中心每两年一次对各县区乡镇教研室对本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评选先进县区、乡镇教研室的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