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学化学实验归纳.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6282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中学化学实验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中学化学实验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中学化学实验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中学化学实验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中学化学实验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中学化学实验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学化学实验归纳.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化学实验归纳 第一单元一、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 (一)药品取用仪器: 1、药匙:用来取粉未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 2、镊子:用于取不太大、块状的固体药品 3、坩埚钳:用于夹持高温物体或夹持某些固体在气体中进行燃烧实验 4、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二)计量仪器: 1、量筒:用于量度液体体积 2、托盘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药品及其他物质的质量 3、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三)热源仪器: 1、酒精灯:用于加热 2、酒精喷灯:用加强热 (四)反应容器和受热容器 1、试管: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用于收集气体 2、烧杯:用于配制、浓缩、稀释溶液,也用作反应容器 3、蒸发皿:用于蒸发、浓缩溶

2、液或炒干固体 4、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5、锥形瓶:用作接受、反应器等 (五)仪器支架: 1、试管架:用于放置试管或晾干试管 2、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加热 3、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六)其他仪器: 1、玻璃棒:用于搅伴,使固体或溶液混合均匀。过滤时用于引流或转移晶体。用于蘸取少量溶液,以检验溶液的性质。 2、漏斗:用作过滤器,或用于向小口径容器加液体等 3、石棉网:用于烧杯等仪器受热时的隔离 4、燃烧匙:用于燃烧少量固体物质 5、滴瓶、广口瓶:用于盛放液体或固体药品 操作指要: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和酒精灯等。其中酒精灯

3、是热源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直接加热,烧杯必须隔着石棉网加热。用于存放药品的仪器:初中常用有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和滴瓶等。集气瓶用于收集和暂时存放气体,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二、药品的取用 1、粉未状药品:用纸槽或药匙。(一斜二送三直立)量大时用药匙的大匙,量少时用药匙另一头的小匙或纸槽 2、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固体放在容器口,(一横二放三慢竖)再慢慢竖起容器,让药品滑入容器内。 3、滴加法:取用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倾倒法:取用较多量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使容器略倾,口对口紧挨着,慢慢倒。 操作指要:取用量:一般按说明用量取。无说明时取最少量,即固体

4、铺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胶头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操作要领是“一捏二吸悬空滴”。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放,也不能接触或伸入容器内,用后马上冲洗(滴瓶上的除外)。试剂瓶盖取下后应倒放在桌面上。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三、药品的称量和量取 (一)固体药品的称量 1、用托盘天平:(精确到0.1g)移动游码到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称量记录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二)液体的量取 1、用量筒:操作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体积(俯视读数时,读数偏大;仰视读数,读数偏小)。 操作指要:(1)量

5、筒使用注意事项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量筒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炸裂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或相等的量筒。(2)托盘天平使用注意事项: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添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按先大后小的顺序添加砝码,最后调节游码。称量固体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四、物质的加热 (一)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度

6、角,先预热后加热,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有人的地方。 (二)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用铁架台固定装有粉末状固体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先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固体的部位。 (三)给烧杯里的液体加热 装有液体的烧杯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操作指要:(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和酒精灯等。其中酒精灯是热源仪器。试管、蒸发皿和燃烧匙可直接加热,烧杯必须隔着石棉网加热。 (2)酒精灯的使用:遵守“四不”原则。即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不能使灯内酒精超过灯内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4),不能用两灯互相点火,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3)加热容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等)时外壁要擦干,应放置在

7、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4)试管用于加热时的“六注意”:注意擦干外壁,不能骤冷。注意用外焰加热。注意预热和均匀受热。注意控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注意试管斜持(与桌面约成45度角),试管口不对着人。注意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五、过滤、蒸发与结晶 (一)过滤:分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物质 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制作过滤器时,滤纸应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

8、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二)蒸发:分离固体溶质和溶剂的一种方法: 1、放好酒精灯,并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圈的高度。 2、放好蒸发皿,倒入待蒸发的液体(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3、加热蒸发,不断用玻璃棒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三)结晶: 1、蒸发溶剂法: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操作指要:过滤后,有时要洗涤沉淀。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淹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用水洗涤几次,把沉淀洗干净。加热蒸发时,

9、若需移动热的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热的蒸发皿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以防烫坏实验台)。六、玻璃仪器的洗涤: (一)一般洗涤:在试管或烧瓶内,注放半管或半瓶水,振荡。用试管刷时可使试管转动或上下移动。 (二)难溶物的洗涤:油脂: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不溶性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洗。 (三)洗净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操作指要:热的试管冷却后再洗,否则仪器会破裂。用试管刷刷洗时,试管刷在试管里转动或上下移动,用力不能太猛,以防损坏试管。第二单元一、红磷的燃烧(P27)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利用化学反应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水进入容

10、器,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 3、装置:见图示 4、步骤: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作标记。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塞上塞子。燃烧完全,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5、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6、结论: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且支持燃烧。剩余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操作指要:不能用铁、镁、木炭、硫等代替红磷。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

11、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红磷要过量,否则所测定的气气体积会低于集气瓶容积的1/5。装置气密性要好,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否则即使红磷耗尽了氧气,外界空气也进入集气瓶,使测定结果低于1/5。待白烟消失,集气瓶温度降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避免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二、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的燃烧(P34) 1、操作: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2、装置: 3、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利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 操作指要:要用带火星的木条,不是燃着的木条,且操作要较快。木条从上往下缓慢地伸入集气瓶中,便于观察实验现象。三、硫在

12、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对比(P34) 1、药品及仪器:一瓶氧气、硫、燃烧匙、水、酒精灯 2、原理:S+O2=(点燃)SO2 3、步骤:将装有硫的燃烧匙加热,直到燃烧,观察现象,再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4、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操作指要:硫的用量不要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硫有毒,最好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实验前要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便于吸收二氧化硫。从瓶里取出燃烧匙时,若硫未燃烧完,应立即伸入水中。盛有硫的燃烧匙要由上而下缓慢地伸入集气瓶中。四、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对

13、比(P34) 1、药品及仪器:细铁丝、一瓶氧气、火柴、水 2、装置: 3、步骤: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4、现象:铁丝在空气中加热时,变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操作指要:细铁丝要打磨成光亮的银白色。铁丝要绕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集气瓶底事先放一些水或细沙(防止集气瓶破裂)。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待火柴快燃尽时,再由上到下缓慢地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初中化学实验归纳 第二单元五、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P37) 1、目点:证明二氧化锰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验证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4、。 2、原理:2H2O2=(MnO2)2H2O+O2 3、药品、器材: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试管若干、药匙。 4、装置:见图 5、步骤:向试管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待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6、现象:带火星珠木条不复燃。加入二氧化锰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7、结论: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放出氧气很少。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操作指要: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易分解,使用前应检查其是

15、否分解完。二氧化锰用量要少量,操作时注意对比加二氧化锰前后的现象,伸入带火星木条动作要快。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P38) 1、药品: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质量比:3:1) 2、器材:铁架台、试管、集气瓶、酒精灯、胶塞等 3、装置:如图 4、步骤: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后,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5、现象:伸入水槽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下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结论: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时,放出氧气。2KClO32KCl+3O2 操作指要:注意氯酸钾的纯度,不能混入易燃的

16、杂质,如炭粉、纸屑或其他有机物等,以面发生爆炸。粗的氯酸钾颗粒不能研磨,只能慢慢压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按质量比3:1混合时,分解速率最快。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先预热后集中药品部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从水中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七、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氧气性质实验:(P39) 1、目的: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方法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原理: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氧气具有氧化性,支持燃烧,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药品、器材: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棉花、大试管、橡皮塞、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坩埚钳、铁架台、火柴、小烧杯 4、装置: 5、

17、步骤:制取氧气: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试管中装入药品和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对准药品加热。有连续气泡产生时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灭酒精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可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氧气的性质:用坩埚钳将加热的木炭插放到收集的氧气中,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点燃系在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中。 操作指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成水珠倒

18、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装入高锰酸钾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伸入试管内的导管露出胶塞即可,若导管露出胶塞过长,气体不易排出。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酒精灯由管口向管底方向逐渐移动,防止固体物质随气流冲向试管口,同时便于控制反应速度。验满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此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瓶中已充满氧气。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集气瓶充满氧气后应正放在桌面上。 第三单元一、电解水实验:(P46) 1、目

19、的:验证水的组成 2、药品、器材:水、电解器或水槽、试管、直流电源、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装置:如图 4、步骤: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按图组装仪器,接通电源。按如图所示方法检验两试管中的气体。5、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2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6、气体检验:试管1(正极)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点燃试管2(负极)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如果气体量小,可能发出爆鸣声),说明是氢气。 7、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操作指要:所用

20、试管最好有刻度,便于比较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实验时只能采用直流电,不能用交流电。由于水的导电性极弱,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用氢氧化钠溶液做电解液比较好,但在收集气体试管的液面上易产生泡沫,因此所用电解装置要充分洁净,氢氧化钠要比较纯净。电解水时,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可能不是1:2,主要是因为在水中氢气更难溶,且部分氧气可能与电极发生了发应。二、软水和硬水的检验(P56) 1、目的:检验软水和硬水 2、药品、器材:软水、硬水、烧杯、肥皂水 3、步骤:把等量的肥皂水人别滴入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 4、现象:盛有硬水的烧杯

21、中浮渣多,泡沫少;盛有软水的烧杯中浮渣少,泡沫多。 5、结论: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泡沫少,浮渣多。软水泡沫多,浮渣少。三、过滤液体(P55) 1、药品、器材:烧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玻璃棒、浑浊水 2、原理:利用微粒大小不同,将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3、装置: 4、步骤:过滤操作:先将玻璃棒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处。取浑浊的水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烧杯口紧靠在玻璃棒上。液面始终低于滤纸的边缘。 5、现象:浑浊液体变澄清。 操作指要:“一贴”滤纸应紧贴漏斗的内壁,以免影响过滤速度。“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从漏斗内壁与滤纸间的间隙

22、流过,影响过滤质量。“三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玻璃棒这戳破滤纸),漏斗的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防止滤液飞溅)。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四、蒸馏水的制取(P57) 1、药吕、器材:硬水、沸石、蒸馏瓶、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冷凝管、温度计、尾接管、锥形瓶 2、原理:利用升高温度,使液态物质变为气态,再冷凝,气态物质又凝超低空成液态的过程。常用于分离不同沸点的液体混合物。 3、装置: 4、步骤: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沸石,连接好装置。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蒸馏水。停止加热,用

23、肥皂比较蒸馏前后水硬度的变化。 5、现象:蒸馏后的水中出现大量泡沫,浮渣少。蒸馏前的水中出现大量浮渣,泡沫少。 6、结论:蒸馏后得到的是软水操作指要:蒸馏瓶中的水的体积不要超过其容积的1/3。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沸石,防止局部液体过热而暴沸。给烧瓶加热要垫石棉网。冷凝内水流方向是从下往上,以提高冷凝效果。温度计不能直接插入节馏烧瓶的液体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测定水蒸气的温度。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应弃去,加热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太剧烈。简易装置中长导管起冷凝作用。五、分子的性质(P50) 1、药品、器材:蒸馏水、烧杯、酚酞溶液、浓氨水 2、目的:验证分子总在不断地

24、运动 3、装置: 4、步骤: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往其中倒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小烧杯,烧杯B放在大烧杯外。 5、现象:溶液无色。溶液变红色。A中溶液变红色,而B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6、结论: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第六单元一、木炭和氧化铜反应:(P107) 1、目的:验证木炭能与氧化铜反应 2、原理:C+2CuO=(高)=(温)2Cu+O2 3、药品: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

25、4、装置:如图 5、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试管,试管口略响下倾斜。点燃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6、现象:黑色固体慢慢减少。有光亮红色固体生成。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结论:单质碳具有还原性。 操作指要:装置气密性良好。木炭粉必须烘干,且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最好在1:10左右。木炭粉需研磨得极细。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实验结束后,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初中化学实验归纳二、向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P114) 1:目的:验证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2、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

26、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3、药品、器材: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两支蜡烛,两个烧杯。 4、步骤:如图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 5、现象: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6、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能用来灭火。 操作指要:倾倒二氧化碳时,要注意倾倒的角度:在燃着的蜡烛对面倒入,否则可能观察到的是高位蜡烛先熄灭。二氧化碳气体应慢慢倒入,不要骤然倒入,否则可能使高位蜡烛先熄灭或两支蜡烛同时熄灭。蜡烛燃烧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气体膨胀而使二氧化碳气体难倒入,从而导致实验失败。三、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溶液的反应(P114) 1、目的: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27、。 2、原理:CO2+H2O=H2CO3 H2CO3=H2O+CO2 3、药品:紫色石蕊溶液、水、两瓶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 4、步骤: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 5、现象:第一朵小花变红色(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第二朵小花不变色(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第三朵小花不变色(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第四朵小花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色),第四朵小花取出后加热,变紫色(碳酸不稳定)。 6、结论:二

28、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P118) 1、目的:验证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 2、原理:CuO+CO=(加)=(热)Cu+CO2 CO2+Ca(OH)2=CaCO3+H2O 3、药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铜、澄清石灰水 4、步骤: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将药品装入玻璃管,按装置连接好仪器。通入一氧化碳。点燃酒精灯加热。撤去酒精灯。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5、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6、结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操作指要:实验步骤可记为“一通二点三撤四停”。氧化铜要铺成薄层,使氧化铜与一氧化碳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大,使反应完全。

29、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尾气一定要进行处理,防止一氧化碳进入空气中污染大气。五、制取二氧化碳(P110) 1、目的: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药品: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 4、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固体药品装入试管或锥形瓶。连接仪器。加入稀盐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验满。 5、结论: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由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 操作指要: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包在大理石的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所以不先用稀硫酸。不用浓盐酸是

30、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从而影响性质实验。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器中加酸,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其下端口必须伸入到酸液以下。反应器内的导管略伸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导出气体。验满方法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木条熄灭,证明集气瓶时充满了二氧化碳。集气瓶集满二氧化碳后要正放在桌面上。 第七单元一、 燃烧的条件:(P124) 1、药品、器材:红磷、白磷、热水、烧杯、薄铜片、导管 2、装置:如图: 3、步骤:如图所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快白磷,在烧杯上盖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

31、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的水的白磷。如图B所示,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 4、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红磷没有燃烧。(热水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与铜片上的白磷相比,水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在水下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5、结论:当白磷既达到燃烧温度,又与氧气接触时,就可燃烧。 操作指要:实验所用水的温度要高,铜片要薄,这样能缩短实验所需时间。该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免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可用洗耳球通过导管向水中的白磷鼓入空气,并先用硬纸圈圈住白磷。二、甲烷的燃烧: 1、

32、药品、器材:已验纯的甲气体、导管、烧杯、澄清石灰水 2、原理:CH4+2O2=(点)=(燃)CO2+2H2O 3、装置: 操作指要:点燃前,要先检验甲烷的。用控制气流的速度来控制火火焰的大小。第八单元一、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比较 1、目的:探究某些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根据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2、原理:金属+酸=盐+氢气 3、药品:镁条、锌、铁、铜、锋、稀盐酸、稀硫酸 4、步骤: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观察现象。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5、现象:镁、铁、锌能与

33、酸反应,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镁产生的气泡最多,锌次之,铁最少;铜表面没有任何气泡。 结论:镁、锌、铁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不能与稀酸反应放出氢气。几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镁锌铁铜 操作指要:为了方便对比几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可以将生成的气体通过导管导入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在一定时间里冒出气泡的数目。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1、目的:探究某些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的规律 2、原理: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3、药品:铝丝、硫酸铜、铜丝、硝酸银、硫酸铝 4、步骤: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 5、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另一根铜丝没有明显现象。 6、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操作指要:无论是铝丝还是铜丝,实验前用砂纸打磨干净,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或其他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