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建 设 方 案项目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在学校: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系部门: 机械工程学院项目负责人: 周玉蓉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二一年四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这为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导致了国内各层次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出现了模具专业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通过调研,模具专业的高职学生在企业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制造工艺、产品造型设计等工作。目前模具行业最紧缺的几种人才是:具备产品开发素质的3D造型工程师;具备产品加工工艺素质的CAE分析工程
2、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模具钳工(工具钳工或模具制造工)技师;数控加工中心的高级编程师、技师;熟悉模具制造工艺的设计工程师;此外还有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挤出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及模具企业管理人才。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同时又是我国汽车和摩托车重要的生产基地。1997年直辖之后,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特别是汽车、摩托车两大支柱产业占据了重庆工业的半壁江山,有“世界摩都”之称。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重庆两江新区汽车工业和装备工业板块的启动,将给重庆模具工业带来日新月异的发展。模具技术的发展及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
3、的工业发展,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模具产品、工艺装备的精密度和复杂性的进一步提高,使技术操作中的理论比重逐渐增加;产品和工艺装备的技术综合程度的增加,也使技术操作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因此,对模具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模具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必须要加大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应突出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突出体现实践课程所占有的学时比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结合实际,以市
4、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企业行业实际需求。(二)专业现有基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办已近30年历史,现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院校、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院校、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教育咨询培训委员会确定的首批中国模具人才培训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于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职高专精品建设专业,首批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三年示范建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提高了学院模具专业在全国的知名度,提高了社会认可度,学生生源质量好,毕业生
5、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面向先进制造业,紧扣重庆及西部地区汽车、摩托车及装备制造业“446”目标及直辖市经济发展需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准企业育人才,对准职业能力设课程,对准岗位练技能,重视实践抓内涵,重视课程抓标准,重视师资抓结构;形成了以真实的情境、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流程,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全程参与课程及教材建设、全程参与教学评价的“三真四全”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模具设计能力、模具制造能力和模具生产管理能力培养,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打破原本科“压缩饼干”模式,重构课程体系,进行了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二个体
6、系的系统化设计;与重庆汽车覆盖件模具龙头企业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有限公司、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公司深度融合,实施了7个班的订单式培养,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受益;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改革,建成了塑料模具设计与实践(2010年市级精品课程)、汽车覆盖件模具数控加工、冲压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工艺四门优质核心课程及对应特色教材、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建设,在2008年、2009年相继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完成了重庆市精品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全部内容更新。2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国内外职业教育方法、理念的培训、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项目实施,校内“产学工厂”的模具开发、企
7、业顶岗实践,培养了一支由38名专任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其中含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12名。并聘请了1名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和本市36名企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组成了模具专业“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2008年被授予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3存在的问题(1)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工学结合特色体现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化;省市级精品课程数量不多,还没有国家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还不成体系;工学结合配套教材不成体系。(2)在三年示范建设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专任教师结构还不够合理,将企业需要的新知识、新技
8、术融入教学还不够,特别是在行业中知名骨干教师数量不够;(3)教学资源库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不成体系,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专业对接汽摩零部件制造产业、突出模具岗位能力培养、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专业建设思路,重点培养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重庆汽摩零部件制造优势产业。拓展订单式培养规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方式和手段,深化“三真四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任务驱动型模具专业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带动本专业课程
9、的整体建设;提升本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促进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为国家、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服务。(二)建设目标1深化“三真四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坚持校企合作,融“教、学、做”合一,从教育现代化的视角全面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德育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应用到学生素质培养中,结合企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自律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约束。深化“三真四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性,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整体提升重点建设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拓展“订单”人才培养规模,实现人才培养的个
10、性化;与重庆模具设计制造企业合作,建设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资源与成果共享,形成良性互动、双赢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专业校企共建与人才校企共育。在此基础上完成本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及制订,为本专业升本做好准备。2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以岗位技能要求为课程目标,以新技术、新工艺为课程视野,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考核依据,以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扩展到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与重庆模具设计制造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本专业4门工学结合课程;重点建设4本工学结合教材、4套多媒体教学课件。3继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
11、“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对接企业的要求,积极吸引市内外汽车模具制造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聘请汽车模具制造企业的知名专家为顾问;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确保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5。继续建设一支综合实力强,整体素质高,专业方向明确,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专业特长、教学经验丰富、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4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示范协作组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完成工具钳工培训包的开发;参与示范协作组教学资源开发,协助项目学校完成冲压模、压铸模、塑料模、顶岗实习、模具零件手工制作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针对专业
12、课程体系模块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步建成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的校内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力争用2年时间建成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并全部挂网。三、建设内容在现有专业示范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教学优秀、服务优质的要求,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1深化“三真四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高技能模具专业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依托区域内汽车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的有利条件,实施与重庆地区模具设计制造典型企业重庆
13、元创、重庆大江至信、重庆长安模具等企业的深层次战略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专业对接汽摩零部件制造产业,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深化“三真四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职责、纪律等职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2继续实施“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采取“定计划、定课程、定学时、定
14、教师”的方式,为企业进行特定人才的培养。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动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相应的课程单元,按照企业生产技术及管理要求组织教学,使毕业生达到“零距离”上岗。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3深化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是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及模具安装调试,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设置项目课程,确定项目学习内容,构建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实施计划。其中,通过模
15、具英文阅读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经历。(二)课程建设1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实施专业课程建设,建立课程项目负责制,开发以项目化、职业化为特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课程。课程建设内容包括:课程项目任务、课程标准、课程教学素材、教案、课程评价标准等。与重庆元创、重庆大江至信、重庆长安模具、重庆持恒模具、重庆杰信模具等企业合作,以汽摩零部件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为教学案例,以岗位技能的要求来设置课程,重点建设4门工学结合课程。表1 工学结合课程建设进度表课程名称主要措施预期目标负责人建设时间塑料模具设计与实践与重庆杰信模具有限公司
16、、重庆持恒模具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市级精品课程夏江梅2010年机械制图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院级精品课程杨玉萍20102011年零件精度设计与检测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院级精品课程屈波20102011年成形性模拟分析CAE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院级精品课程刘峥2010201
17、1年2教材建设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系列教材。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开发职业能力标准,参与教材编写,不断将企业生产实际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到教材中。促进以纸质教材为主,以电子、音像等多媒体教材为辅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建立教材评价体系,积极主动掌握教材使用情况和反馈信息,为教材的更新和建设提供依据。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自制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及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等市内企业合作,以汽车零部件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为教学案例,重点建设4本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教材。表2 教材建设进度表教材名称主要措
18、施主编建设时间塑料模具设计与实践与重庆杰信模具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力争成为机械行指委十二五规划教材并公开出版夏江梅20102011年机械制图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及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专家参与教材编写杨玉萍20102011年成形性模拟分析CAE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及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参与教材编写刘峥20102011年零件精度设计与检测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及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参与教材编写屈波20102011年3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19、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汽车零部件模具设计与制造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工厂,实现教、学、做合一。(三)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以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建设为重点,以优化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为主线,以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服务重庆汽车制造业,确保专业与产业对接,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在建设期内通过教师到企业兼职等方式,选派模具设计与制造
20、教师到企业作访问工程师或挂职锻炼,使专业教师在原有实际工作经历基础上增加企业实际工作经历。还可通过国内外职业技能培训,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或国内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技术服务项目,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与课程与教材建设等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2“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进校后,首先到实训室或实习工厂工作,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然后派遣教师去校企合作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二是改革教师聘任制度,教师上岗不但要有教师资格证,还必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考试获得模具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引进来自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通过教育技术培训
21、使他们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确保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5%以上。(四)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以本专业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和工种培训包;加强核心课程及基础网页、网络教学课件、网络虚拟实训、工程实践录像片、网络自测题库、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并将教学信息和参考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参考资源服务,为企业行业职工培训、专业职业资格技能认证、区域及对口支援职业院校提供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四、建设进度与经费安排(一)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模具设计与制造示范建设专业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见表3。表3 模具设计与制造示范建设专业项
22、目建设进度安排表重点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负责人周玉蓉建设目标以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实施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构筑体现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开发4门课程,使专业教学内容符合冲压模具和注塑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加工等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和技能形成的要求。建设教材4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内容2010年12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1年12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预期目标:校企合作制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验收要点:1制订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2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3完善7门课程标准与教学方案设计; 预期目标:校企合作制订优
23、化人才培养方案。验收要点:1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效果分析报告1份;2制订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3完善8门课程标准与教学方案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预期目标:重点建设4门工学结合课程,2门申报院级精品课程,1门申报市级精品课程;建设4本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建设4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验收要点:1建设4门工学结合课程,2门申报院级精品课程,1门申报市级精品课程;2建设4本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教材,完成4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3实施2门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预期目标:继续建设4门工学结合课程,1门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完成4门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和1门机械行指委“十二五”规划教材;完成
24、4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验收要点:1继续建设4门工学结合课程,1门院级申报精品课程,对市级精品课程进行更新;2建设4本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教材,完成4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力争1门课程的教材成为机械行指委“十二五”规划教材并公开出版;3实施3门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预期目标:多种渠道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验收要点:1分别下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训,学习掌握企业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工艺;2到国内外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获得培训学习证明;3参加职教师资资格证书(TAA)培养和课程开发能力培养;4参与教学课题或科
25、研课题研究工作;5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预期目标:多种渠道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验收要点:1分别下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训,学习掌握企业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工艺;2到国内外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获得培训学习证明;3参与教学课题或科研课题研究工作;4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5%以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预期目标:初步建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验收要点:1主持示范协作组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初步完成工具钳工培训包的开发;2参与示范协作组教学资源开发,进行冲压
26、模、压铸模、塑料模、顶岗实习、模具零件手工制作的教学资源库建设;3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针对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步建成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的校内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预期目标:完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验收要点:12011年3月完成工具钳工培训包的教育部预验收;2011年6月完成教育部验收;2参与示范协作组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完成冲压模、压铸模、塑料模、顶岗实习、模具零件手工制作的教学资源库建设;3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针对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以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的校内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二)项目建设经费安排模具设计与制造重点
27、专业项目资金投入预算见表4表4 模具设计与制造示范专业项目资金投入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投入预算 (万元)2010年2011年小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完善与修订112课程标准与教学方案设计224小计336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336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施(含教学配套设施)20424小计23730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职教师资资格证书(TAA)培养和课程开发能力培养6410“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教师职业能力培养336小计9716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课件建设112工具钳工、冲压模、压铸模、塑料模等教学资源建设336小计448合计392160五、预期建设效果1项目建成后,本专业与重庆元创、重庆大江至信、重庆长安模具等市内著名模具企业及模具基地紧密合作,完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2项目建成后,本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及实践课程体系得以完善,将建设院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1门,完成教材4部。3项目建成后,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使得“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等更加合理。4将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全部上网,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