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智能化施工工艺设计和流程(全系统).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6585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40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宇智能化施工工艺设计和流程(全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楼宇智能化施工工艺设计和流程(全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楼宇智能化施工工艺设计和流程(全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楼宇智能化施工工艺设计和流程(全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楼宇智能化施工工艺设计和流程(全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宇智能化施工工艺设计和流程(全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宇智能化施工工艺设计和流程(全系统).docx(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 第一节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本工程顺利地连续施工的重要前提,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性的工作,不仅在施工前,而且贯穿于施工 的全过程。施工准备工作的工作范围可分为阶段性施工准备和作业条件的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作好下列准备工作:1.做好图纸会审、作好设计交底等技术准备工作开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内容及设计意图,主要应注意:1.1施工图工艺性能是否符合要求1.1.1设计的工艺性能是否符合国际、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法 律法规;1.1.2工艺标准能否达到GMF标准的要求;1.1.3工艺性能能否达到业主的要求;1.2施工图材料、技术是否可行1.2.1设计采取新工艺或特殊技术的可

2、行性,在目前技术、装备上能否保证施工;1.2.2设计采用的特殊材料和新设备、 新材料,目前市场上在品 种、数量和质量上能否满足要求;1.3施工图设计内容是否完整1.3.1设计的各个系统是否完整,有无系统性的缺漏;132所有施工图和技术资料、文件是否齐全,有无缺图,设备表、材料表等是否资料齐全,有无矛盾;1.4施工图之间是否一致;1.4.1专业图之间、图与图表之间相应规格、型号、标号、材质、 数量、坐标、标高等重要数据是否一致,图纸的各个主要尺寸是否标 注清楚,有无矛盾;1.4.2 土建预留孔洞、预留件的规格、坐标、标高和数量与专业 图是否一致,管沟、电缆沟的坐标、标高,设备基础是否与土建图一

3、致;143各种电缆电线与室内各专业图进出衔接是否一致, 分界地 点是否明确,室内、外规格、坐标、标高是否一致;144设备、管架、电线支架是否与各施工图一致;对发现的问题米取适当措施,确保系统符合工艺需要、符合GMP要求,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建筑物的强度,不破坏建筑物的美观,不与 其它工程发生位置冲突。在图纸会审时,进一步由设计院有关设计人员向施工技术人员进 行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人员在理解设计意图时,进一步把握所需要的 设计参数,以便实施时更好地把握施工布置, 提高机电调试时的质量 及效率。2. 收集及掌握必须的技术资料熟悉和工程有关的技术资料,如 GMP施工及验收规范、技术规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以及材料设备供应商提供的随机材料,即设备 安装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试验记录数据、检测报告、设备接线(管) 图、安装详图等。3. 编制工程实施需要的技术文件按工程实际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及专业施工方案、施工 进度计划、材料进场计划、机械进场计划、劳动力进场计划、资金使 用计划等等。在全面熟悉施工图的基础上,依据图纸及施工现场情况 及我司的技术力量,综合做出比较合理、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 计划及专业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并报各部门审批。各专业编制施工技术专项方案,列出工程实施的重点及难点,并 制定解决的技术方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4. 做好安全技术质量交底,防止质量通病向施工技术

5、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质量交底,使施工 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及专业施工方案有效地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的作 用。交底内容应符合GMP设计要求及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特别对施工难度较大的,质量、安全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更应重点 进行交底,按制定的施工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效解决或防范。我司对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质量通病的问题相当重视,并已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及整治,在进行交底时,应重点进行交底,确 保工程实施时,尽可能少出现质量通病。5. 组织设备、材料以及施工机械入场按工程需要,编制详细的机具、材料采购入场计划,计划表分总 表及月度进场表、分期进场表,清单内容包括产品厂家、品名、技术

6、 规格、价格、样品。根据施工方案及施工预算,组织机具的调配和材 料采购工作,并有计划地组织机具和材料进场。 对需要业主采购的材 料(设备),列出一份采购清单,并注明需要入场的时间,交由业主, 并在材料(设备)入场时协助配合。计划内容需要包括项目名称、规 格、单位、数量、技术要求、要求进货时间、进货地点等。我司是大型国有安装企业,多年来我司已形成一个有质量保证体 系的材料供应系统,有丰富的材料设备采购和控制经验, 可购买到价 格与性能比优的材料设备。组织材料进场时,应预计材料采购周期及设备生产周期; 对采用 的代用设备和材料,要考虑供电安全和经济技术等指标, 材料的入场 应结合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

7、尽量利用夜间进场。6. 成立项目管理部及组织劳动力入场按我司的投标承诺成立项目管理部, 具体见“项目管理架构及组 织”部分。按工程实施的紧张情况、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组织劳动 力,并有计划地组织施工工人进场。 选定的施工技术人员保证经验丰 富、技术精湛,从满足工程实施的需要。7. 编制有针对性的工地管理制度针对工地特点,项目部依据国家及省市、公司有关规定及管理文 件,针对工程的特殊点和业主现场管理制度,单独编制安全文明施工 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防火管理等各项目管理制度,实施对整 个工程各方面强制性管理。8临时设施布置在接获业主的中标通知后,开始进行临时设施的规划和搭设, 临 设规划设计在

8、中标通知后三天内提交业主、监理审批。临时设施的搭设应符合现场的实际需要, 并服从业主、监理单位 的要求,临时设施的规划和搭设时应以经济、实用为原则,符合深圳 市政府及我公司对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9. 组织施工人员的培训及教育施工前,我司将针对本工程质量、安全、技术特点对项目部实施 技术培训,使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施工 工艺等技术文件有较全面的了解, 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按合理的施 工程序进行作业,落实技术文件中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培训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GMP劳动卫生、施工安全知识、施工质量知识、 质量通病防治知识、应急事故处理知识、公司工地管理制度、创优工 程

9、实施知识、新材料应用及其工艺、新机具使用等等。教育培训可分 期分批进行(但有些培训必须在工人入场前进行),每次均应进行考 核,考核合格后才准予进行施工,对不合格者,退离现场另由公司对 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处理。对需要持证上岗的作业人员(焊工、电工、起重工等),必须严 格管理,严禁现场无证人员代替有证人员进行作业, 确保施工质量及 施工安全。10. 编制管线综合布置图施工前,提前将弱电管线及其它专业管线布置进行统一安排、合 理布置,根据施工现场绘出综合布置图、大样图、剖面图等,确定彩 钢板的加工图,避免施工时管线碰撞、交叉,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 从而保证工程工期。由我司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种管线进行

10、综合布 置,使管线的布置达到合理、科学、美观,符合GMP要求、设计要求、 设计规范及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管线的综合布置重点在于各 类吊顶内、墙体、地下埋设管、管廊、管井、走廊、线井、机房等, 并绘制管线综合布置详图。第二节智能化系统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本节首先对工程线管、线槽、电缆及光纤敷设工艺进行阐述,再 对几个典型子系统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措施及测试调试方法进行 详细描述。一、管线敷设1.线槽安装施工程序1.1线槽的走向、规格应按设计、规范施工。强、弱电应不可 使用同一线槽、线管。1.2线槽安装应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 时,应与建筑物有相同坡度。电缆线槽水平敷设

11、时,直负荷曲线选取 最佳跨距进行支撑,跨距一般为1.5m,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m1.3金属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构件均应相互连接,使之线 槽本身有良好的电气连续性。线槽在变形缝补偿装置处应用导线搭 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金属线槽应做好整体接地。1.4金属线槽在通过墙体或楼板处,应在土建工程主体施工中, 配合土建预留孔洞。金属线槽不得在穿过墙壁或楼板处进行连接,也不应将穿过墙壁或楼板的线槽与墙或楼板上的孔洞一连抹死。金属线槽在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有补偿装置。 线槽本身应断开,线槽用内 连接板搭接,不须固定死。1.5控制线与信号线在同一竖井或线槽内敷设时,应分别在竖井的两侧敷设或

12、米取隔离措施。1.6线槽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 2.5m。1.7线槽需要外涂防火漆,在线槽穿越墙体或楼板时需要进行防 火封堵。1.8使用插接式连接的线槽,保证线槽在接口处平直过渡。线 槽的接口应连接紧密、无错口、无明显缝隙。1.9线槽进入DDC箱的入口,应加装绝缘板,绝缘板上开比DDC 箱进线口小的孔,并在孔的四周安置绝缘胶,保证电线避免割伤。 并保证线槽与DDC箱的接触位无缝隙。1.10线槽的终端应安装终端封头。1.11金属线槽组装成统一整体并经清扫后,才允许将导线装入线槽内。放线前应检查导线的选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导线分色是否正确。放线时应边放边整理,不应出现挤压背扣、把结、损伤 绝缘等

13、现象,并应将导线按回路(或系统)用尼龙绑扎带绑扎成捆。 导线绑扎后,应分层排放在线槽内并做好永久性编号标志。2.钢管敷设室内配管的一般要求2.1配线与通风、上下水管等之间的最小距离;穿管配线平行为 100mm交叉为50mr,绝缘导线明配平行为 200mm交叉为100mm2.2配线工程的支持件固定牢靠,线路在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及 沉降缝处应有补偿装置,在跨越处的两侧应将导线固定,并留有适当 裕量。2.3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2.4进入落地式控制柜的电线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基 础面不小于5mm2.5电线管路弯曲半径:明暗配时均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

14、或混凝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10倍。2.6电线管路中间加装接线盒,应符合国标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2.1.7 )的规定。在TN-S系统中,金 属电线管和金属盒(箱)应小于5mm明配管应锁螺母或护圈帽固定, 露出锁紧螺母的丝口为2-4扣。2.7钢管敷设需要外涂防火漆,在钢管穿越墙体或楼板时需要进 行防火圭寸堵。2.8钢管与设备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至设备内,当不能直接进 入时,应在钢管出口处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金属软管长度不宜大于2m,管口包扎严密。在建筑物的顶棚内敷设时,必须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吊顶内金属软管长度不应大于0.8m。施工程序线管明敷程序线

15、管暗敷程序2.9线管明配a. 明配管路的施工方法,一般为配管沿墙、支架、吊架敷设。管子在敷设前应按设计图纸或标准图加工好各种支架、吊架和大钢管的预弯制。b. 支架、吊架制作一般采用角钢加工制作,下料应用钢锯和切 割机切割,严禁用电气焊切割。钻孔应用手电钻和台钻钻孔,严禁用 电、气焊吹孔。c. 测量定位明配管应在建筑物装饰面完成后进行。 在配管前应按设计图纸确定配电设备位置,各种箱、盒及用电设备位置,并将箱、盒与建筑物 固定牢固,然后根据明配管线应横平竖直的原则, 顺线路的水平方向 和垂直方向进行弹线定位,测量出支吊架的间距和固定点的具体位 置。支吊架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

16、气器具 或接线盒边缘距离为150500mmd. 明配管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管外径 6倍,同时不应小于所穿入 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e. 配管时要注意每根电缆管弯头不宜超过 3个,直角弯不宜超 过2个。f. 管路超过一定长度时应加装接线盒,其位置便于穿线。当PVC 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时,宜加装伸缩节。明配管在通过建筑物伸缩 缝时,各沉降缝应采取补偿措施。2.10线管暗敷a. 电线管暗敷设隐蔽形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墙、柱、梁内配管;随墙砌砖配管;室外地下埋管。b. 暗敷设管路都须与土建专业主体工程密切配合施工并按土建专业给出的建筑物标高施工。c. 配管要尽量减少转弯,沿最短路径。综合考虑、确定合理

17、管路敷设部位和走向,确定盒箱的正确位置。d. 根据现场实际敷设施工图加工好各种管弯和盒箱。e. 测定盒、箱位置根据施工图要求,确定盒、箱轴线位置,根据标出的水平线为基 准,用连通器找平,标出盒箱的实际安装位置。f. 固定盒箱管路和钢筋可用铁线捆扎固定,盒、箱表面与建筑物、构筑物表 面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5mm盒、箱中要加填满塑料泡沫或其他填充 物,防止水泥落入。盒、箱要求放置平整牢固,座标正确。g. 地线连接h. 暗敷的镀锌钢管的镀锌层脱落处、丝扣处、各跨接线和焊缝 处场均要刷防腐油漆。i. 暗敷管道安装完毕,隐蔽前要会同业主或监理对其作全面的 检查验收,办理好书面隐蔽检查验收记录,方可交付隐蔽

18、。j. 在土建专业拆模板后要对盒、箱位置和管道的通畅进行复查, 可在穿引铁丝过程检查管路的通畅情况。2.11 PVC线管暗装a. 施工程序除接地和连接跨接线这两个工序外,PVC电线管的暗敷设程序和 要求基本与钢电线管的暗装相同。b. PVC电线管暗装和钢电线管暗装不同之处,除连接形式均可 采用丝扣连接外,PVCt线管之间的连接大部分是采用套管或套接头, 用PVC胶接。2.12管内穿线施工程序a. 在管路较长或弯头较多时,可以在敷设管路的同时将引线一并穿好。b. 管道内有泥砂等杂物时,应用布条绑扎在引线上来回拉动,将管内杂物清净。c. 放线放线前应根据施工图对穿入的导线的规格、型号进行核对,发现

19、 规格不符或绝缘层质量不好的导线应及时退换。放线时为使导线不扭结,最好使用放线架。d. 引线与导线绑扎如导线数量较多和截面较大,要把导线端部剥出线芯,用绑线缠 绕绑扎牢固,使绑扎端接头处形成一个平滑的锥形过渡部位, 然后再 穿入管。e. 管口带护口导线穿入钢管前,应给管口带塑料护线套。穿入PVC硬塑制管前, 应先检查并清除管口的毛刺和刃口,以防穿线时损坏导线的绝缘层。f. 管内穿线穿放入管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g. 导线连接的质量要求割开导线的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截面超过2.5 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 与电器的端子连接(设备自带插接式的端子除外)。使用锡焊法连接铜导线时

20、,焊锡应灌得饱满,不应使用酸性焊剂。h. 铜导线的直接连接与分支连接可采用闭压端子连接。i. 线路检查和绝缘测量3. 电缆在管道内敷设3.1从线槽、支架引至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和 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保 护,采用电缆穿管敷设方式。3.2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保护层, 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管道表面的防腐层应完好。3.3电缆管长度在30m以下时,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 倍。3.4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和扭结,其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连接。3.5导线穿入钢管后,在导线出口应有护线套保护导线。3.6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接头的制

21、作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电 缆终端头应按设计安装在指定位置,带电部分对地净距离应满足室内 配电装置最小安全净距的要求。并牢固地固定在支架或框架上。3.7电缆芯线连接时,其连接管和线鼻子的规格应与线芯规格相 符。3.8控制电缆终端头可采用塑料电缆端头套管方式,电缆接头应 有防潮措施。3.9电缆敷设前必须进行绝缘电阻测试,1K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 阻值。电缆线路的相位相序应与电网相符。3.10光缆穿墙或穿楼层时,要加带护口的保护用塑料管,并且 要用阻燃的填充物将管子填满。4. 网络电缆及光缆的敷设网络电缆的敷设除遵守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GBT/T50312-2000有关条款外应还能满足下列条件:

22、4.1管道内或地面线槽阻塞或进水影响布线,应疏通管槽、清除 水污后布线。4.2应检查光纤连接器级性保证信号输出。4.3有信号干扰,检查消除干扰源,检查缆线的屏蔽导线是否接 地,线槽内并排的导线是否加隔板屏蔽, 电缆和光缆是否进行隔离处 理,室内防静电地板是否良好接地等。4.4保护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 匀、焊接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 象。4.5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4.6屏蔽接地线截面、色标应符合规范规定;接地端连接导体应 牢固可靠。4.7光纤敷设时可用人工或机械牵引,

23、但要注意导向和润滑。4.8光纤垂直敷设时,应特别注意承重问题,一般每两层要将光 纤固定一次。4.9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4.10非屏蔽4对电缆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4倍,屏蔽4对电 缆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0倍,光缆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20倍常用导线穿线管表:BV线芯截 面(mr焊接钢管(G)(管内导线根数)电线管(DG PVCt( VG(管内导线根数)234567823456781.015151515202020151520202525251.515152020202525202020252532322.515152020202525202025252532324.01520202025

24、2525202025253232326.0202020252525322025253232324010.020252532324040253232324040常用导线穿槽板表:BV线芯截面(mr2)金属线槽规格与导线根数45X3055X4045X5120W51.0621121034431.54274582462.53251522014.02543411596.019333112310.01017166516.07121146254873035.0366242) 楼宇自控系统(BAS施工工艺流程在安装初期,配合土建完成各种预埋线管支架,随着土建的主体 结构的陆续交出,展开管、线、槽敷设,与其它工

25、种交叉作业,分清 先后,顾及左右,待土建清场和装修进场时,安装设备、固定控制台、 柜、箱,然后进入单机调试阶段,单点、单机、单项和分区试验。待 其它专业相关设备完成后,进行联合调试,试运行完成后可以交工验 收。施工准备及线槽敷设前面已提过。在这里主要是设备的安装方法:设备运到现场,认真开箱检查各元件是否完整无损, 根据设备装 箱清单,施工图纸,核对型号规格,部件是否齐全,做好记录。控制台屏安装在操作人员便于操作位置, 也要考虑今后电气检修 的方便,就地控制箱、控制器、执行器,按平面图结合使用场地作合 理布置。控制回路结线做到排列整齐,标识清楚,为日后调试检修带来方 便。相关专业与本专业的各种“

26、接口”处理,各专业人员及时配合。电气设备接地1.DDC箱的安装要求DDC箱运到现场,认真开箱检查 DDC箱内的控制器、模块等元器 件是否完整无损,根据设备装箱清单,施工图纸,核对型号规格,部 件是否齐全,做好记录。1.1DDC箱的安装施工程序1.1.1DDC箱安装应牢固,高度尽量与就近的低压控制柜一致, 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1.5mm柜面标示完整清晰,漆面如有脱落应在 验收前予以补漆。1.1.2柜内控制器、模块等安装牢固,端子配线正确,接触紧密, 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1.2.3DDC箱定位合理(省料、方便维修、不与其它专业冲突),安装牢固端正、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 1.5mm固定方法按施工现场

27、条 件而定,宜采用预置膨胀螺钉。安装的具体位置应综合考虑周围环境 的美观、操作的方便与屏蔽效果。124箱体开孔合适,切口整齐。暗配 DDC箱箱盖紧贴墙面;零 线经汇流排连接;无校接现象;油漆完整;箱内外清洁;箱面标牌正 确;箱盖开关灵活;器件、回路编号齐全;端子排接线整齐;PE线安装明显牢固。1.2.5DDC箱相关控制回路安装完毕后,先用万用表检测线路通断,再用500V兆欧表对线路进行绝缘测量。特别强调:所有DDC箱及底座、金属管线必须与 PE线可靠连接。可开启的 箱门用多股软导线与PE线连接。DDCW的上方不应敷设管道,箱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能 防止鼠、蛇等小动物进入箱内。按系统设计图

28、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 UPS打印机、HUB集 选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 尤其要检查 其主机与DDC之间的通讯线,要有备用线。DDC箱内的内部接线及外部接线必须按设计图施工,接线正确, 连接可靠,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为永久性标志,导线绝缘良好,不应有接头,箱内采用的线材应符合 设计要求,敷设时应有合适的裕量。2. 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2.1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 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形温、湿度传感器应 有防风雨保护罩。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无

29、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 应小于2米。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天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2.2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边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 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小于 3欧姆,I千 欧姆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 1欧姆。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位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在风管直管段或应避 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风管型温、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高度、维修的地方。风管型温、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水管温度传感器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同时进行。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

30、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 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 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附近和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 位置。水管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 可安装在 管道的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二分之一时, 应安装在管道的侧 面或底部。水管型温度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3. 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及其安装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应在风管的直管段, 如不能安装 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

31、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 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 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缘 上开孔及焊接处。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不于管道口径三之二时可安装在侧面或 底部和水流流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 水流 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 0.5m。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风压压差开关应安装在便于

32、调、维修的地方。风压压差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风压压差开关应避于蒸汽放空口。4. 水流开关的安装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 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水流开关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缘上开孔及焊接处。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水流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流量传感器及其安装:5. 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而工作的流量测量仪表,它由检测和转换二个单元组成,被测介质的流量经检测单元变挽成感应电 势,然后经放大转换成420Ma直流

33、信号输出。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 场所。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 并应接 地。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 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 的直管段,长度为L= 10D( D-管径),下游段应有L= 45D的直管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 满被测滚体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 以保证测量精度。电磁流量计的安装: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 场所。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 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

34、定 的直管段,长度为L= 10D( D-管径),下游段应有L= 45D的直管 段。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 满被测滚体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 以保证测量精度。6.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的安装: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 场及热辐射的场所。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 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如果没有标志,可按下列所述判断流向: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 装在测压点上游,距测压

35、点(3.55.5 ) D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 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的位置。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 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 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和管道缩径、 弯管等 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DDC则一点接地。7. 电量变送器的安装电量变送器通常安装在监测设备(高低压开关柜)内,或者在供 配电设备附近装设一单独的电量变送柜,将全部的变送器放在该柜 内。然后将相应监测设备的 CT PT输出端通过电缆接入电量变送器 柜,并按设计和产

36、品说明书提供的接线图接线,再将其对应的输出端接入DDC相I应的监测端。变送器接线时,严防其电压输入端短路和电流输入端开路。必须注意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端的范围与设计和DDC所要求的信 号相符。8. 系统调试8.1调试必须具备的条件:BA系统的全部设备包括现场的各种阀门、执行器、传感器等全 部安装完毕、线路敷设和接线全部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BA系统的受控设备及其自身的系统不仅安装完毕,而且单体或自身系统的调试结束;同时其设备或系统的数据必须满足自身系统的工艺要求,例如空调系统中的冷水机组其单机运行必须正常,而且其冷量和冷冻水的进出口、进出口水温等必须满足空调系统的工艺要 求。检查BA与各系统的联动

37、、信息传输和线路敷设等必须满足设计 要求。8.2系统监测:8.2.1BA系统的调试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单体设备的检查与 测试DDC功能测试受控设备单体动作 和功能测试822数字量输入测试:(1)信号电平的检查:干接点输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逻辑值。冲数一致,并符合设备说明书规定的最小频率、最小峰值电压、 最小脉宽度、最大频率、最大峰值电压、最大脉冲宽度。电压或电流信号(有源与无源)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的要求进行 确认。(2)动作试验:按上述不同信号的要求,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对全部测点进行 测试,并将测点之值记录下来。特殊功能检查:按本工程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高保真数字量 信号输入以及

38、正常、报警、线路、开路、线路短路的检测等。(3)数字量输出测试:信号电平的检查:继电器开关量的输出 ON/OFF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 输出的规定的电压电流范围和允许工作容量。输出电压或电流开关特性检查:其电压或电流输出,必须符合设 备使用书和设计要求。动作试验: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测试全部数字量输出,并记录其测试数值 和观察受控设备的电气控制开关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如果受控单体受电试运行正常,则可以在受控设备正常受电情况下观察其受控设备运 行是否正常。特殊功能检查:按本工程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按设计要求进行三态(快、慢、 停)和间歇控制(1s、5s、10s)等的检查。(4)模拟量输入测

39、试:输入信号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要求确认其有源或无源的模拟量输入的类型、量程(容量)、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规定,通常的传感器可按如 下顺序进行检查和测试:温、湿度、压力、压差传感器的检查与测试。按产品说明的要求确认设备的电源电压、频率、温、湿度是否与 实际相符: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传感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输入量程范围, 接入模 拟输入信号后在传感器端或DDC则检查其输出信号,并经计算确认是 否与实际值相符。电量、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传感器的检查与测试:按上述进行检查。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传感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严防电压型传感器的电

40、压输入端短路和电流型传感器的输入端开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输入量程范围分别在传 感器的输出端或DDC则检查其输出信号,并经计算确认是否与实际值 相符。电磁流量传感器的检查与测试:按上述进行检查。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其内外部连接线正确。静态调整:将流量传感器安装于现场后(探头部分必须完全浸没 于静止的水中),在DDC则测试其输出信号,如果此信号值与零偏差 较大,则其将按产品和系统要求进行自动校零。动态检查:模拟管道中的介质流量,然后在DDC则测试其传感器 的输出信号,经计算确认其是否与实际相符。动作试验:用程序方式或手控方式对全部的 AI测试点逐点进行扫描测试并 记录各测点

41、的数值,确认其值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将该值填入附表 1。模拟量输入精度测试:使用程序和手动方式测试其每一测试点,在其量程范围内读取三个测点(全量程的 10%、50%、90%),其测 试精度要达到该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特殊功能检查: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5)模拟量输出测试:按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确定其模拟量输出的类型、量程(容量) 与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常用的各种风门、电动阀门驱动器可 按如下顺序进行检查与测试: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该设备的电源、电压、频率、温、湿度 是否与实际相符。确认各种驱动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手动检查:首先将驱动器切换至手动档,然后转动手动摇柄,检查驱动

42、器的行程是否在0100%范围内。在确认手动检查正确后,在现场按产品说明书要求,模拟其输入 信号或者从DDC输出AO信号,确认其驱动器动作是否正常。动作试验:用程序或手控方式对全部的 AO测试点逐点进行扫描 测试,记录各测点的数值,并将该值填入附表 1,同时观察受控设备 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是否正常。模拟量输出精度的测试:按333规定进行。特殊功能检查:按本工程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保持输出功能、 事故安全功能等。本工程全部DO DI、AO AI点应根据监控点表或调试方案规定 的监控点数量和要求,按本规定的上述要求进行。(6) DDC功能测试按产品设备说明书和本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测试。通常进行如下功

43、能测试:运行可靠性测试抽检某一受控设备设定的监控程序,测试其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 和状态。关闭中央监控主机、数据网关(包括主机至DDC之间的通讯设备),确认系统全部DDC及受控设备运行正常后,重新开机后抽检部 分DDC设备中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状态,同时确认系统框图及其它 图形均能自动恢复。关闭DDC电源后,确认DDC及受控设备运行正常,重新受电后确 认DDC能自动检测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状态并矛以恢复。DDC抗干扰测试。将一台干扰源设备(例如冲击电钻)接于 DDC同 一电源,干扰设 备开机后,观察DDC设备及其它设备运行参数和状态运行是否正常。DDC软件主要功能及其实时性测试按产品说明书和调试

44、大纲的要求进行测试。DDC点对点控制在DDC则用笔记本电脑或现场检测器,或者在中央控制机侧手控 一台被控设备,测定其被控设备运行状态返回信号的时间应满足系统 的设计要求。在现场模拟一个报警信号,测定在CRT图面和触发蜂鸣器发出报 警信号的时间必须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在中央控制机画面开启一台空调机,测定电动阀门的开度从0%50%的时间。8.3系统调试831系统的接线检查。按系统设计图纸要求,检查主机与网络器、网关设备、DDC系统外部设备(包括电源 UPS打印设备)、通讯接口(包括与其它子 系统)之间的连接、传输线型号规格是否正确。通讯接口的通讯协议、 数据传输格式、速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832系统

45、通讯检查主机及其相应设备通电,启动程序检查主机与本系统其它设备通 讯是否正常,确认系统内设备无故障。833系统监控性能的测试在主机侧按监控点表和调试大纲的要求,对本系统的DO DI、AO Al进行抽样测试,其抽样要求详见“系统验收规范”。系统有热备份系统,则应确认其中一机处于人为故障状态下, 确 认其备份系统运行正常并检查运行参数不变,确认现场运行参数不丢 失。在主机侧对上述单机设备进行抽样测试,其抽样要求详见“系统 验收规范”。系统联动功能的测试:本系统与其它子系统采取硬连接方式联动, 则按设计要求全部或 分类对各监点进行测试,并确认是功能满足设计要求。本系统与其它子系统采取通讯方式连接,则

46、按系统集成的要求进 行测试。系统功能测试按“系统验收规范”和本工程的调试大纲进行。三、综合布线系统(PDS1.施工工艺流程2.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及措施1)电缆作弯A. 电缆作弯的方法:用两手握住电缆侧面,从电缆的起弯点开始,缓缓地顺次将电 缆弯作好。一般先弯小一些,然后将电缆的两端直线部分向外反弯一 下,以防电缆在绑好后变形。成堆电缆作弯,应采用电缆枕头(木模),这样既保证质量, 也便于施工。电缆弯好后,可用废芯线将电缆临时绑好;但不可用裸铜线捆 绑,以免勒伤电缆外皮。作弯时,应尽可能一次弯作好。要避免一再修改而致使电缆芯 线绝缘受损,而且一再修改民更不易达到作弯的要求。作弯时,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侧面观察作弯质量,及时纠正不当之处。尤其在绑最初几根电缆时,因电缆较少,容易变形, 更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