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67015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 华 航 天 工 业 学 院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报 告 题 目: CA8480轧辊车床主轴 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 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 B08821 作 者 学 号: 20084082104 作 者 姓 名 : 刘 东 辉 指导教师姓名: 翟 红 雁 完 成 时 间 : 2011-6-21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 CA8480轧辊车床主轴 和 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完成时间指导教师翟红雁职称教授学生姓名刘东辉班 级B08821总体设计要求一、设计要求1.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零件的选材;2.要求学生弄清零件的工作环境

2、。3.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讨论选择出最合理的预先热处理工艺和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法;4.要求学生分别制定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方式;5.要求学生写出热处理目的、热处理后组织以及性能。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内容要求时间备注讲解并自学金属热处理工艺课本第六章;收集资料, 分析所给零件的工作环境、性能要求, 了解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内容和步骤;通过对零件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技术要求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制定确定出几种(两种以上)工艺线及热处理方案,然后进行讨论对比优缺点, 确定最佳工艺路线及热处理工艺方案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热

3、处理后组织、性能查阅资料,确定出每种热处理工艺的参数,包括加热方式、温度和时间,冷却方式等,并绘出相应的热处理工艺曲线编写设计说明书按所提供的模板答辩1天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一. 分析零件的工作环境,确定出该零件的性能要求,结合技术要求,选出合适的材料,并阐述原因。二. 工艺路线和热处理方案的讨论。要求两种以上方案进行讨论,条理清晰,优缺点明确。三. 每种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工序中涉及到的所有热处理工艺)。写出确定参数的理由和根据,(尽可能写出所使用的设备)要求每一种热处理工艺都要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四. 写出每个工序的目的以及该零件热处理后常见缺陷。内 容 摘 要CA8480轧辊车床主轴

4、和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设计关键词CA8480轧辊车床主轴、淬火量块、热处理、45钢、GCr15、工艺设计目 录一、CA8480轧辊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的设计51.工作环境52.性能要求53.选材54.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确定55.工艺参数56.工序说明67.常见热处理缺陷7二、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设计81.工作环境82.性能要求83.选材84.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确定95.工艺参数96.工序说明107.常见热处理缺陷11参考文献11总 结12一、 CA8480轧辊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的设计1. 工作环境1) 与滑动轴承配合2) 中轻载荷3) 精度不高4) 低冲击、低疲劳2. 性能要求主轴是

5、机床的重要零件之一,切削加工时,高速旋转的主轴承受弯曲、扭转和冲击等多种载荷,要求它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耐疲劳、耐磨损以及精度稳定等性能。3. 选材主轴依用材和热处理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局部淬火主轴,渗碳主轴,渗氮主轴和调质(正火)主轴。根据主轴的工作条件,选择材料为45钢。4. 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确定方案一:毛胚锻造正火粗加工中频感应加热淬火中温回火精加工方案二:毛胚锻造粗加工调质中频感应加热淬火精加工45钢正火后性能和调质接近,满足使用要求,但是正火更经济,所以选着方案一。5. 工艺参数1) 正火:锻后840860C24h,空冷2) 感应淬火:粗车后使用208 中频发电机和100

6、0mm5000mm 卧式淬火机。淬后表面硬度48 52HRC3) 回火:井式炉340C4h,空冷热处理工艺曲线如图1.5.1。 图1.5.1 CA8480轧辊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曲线6. 工序说明1) 正火: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的硬度,细化晶粒,并获得比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正火后其硬度接近于最佳切削加工的硬度。正火后获得珠光体组织。珠光体的片间距及团直径较小,而且可以抑制先共析网状渗碳体的析出。2) 感应淬火:轴颈处进行感应淬火,以获得表面层硬而耐磨,心部又有足够塑性、韧性的工件。表面为M,往里为M+F,再往里为M+F+P,中心为P+F。3) 回火: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获得硬度、强度

7、、塑性和韧性的适当配合,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组织,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又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7. 常见热处理缺陷1) 变形开裂 壁厚不均匀和有尖角的工件,淬火时易变形开裂,45钢的易裂尺寸范围为511mm。同时,钢的化学成分也影响开裂。生产实践证明,当45钢工件处于易裂尺寸范围,且C、Cr、Mn等含量在规定含量的上限时,就更容易开裂。2) 过烧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出现晶界氧化,甚至晶界局部熔化,造成工件报废。3) 粗大魏氏组织 退火或正火钢中出现粗大魏氏组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所造成的。为了消除魏氏组织,可以采用稍高于Ac3的加热温度,即使先共析相完全溶解,又不

8、使奥氏体晶粒粗大,而根据钢的化学成分采用较快或较慢的冷却速度冷却。4) 淬火裂缝 a) 纵向裂缝:沿着工件轴向方向由表面裂向心部的深度较大的裂缝。 b) 横向裂缝:常发生于大型轴类零件上。 c) 表面裂缝:这是分布在工件表面的深度较小的裂缝。二、 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设计1. 工作环境量具工作时受外加应力小,工作环境一般都较好。2. 性能要求硬度6466HRC,60309mm量具工作面都要求高度光洁,因此量具用钢对于钢材的原始组织往往有一定要求。3. 选材选择量具用钢应着重考虑对量具耐磨性、尺寸稳定性、切削加工性和抗蚀性等方面的影响。1) 耐磨性 量具工作面必需有高度耐磨性才能在长期使用中保待

9、精度,为此淬火硬度高、耐磨性好的过共析钢常在入选之列。2) 尺寸稳定性 量具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应能保待最小的尺寸变化,因此最具中应尽量减少残留奥民体量和残留应力值。一般认为含Cr 、W 、Mn 等合金元素的钢对减小时效变形有良好作用.3) 切削加工性 良好的切削加工性可保证批量生产中热处理的高生产率;减少热处理后磨削加工时受损伤的可能性。为此应选用切削加工性好、材质均匀、组织良好及退火硬度适当的钢材。4) 抗蚀性 为提高量具对大气、手汗等的抗腐蚀能力,许多量具采用镀铬等表面处理方法或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在量具生产中,为保证抗蚀性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可淬硬的不锈钢。GCrl5的特点:1) 碳化物颗粒均

10、匀细小,退火及淬火硬度均匀2) 含硫量低,夹杂物少3) 经适当热处理后尺寸稳定性好4) GCrl5 淬透性较好GCr15 用于各种量规、量块及其他高精度量具零件。结合淬火量块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材料为GCrl5。4. 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确定方案一:锻造退火切削加工淬火热矫直冷处理三次低温回火人工时效 粗磨人工时效研磨方案二:锻造退火切削加工淬火热矫直冷处理两次低温回火冷处理低温回火冷处理人工时效精磨人工时效研磨方案三:锻造调质切削加工淬火热矫直低温回火喷砂研磨方案二采用冷处理和回火多次交替的工艺以求得到最佳的尺寸稳定性,尽管多次交替反复冷处理和回火的循环的热处理效应递减,但总的效果却

11、提高了,不过这样使工序增多,成本增加,不划算;方案三虽然简单,但最终硬度在58HRC左右,达不到要求。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一。5. 工艺参数1) 退火:780800C26h,以30C/h炉冷至500600C出炉空冷。2) 淬火:850C,油冷3) 冷处理:-78C0.51h4) 回火:140150C1h,三次5) 人工时效:120C48h / 120C10h热处理工艺曲线如图2.5.1。 图2.5.1 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曲线6. 工序说明1) 退火: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达到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准备合适的内部组织。2) 淬火:根据产品技术要求或加工制作的需

12、要,量规和量具零件可以选用盐浴炉、真空炉、可控气氛炉、流态化炉或感应加热设备进行加热。对于量块,为减少尺寸不稳定因素,一般不选用分级或等温淬火,如用油淬火,油温也以保持在室温为宜。3) 冷处理:对尺寸稳定性要求高的工件,淬火至室温后应立即(最好在半小时以内)进行冷处理,使残余留奥氏体尽可能多地转变为马氏体,工件硬度会相应地有所提高。随后进行的回火(或人工时效处理)则促使合金元素从新分配,降低应力,使组织结构趋于稳定。 冷处理完毕后待工件温度升至室温立即进行回火或人工时效。操作时应带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防止冻伤。冷处理前应擦干工件上的水分及杂物。4) 回火:以在热浴(硝盐或热油)中回火为宜。热浴回火

13、保温时间应不少于1h,截面尺寸在50mm 以上者需24h。5) 人工时效:人工时效宜在热浴中进行。工件在精磨后宜在120C时效10h ,以消除磨削应力。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要点在于:尽量减少残余奥氏体量,增加马氏体的正方性以及减小残余应力。7. 常见热处理缺陷1) 过烧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出现晶界氧化,甚至晶界局部熔化,造成工件报废。2) 粗大魏氏组织 退火或正火钢中出现粗大魏氏组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所造成的。为了消除魏氏组织,可以采用稍高于Ac3的加热温度,即使先共析相完全溶解,又不使奥氏体晶粒粗大,而根据钢的化学成分采用较快或较慢的冷却速度冷却。3) 裂纹 淬火温度过高,回火不足可造

14、成工件残余应力大,即使在合理的磨削条件下也可能产生磨削裂纹,这种裂纹相对于纯粹的磨削裂纹来说一般较稀疏,也较宽而深。较严重的网状碳化物和材料导热性差都能促进磨削裂纹的产生。钢中残余奥氏体在磨削时可能转变成淬火马氏休,较脆。所以残余奥氏体量多的工件在磨削时容易发生磨削裂纹。工件硬度与磨削裂纹的形成有关,硬度小于55 HRC 的工件虽可能发生烧伤但产生磨削裂纹的情况极少,60HRC以上的工件,都会使磨削裂纹发生的可能性大为增加。磨削裂纹多在表面发生变色后才出现,烧伤前很少开裂。4) 变形(翘曲):各道冷、热加工工序都应尽量减少引入的应力,在磨削之间插入人工时效。另外,应特别强调磨削过程中应经常翻面

15、,注意使零件正反两面的磨削量基本一致,使两面引入的磨削应力尽量达到平衡。参考文献 总 结 课程设计是大学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实体会,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所学的课程知识得到了综合性的运用。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CA8480轧辊车床主轴和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零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热处理相关的知识,并且对于热处理过程有了更多的认识。 这次课程设计,过程曲

16、折可谓一语难尽。在此期间我们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懂得了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几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的合作,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我们不断的反问自己。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设计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可。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于是我们决定沿着自己的路,执着的走下去。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设计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设计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课程设计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指导教师评语及设计成绩 评 语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