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粮食产业化工作情况的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市粮食产业化工作情况的汇报.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我市粮食产业化工作情况的汇报宣城市粮食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宣城粮食人扎实工作,粮食产业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粮食产业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现汇报如下:一、 关于我市粮油生产、消费情况我市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全市正常年景粮食播种面积约330万亩,总产135万吨,商品量60万吨左右,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30万亩,总产量105万吨,商品量30万吨;油菜籽播种面积90万亩,总产量12万吨,商品量7万吨。我市水稻种植以中晚籼稻为主,主要品种有丰两优、协优、新香优80、金丰8号、国丰一号等。近几年由于小麦托市收购政策影响,我市小麦播种面积有所增加
2、,油菜籽播种面积略有减少。2010年我市粮食消费量为99万吨,其中城镇人口口粮为11万吨(分品种:小麦1万吨,占总购买量的9%;稻谷9.9万吨,占总购买量的90%;大豆1073吨,占总购买量的0.97%;玉米31吨,其它杂粮23吨),农村人口口粮57万吨(品种为稻谷),饲料用粮26万吨,工业用粮3万吨,食品及副食酿造业用粮0.7万吨,种子用粮1.6万吨。销往省外11.6万吨。我市居民主食消费以杂交米为主,全市杂交稻产量为75万吨左右,占全年粮食产量的56%,粮食消费与粮食生产状况相适应。我市城镇居民基本以菜籽油和色拉油为主,农户基本以菜籽油为主,多是以油菜籽兑换口油。 初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
3、市粮油消费结构变化呈以下特点:一是人均口粮消费下降,粮食消费总量平稳略增。口粮消费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居民对肉、蛋、奶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这些消费偏好的改变导致现阶段和将来一定时期内我市人均口粮消费会出现下降,但粮食消费的总量可能出现平稳增长;二是粗粮、杂粮、植物油消费将会增加。粗粮营养成分多,更利于人体健康,已逐渐得到居民的认可。在居家生活中,居民更加青睐选择用低脂、少烟的植物油来烹饪;三是品牌化消费将成为今后粮食消费的方向标。在当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对食物安全日益重视的情况下,现代人对所消费粮食的营养与保健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粮食品牌消费正得到越来越多
4、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四是粮食的饲料化和工业化消费趋势将有所加强。 二、 关于粮食产业化工作情况(一)基本情况载止8月底,全市入统粮油加工企业6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年目标任务55亿元的65%,实现利税1.18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一是优质粮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一方面我市大力优化粮油品种结构,积极推广适合我市气候、土壤等生产条件,又适合苏、浙、沪等主销区市场需求的优质粮油。目前我市水稻和油菜籽优质化率在80%以上,水稻订单、油菜籽订单面积分别稳定在105万亩、30万亩左右;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提高集约效益。今年以来
5、,我市龙头企业采取土地流转方式种植水稻19万亩,建立了优质粮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基地,部分企业还参加了政府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二是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龙头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规模快速扩张、实力明显增强。在入统的69家企业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8家,占入统企业的70 %,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年处理稻谷和油料能力分别为180万吨、23万吨。家乐米业生产能力及产量位居全省首位。目前全市粮食产业基本形成了产购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粮食产业化成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三是园区建设初显成效。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粮
6、食产业园区的通知精神和省局要求,我市积极行动,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几年来全市共规划和建设各类粮食产业园区10个,占地4408亩,计划投资12.34亿元,已完成投资4.78亿元。其中5个园区已建成投入使用,先后有2个园区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重点投资项目。特别是市本级粮食产业园区建设也已正式启动并正在强力推进。通过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改善了全市粮油仓储条件,优化了粮食产业布局,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品牌建设结出硕果。我们一方面组织企业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粮油产品展示展销会,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努力开拓市场。目前我市一
7、批粮油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部分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安徽名牌产品、安徽著名商标等称号,并在苏、浙、沪、闽等地形成了销售网络。如安徽家乐米业公司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已达400多个,宁国沙埠粮油厂生产的“福庆全”、“顶康”等系列小包装纯物理压榨菜籽油畅销苏、浙、沪、闽、赣等地,价格高于同类产品400元/吨左右。我市粮油产品在长三角地区市场销售价格明显高于我省其他地区同类产品价格,品牌效益明显。五是粮油产业发展氛围良好。全市上下对推进品种优质化、粮食产业化形成共识。没有好的品种就没有好的市场,没有粮食产业的迅速发展,就不能把粮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一共识,多年来,粮食、
8、农业、财政、金融等部门通力协作,竭诚服务,为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市粮油产业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1、大米加工企业开工不足。由于水稻种植面积较少,加上成片推广力度不够,本地原料供应有限,部分企业又没有实力外购原料,造成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2、优质品种过多,种植散,形成不了规模。据统计,目前我市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多达10余种,水稻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3、粮油加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发展不平衡。从产业结构上看,粮油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从产品结构上看,产品单一,档次低,包装简陋;从行业布局上看,
9、大米行业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而饲料加工业较发达,企业效益好。4、资金供给不足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成长性较好的企业目前仍没能获得政策性信贷支持。农发行信贷条件与企业现状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对企业贷款抵押条件过高,信贷申报和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一些企业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企业因此错过了一年中的最佳经营周期,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5、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推进产业化工作中缺乏应有的政策和手段。目前市县两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产业化工作管理上,缺乏“尚方宝剑”,加之产业化更多的属市场行为,因此,想作为往往办法不多,效果不佳。三、对加快发展粮食产业化的几点思考(一)加
10、快发展粮食产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并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如水稻良种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各级储备粮等等,为粮食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二是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为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三是我省被国务院划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委、省政府适时作出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多项战略决策和鼓励政策,为我省粮油产业的发展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四是今年以来,非洲多个国家及我国西南多个省、区旱涝灾害,农业欠收或大幅减产,为我国产粮地区增加了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五是去年以
11、来,我国一直面临着通胀压力,CPI长时间高位运行,部分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发展农业,保障供应,是缓解通胀压力的有效措施,因此,通胀形势下对加快发展粮食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二)加快发展粮食产业我市具有一定优势我市虽不是粮食主产区,但加快发展粮食产业仍具有多方面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我市位于皖东南,山湖交错,既有水稻等粮产区,又有山核桃、竹业、茶籽等与发展粮油加工业相连度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因此,我市发展粮油加工业,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二是区位优势。我市临近苏浙沪等发达地区,交通条件便利,尤其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融入苏浙沪”战略决策,彼此之间往来频繁,老百姓理念新,创业积极性高。此外,苏浙沪工业较
12、为发达,而粮油工业相对较为薄弱,因此,我市作为苏浙沪的近邻,存在着优势互补的便利条件。三是产业关联度优势。我市农业产业化走在全省前列,首先是禽业发达,需要的副产品量大,饲料生产量也大;第二是竹笋制品生产需要大糠覆盖;第三是黄酒生产位居全省首位。三个产业会带动粮油加工业加快发展。四是基础优势。多年来,我市粮食管理部门一直重视粮油工业的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一批粮油加工业龙头企业,并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三)加快发展粮食产业是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几年我市粮食产业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项目为支撑,以园区为载体,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战略,以苏、浙、沪市场为主攻目标,以优化品种结构、做大
13、做强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我市粮油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把粮食产业打造成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1、以市场指导生产,进一步优化粮油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推进基地建设。在种植结构上,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推广优质粮油成片种植,鼓励企业建立多种类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在品种结构上,扩大单季粳稻种植面积,稳定杂交籼稻和早籼稻种植面积,适度发展以糯稻为主的小品种种植面积。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粮食订单,按照市场需要组织优质粮油生产。2、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名牌产品,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是鼓励企业积极研
14、究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兴办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绿色保健食品项目,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以项目为支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省级以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拟定“十二五”期间技改投资计划。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工程,发挥品牌效应。三是鼓励禽业、竹业、酒类制造业、粮油加工业相互融合,促进粮油精深加工及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以宣城市粮食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各县、市、区粮食产业园区为补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以粮食仓储为基础,加工业为龙头,现代物流为中心,功能配套的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我市粮食产业园区重点建设宣城市粮食储备库和皖东南粮食批发市场。4、切实加强对粮食产业化的领导。粮食产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重点产业需要重点支持。我们将把发展粮食产业作为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周密安排,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一是为粮食产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二是千方百计解决粮食产业融资难问题;三是争取政府在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粮食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四是帮助企业研究产业政策,把握市场方向,提高管理水平,共同推进我市粮食产业化快速、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