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0.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6925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0.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_0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各位领导:首先欢迎市领导来我区调研指导工作,这对我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下面就我区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和就业基本情况做一下汇报。一、基本情况(一)农村分布和农民收入情况xx区地处xx市城乡结合部,是xx市城区东移的主体空间和开发开放的黄金地带,现为xx市最大的市辖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11个镇。总人口85万,其中乡村人口59.4万,城镇人口25.6万。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xx市东区的开发和城市规模的扩容,历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大量耕地被占用,特别是城区及近郊的部分村、居。目

2、前,全区人均占用耕地不足一亩,其中,城区四个办事处的居民已基本上没有了耕地。人均0.2亩以下的村21个,失地农民约3万人,0.2亩以上的征地农民约9.75万人。(二)被征地农民安置情况调查地区基本上都采取货币安置方式比较单一,之所以这样,原因很简单:对用地单位来说,他们不愿与被征地农民纠缠不清,愿意一次性支付补偿安置款,人钱两清;而农民的普遍心态是,拿现的实实在在,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而对政府来说,操作简单,何乐而不为。但应该看到,征地补偿安置费本来就低。绝大多数人员都把安置补偿用于房屋建盖和改造,少部分人员用于再生产。绝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局限,自谋职业很难找到稳定工作,

3、最后只能是上班无岗,种田无地,社保无份,等钱用完了,还是找政府。、(三)被征地农民就业方面情况从村集体积累、村办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情况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部分近郊村、城中村的村办集体企业效益比较好,村中80%9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本村企业工作,其余外出打工或在本村自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基本上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安宁,社会稳定。第二层面,部分近郊村村办企业少,农村劳动力只有30%左右在村办企业工作,其他在外打工或自谋职业,大部分家庭比较富裕,就业压力不大。第三层面,大部分远郊村、小部分近郊村无村办企业或村办企业效益不佳,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还有

4、部分就业技能较差,也无法真正就业。(四)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情况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投保办法,组织村民自己投保。目前,全区共有1.8万名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占农村适龄人口的5%,其中征地农民4300人左右。二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近年来,立足区情实际,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部分失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应保尽保。三是依靠村集体发放福利和老年生活补助金等方式解决。村里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主要依靠土地补偿金和村办集体企业收入。

5、养老和医疗保障是困扰被征地农民的两大难题。对被征地农民来讲,遭遇大病并承担高额支出困难重重。中老年农民一旦土地被征用,自己失去劳动能力而难以择业,补偿安置费又是一笔有限的、越花越少的钱,养老问题又成为被征地农民的又一生活问题。据调查,被征地农民希望政府在安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费用。而政府因为财力有限等种种原因,在这方面一直没有拿出更多更好的办法。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我区失地农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8%,高中及以上占22%,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和技能状况低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省

6、市关于失地农民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从全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立足于破解“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维护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保障其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为目标,按照“三个结合”的原则,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一)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地开展。我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994年启动,截至目前,全区15个镇、街道全部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1.8人,滚存基金2000余万元,已有1080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最高领取养老金1089元,月平均发放养老金4.1万元。我们

7、根据广大农民的需求、承受能力和目前的条件,按照分类分层保障原则,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农村养老保险重点在农村,对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创新观念、转变思路将企业中不能纳入企业保险参保范围的大龄人员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为我们做好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近郊村镇进行了广泛推广,逐步覆盖到乡村干部、乡(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村医生、农电工、外出务工人员、失地农民等各类人员。(二)拓宽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渠道。在鼓励广大失地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失地农民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办法,做好衔接工作。对失地农民就业的,按照有关规定督促企业为

8、其缴纳养老保险;对被大量征用土地的村,积极靠上做工作,争取将失地农民一次性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按照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及时接纳参保,同时为其做好人事代理工作,做好服务,提高失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三)积极探索土地征用中的配套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我区的位置优势独特,吸引着许多企业、房地产商等经营者前来投资发展,土地收益也成了近郊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资金的去向问题也成了农民关注的热点。为此,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规定,按照建立适应我区经济发展要求,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征用制度的方向,研究制定合理的土地补偿标准,改进土地征

9、用的补偿方式,增加给失地农民的补偿,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长远生计问题。实施“土地换保障”,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特点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按照省政府鲁政发2003115号文件精神和市政府204号市长令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xx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讨论稿),对保障对象、参保申报办法、缴费标准和领取标准、基金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目前,该办法已进入研究论证阶段,我们准备尽快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力争在年底在部分村、居推开。(四)建立健全就业扶持机制,加快失地农民转移步伐。富裕农民的最佳途径就是减少农民,尤其是加快失地农民的转移步伐,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10、,我们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农民就业,不断探索失地农民转移途径上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切实加快了“农民变民工、农民变职工、农民变市民”的步伐。一是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为失地农民就业搭建服务平台。由于农民多数生活比较闭塞,与外界接触的信息渠道有限,可能就会失去许多外出务工的机会。为此,我们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了信息平台和中介平台建设,成立了由区劳动保障局、镇保障事务所和村委会“三位一体”的劳务信息网络机构。对全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失地农民的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建起了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技术状况等在内的劳动力资源台帐及数据输出平台。投资400万元新建了xx

11、区人力资源市场,主要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培训介绍、就业认定、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和劳动力资源信息,不断加强与区内外企业的联系,深入了解企业用工动向,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企业职工招聘会,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运行规范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新机制。二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失地农民就业。随着招商引资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外地企业纷纷到我区投资兴业。为确保项目引进后,农民失地不失业,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措施,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征地后应优先招用被征地的劳动力,积极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农村失地人员;此外,认真清理和纠正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使失地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

12、镇失业人员一样的最新优惠和扶持政策。同时,大力倡导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积极为他们提供资金、场地、创业培训和创业项目等方面支持和帮助。三是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我们坚持以“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不断拓展培训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提高农民工的各项技能,特别是针对用工单位需求,进行“订单式”、有针对性地专项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了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素质。三、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也是解决农民转市民的关键。

13、从目前情况看,失地农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一方面,就业观念差。农民失去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补助救济,认为就业仍然是村和集体的事,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对参加社会保险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些问题在经济条件差的村表现的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在调查中,有50%以上村民对到了不能工作的年龄将如何保障自己的生活问题的回答是:到时候再说吧,先把眼前的吃饭、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就行。有些村领导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保

14、障方法来保障村民今后的生活问题,但没有达成村与村民的共识。(二)社会保险开展难度大,覆盖面窄。从调查情况看,全区无地或少地村的社会保障当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障覆盖面窄。二是保障数额偏低。目前我区已参保的大多数参保农民都存在缴费基数低,保障数额偏少的问题,尚达不到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的目的。目前我区大多数村已无土地,但这部分村的村民多数还没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生活补助少。由于村集体企业少或效益不佳,许多村资金积累不多,仅靠有限集体积累来对村民或仅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生活补助,且补助额度偏低。四是失业农民依然存在。农村无地后,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但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村民无业在家,仅

15、依靠村积累或土地补偿金进行生活补助也难以维持长久。(三)就业安置困难。从我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加上今后平均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不断增大。从无业农民情况看,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具体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大龄失业职工十分困难,再要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更难。二是受失业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四是部分

16、村办企业效益不佳,也使失地农民减少了就业机会。五是失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身体上有缺陷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括40岁以上的妇女和50岁以上男子农民。这些人有土地补偿金,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补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四)社会不安定因素多。失地农民中的青壮年由于无事可干,出去打工又怕累,又嫌报酬低,加上有一定补贴,就是在村里闲逛。他们因为年轻往往觉着生活无聊,于是或结伙闹事,或坑蒙拐骗干起违法勾当。此外,因土地出让或补偿金问题处理不妥而引起村民集体上访因素增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五)征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和意识跟不上。由于失地农民存在普遍文化程度低,适应不了企

17、业的需要。而失地农民择业要求高,既要工作轻松,又想工资待遇高,因而部分农民长期找不到工作。另外,由于农民以往在家时无拘无束,以至部分已成功推荐到企业就业的农民因不能接受厂规厂纪等方面的约束而辞工。四、建议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上要通盘考虑,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全方位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开发建设,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和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

18、社会稳定。(一)抓紧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既要有别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其它社会保险,又要考虑能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其它社会保险相衔接。农民为国家经济建设出让土地,失去了他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类似于城市的下岗职工,同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将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作为推进富民强市、两个率先进程的重要措施,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二)资金保障。采用政府、村集体、农民个人三者共同承担,农民从安置费中拿一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土地补偿费中拿一点,政府从土地收益中拿一点的方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资金问题。各级财政应努力调整支出结

19、构,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尤其是增加用于失地农民低保的专项资金。(三)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有关部门要把失地农民作为重点对象,纳入到创业辅导体系中,在资金支持、人才培训、项目推荐、信息共享等方面,帮助失地农民搭建创业平台、寻找就业机会。应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为失地农民开发就业岗位。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大力发展服务业及适合失地农民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四)建议政府协调好国土资源、民政、公安、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从征地补偿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建立征地农民补偿安置的社会保障基金,拓宽安置渠道,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失地后的生产生活问题。除青苗补偿归农民个人外,将大部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一并由政府统一划入劳动部门,建立“农民安置社保专户”,按年龄段落实失地农民的安置,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险统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