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料(报).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7041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料(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县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料(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县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料(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县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料(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县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料(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料(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料(报).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县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汇报#县人民政府(2015年7月12日)州政府:今年以来,我们紧盯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扶贫作为最大的任务,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大力推进“1236”和“4155”扶贫攻坚行动,着力在基础设施、富民产业、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多点突破,加快贫困乡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一、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一)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扶贫抓实见效。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效的工作机制,在推进扶贫工作中我们重点健全了六项机制,确保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把扶贫攻坚作

2、为“一把手工程”,及时调整了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亲自带领分管领导、包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乡镇、村、社和农户,和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调查了解、征求意见、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现场办公,针对贫困村的具体情况,现场分解扶贫工作任务,由相关部门负责抓落实。并在常委扩大会上专题听取任务落实情况的汇报,明确工作责任和落实时限,进一步增强了乡镇、单位和领导干部抓扶贫、促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5个乡镇建立了扶贫工作站,乡镇党委书记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152个行政村建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副队长由双联行动科级干部担任,县、乡、村、社四级联动、通力协作,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

3、,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人员认真搞的工作局面。二是健全奖励激励机制。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整区域、整流域、整乡(镇)、整村扶贫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劳务培训基地建设、产业化扶贫等项目实施好的乡(镇)给予奖励支持。在扶贫资金分配中优先安排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积极性高的乡(镇)、村、户。按照脱贫时序,对提前脱贫“摘帽”的乡(镇),在原有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的前提下,并给予奖励。实行“摘帽”绩效与政绩考评挂钩,对提前“摘帽”的乡镇领导班子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三是健全项目整合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社会帮扶”的工作方式,以扶贫开发统揽“三农”

4、工作,建立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重点扶贫项目建设为平台,以财政扶贫资金为粘合剂,按照财政扶贫资金与整合资金1:3以上的比例,整合各方面的涉农资金,整合资源,相互协作形成合力,集中用于重点区域的扶贫攻坚。四是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通过下派、引进、选调大学生村官等方式,优化充实村级班子,整顿软弱涣散班子。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抓好村干部能力建设。健全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建立村干部业绩考核与工资报酬挂钩的激励机制。继续贯彻落实“三支一扶”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回乡领办创办企业,选派农业、教

5、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到乡镇、村开展对口帮扶或技术培训。五是健全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和标准,建立健全了贫困人口数据库,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实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定期监测评估贫困群众家庭经营状况和收入水平,不断增强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六是健全检查考核机制。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了两个扶贫开发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扶贫攻坚作为乡镇和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考核结果与班子配备、工作评议与干部

6、使用直接挂钩。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公布。实行年度扶贫项目资金计划公告公示制,强化审计、监察和财政等部门的监管责任,每年开展专项审计和随机抽查,坚决杜绝和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的行为。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在今年的扶贫工作中,我们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突出农村道路建设方面,紧紧依托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农村道路建设的大好机遇,重点实施以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通达、通畅工程,切实解决行路难问题;突出农村安全饮水,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切实解决吃水难问题;突出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大力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

7、件,农村危房已基本消除,旧房正在初步实施改造,城乡群众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突出农村学校建设,认真实施各类教育项目,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学校已成为城乡最漂亮的建筑、最亮丽的风景线;突出农村卫生室建设,按照村卫生计生室建设标准,实施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努力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突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三)采取得力举措,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我们着眼于扶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狠抓落实上,强化六项措施。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精准扶贫的有利机遇,编制了#县“1236”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8、、#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规划、#县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县产业扶贫规划等6个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项目,做到行动有目标、项目有规划。二是强化项目支持。把握国家加大农业、水利、民生、文化、社会事业等领域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到临康和二级路、#中学、良恒城市商业广场、教师安置房、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老年人养护服务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三是强化科技服务。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了企业有特派员、基地有指导员、村有技术员的“三有四进”(进企业、进园区、进基地、进养殖户)制度,选派272名科技特派员、指导员和技术

9、员全方位开展产业服务,为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强化金融支撑。我们着眼于破解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建立了金牛担保公司、妇女创业小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村级产业互助社、中和农信#县农户自立服务社等五个平台,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扶贫融资模式,覆盖了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双联”贫困户、一般农户和贫困农户五类群体,这一扶贫融资模式既有效提高了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又把到户扶贫资金由“给”变成“借”、变成“贷”,由无偿使用变成有偿使用,促进了扶贫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解决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资金瓶颈。五是强化社会保障。狠抓好教育、卫生、住房三大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0、六是强化“双联”行动。积极开展“双联”行动,为联系村、联系户出点子,谋发展,办实事,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指导,捐送化肥等物资,协调落实各类项目,完善“两规划一计划”,助推了帮扶村和农户的经济发展。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自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我县紧盯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的目标,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工作重点,采取有力举措,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一)狠抓基础工作。把精准识别作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严格按照省州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和程序要求,认真开展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工作。在贫困村识别中,首先,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11、在充分把握该村扶贫对象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程度、乡(镇)统计年报相关数据、“+”扶贫规划、五年基本消除贫困方案7要素的基础上,依据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运用倒排序法,将全县15个乡镇分成好、中、差三类,按照2:3:5的比例,把贫 困村个数分解到各乡(镇)。其次,各乡(镇)在村委会申请的基础上,依据上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并考虑其他因素,经民主评议、公示确定贫困村,上报县扶贫办审核。再次,运用“131”贫困村识别法,对全县的贫困村进行了校正复核后发布公告,正式确认全县贫困村名单。在贫困户的识别中,在保证将三四类低保纳入贫困人口的前提下,依照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数7:3的比例将需新识别的

12、贫困人口数分解下达到各行政村,各行政村通过社评议初选、村评议公示确认贫困户、上报乡(镇)审核。乡(镇)经过审核公示报县扶贫办,县扶贫办运用“9771”贫困户识别法对全县所有重点贫困村进行校正复核后公示,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文确定贫困户名单,确保步骤不减、标准不降、环节不少,准识别、准建档、无疑义。截止目前,共识别出贫困户17943户,贫困人口76500人,其中三、四类低保12520户,人口31312 人,新识别贫困户5001户,贫困人口45188人。同时,县、乡、村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按照有进有出的原则(在完成1.99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的基础上,将20

13、13年识别不准的贫困户剔除建档立卡系统,将确实贫困的户纳入系统),正在进行2014年脱贫人口动态管理工作。(二)制定了具体方案。根据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县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按照“乡有扶贫工作站、村有扶贫工作队、户有帮扶责任人、每户落实一项扶贫措施、培养一名致富能手”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县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对已识别出的76个贫困村、17943户贫困户立足贫困特征,将全县划分为杨家河片区、胭脂河片区、中砥河片区、流川河片区、苏集河片区和八丹河片区六大片区,编制完成了涉及15个乡(镇)48个贫困村的#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

14、库计划项目库,各乡(镇)也根据各自贫困村实际情况建立了精准扶贫项目库,为精准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三)坚持分类实施。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乡镇实施,部门协作,社会帮扶,群众参与”的方式,坚持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因村施策。把今年确定的30个村为精准扶贫重点村按照基础条件差异,分成好、中、差三类,对基础较好的八松纳沟、苏集丰台、附城城南、虎关高集等5个贫困村,借助省级领导双联帮扶的契机,结合双联工作,按照美丽乡村和小康标准先行打造;对于今年实施的15个整村推进村,以整村推进项目为载体,进行全力打造;对10个极端贫困村,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由县上包干揽底,自筹资金,一次性解决道路、危房、

15、饮水、村级办公场所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建设等问题。今年,共计整合资金达12.6亿元,其中,30个重点村整合资金3.5亿元以上。同时,以这30个村为标杆,进一步探索扶贫工作经验,为推进贫困村整体脱贫奠定了基础。(四)采取企业帮扶办法。对今年确定的30个重点贫困村,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跟进的方式,引进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30户企业进行无偿帮扶,助力扶贫攻坚。对排摸出的30个村的300多户无力自建的贫困户,由帮扶企业包干,帮助每户建设3间、投资5.4万元的房屋,累计投资1620万元。同时,整合农村危旧房建设资金,对全县2400多户贫困户危旧房进行改造,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帮扶、全

16、社会支持的扶贫攻坚合力。(五)注重宣传培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作用,把扶贫攻坚作为宣传的重点,通过制作专栏、专题、实地采访等形式,做到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传好,把扶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好。同时,举办了全体县级干部、各乡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双联办主任,省州下派的乡镇挂职干部,152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扶贫办、双联办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工作队培训班,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总体来看,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有四个特点:一是接地气。发挥县、乡、村、社的四级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群众

17、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针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水、路、房、教育、医疗、增收等问题,努力打造民心工程,使群众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加,从“局外人”成为“局中人”,把扶贫攻坚作为了自己的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支持。二是精布局。根据实际,把全县划分为六个片区,根据每个片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项目库,实行菜单式、实名制图标式管理,从全局谋划、从细节入手,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形成了全县一盘棋、共同抓扶贫的良好局面。三是大动作。今年全县精准扶贫整合的资金达12.6亿元,仅 30个重点推进的村整合就达到了3.5亿元,项目、资金数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体现了大手笔、大动作。四是重实

18、效。针对具体的村、户,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落实扶贫项目,以群众和贫困村脱贫的具体程度检验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确保各项扶贫措施落到位、见实效。三、存在的问题和打算尽管我县在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实际看,在扶贫工作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扶贫开发工作中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群众返贫现象严重。有四种情况会导致已经脱贫的人口又重新返贫:第一种是脱贫人口遇到子女上大学、儿子结婚、遭遇重大疾病或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等情况,致使负债累累,而重新进入贫困队伍;第二种是依靠打工而脱贫的人口,受到外部劳务市场需求萎缩,无法实现就业导致返贫。就今年而言,受劳务市场需求整体萎缩,我县东南沿海劳务基地

19、就业容量减小,务工人数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特别是少数民族务工人员一岗难求;西部青藏劳务基地由于建设项目的压缩,致使用工量锐减,大批西部务工人员滞留本地,就地转移人员薪资也有较大幅度下降,日工资降幅在30-50元,这部分人口收入不稳定,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展,极有可能再次进入贫困行列。第三种是依靠养殖脱贫的人口,因市场行情大幅下跌导致返贫。从去年以来,牛羊肉市场行情持续走低,给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从事牛羊养殖的农户收入减少,一些规模养殖户纷纷缩小养殖规模,这其中就有不少靠养殖脱贫的贫困人口;第四种是依靠中药材种植脱贫的农户,特别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因中药材行情下跌而导致返贫。如在党参育苗上,

20、前年市场行情为每斤27元,但去年跌到每斤1元,给许多药农沉重的打击,导致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户又返贫。二是贫困户整体脱贫有难度。一方面,即便是给每户脱贫户落实了1万元左右的扶贫项目,但投入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另一方面,即便是贫困户在人均纯收入上实现了脱贫,也算不上真正的脱贫,只有全面达到所有脱贫指标才能真正实现脱贫,因此,要整体脱贫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做大量的工作。三是扶贫项目落实有难度。其一,省上出台“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创新了扶贫项目管理模式,下放了管理权限,有力地激发了地方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由于扶贫村自身实际各有不同,有的村急需解决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基

21、础设施条件,但安排的扶贫项目大多数是培育产业方面,导致项目安排与贫困村需求不相一致,项目落实有难度。其二,由于扶贫项目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干部在项目实施中有一定的危难情绪,怕麻烦、怕出事,项目实施积极性不高。其三,国家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不足,致使很多扶贫项目施工标准不高,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如,国家在道路建设上所列的扶贫专项资金有限,而群众自筹能力低下,致使道路建设标准降低,有资金限制的情况下,不得不缩小路面宽度;又如,在我县北部农村人饮工程中,因投入严重不足,管网直径小质量差、埋设深度不够、施工工艺不严格,供水设施运行1年后,大部管网出现漏水、破裂现象,导致部分管网供水中断,工程没有发挥应有

22、效益。目前,全县管网入户率虽达到了90%以上,但实际供水仅在50%60%左右。四是贫困群众融资有难度。我县虽然建立了金牛资产担保平台、妇女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平台、双联惠农贷、村级产业互助社、中和农信#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五位一体”的扶贫融资模式,极大地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但由于我县财政困难,担保平台注入资金有限,致使一些有需求的贫困农户受贷款额度的限制,贷款数额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影响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五是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低下。部分困难群众思想僵化,“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我发展的信心,这类群体不仅自己脱不了贫,而且影响其他人脱贫,负面影响很大。如现在农村中部分大龄青年

23、,由于家庭困难娶不上媳妇,对生活缺乏信心,不思自我发展;再如,一些“吃”低保、五保的贫困户,把国家给予的这些好政策当成了“铁饭碗”,整天噩噩浑浑过日子。精准扶贫方面突出表现在:一是政策实施有难度。精准扶贫农户中,除五保户、特困户外,处于年人均收入2800元左右、居于中间位置的群众较多,识别的贫困户与一般非贫困户之间收入相差不大、差距不明显,有时由于因灾因病等原因就可能造成返贫,但由于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影响,扶贫项目全部必须要落实到精准扶贫农户上,这部分群众不能落实扶贫项目。特别是易地搬迁等项目的实施中,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大多以偏远山区的自然村为主,交通、饮水、教育医疗等条件相对较差,按照23%的

24、贫困面,只能搬迁这部分群众,导致其他群众对政策实施有抵触情绪。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欠账大。由于我县县穷民穷,年地方财政收入仅为0.9亿元,国家投资项目有限,地方自筹资金能力不足,造成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水、路、房等基础设施欠账大,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三是群众增收有难度。我县是一个农业县,91%的人口是农业人口,大多数都从事与农业有关的畜牧养殖、育苗、中药材和劳务等产业,虽然近年来我县持续打造,富民产业培育处见成效,但由于去年以来,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劳务市场萎缩,农产品价格下跌,牛羊肉市场低迷,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增收,制约群众脱贫。四是扶贫资金短缺。到户项目中,财政扶贫资

25、金补助标准低,大约每户1万元左右,再加上群众自筹能力有限,扶贫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如果遇到建房、结婚、就医、上学、自然灾害或农产品价格下滑等,可能会造成新的返贫。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州上“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试点县工作,分类施策、整体推进,立足贫困村自身实际和产业特点,对贫困村进行合理分类,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按照“一站一队一干部、一户一策一能人”的精准扶贫思路,在15个乡镇建立扶贫工作站,在152个村建建立帮扶工作队,合并双联、党建工作队职责,统一开展扶贫、双联和基层党建工作,为1.28万户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每一贫困户落实一个帮扶措施,培养一个致富能人。采用“菜单式”的管理,全面实施精准帮扶项目,积极协调农业、发改、住建等部门在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危房改造等项目中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全面落实到户项目,提高扶贫项目覆盖率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