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空中乘务员的工作压力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空中乘务员的工作压力管理.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空中乘务员的工作压力管理Flight attendant work pressure management空中乘务员的工作压力管理摘要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压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数据显示,空中乘务员这一特殊群体正遭受困扰,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对105名空中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一文中用心理量表严格测量了空中乘务员的心里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有12.8%的人存在着明显的心理症状。这一数字明显高于中国常人规模。由此可见,空中乘务员这一职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工作压力威胁,空中乘务员业倦怠程度相对较高,如果对之不能很好调适,对空乘人员自己及其家庭和
2、单位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所以,有必要更加关注空中乘务员的职业倦怠;行为调适;情绪调适;心态调整,使空中乘务人员能够有正确的面对并有效的减压,从而恢复身体、心理、行为三方面的协调健康,以便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关键词 工作压力 空中乘务员 危害 调适 Flight attendant work pressure managementAbstract In social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today, people working pressure reached unprecedented levels. Large data shows, the spe
3、cial group flight attendant suffering from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s not optimistic. China international airlines to 105 flight attendant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analysis using psychological scale strict article measured flight attendant heart heal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2.8% people exist obvi
4、ous psychological symptoms. This number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normal scale in China. Therefore, the flight attendant this career is facing serious work pressure threats, flight attendant industry burnout degree of relatively high, if not very good to adjust, flight attendants were themselves and
5、their families and unit can produce many negative influence, great har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light attendant career burnout; Behavior adjustment; Mood adjustment; Attitude adjustment, to make the air crew can have the right face and effective decompression, there
6、by restoring physical,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hree coordinate health, so as to improve the work performance and OrganizationKeywords work pressure flight attendant damage adjustment 目 录一、引 言11.1 课题研究背景11.2 课题研究内容11.3 课题研究的目的11.4 课题研究的意义2二、理论综述22.1工作压力的相关介绍22.1.1 工作应激22.1.2 工作压力32.2 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42.3
7、工作压力的分类52.4 工作压力的疏导5三、空中乘务员压力现状分析63.1 空中乘务员工作压力的原因63.2 空中乘务员工作压力的影响7四、空中乘务员的压力管理对策84.1 个人应对94.2 组织应对10结 论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 空中乘务员的工作压力管理一 引言1.1 课题研究背景 当前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会使人们的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可能产生如适应性障碍或紧张症等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压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有关压力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共同关注的热点领域。 在企业管理中,工作压力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度、持续
8、的工作压力不但是造成员工健康和安全隐患的重要问题,还会导致一些组织问题,如员工不满、消极怠工、高离职率、缺勤和低生产率等。对压力进行管理,尤其是对工作压力源的分析与探讨极为必要。 1.2 课题研究内容 通过对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分类认识的深入,着重分析空中乘务员这一特定职业所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可能对空中乘务员造成的压力,并对空中乘务员工作压力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空中乘务员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的应对空中乘务员的工作压力。1.3 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各个行业的工作人群。而作为空中乘务员,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所表现的工作压
9、力也有其个性。如果对之不能很好调适,对乘务员自身及工作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所以,有必要缓解或减轻空中乘务员的工作压力。据有关调查现实,约15%的空中乘务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如焦虑、恐惧、偏执等。 通过对空中乘务员压力的了解和研究,可以为空中乘务员提供个人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案,并为航空公司的管理提供参考,切实解决空中乘务员的压力问题。1.4课题研究的意义压力过大,不仅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影响工作质量,对企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空中乘务员作为现代服务行业极具代表性的一类人群,必须不断满足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工作压力也在逐渐增大。所以怎样管理和缓解工作人员的
10、压力,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航空公司需要关注的问题。减轻空中乘务员的工作压力能有效促进空中乘务员的身心发展,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航空公司的企业形象二 理论综述2.1工作压力的相关介绍 压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固体受到试图扭曲他的外力作用时,在其内部产生的相应的力。压力是个体对各种刺激做出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综合模式。与压力相关的几种主要因素是压力源、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紧张状态。工具书中的解释亦称“职业应激”,由工作或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所造成的应激。例如,工作负担过重、变换生产岗位、时间压力、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机器对人要求过高、工作时间不规律、倒班、工作速度
11、由机器确定、上班过远、工作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良等。研究表明,这些因素是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应激.学术文献中的的解释为工作应激是指在机体工作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状态,它代表了机体对于环境压力的一种反应.工作应激的最终目的是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2.1.1 工作应激 工作应激是指由工作或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过度的工作应激会导致疲劳、焦虑、压抑和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发展为精疲力竭症(burnout)等在心理学上,应激是指机体对各种社会刺激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行为三个方面,由于职业活动而导致的应激,就称为职业应激。 而生活中的“压力”对我们并不陌生,几乎每个人
12、都经历过压力。它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信息革命的发展,压力的研究在强烈的社会需求推动下,从医学领域迅速扩展到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几乎所有学科研究领域,引起如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许多学科专家的关注。关于压力的定义也有很多种,可以概括为刺激说、反应说和刺激反应说三大类。 第一,刺激说。刺激说认为压力就是作用于个人的力量或刺激,从而导致人的紧张的反应。这种定义认为压力是可能会导致分裂性结果的特质或事件。把压力看成是人对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生理的紧张、恐惧等,强调的是人的一种生理反应,认为人们所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当压力超过人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将会造成永久的破
13、坏。这是早期对压力分析的观点。刺激说的观点主要集中注意于压力刺激的实质,关心压力的来源是什么。主要强调了压力的外部因素,而较少考虑到个人对压力程度的感知和评价,也没有注意到对压力反应的处理策略。 第二,反应说。反应说把压力看做是个体对某些刺激物的反应,是由于环境刺激物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的一种心理的反应。这一理论强调压力是个体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反应,而不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压力。把压力看成是人的主观感受,着眼于人们对待压力的体验和认知,并且认为压力是以反应为基础的模式。 第三,刺激反应说。刺激反应说认为压力是个体与压力源之间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感受到的压力来源于个体对情境的察觉和评估,不同
14、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压力的感受不同。根据刺激反应说,压力是个人特征和环境刺激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后果,是形成个体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的过程。不仅包括环境刺激造成的紧张也包括人们对环境刺激的主观反应,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个体特征差异及对待压力策略的其他因素。这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它全方位、多视角。 2.1.2 工作压力的概念工作压力概念是从压力定义衍生而来的,简单来说是指当压力发生在工作场所时就称之为工作压力。在工作环境中,使个人目标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地、持续地作用于个体,在个体及应付行为的影响下,形成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过程。工作压力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工作压力包括个体在工作情境中
15、体验到的压力和来自工作场所之外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而狭义的工作压力仅为工作情境中的压力。不同的人群感知压力的程度是不同的:同样的工作,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具有压力的,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未必如此。工作压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比如刚刚贷款买了房子的员工,因为财务方面的支出变大,更容易产生工作压力。2.2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一)重大的人生或工作变故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重大的变故总会对人产生压力。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证明,人类在生活或工作状态发生变化时最容易产生压力;变化发生的时间越短,程度越大,则压力也越大。常见的例子如结婚或离婚、升职或降职、亲人生病或离去等,在这些变化发生的时刻,员工最容
16、易产生压力。 (二)工作中的角色问题 员工在工作中担负一定职责,扮演特定的角色,这是产生压力的重要来源。常见的问题有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负担过重或过轻等。比如老板要求部门经理开除某员工,但这样做却有违于经理的价值观,这就产生了角色冲突;办事员在工作中收到让人混淆、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指令,这就产生了角色模糊;工作负担过重会让员工觉得工作永远跟不上计划,感到疲惫不堪,进而产生压力;员工总是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自我实现,工作中无所事事一样会给他们造成压力。美国一项涉及400多名不同类型公司员工的研究显示,无论负担过重还是过轻都会产生压力,工作太少所制造的压力比工作太多所制造的压力更多。 (三)没有工作
17、安全感或失业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员工会因为担心公司被兼并、收购或者组织结构重组而失去工作安全感。在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下,工作中的政治斗争会比以往更加激烈,员工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常常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薪酬、减少福利要求,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失业比没有工作安全感所造成的压力更大。失业的员工比一般人更有可能会抑郁、自杀、犯罪。美国近年来枪杀公司同事之类的办公室暴力事件不断增多就与失业压力增大密切相关。 (四)恶劣的工作环境 权威的健康机构曾指出,恶劣的工作环境同样可以制造工作压力。危险的办公地点、混乱的办公环境、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办公设施等,都会加剧员工工作压力的产生。工作中偶尔
18、发生的灾难也会造成极大的压力,比如“9.11”恐怖袭击就是造成最大负面影响的工作灾难,至今仍有不少美国白领担心类似袭击会再次发生,对在高楼中的工作产生了压力。工作压力源包括导致工作压力反应的情绪、刺激、活动等。是员工在工作活动中所承受的对其身心活动造成一定影响的外在刺激因素,是个体对工作压力感知的一种主观评价。它是改变个体心理和身体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构成压力源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构成复杂的系统,当个体长期处于这些压力源系统中,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对组织也同样会带来消极影响。 但是近年来,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工作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组织的工作效
19、率。所以,管理组织正试图寻找组织结构与工作压力之间的平衡。2.3工作压力的分类 为了有效地进行压力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准确查明员工的压力由何而来,从而相应采取积极有针对性的措施。 压力的起因或来源大体分为三方面: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生活压力。 (1) 工作性质压力。工作压力是指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它的起源可能有多种情况。如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物理环境和组织环境等),分配的工作任务多寡、难易程度,工作所要求完成时限长短,员工人际关系影响、工作新岗位的变更等,这些都可能是引发员工工作压力的诱因。工作压力理应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 (2) 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个
20、人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否美满和谐对员工具有很大影响。这些家庭压力可能来自父母、配偶、子女及亲属等。 (3)其他方面。还有一些压力来自其他方面。包括社会宏观环境(如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就业市场等)和员工身边微观环境的影响。如IT业职场要求掌握的专业技术日新月异,职场竞争压力大,专业人员淘汰率高,此时就对IT从业人员造成很大社会压力。员工所处社会阶层的地位高低、收入状况同样对其构成社会压力。如当员工自身收入状况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或者与其他同行业从业人员相比较低时,对他也可会产生压力。 尽管这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与工作无关,但作为企业管理者同样应予以关注,尽量使之减少员工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
21、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2.4 工作压力的疏导 在对上述压力具体进行管理时,应对每位不同个性员工和压力来源做具体而全面的分析。调控能力和适应压力强的员工,其心理承受能力强,他们能会很好处理和缓解压力。对心理调适能力弱的员工遇到压力时,可能不能及时调控压力,这时企业管理者需要更多地加以帮助关心这样的员工。 进行压力管理可以分为宣泄、咨询、引导三种方式。 宣泄作为一种对压力的释放方式,效果应该不错。宣泄可采取各种办法,例如,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大叫,或剧烈运动、唱歌等。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家务劳动等对减轻压力是非常有益的。 咨询就是向专业心理人员或亲朋好友倾诉自己心中的郁闷紧张情绪。向自己的好友或父母倾
22、诉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其实,不论被倾诉对象能否为自己排忧解难,倾诉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调整压力的方法。这里效果较好的当属和专业人员进行沟通的心理咨询了。心理咨询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物与员工进行信息沟通,以调整员工心理或情绪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员工在对待压力的看法、感觉、情绪等方面有所变化,解决其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调整心态,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引导是管理者或他人帮助员工改变其心态和行为方式,使员工能正确对待压力。诸如重新确定发展目标、培养员工多种业余兴趣爱好等都是很好的引导方法。员工确立正确适当的目标,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
23、到此目标,相关压力自然也就消失了。而员工如果有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活动,当其遇到压力时可以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投入到兴趣爱好中,从中陶冶情操、保护身心健康,心态亦会平和,压力自然也就减轻直至消失。 三 空中乘务员压力现状分析3.1 空中乘务员工作压力的原因80年代以后,组织压力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了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方法。对于员工压力的关注已经体现出现代管理学的观点,即在关心组织效率的同时,更要关心组织内员工的压力与满意度,从而实现组织工作效率与和谐的均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效率提高”。空中乘务员是一个光荣的职业,高尚的职业,她集技术性、专业性、服务性于一身。她们不仅要有端庄秀丽的仪表美,同时
24、要有一个美好的心灵,仪表美、心灵美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美。心灵美的涵盖面很广,难以直观。但可从你的一言一行、眼神、表情、细微的肢体动作完全表现出来。作为一名空中乘务员,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丰富的文华修养和社会知识,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遇事沉着,处理问题果断。由此看来,空中乘务员又是同其它工作区别较大的一种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压力导致有其个性的一面。所以我们应该围绕空乘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剖析与空乘工作相关的压力产生原因。(一)空中乘务员长期从事高空作业,工作场所限定在飞机舱这个狭小的空间内,整个飞行过程中、飞行噪音以
25、及不断颠簸,就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不仅如此,空中乘务员要在这样极其不舒适的环境下完成周到热情的服务工作,难以避免地受到各种不确定性的伤害。(二)空乘工作时间不确定。经常发生变化,往往是根据航班安排决定其工作时间,虽然在一般情况下空乘有其固定的服务航线,但是具体的工作时间是没有办法预期的。如果飞国际航班,还要面临时差和环境问题,有些空乘难以适应时差的变化,导致生理上的各种消极反应,进而产生心理上的暴躁等情绪反应是经常的事情。(三)航空运输在众多运输方式中虽然是安全系数最高的运输方式。但是一旦遇上了突发事件,生还率就很小。对于安全问题整日忧心忡忡的空中乘务员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挑战,心理承
26、受的压力就不可避免。(四)空中乘务员的心理问题。空乘人员一般都拥有令人羡慕的相貌、身材。还有很多赋予他们的优良品质,使她们中的个别人容易产生骄傲自满非同一般的心理。另一方面,她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客舱中形形色色的客人,繁琐劳累的工作还要不时的承受一些来自旅客的刁难 挑剔;这些问题都是的他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定位问题。究竟客舱服务工作是怎样的角色定位,空乘人员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空乘人员是服务于旅客的,其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追求顾客满意最大化,为此空乘在客舱中的角色定位就是要很好的扮演顾客所需要的各种角色,角色的多样化、服务的繁琐、同想象中的礼遇发生了矛盾,是空乘人员的角色模糊心理上出
27、现的激荡、不平和气愤。因此,不准确的角色定位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空乘工作压力的原因。(五)空乘职业生涯是短暂的。事实表明,如今的空中乘务员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职业生命的短暂性,职业上的竞争和不稳定很显然地造成了空城压力的过度。3.2空中乘务员工作压力的影响职业倦怠不但会直接影响空乘人员身心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甚至还会厌弃工作,最终会对自己、家庭及单位都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空中乘务员的职业倦怠会使其产生情感和家庭问题;也会导致失眠、酗酒、药物依赖,严重的会影响到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枯竭还会使他们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
28、身的职业发展。 第二,空中乘务员出现职业倦怠后,易对领导和同事的行为作消极解释,易产生出不必要的人际关系矛盾,甚至与同事的关系恶化;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质量会明显降低。 第三,空中乘务员职业倦怠将会导致空中乘务员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空中乘务员队伍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如果压力过大,个体容易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易出错,不想与人沟通,导致工作业绩的下降,反过来,就易形成更大的压力,最后导致恶性循环。 四 空中乘务员的压力管理对策通过如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坏的,从本质上说,压力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把握压力水平的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压力过小或过大对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对压力
29、管理应该在分析现有压力水平的基础上,对于过小的压力要适当的激发,对于过大的压力予以降低;但是空中乘务员目前压力水平是一种过高、过于强烈的状况。所以对空乘的压力管理主要阐述减小压力的策略,需要从空乘个人和企业两个层面上讨论。4.1个人应对1.找出造成压力的原因。采取任何形式的行动减轻压力都是大有益处的。为了击中问题的要害,每当自己烦躁不安时,把情况记录下来,然后观察是否有规律。当多次观察自己对人和环境的反应时,当事人有可能发现问题所在。当人们遇到威胁时,不外有下列两种反应:攻击或逃走。身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要减少压力,首先要找出焦虑来源,并采取必要步骤,以重新掌握职业生涯的主动权。 2.设定目标
30、。很少有人了解激励与工作表现互为因果。最好选一个小目标,因为这样成功的机会比较大。目标应明确、可量化,并能在一定期间内完成。目标的达成可使其重拾信心,再朝另一个小目标前进。这时就会发现工作愈来愈有兴致。并使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另外,制定适当的期望值,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令人厌烦的事情上转移到具体的工作上来。 3.设定优先顺序。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个体常常处于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当中,面对压力,既没有行动,又无法回避,压力就会持续地作用于自己。所以,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全部列成清单,然后把这些工作按“比较重要”、“重要”、“较不重要”分级。看看有哪些“较不重要”的工作可以删除不做,或授权给更适合的人来做。
31、再将“比较重要”及“重要”的工作分出优先顺序。接下来就可挑一个喜欢的工作来做,而将后者视为完成第一项工作的奖励。妥善安排时间可以减轻压力,先做计划,不要过度操劳,留出休息时间。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再逐项解决其他的问题。在每一个时间段里每次只面对或解决一个难题。这样面对压力的烦躁心态就慢慢被工作思维所替代。 4.讨论问题。讨论困扰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之道。一旦自己知道烦恼所在,可与朋友或者当事人共同商讨解决。学会用别人思维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用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经验。承认自己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也许令人难堪。但一开始就与人讨论关于自己处境的一些问题,往往会获得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5.积极寻求应付方式。
32、应付方式是指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策略。通常,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水平状态;消极的应付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一是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一味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能动性。 二是要有兴趣。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项工作中,压力重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用行为转移自己的心境,这种轻松的心境通常是找到解决办法的前提。 6.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面对压力,转移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当压力太重
33、承受不了时,那就放下来暂时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转到让自己轻松快乐的事上来。等心态调整平和以后,内心逐渐趋于镇定,思维的效率就可以改善,再面对目前的压力就容易找到一些有效的办法。还有通过体育运动也能使人很好的发泄,运动完之后多数人会感到很轻松,以体力的宣泄达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可以把压力释放出去。 7.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古人曰,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快乐与内心的祥和来自和谐的内心世界。有了内心的真正和谐,就如同建立了强大的自我控制系统,总结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科学办法,加上组织实施减压的若干措施,便能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产生的许多问题。 减压还要解开心结。有
34、一则小寓言,说有一种小虫子很喜欢捡东西,在它所爬过的路上,只要是能碰到的东西,它都会捡起来放在背上,最后,小虫子被身上的重物压死了。人不是小虫子,但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又像极了小虫子,只不过背上的东西变成了“名、利、权”。人总是贪求太多,把重负一件一件披挂在自己身上,舍不得扔掉。假如能学会取舍,学会轻装上阵,学会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较劲,甚至学会倾诉发泄释放自己,人就会以对一种环境的控制感代替无助感。 对压力心存感激的心态。无论我们对压力采取什么心态,压力都是客观存在。压力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人生许多重要的阶段都是伴随着压力而度过的。没有压力,我们的心智就不能得以良好的成长。当我们尽
35、情享受生活的乐趣的时候,都应该对当初让我们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一份感激。 4.2组织应对。只有开展有效的压力管理,才能在企业里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有效的压力管理,包括:(1)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人才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要面临成长瓶颈的困惑和压力,这就需要企业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职业发展阶梯和职业生涯通道,在尊重人才意愿的基础上,帮助人才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人才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职业发展压力。 (2)开展职业咨询与压力辅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员工的身心健康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咨询与心理压力辅导也将随之产生,这将帮助员工正确处理工作压力,
36、提高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建立公平的内部竞争机制许多压力,尤其是工作方面的心理压力,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不公平竞争机制。这种不公平的内部竞争机制,既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只有建立公平的内部竞争机制,包括薪酬激励分配机制、晋升筛选机制等,才能有助于减轻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 (4)构建人性化管理机制作为企业,是集多方利益一身的载体,不仅要满足投资者的利益,也要满足员工个人的利益。而员工的身心健康是员工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构建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其作为载体存在的意义。结 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各个行业的工作人群。
37、而作为空中乘务员,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所表现的工作压力也有其个性。如果对之不能很好调适,对乘务员自身及工作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所以,有必要缓解或减轻空中乘务员的工作压力。据有关调查现实,约15%的空中乘务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如焦虑、恐惧、偏执等。 通过对空中乘务员压力的了解和研究,不仅全面的介绍了空中乘务员压力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对具体情况的分析从个人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和管理策略不仅可以为空中乘务员提供个人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案,还可以为航空公司的管理提供参考,切实解决空中乘务员的压力问题,提升空中乘务员的工作质量,提升航空企业形象。作为我本身而言,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学习和
38、思考,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对工作压力的分析可以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帮助,使我可以正确的对待工作压力。参考文献1周旬, 罗晓梅, 罗德刚主编.公共管理案例及分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英杰勒德哈格里夫斯.压力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舒晓兵.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J.统计研究,2005,(9):29-35. 5石林.工作压力理论及其在研究中的重要性J.心理科学进展,2001,(10):433-435. 6徐长江.工作压力系统研究:机制、应付与管理J.浙江师大学报,1999,(5):2
39、9-35. 7马剑虹,梁颖.管理者工作压力高阶因素结构分析J.应用心理学,1997,(2):21-26. 8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478. 9Lazarus R S.Psychological Stress in the WorkplaceJ.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991,(6):1-13. 10张向前:西方的压力管理理论简述J,燕山大学学报,2005(3). 11王波: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 12马可一、王重鸣:组织压力管理的
40、最新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3致谢 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和实习,本次毕业论文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修改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同
41、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毕业论文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我的母校 四年来对我的栽培。O(_)O谢谢!The origin of tax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be traced to the time when the colonists were heavily taxed by Great Britain on everything from tea to legal and business documents that were required by the Stamp Tax. The colonists disda
42、in for this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so-called because the colonies had no voi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xes) gave rise to revolts such as the Boston Tea Party. However, even after t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the adoption of the U.S. Constitution, the main source of revenue for the newly
43、 created states was money received from customs and excise taxes on items such as carriages, sugar, whiskey, and snuff. Income tax first appea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862, during the Civil War. At that time only about one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was required to pay the tax. A flat-rate income
44、tax was imposed in 1867. The income tax was repealed in its entirety in 1872. Income tax was a rallying point for the Populist party in 1892, and had enough support two years later that Congress passed the Income Tax Act of 1894. The tax at that time was two percent on individual incomes in excess o
45、f $4,000, which meant that it reached only the wealthiest members of the population. The Supreme Court struck down the tax, holding that it violated the constitutional requirement that direct taxes be apportioned among the states by population (pollock v. farmers loan & trust, 158 U.S. 601, 15 S. Ct
46、. 912, 39 L. Ed. 1108 1895). After many years of debate and compromise, the sixteenth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was ratified in 1913, providing Congress with the power to lay and collect taxes on income without apportionment among the states. The objectives of the income tax were the equitable d
47、istribution of the tax burden and the raising of revenue. Since 1913 the U.S. income tax system has become very complex. In 1913 the income tax laws were contained in eighteen pages of legislati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was more than thirteen hundred pages long (Pub. L. 99-514, Oct. 22, 1986, 100 Stat. 2085). Commerce Clearing House, a publisher of tax information, released a version of the Internal Revenue Code in the early 1990s that was four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