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7837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12. 低碳生活每一天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 四年级上册课时:第一课时提供者: 吉海荣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低碳生活每一天是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绿色生活每一天”中的第三课。本课有三大板块“地球发烧了”“减少我们的碳排放”“说说我的低碳经”。本课借助地球“发烧”这一形象的提法,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不当行为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界、地球之间本应具有的和谐关系。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的“病”已经很重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反省自己的行为,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低碳生活每一天,保护环境,保护我们

2、赖以生存的地球。学习本节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学生过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注意节约的意识;在寻找低碳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爱护家园的行为品质。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培养热爱环境、关爱地球的情感。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节能、绿化等“小事”与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培养低碳生活的意识,能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的良好习惯。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大

3、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真正落实做到低碳生活每一天。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大部分孩子是热爱地球,热爱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有一部分爱读书的孩子,对得科学感兴趣的孩子能够通过书本,网络等查找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也能找到低碳经,还有一部分孩子需要帮助才能

4、找到相关的答案。有一部分孩子生活条件好,善于自我享受,可能对于低碳生活没有意识的,需要引导和自主调查了解才能提升意识和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教学设计理念:根据教学法的有效性原则,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设计学习活动,提供话题和真实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创造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包括明确的小组活动目标,小组成员积极依赖的关系,成员间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活动策略:课前:1.收集资料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关注生

5、活,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课中:2.情境创设法:通过美丽地球和地球烦恼两个情境的创设,强烈吸引孩子的积极性,促进孩子进行问题探究等活动。3.情感激发法:引入环保斗士马克.莱纳斯预测,当地球变暖从1-6将会出现的种种迹象。给儿童造成的情感冲击力就更强,更震撼,儿童关心和爱护的地球家园的情感就越能充分激发出来。4.实践体验法:温室体验小实验,让孩子在亲自动手做试验里,明白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实际状况,把深奥的地理气象知识浅显化,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认识到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

6、化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到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激发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关注地球“发烧”了1.播放课件导入:(悬浮在太空中的湛蓝色地球的美丽画面)同学你们认识她么?她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看到这么迷人魅力的地球,你想说些什么呢?2.我们都希望地球妈妈永远美丽,充满活力,可是地球妈妈没生病了。她生的是什么病呢?我们听听她的诉说:(出示苦恼的地球图片,

7、画外音:我很难过,我觉得身上悄悄在发热,像有火炉子烤着我一样。现在冬天没有原来冷,夏天却比原来更热了。专家说,从1880年2012年我身上地表温度上升约0.85。北极海冰面积以每10年3.5%-4.1%的速度在减少。我发烧啦,孩子们,快救救我吧!)3.地球妈妈的“求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重要信息?你听了这个信息是什么心情?4.回想一下,今年夏天最热的时候,你家停电了没有?自学课本88页,你发现身边由于高温引发的事故了吗?课前你们从报纸、网络还了解了地球哪些“发烧”的症状呢?小组交流后,在班级汇报。1.学生表达对地球妈妈的关心和热爱之情。2.学生课前调查,今年夏天身边发生的高温引发事故谈起气候的变

8、化。3.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发现的地球“发烧”的症状。并表达自己对地球“发烧”以后的焦虑和着急的心情。4.学生自学课本88页,并结合课前搜集的地球“发烧”的症状,把身边的发现用故事、图片、ppt 的形式播放展示出来。说说自己对地球发烧的理解。通过创设两个截然相反的情景,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画面,把地球的变化显示出来,引导儿童从生活入手对地球妈妈们健康的深度关注。既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又降低了科学知识的认知难度。活动二:地球“发烧”啥危害1.同学们,你们了解地球 “发烧”的症状还真不少!地球发烧让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种变化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哪些影响和伤害呢?请看视

9、频-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2.据环保斗士马克.莱纳斯预测,当地球变暖从1-6将会出现的种种迹象。(视频课件出示播放:设想地球温度从升高1-6出现的环境可怕后果,北极熊无家可归地哭泣;森林大火熊熊燃烧;难民长途跋涉的迁徙;海底鱼儿挣扎死亡;城市被海水淹没的画面;海啸摧毁海岸;物种灭绝,人类呻吟和哭泣)想想一下,地球继续持续升温的严重后果,你有什么感受呢?3.想一想,现在很多地方夏天连续几十天都是40左右的高温。假如在不久的将来,夏天连续30天都是45高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1.学生分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洪涝、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和伤害

10、。 2. 学生谈看视频获得的认知和感受:当全球温度升高1时,北极熊、海象从地球的北端销声匿迹,我们听听北极熊的哭泣。温度升高2,格陵兰冰原彻底消融,全球海平面升高7公尺。升高3,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大部分会在大火中被烧毁,数千万亿难民会从干旱的亚热带迁移到北部地区。升高4,海平面上升,并淹没沿海城市;冰河消失,造成许多地区严重缺水;升高5一些大城市用水干枯,数百万人沦为气候难民,大规模海啸摧毁海岸。升高6,高达95%的物种灭绝,除了细菌之外,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存活,“世界末日”正式上演。3.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想象这样的高温生活,感受地球发烧带来的危害真是太可怕了。 通过孩子自己收集资料和老师出示的

11、地球变暖预测视频,由于地球升温设想的范围广,程度深,给儿童造成的情感冲击力就更强,更震撼,儿童关心和爱护的地球家园的情感就越能充分激发出来。活动三:地球为什么“发烧”了1.同学们,面对地球发烧带来的危害,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什么?(地球为什么“发烧”呢?地球为什么“发烧”呢?)2科学观测发现,地球“发烧”的“元凶”是大气中逐年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但“元凶”却相当委屈,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课件动画出示温室气体的诉说:大家好!我真是委屈呀!我们与其他兄弟一起组成了地球大气层,太阳光经过大气层被地表吸收,地表也向大气层辐射热量。适宜的温度给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由于人类不断的制

12、造我们的同类,吸收地表热量越来越多,就像暖房的玻璃罩一样,热量难以散发,气候就逐渐变暖。)听了“元凶”的诉说,你明白什么吗?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感受一下温室效应呢?3.温室效应小实验:【实验器材】2只玻璃盘,1个较大的白色矿泉水瓶,2支温度计,少许土壤,1把剪刀,手表。老师出示实验步骤。演示教给学生怎么做。4.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你对温室效应了解了吗?1.学生提问:地球为什么“发烧”呢?地球“发烧”与什么有关呢?等问题。2.学生在动画演示后,说说自己对温室效应的理解。3.学生开始小实验:【实验步骤】在两个玻璃盘中分别放入少许土壤;用剪刀将一白色塑料瓶拦腰剪断,然后,将塑料瓶倒扣在一只玻

13、璃盘中,制成“微型温室”。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孔,插入温度计;在另一盘中放置一支同样的温度计。将两个玻璃盘放置在阳光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下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4.学生交流试验感受和收获。在投影仪下,把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地球变暖的第一个原因是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温室气体”导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孩子在亲自动手做试验里,明白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实际状况,把深奥的地理气象知识浅显化,比单纯的看视频动画讲解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可以有效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形成。活动四:地球“发烧”谁之过1.刚刚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地球变暖的第一个

14、原因是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温室气体”导致的。在生活中,你见过哪里在大量制造“温室气体”呢?2.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1995年据18个工业化国家统计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排放量4个主要排放源:能源工业排放约占36%,交通排放约占27%,工业排放约占21%,家庭及服务业排放约占15%。3. 地球变暖不仅和“温室气体”有关,还和人类什么行为有关呢?轻翻开书91页,自学后告诉大家。对树木的过度砍伐有关。4.小结:如果地球持续这样升温,21世纪末地球温度将上升4。通过以上的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地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多碳)罪魁祸首又是谁呢?所以,为了我们的地球明天,我们要低碳生活每一天。(板书:低

15、碳生活每一天)5.扩展延伸:(1)没有进行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的学生,课后继续进行试验;(2)朗读云雀的心愿,或查找资料了解森林的作用有哪些,砍伐森林的危害有哪些?1.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汇报见过的“温室气体”,然后全班交流。2.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在投影展示:火力发电、交通、家庭排放垃圾等图片,交流3.学生交流自学感受:地球变暖还和人类过度砍伐有关,因为森林遭到大量砍伐,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4.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温室气体和乱砍森林;罪魁祸首是我们人类。本环节通过儿童自己动手收集资料,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浅显易懂的让儿童明白,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地球变暖的罪魁

16、祸首是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数据图片等形式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激活学生思维。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表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教师小组成员 C 来源: .ComB A A B C 来源:学.科.网Z.X.X.KA B C 学习 评价 收集资料 围绕问题搜集资料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够整合有利资料,进行理解能力不足。 能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资料,不会整合资料,取舍不是很恰当。能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通过网络、采访等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资料,并能够整合有利资料,进行重构,理解提升。 学习探究 学生不会利用探

17、究式学习方式,学生提问水平较低,没有解决问题,参与体验和实践主动性差。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学生提问能力有限,解决问题能力不是很强,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主动性不强。以探究式、发现式学习为主,学生能围绕问题主动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体现实效性。 合作交流 学生在小组和全班合作交流中少,低于 30%。学生在小组和全班合作交流中较积极,高于全班学生 50%。学生在小组和全班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分工明确,善于合作,交流数高于全班学生 70%。 情感激发 通过情境创设等手段,学生的情感没有激发出来。 通过情境创设等手段,学生的情感激发较为强烈。 通过情境创设等手段,学生的情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18、,情感强烈。 实践体验 学生在实践体验主动性和创新性差。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学习交流中能运用信息化手段搜集、展示,实践体验主动性和创新性较强。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学习交流中能运用信息化手段搜集、展示,实践体验主动性和创新性强。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低碳生活每一天 地球“发烧”了 病因 “温室气体” 多碳 “森林砍伐” 多碳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 道德与法治教案1第二课时课题:12. 低碳生活每一天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 四年级上册课时:第二课时提供者: 吉海荣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低碳生活每一天是小学统编道德

19、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绿色生活每一天”中的第三课。本课有三大板块“地球发烧了”“减少我们的碳排放”“说说我的低碳经”。本课借助地球“发烧”这一形象的提法,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不当行为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界、地球之间本应具有的和谐关系。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的“病”已经很重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反省自己的行为,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低碳生活每一天,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学习本节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学生过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注意节约的意识;在寻找低碳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爱护家园的行为品质。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20、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培养热爱环境、关爱地球的情感。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节能、绿化等“小事”与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培养低碳生活的意识,能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的良好习惯。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真正落实做到低碳生活每一天。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

21、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大部分孩子是热爱地球,热爱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有一部分爱读书的孩子,对得科学感兴趣的孩子能够通过书本,网络等查找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也能找到低碳经,还有一部分孩子需要帮助才能找到相关的答案。有一部分孩子生活条件好,善于自我享受,可能对于低碳生活没有意识的,需要引导和自主调查了解才能提升意识和能力。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教学设计理念:根据教学法的有

22、效性原则,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设计学习活动,提供话题和真实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创造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包括明确的小组活动目标,小组成员积极依赖的关系,成员间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活动策略:课前:1.收集资料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关注生活,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课中:2.小组探究法:分小组交流身边物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学生在调查实践中自己去亲身经历就是一种探究。互相交流中碰撞思想,从而真真切切的明白和了解地球发烧的具体原因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3.情感激

23、发法:所谓“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儿童从身边从儿童身边的“碳排放”开始算起,在亲手算一算中让儿童明白,低碳生活方式不是空中楼阁,就在我们身边。童关心和爱护的地球家园的情感就越能充分激发出来。课后:4.实践体验法:分小组自愿组成护绿小组、低碳生活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低碳生活每一天做到实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身边的哪些活动与产生多碳生活有关,搜集低碳生活的经验,引导儿童低碳生活从身边做起。教学难点:归纳低碳生活的经典,低碳生活植树造林怎样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我们每个责任感,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

24、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算算我们的“碳排放”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地球发烧是人类造成的,保护地球的重任理所当然落在了我们人类身上。2.近些年来,人们常常把温室气体的排放称为“碳排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课前我们回家搜集了自家的资料,我们来算一算吧。(课件出示:计算公式)碳排放的计算公式:用电消耗量(度)0.785千克 3.通过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4.(出示:碳排放统计图)告诉你: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

25、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调查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20 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 23.7%。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2.51 吨,约占全球总量的 13.6%。1.总结上堂课内容:上堂课探究了地球发烧的主要原因和罪魁祸首是我们人类。2.学生询问父母,收集全家一个月用多少度电;按照碳排放的计算公式自己算一算,小组内交流。3.班级交流家庭每月用电碳排放量,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4.看了这项调查,你又有什么感受?所谓“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从儿童身边的“碳排放”开始算起,让儿童明白,低碳生活方式不是空中楼阁,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在儿童关注生活中实际行

26、动爱护地球妈妈。活动二:探究身边的“碳排放”1.很多“碳排放”容易被我们忽略,很多物品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课前,我们搜集了很多物品的“碳排放”资料,请分小组交流你们搜集的资料。2.通过对比后全班交流:生产一件棉麻衣服与生产一件涤纶衣服的碳排放量差异;生产一斤蛋糕和生产一斤馒头所用的碳排放差异;生产一斤蔬菜和生产一斤肉碳排放的差异;生产一斤饮料和一斤白开水等需要的碳排放差异。(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几个方面着手研究碳排放量)3通过交流分享,说说你的发现,你有什么感受?4. 此时此刻,你想对地球妈妈说些什么吗?(蓝色的地球的音乐渐起,师生一起放声歌唱。)来源:学|科|网1.分

27、小组对比交流身边物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生产一件衣服的“碳排放”,从不同材质的原材料生产-运送到不同商场-洗涤衣服需要的水电费等资源。2.小组通过ppt展示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后发现,不同的材质生产需要的碳排放量是不同的,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有惊人发现,为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提供更有利的数据支持3全班分享交流感受: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生活物品的碳排放是相当惊人!我们人类该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了。4. 蓝色的地球的音乐渐起,师生一起放声歌唱。学生在调查实践中自己去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互相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亲身体验中由远而近的探究身边物品的碳排放,从而真真切切的明白和了解地球发烧的具体原因。激

28、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感情。活动三:说说我们的“低碳经”1.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已经在行动。请围绕家庭生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低碳生活经验!2.(出示视频: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交流大家的低碳生活经验。3.原来不经意的生活小事中都藏着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你能选择一个方面制定一份家庭低碳生活新规定吗?(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分组制定)课件出示小组评价标准,小组发下学习单,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定规呢?(背景音乐爱护地球妈妈)4.全班交流并评出最美低碳生活新规定。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家庭生活低碳经验。2.全班交流大家的低碳生活经验。3.学生有的用儿歌;有的制定低碳生活小窍门;有的用快板形式(背景音乐

29、爱护地球妈妈)4.按照实用、适用、有用的原则,学生汇报并评选出一批最美低碳生活新规。(展示方式有:ppt、表演、儿歌等方式)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总结低碳生活经,展示、表演,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展示了儿童的精神生活,调动了儿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活动四:做做低碳生活一族 1.除了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来给地球降温,还可以参与碳补偿活动。什么是碳补偿呢?请自学课本95页,让我们了解一下。2. 阅读知识窗,了解森林的作用吧。3.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参加过的为地球降温的绿化活动。看看国家领导人带头植树,我们同学可以参与志愿江苏-连云港一路童行志愿服务团,参与植树活动。4.出示视频:(蚂蚁森林

30、)了解支付宝“蚂蚁森林”碳补偿的方式和作用。5.唱一唱今天你低碳了吗。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讨论知道了低碳生活经,还明白了我们可以通过大力种草植树,爱护花草树木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只有每个人自愿地过绿色低碳生活,才能形成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环境。6. 课后延伸活动:评一评“低碳小达人”。分小组自愿组成护绿小组、低碳生活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低碳生活每一天做到实处。 一个月后评选“低碳小达人活动”(出示评比表)1.学生自学碳补偿定义: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碳排放吸收掉,已达到环保的目的。学习知识窗。2.学习了解“蚂蚁森林”

31、的积极作用。3.学生交流碳补偿的方式有哪些:种草植树、认养树木小树苗、爱护花草树木,志愿江苏植树一路童行志愿服务活动等。4.唱一唱今天,你低碳了吗?歌曲,延伸情感。5.学生分成护绿小组、低碳生活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一个月后汇报评比谁是“低碳小达人”活动。品德课的实践环节是我们的重要环节。只有在实践中引导孩子投入生活进行实践才能把护绿行动和低碳生活方式落实到位张扬个性,抒发爱护地球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表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教师小组成员 C B A A B C A B C 学习 评价

32、收集资料 围绕问题搜集资料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够整合有利资料,进行理解能力不足。能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资料,不会整合资料,取舍不是很恰当。能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通过网络、采访等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资料,并能够整合有利资料,进行重构,理解提升。 来源:学_科_网 学习探究 学生不会利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提问水平较低,没有解决问题,参与体验和实践主动性差。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学生提问能力有限,解决问题能力不是很强,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主动性不强。以探究式、发现式学习为主,学生能围绕问题主动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体现实效性。 合作交流 学生在小组和全班合作交流中少,

33、低于 30%。学生在小组和全班合作交流中较积极,高于全班学生 50%。学生在小组和全班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分工明确,善于合作,交流数高于全班学生 70%。 情感激发 通过情境创设等手段,学生的情感没有激发出来。 通过情境创设等手段,学生的情感激发较为强烈。 通过情境创设等手段,学生的情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情感强烈。 实践体验 学生在实践体验主动性和创新性差。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学习交流中能运用信息化手段搜集、展示,实践体验主动性和创新性较强。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学习交流中能运用信息化手段搜集、展示,实践体验主动性和创新性强。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低碳生活每一天 出行:乘公交 骑车或步行说说我的低碳经 穿衣: 穿棉质、麻布、丝做做低碳生活族 吃饭: 少油炸、多蔬菜 植树: 认养树木、蚂蚁植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