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7883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纲在线 明确考什么】单元知 识 内 容目标要求识记理解运用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知识清单 明确记什么】一、政权分立的基本情况(1)赤壁之战: 208年1、交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2、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3、影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2)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后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263年,魏灭蜀。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历史结束。(3)两晋西

2、晋 265年,建立者司马炎,316年灭亡东晋 317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健康。(4)南北朝(420-589年)南朝 : 宋 齐 梁 陈北朝 : 北魏分裂为: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二、民族融合1),北魏孝文帝改革(1)主要内容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2、颁布均田令;3、迁都洛阳;4、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民族融合的具体措施)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b,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c,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e,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f,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2) 历史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2)、人口南迁时间:东汉末年至北魏统一前地区:益州、荆州、扬州地区及闽南流域和岭南地区结果: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三、江南的开发时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原因:1、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安抚南迁流民。 4、政治重心南移。 5、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雨量充沛,气候湿热,土地肥沃) 6、大量农作物的引种和推广。 7、南北方劳动人民交往和辛勤劳动。史实:1,兴建许多水利工程。2,

4、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3,江南种植水稻为主,绿肥、牛耕、粪肥推广。4,小麦的种植在江南推广。5,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也得到开发。【沙场练兵夯实基础】选择题:1.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2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

5、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4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5、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6参考右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析图题1.找一找:下面的地图上有错吗?如果有,看谁能

6、把错误都找出来!22、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3)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材料三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引自元末诗歌请回答: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2)上述材料反

7、映了民族融合的哪几种形式? 2、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缛,、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固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摘自史记 货殖列传材料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1) 上述两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时期什么地区的社会景象?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江南的描述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 材料二 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或者说客观原因是什么?)(4)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题1、歌曲欣赏:说唱脸谱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Pek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哇哈哈)请回答:1)词中涉及的五位历史人物,其中四位大致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请问他们分别是谁? 2)后人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和一些民间传说,编写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请问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 3)在歌词中用“白脸”来形容曹操,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时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来形容,你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