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1官渡之战前,曹操占据()A河南一带B河西走廊C四川地区D长江中下游一带2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火攻曹军的是()A孙权B刘备C诸葛亮D周瑜3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A曹操B周瑜C孙权D诸葛亮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5三国鼎立形成后,整体实力最强的是()A东汉B曹魏C蜀汉D东吴6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在吴国最发达的是()A纺织业B造船业C制瓷业D农业7西晋的都城在()A洛阳B长安C东京D建康8
2、五胡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匈奴B鲜卑C羯D氐9灭亡西晋王朝的民族是()A匈奴B鲜卑C羯族D氐族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B西晋C东晋D前秦1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方少数民族继续内迁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12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A雨量充沛,气候较热B土地肥沃C人民勤劳D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13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A东汉末年B西晋初年C前秦时期D南朝时期1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A317年B383年C420年D439年15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
3、家()A匈奴族B羯族C鲜卑族D氐族16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A长安B洛阳C建康D成都17孝文帝把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姓()A贺B穆C刘D元18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A造出了千里船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19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A800多年B近1000年C1100多年D1300多年20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北朝科学家是()A祖冲之B郦道元C贾思勰D张衡21南北朝时期,对江河山川、风土人情介绍最详实的书籍是()A水经注B缀术C齐民要术D脉经22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
4、A西汉初年B东汉末年C魏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23中国历史上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A顾恺之B王羲之C范缜D张衡24顾恺之创作的代表作有()A兰亭序B洛神赋图C屈原像D奔马图25龙门石窟位于()A山西大同B甘肃敦煌C新疆库车D河南洛阳二、非选择题(50分)26识图题: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此图隐含的一个成语典故是什么?隆中茅屋高卧之人是谁?他一生中最大的作为是什么?唐代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他的?27下图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将图中的A、B、C、D、E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名称,分别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ABCDE.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
5、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书材料中的“魏王”是何人?此段材料反映出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应改为什么姓?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对“魏王”的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29观察下图,回答问题: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此书法创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他的字有何特点?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综合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1为统一南北,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的对象是()刘表刘备诸葛亮孙权ABCD2在官
6、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作战中,得到胜败两种不同结果的人是()A袁绍B曹操C刘备D孙权3“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人是()A刘备B周瑜C孙权D曹操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A都发生在北方B都是曹操取得胜利C都是以少胜多D都是曹操军队人数占优势5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A吴蜀联合对抗曹操B司马炎夺权影响魏国统一C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D曹魏的国力日渐强大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吴国最发达的是()A冶铁业B造船业C制瓷业D丝织业7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B民族融合的加强C开垦荒地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8三国时期,魏、蜀、吴
7、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A改变东汉后期的经济状况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D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9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称()A流求B琉球C夷洲D台州10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A曹丕B司马炎C司马睿D司马懿11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B江南经济的开发C地方割据势力的衰落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短期统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被农民起义推翻ABCD1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
8、月氏、羌、氐B匈奴、鲜卑、羯、氐、羌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14“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史上的()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5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只统一过北方地区的政权有()曹魏西晋前秦北魏ABCD1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都城的粮食需要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促进民族大融合17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A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D迁都洛阳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A扩大了统治区域B促进了
9、北方民族大融合C使北魏成为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D完成了对南北方的统一19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从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20下列对江南经济开发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C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D孝文帝改革起了积极促进作用21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A著写了齐民要术B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C发明了一些农具D创造了“割圆术”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A秦兵马俑B书法和绘画C祖冲之的圆周率D石窟艺术2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
10、学著作是()A缀术B水经注C兰亭序D齐民要术2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A三国时期B西晋时期C东晋时期D北朝时期25对南北朝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体现了田园诗意境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兼容道教艺术ABCD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汉书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请回答:(1)材料二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2)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7下列为图画故事梗概,请判断正误。公元200年,袁绍发兵南下,企图完
11、成统一战争,但在赤壁一带遭遇孙刘联军的顽强阻击。由于北军不习水战,经不住黄河之水对战船的冲击,所以采取连环计策,把战船的铁链统统连了起来。这一致命的弱点被曹操部将黄盖发现后,他建议用诈降计和火攻策破之。一天夜里,东北风起,十艘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乘着风势驶向南岸。冲天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并波及到岸边的营寨,袁军大败,损失人马过半。袁绍捶胸顿足:“本想统一天下,不想遭此惨败,唉倒便宜了曹阿瞒这小子。只有先回北方休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段故事叙述中有许多错误,你能说出至少6处吗?28阅读下列引自资治通鉴的一段史料,回答问题。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
12、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兵遂溃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请问答:(1)这两段材料叙述的是历史上哪一件大事?它发生在哪一年?(2)这里的“秦”是由哪个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3)这里的“晋”史称什么?是由何人建立的
13、?(4)此战产生了什么影响?基础测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2B3D4C5B6B7A8B9A10B11B12D13A14D15C16B17D18D19B20C21A22C23B24B25A26(1)三顾茅庐(2)诸葛亮(3)献出联孙抗曹的计策(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27A匈奴B鲜卑C羯D氐E羌28(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要求鲜卑族改姓为汉姓,拓跋改姓为元;(3)拓跋宏改为元宏;(4)提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他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29(1)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2)王羲之,东晋;(3)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圣”。综合测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2B3A4C5C6B7D8D9C10B11D12B13B14D15B16B17A18B19A20D21B22C23D24D25D26(1)江南经济得到了发展;(2)淝水之战后,南方取得了暂时的稳定;江南具备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7200208年,袁绍曹操,黄河长江,曹操周瑜,东北风起东南风起,南岸北岸,袁军曹军,袁绍曹操28(1)淝水之战公元383年(2)氐族(3)东晋司马睿(4)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为南方经济发展取得暂时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