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7909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级内能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1. 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 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疑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泄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 降低)1C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 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苣,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 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

2、放入 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C)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 岀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Hl乙金厲块质 Sm/g比热容c/J ( kgcC )-1末温(OC)铅565IJxlO安装装置时应先固泄线夹 (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C. 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金属块. 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岀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 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答案】B 99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

3、是很大,铁的 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解析】34.3铜4450.3910347.2铁3950.461034&1铝1350.8810340.9【详解】第一空.用洒精灯加热时,由于洒精灯的高度是固泄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泄线夹B: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示数是99oC: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C,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岀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 块: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瓦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 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

4、最大,但是铁块的质: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 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 错误;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2. 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汕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汕的吸热能 力。水 食用油(1) 本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下表

5、是小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oc液体末温t2aC加热时间min水10689820食用油10689810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明采用的是(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 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食用汕的比热容是J/ (kg OC ) o c *=4.2103J/(kgoC)【答案】秒表等于方案二水的吸热能力强吸热,温度不变2.1103【解析】【分析】物体吸收热量本领的大小,不仅与物体升髙的温度多少有关,还与质量的大小有关, 因此要保证两者质量相等,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

6、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由此可以 确定需要的测星工具。(3) 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由表中数据分析回答。(4) 加热时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沸点,根据如图乙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可知水的沸点:由图可知,加热IOmin温度升髙30C水和食用油所用时间,根据转换法结合C= 在质量和升髙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与Q成正比,据此求出食用汕的比InAt热容。【详解】(1) 实验中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加热时间来反应的,所以还需用秒表记录时间。2加热相同的时间,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则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分析表中信息,质量相同,比较升髙相同的温度所用加热时间,故小明采用

7、的是 方案二。4分析表中数据知,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即水 的吸热能力强。根据如图乙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C,且继续 加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两种液体,加热IOmin,温度升高:98oC - 68oC=30oC,水用 20min,食用油用时IOminf根据转换法,升高相同的温度,食用油吸收热呈:是水的一半, 根据c=2-,在质虽和升髙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与Q成正比,故食用汕的比热UlSt容是C jl = -C,v = 4.2 IO3J / (kg C)=2.1103

8、J/ (kg C)2 2【点睛】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和 的运用,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mt3. 班级各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宜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 石棉网的作用是(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r/minO2468101214温度t0c-IO5OOOO2.55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根据表格中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岀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3) 分析图像,可以得岀的探究结论是: :(4) 实验中,04min冰温度升高1OC, 1014min水温度升髙5C,在两个时段加热时间相同,但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可能是:;(5)

9、 某小组做实验时发现冰熔化时间太短,为了增长时间,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至少一个选项正确)A. 降低冰的初始温度B.增加冰的质量C.直接将试管放入常温的水中做实验D用底而积更大的小烧杯代替试管做实验【答案】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冰熔化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水在固态和液态时比热容不同BC【解析】【分析】【详解】(1) 1杯从石棉网上吸收热量,受热更加均匀。2描点法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3) 由图像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一直不变。(4) 4固态时升温较快,液态时升温较慢,这是由于水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大。(5) A.降低冰的温度,冰升温变慢,但熔化时间并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10、B. 增加冰的质量,升温变慢,熔化时的时间也变长,故B符合题意;C. 将试管放入常温的水中做实验,从水里吸收热量,由于水温较低,所以冰熔化时间变 长,故C符合题意;D. 底而积更大的小烧杯,吸热面积变大,所以熔化时间变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a4. 小明和小亮通过实验“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能力”。他们在两个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一 立量的初温为20C的水和铁砂,分别用同一洒精灯加热二者。经正确操作收集了表格中信 息:(1) 实验中他们用停表记录加热时间,目的是(2) 加热的过程中,水和铁砂内能,表现为其温度:他们通过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质量/g*勺曰IQC加热时间min水304012铁砂5065

11、5分析实验数据时,有的同学认为无法比较出水和铁砂吸热能力的强弱,因为没有控制质量 相同。你是怎样想的,写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答案】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增大升高可以比较出水和铁砂吸热 能力的强弱,分别求出Ig的水和铁砂温度升高TC时,吸收的热虽:进行比较得岀结论【解析】【分析】【详解】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用秒表的目的是通过加热时间 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23水和铁砂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加,表现为温度逐渐升高。(3) 4假设每分钟从洒精灯吸收的热量为Q0,那么Ig的水温度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为竺=O.O2o/(gC) 30g(40-20)oCU )Ig的

12、铁砂温度升髙1C时,吸收的热量为卫=0.002QI/(goC)50g(65-20)oCU f由此可以比较得到水的吸热能力比铁砂强。5. 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的实验装置.(1)除了图示的器材外,本实验要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 的目的是 :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可以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的升高 值”或“加热时间”)(2)在本实验中,可用来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本领的方法是:若加热时间相冋,比较Z若温度计示数的升髙值相同,比较(3)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A. 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易拉罐底的距离等)B

13、. 易拉罐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沙C. 使用相同的易拉罐【答案】天平使物体受热均匀加热时间温度升高的读数加热时间B【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吸热公式Q=CmA t可知,实验还需要称质量的天平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为了 让沙子和水受热均匀:放热设备相同,只能通过加热时间来控制水和沙子吸热,所以还需钟表.(2)在本实验中,可用来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本领的方法是:若加热时间相同,比较温 度计的示数升高值的多少;若温度计示数的升髙值相同,比较加热时间: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小的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泥上和沙子的比热 容大(3)该实验的变量控制,需要控制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

14、大小,与易拉罐底的 距离等)、使用相同的易拉罐、水和沙子的质疑;如果体积相等,他们的质量一泄不同, 所以不正确的是B.6.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 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加热时间minO1234温度C沙子2025293438水2021222324汉度/C图甲图乙 时何Anin(1)除了图示的器材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2)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或“加热时间”).(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沙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15、像(如图乙),请画岀水的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答案】秒表加热时间沙子(4)分析图像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髙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较多【解析】实验中需要记录不同时刻水和沙子的温度所以还需要温度讣;因为酒精灯在相同时间放岀 热量的多少是一样的,加热时间越长表示物体吸热越多,所以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来反映的;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水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像:(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较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较多.点睛:(1)

16、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2)根据表格中数据 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3)分析图象分析水和沙子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出结 论.7.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乙(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相同的水和食用油:(2)实验中便用相同电加热器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相同:(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髙得快,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汕最后的温度相同,就要给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表明食用油的吸热本领比水(强”或“弱”):(4)本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答案】质量吸热水弱控制变量法【解析】(1)比较水与食用油的

17、吸热能力,应控制水与食用汕的质量相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 加入初温相同、质戢相同的水和食用油;(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与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髙得快,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汕最后的温度相同, 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表明食用油的吸热本领比水弱.(4)本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8. 为了 “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小明和小华所在的两探究小组都做了如图甲所示 的实验:(1)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2)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泄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18、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 .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3)两小组获得的实验结论分別是: 等质疑的煤汕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煤油的时间短; 等质疑的煤汕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多。你认为能支持本次探究实验的结论是上述 (选填“”、“”或“和”)(4小华组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髙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lj(kgC),则煤 油的比热容是J(kgC)o甲【答案】加热时间B和2.1l3【解析】【分析】【详解】(1)由于是相同的洒精灯加热,即煤油和水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可以利

19、 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2用控制变捲法进行探究,因为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吸热的多少、物质的质疑、加热 时间和方式,与洒精的多少无关,故选B。3 “等质疑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煤油的时间短”,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比煤 油强。“等质量的煤油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煤油温度上升得多”,同样说明了水的吸热 能力比煤油强。因为均说明“煤油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故和均能支持本 次探究实验的结论。由图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都加热4min,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煤油升高温度 4C,水升高温度2C,则煤油升高温度是水升髙温度的2倍。根据Q=Cm At可知,在 吸收热疑和质量相同时

20、,物质的比热容与升髙的温度成反比,所以煤油的比热容为水的比 热容的土,因为水的比热容是4.2lO3J(kgC),故煤汕的比热容为2.i103j(kgaC)09.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1)实验中应量取 (质量/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使用规格(相同/不同)的电加热器加热。(2)实验中,通过 (升髙的温度/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3)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前提下,小明认为要把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小芳认为要加热相同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法可行的是 (小明/小芳/都可行)。加热时间m

21、in01234甲的温度/C3034384246乙的温度/C1018263442(4)分析上表数据得 (甲/乙)物质的吸热能力强,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做冷却液,你认为选择 (甲/乙)液体较为合理。(5)小明认为实验过程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下进行的,事实上实验过程中会有热量散到周帀环境中。小明想知道热量散失的过程是热传递导致还是热传递和蒸发共同作用的结果,于 是他将两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等质量温度相同的热水。如果他想初步得到结果还需要怎么 做?谙你自己添加器材帮他设计一简单实验来探究结果。【答案】质量 相同 加热时间 都可行 甲 甲 用硬纸板在苴中一烧杯上加盖【解析】【详解】(1)12在探究“

2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应疑取质昼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使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2)3实验中,电加热器是相同的,相同时间内电加热器放岀的热量相同,甲、乙两种液体 吸收的热量也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小明和小芳的方向都可行,因为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吸热的情况,可以加热到相同温 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从而知道吸热能力的强弱:也可以通过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温 度的变化量,从温度变化虽的大小,知道吸热能力的强弱:(4)从表中可以看到,加热相同的时间,甲的温度变化量较小,那么质量相同,吸收的热 量也相同,甲的吸热能力较强;6要在甲

23、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做冷却液,那么需要这种液体在升髙相同温度时,吸 收的热呈:较大,即吸热能力较强,由上述可知,甲液体较合适:(5)7可以用硬纸板在其中一烧杯上加盖,假设热量散失的过程是热传递和蒸发共同作用的 结果,那么两个饶杯热量散失的多少是不同的:假设热量散失的过程只是热传递导致的, 那么两个烧杯热量散失的多少是相同的。10. 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进行加热,如图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甲(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2)实验中,用反应液体吸收热量多少.(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岀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分析图 象可知,加热IOm

24、in,水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 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变化大于水的温度变化,由此可知, 的吸热能力更强.(4)通过图象还可以得出当地的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气压,煤油的比容热为/ (kgoC) . (C=4. 2 105J (kgC)【答案】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等于水低于2.1 IO3【解析】【分析】(1)(2) (3)我们使用相同的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 转化法.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髙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 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

25、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 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4根据图乙得出水的沸点,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 C,根据气压减小沸 点降低分析:由图乙可知煤汕和水升髙30C水和煤油的加热时间:由转换法得岀煤油和水吸热关系,根 拯C=-L,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与吸热多少成正比求出煤汕的比容热.【详解】(1)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控制水和 煤油的质量相同.(2)根据转换法,实验中,用加热时间反应液体吸收热量多少.(3)根据转换法,加热IO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汕吸收的热量,因煤汕的温度变化大 于水的温度变化,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2种方法,水的吸热能力更强.(4通过图乙知,水的沸点为98C,小于100C,根据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还可以得岀 当地的气压低于标准气压:由图乙知,煤汕和水升高:98oC - 68C = 30C,水加热用时20min,煤汕用时IOmin,即煤汕吸热是水的丄,根据C=-L2,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与吸热多少成正比,故煤油的比容热为:C煤沪C木=-4.2103J (kgC) =2.1 103J (kg*C).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