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8068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_学期 任教学科:_任教年级:_任教老师:_xx市实验学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卓杨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85-87页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也了解一些常见的质量单位,还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通过掂一掂、看物品的包装袋,或者用秤来称。这说明学生已建立了的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质量单位还缺乏必要的认识,特别是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实际体验来感知,所以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

2、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并力求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特别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会估算一些物品的质量。教具、学具准备:天平、盘秤、若干生活用品、

3、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超市、市场上调查,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一、 创境激趣、导入新课1、 掂一掂,初步感知物品有轻有重。学生左手放文具盒,右手放数学课本,同时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受。2、 学生介绍所知道的质量单位3、 揭示课题师:公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市制计量单位, “克”和“千克”、“吨”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4、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课伊始的“掂一掂”就就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到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的“物体轻重及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的学习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而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及“净含量”的认识,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从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二、 充分感知,认识克和千克1、 感知质量单位克学生掂一枚一角的硬币并交流感觉师介绍:这枚硬币的质量大约是1克(板书),也可以用g来表示,它是克的英文缩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自己的独立探究与教师的直接传授,对于1克这种抽象的概念知识是没有空间可探究的,所以适宜单刀直入的告诉学生,无需花太多时间,而学生对1克的体验与感受才是这里的关键点。)学生从学具盒中寻找大约是1克的物品

5、。(回形针、发夹、黄豆、花生、纽扣等)(此环节要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掂硬币的体验来寻找、判断其它大约是1克的物品,在汇报环节时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准确性进行引导,比如学生通常都会说到1粒黄豆大约是1克,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天平进行简单的演示:在天平的左盘放一枚硬币,往右盘逐个添加黄豆,结果会发现大约3-4粒黄豆时,指针才会指在标尺的中间,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1克的印象。)小补充师:这1克真的是轻如鸿毛,大家可别小瞧这1克,它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作用可大了(课件播发居里夫人的图片及介绍:居里夫人费尽千辛万苦才提炼出1克镭,可就是这1克镭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对数学课外

6、知识的积累,这一小小知识点的补充,既加深学生对1克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主义精神,起到了点睛深化的作用。)2、 感知10克、100克、500克(循序渐进,感受重量的累增。学生知道了看物品包装袋来了解它的质量,建立了几百克的质量观念。)3、 感知质量单位千克教师出示一袋标有质量是1千克的洗衣粉,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千克”师:千克就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个质量单位,也可以用 kg来表示。小组内轮流掂一掂,交流1千克的感受。全班内交流。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质量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教师课件演示一些质量是1千克及几千克的物品。4、 认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学生先猜接着借助天平演示验证。(教师把一袋洗衣粉和两

7、包500克重的食盐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5、 加深感受师:克和千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课件演示:一个苹果重150( )一个西瓜重4( )一个鸡蛋重50( )小明体重30( )(这一环节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就可以根据刚才掂10克、100克、500克的感受,再借助平时的生活经验进行估测。)6、认识称师:很多物品都可以直接看包装袋上的标示来知道它的质量,但也有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所带来的苹果、橘子等等,要准确知道他们的质量,应该怎么办?(用秤称) 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秤。课

8、件展示各种秤如磅秤、台秤、电子秤、天平、人体秤、盘秤、弹簧秤等,并借助动画配音介绍它们的特点及用途等。(学生平时对秤的了解不多,有些秤学生甚至都没有见过或接触过,所以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以拟人化的形式对这些秤进行介绍,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增强学生对秤的认识。)教师重点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因为盘秤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而下面的估一估、称一称环节也需用到盘秤,所以此环节的教学就为下面打下铺垫。)看秤读数练习。(见课本的练习第一题)三、联系实际,反复体验1、 称1千克的水果教师介绍活动要求: 小组长来领一台盘称,合作称出大约1千克的水果,数一数有几个学生

9、汇报。师: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苹果,每组称出的个数却不一样呢?2、 自行估测,称一称友情提示:(1、 每组选一样要称的物品(2、 每人先掂一掂、估一估,把估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 称一称,写出准确的质量,看谁估的最准)(在小组合作前先明确活动的目的及操作要求,这样学生活动起来才会更有序而富有实效。而通过对物品的估一估、称一称,将感性体验与准确的数值相比较,促进学生对体验的调整,使体验逐步内化。)3、 背一背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让其他同学猜猜他的体重并说说自己的猜测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估测方法,渗透估算方法和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桌之间互相猜一猜,背一背,感受不同的体重。课

10、件演示一条健康小提示:二年级学生的体重标准是30-35千克师:看到这个信息,你想给自己或班上的同学什么建议。(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健康的饮食观念:不偏食不挑食,并注重体育锻炼。)4、 师:最后让我们轻松一下,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及说明如: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它的一个蛋就有1500克重;绿孔雀生活在我国云南部,大约7-8千克重。)(了解数学课外知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精美的画面、丰富的文字说明,优美的音乐,带给学生的是视听上的无尽享受)师:除此之外,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再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四、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