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验收畜牧产业发展汇报11.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8347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验收畜牧产业发展汇报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验收畜牧产业发展汇报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验收畜牧产业发展汇报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验收畜牧产业发展汇报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准扶贫验收畜牧产业发展汇报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验收畜牧产业发展汇报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验收畜牧产业发展汇报11.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助推精准脱贫致富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2016年3月2日)*县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发展畜牧产业有着传统优势和优越条件。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畜牧养殖,并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加快扶贫攻坚、推进富民产业的重要举措,坚定不移地培育壮大。特别是近几年,县上以全省肉牛产业大县建设为契机,把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作为县上的“一号工程”来培育,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路子,畜牧产业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家庭副业型向支柱产业型、传统经营型向产业化经营型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互助联合、园

2、区带动和政府扶持引导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出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协会组织、基地参与、市场运作”的“康美”模式,草食畜牧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畜牧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2015年,全县草食畜饲养总量达49.3万头(只),其中,肉牛饲养量达20.3万头,肉羊饲养量达29万只,加工牛羊肉产品2000多吨,占牛羊肉总产量的21.2%,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85亿元,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8.5。在草食畜牧业发展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成立了肉牛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着力研究谋划肉牛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3、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责任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大力实施畜牧项目,先后争取实施了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秸秆综合利用、良种肉牛引进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等20多个重点项目。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省上将我县列为肉牛产业大县,每年整合发改、扶贫、财政等扶持资金,用于规模养殖、饲草开发、良种繁育等建设项目。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自2007年以来,县上连续8年出台了产业实施意见,制定了关于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若干政策规定、*县财政扶贫养殖业贴息贷款实施细则等11个配套政策,针对养殖用地、良繁体系、贷款贴息、扶持合作组织等方面制定了奖励政策,累计兑现各类奖励资金达500

4、0多万元;同时,制定了肉牛饲养管理、青贮饲料制作、标准化暖棚牛舍建设等12个规范性技术标准,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了奖励政策。二是规划先行,科学布局高效发展。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县良种母牛扩繁区建设规划、*县金牛富民工程规划、*县肉牛产业“十二五”规划,并邀请国内肉牛产业知名专家进行评审指导,从繁育体系、营养体系、生物安全及环境安全体系、屠宰加工体系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详细提出了建设内容及具体实施计划,全力实施“金牛富民”工程,着力建设德系西门达尔牛集约化繁育、秸秆饲草料加工、康美循环经济园区、苏集河胭脂河流域集约化育肥园区、百村母牛繁育园区等五大园区,精心打造“清真、绿色、国际标准”的牛肉品牌。三是探

5、索创新,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龙头带动机制方面,培育建成了总资产达2亿多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甘肃康美集团。同时,引进建设了华昱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每年协调企业与农户签订育肥牛回收、饲草种植、犊牛回收订单生产合同2.6万多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肉牛育肥基地90个,形成了以临夏*为中心,辐射兰州、定西、平凉等地区的甘肃中部肉牛产业带。利益链接机制方面,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成立了*牛肉营销协会和30个肉牛、母牛养殖合作社,推行订单生产,实行交售肉牛奖励政策,使龙头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方面,按照依法、自愿、有偿

6、原则,采取互换、转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累计流转土地6.07万亩,每年带动群众直接和间接增收1000万元以上。服务保障机制方面,在普及推广冻配改良、玉米青贮、标准化生产等实用技术的基础上,先后与甘农大、西北民大、省农科院、省畜牧总站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食品研发、科技研发、技术培训等基地,引进了多项畜牧新技术。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引导畜禽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变,并选派近百名科技特派员和业务骨干,长期进驻龙头企业、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农户开展全程技术服务,从场地选址、规划布局、良种引进、饲养管理、疾病

7、预防、秸秆利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保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科学规范。四是优化融资,破解产业发展难题。采用国家投资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探索出了“金牛担保公司、妇女小额信贷担保中心、双联惠农贷款、中国扶贫基金会*县中和农信农户自立服务社、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五位一体的投融资模式。成立了甘肃省首家肉牛产业专业担保公司*县金牛资产担保公司,目前公司注册资金达到4070万元,资产总额达到6770万元,累计贷款总额达5.9亿元,其中双联惠农贷款3.3亿元。搭建了妇女小额贷款平台,为全县3头以上母牛、5头以上育肥牛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建立了中和农信农户自立服务社,

8、为养殖户提供1万元以下的发展资金。成立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通过联户担保,随时借贷,为养殖户解决1-2万元的短期周转资金。五是打造市场,拓宽营销网络体系。县肉牛羊交易暨冷链物流中心为依托、辐射12个乡镇农贸集市的市场体系,建成了占地面积130多亩,总投资5600多万元的集“活牛交易(电子交易)、统一检疫、清真标准屠宰、清真牛肉销售、物流配送保障、信息服务”为一体的西北最大的牛羊交易市场暨冷链物流中心。成立了*县牛肉营销专业合作社,吸纳了从事肉牛养殖、贩运、屠宰、营销的*籍人员500多人。制定了*牛肉营销店管理办法,补贴购置冷藏车,推行全程冷链销售,发展了一支300多人的专业经纪人队伍,全县长年

9、从事牛羊及其产品贩运的营销专业户达到3000多户。在兰州、定西、临夏、北京等地设立了“康美清水牛排”、“*牛肉”等直营店”120多家,形成了以康美集团高端产品和*牛肉营销协会普通牛肉并举的营销网络,年销售牛肉近3万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十几个大中城市。六是良繁为本,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行母畜良种补贴,对新增能繁基础母牛补贴1000元/头,对母羊补贴100元/头(州、县各一半)。实现能繁母牛冻配全覆盖,凡县域内参与冻配改良的农户,实行免费冻配,对冻配点每授配1头母牛补助20元。建设繁育重点村、建立良种肉牛核心选育群。从母牛引进、暖棚圈舍建造、青贮池建设、购置铡草机等方面扶持,建设了

10、60个母牛繁育示范村,扶持建成了全州最大的良种母牛繁育基地康福合作社母牛养殖小区,积极争取国家良种活畜引进补贴项目,筹措资金900万元,从国内外引进基础母牛5000多头,其中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安格斯青年母牛1020头,不断加大新(改)建标准化肉牛冻配站和冻配站建设,每年完成改良输配母牛2.61万头,并通过整村推进、少生快富、产业扶贫等项目和无偿赠予,累计引进推广良种母牛2.6万头,为做精做强自繁自育产业链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能繁母牛存栏达到4.8万头。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七是开发饲草,实现草畜同步发展。每年推广多年生牧草,复种、套种饲草面积达10万亩以上,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5万亩。按照

11、每头牛1亩玉米的标准,每年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0万亩;鼓励龙头企业、养殖基地以“订单”形式开展专用饲料玉米种植,对“订单”农户无偿供应种子,年种植专用订单饲草玉米2万亩以上;为养殖企业补贴购置铡草机,为母牛繁育重点村统一配备揉丝打包机械。在康美集团建成了年加工6万吨的玉米秸秆压块饲料生产线,全县年玉米秸秆青贮量达到32万吨,青贮率达到70以上,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开展草原监理监测工作,全面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目前全县天然草原面积25.27万亩,草原植被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八是严控质量,打造肉牛产业品牌。与科研院校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了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可追溯体系,

12、健全了*肉牛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设立了研发中心,加大冷鲜牛肉、牛肉熟食品、生物功能等产品开发和产品包装;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举办赛牛相牛大会、肉牛产业高峰论坛,召开肉牛产业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广泛宣传推介*牛产业,弘扬牛文化。成功举办了八届赛牛相牛大会、为打造“清真、绿色、国际标准”牛肉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是示范带动,提高精准扶贫成效。坚持把发展草食畜牧业作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贫困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政策推进、项目支持、金融扶持,形成了全社会联动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合力。并根据贫困农户的不同情况,因人施策,采取不同的精准扶

13、贫模式,对有劳动能力、一定资金和养殖技能的贫困农户,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自主发展,形成了以康美、华昱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养殖场(合作社)+市场营销”带动发展模式;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资金和养殖技术的贫困农户,采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规范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积极参与入股分红发展,涌现出了以康福等为代表的“养殖场+合作社+农户+市场”带动发展模式,其中还创新出现了由能人带动,以肉牛入股,群众和企业按约定比例入股分红等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规模发展难的问题。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贫困农户参与和受益,规模养殖场平均带动农户20户以上,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在1000户以上,全县93的农户参与到饲草种植加工

14、、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近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在2014、2015年精准脱贫户中70%主要依靠畜牧养殖。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按照“2018年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继续做大做强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以打造“中国西部肉牛集散地和清真牛肉生产供应基地”为目标,大力实施“金牛富民”工程,狠抓园区建设、母牛繁育、产品深加工、品牌打造提升等关键环节,推进肉牛产业向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构建以旅游产业为引领,以肉牛产业为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努力把*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现代畜牧业示范县。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其中牧业收入4000元,新建牛羊规模养殖场(小区)50个、养殖合作社60个、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1.2万户,实现户均新增3头牛或15只羊的规模,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