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8638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市政府办公室通知精神,现将我市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责任制一是成立领导机构。为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我市把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领导机构,由市公安、安监、国土、建设、农业、卫生、教育、水利、环保、交通、供电等有关部门组成。各镇、各部门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市应急办充分发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牵头作用,认真协调组织全市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的治理工作,其

2、他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市应急办会同市有关部门加大对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的检查、督促、指导力度,尤其是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进展速度较慢、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的单位,及时督促,限时整改,切实保证了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强化预防为主,全面开展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的排查工作一是加大城市户外广告及临时建筑物、悬挂物等的整治。为加强市区户外广告设施的安全管理,入夏以来,我市按照#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安全检查鉴定的要求,认真开展了市区户外广告的普查,进一步加大违规设置广告的查处力度。对未经行政许可擅自设置、超期设置的户

3、外广告,坚决予以拆除;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设施,督促设施产权人或经营者进行设施加固和提档升级;对存在风险隐患的临时建筑物、线杆以及悬挂物,逐一予以清理和取缔,从源头上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全面排查和整治供电设施安全隐患。今年以来,我市认真开展了供电设施安全专项检查,检查出存在问题的#处(条)供电杆线,已落实整改的#处(条),正在整改的#处(条)。加大对线路走廊及“三跨”、“三沿”等部位杆塔基础的巡视检查,重点对#KV平新线、#KV平港线等跨高速公路、国省道、重要通航河道、铁路的部分线路进行梳理检查,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提高对运行线路设备的普查和特巡次数,对在巡视中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

4、改。加强高危及重要客户供用电安全隐患治理,对供电区域内的高危企业和重要用户的供用电设施、自备应急电源配备以及生产能力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完善重要高危客户的用户档案。目前,我市已对城区#KV重要用户和分布全市#个乡镇的#KV及#KV的主要翻水站的供电安全隐患,进行全部排查整改。同时,认真做好电力设备、电力线路周边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对供电线路下超高树木和杂物进行清理,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用电。三是认真开展学校校舍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校认真开展自查摸底,并组织人员对全市#所学校(幼儿园)校舍进行拉网式排查,共计排查建筑物#幢。在排查检测的基础上,从市设计院、质

5、监站、监理公司、抗震办等单位抽调专门人员,组成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专家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提出处理意见,采取防护措施,督促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四是加大对建筑工地、危旧房屋等的安全检查。切实把建筑业安全监管的关口前移,对施工现场的塔吊、井架、用电线路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检查,进一步规范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今年以来,共计检查#个建筑工地,检查塔吊#台,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份,检查覆盖面达#%。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工程造价过低、工期过紧的项目,采取限期整改措施。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的检查,落实整改措施。积极组

6、织市房管、建设等部门,对危旧房屋、棚架结构的农贸市场以及厂房仓库进行安全检查,对受损严重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建筑物,予以加固或重建,确保安全。五是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 对全市排水管网、窨井设施、排涝设备、市政道路、园林苗木、路灯等市政设施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截至目前,城区共疏通排水干支管#公里,补缺窨井#套,处理干道积水点#余处,加固园林树木#余株,检修路灯#余组,更换破损路灯#余盏。加强交通设施管理,对损坏的#余米交通护栏进行整修,对#块大型交通标志标牌进行撤换整修,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三、强化应急管理,全面加强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加强

7、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应急值守工作,建立汛期#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切实保证信息畅通。二是完善监测预警制度。加强预警预报,气象和水利部门坚持预报在先,密切监测,及时发布天气、雨情和水情信息,特别对强降雨和大风、冰雹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进行了监测、分析、会商和预报,密切关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通讯部门通过群发短信的形式发布预警信息,为防范和应对灾害性天气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和下发了总体应急预案、#个专项应急预案、#多个部门应急预案。目前,我市#个行政村、#个社区、#多个重点企业以及全市中小学全部编制完成了基层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应急预案的全覆盖。四是加强应

8、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的应急系统,成立了安监、公安、交巡警、消防、卫生联合互动的综合应急处置队伍。针对地理位置、产业特点,组建了应急防化分队、地震应急服务队、公路抢修疏通队等多支专业队伍,投资#万元配备一辆扑救化工火灾消防车,交通、水利、供电等多家单位均按要求储备了必要的物资和设备,为防范和处置突发性天气应急事件提供了保障。四、强化抗灾自救,全面做好灾害性天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月#日下午#点#分至#点#分,我市遭遇短时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最大风力达#级,自然灾害给我市城区及城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初步统计,全市受灾人口达#.#万人,因灾受伤#人,其中学生#人,倒塌

9、民房#间,灾害造成我市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其中损失较重的是新安镇和北沟镇,供电设施、通讯线路、建筑工地、高效农业设施大棚以及景观树、行道树、经济林木等均遭受了较大损失。面对自然灾害,我市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抗灾自救,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抢险救灾。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远在上海参加招商活动的#市委常委、我市委书记陈德荣得知险情后,多次打电话询问详细情况,指示有关部门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抢险救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市委副书记、市长赵立群从南京连夜赶赴重灾现场,指挥抢险工作,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到医院探望。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

10、供电、通信、广电、建设、城管、建管、公安等部门迅速组织人员赶赴受灾现场积极进行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二是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实行专业监测和群防群测相结合,切实做好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地带次生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可能带来灾害的各类风险隐患,风灾之后,我市没有发生一起次生灾害事故。三是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关部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挖排水和灌溉沟渠,采取加固、除险措施,并及时通知农户做好灾害天气来临前的准备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切实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的救治安抚工作,对受灾群众,发放了自然灾害救灾款,并对受伤人员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治

11、。在这次重大自然灾害中,虽然我市快速及时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大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但在抢险救灾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在预防灾害性天气应急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完善灾害性天气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建设。按照#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修订我市的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救助专项应急预案,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着眼实战要求与应急特点,组织基层单位、重点企业、学校等认真做好防范灾害性天气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应急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类专业救援力量,继续抓好专业应急

12、队伍建设,平时加强防范,险时集结到位,有效开展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二、加强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的源头管理。基层是突发事件的前沿,是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关口。我们将对容易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隐患、危险区域、危险源实行动态监控,落实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防范措施,促进应急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和主动防范。同时,积极发动基层单位和群众认真排实、排细灾害性天气各类风险隐患,督促整改,从源头上遏制灾害性天气突发事件的发生。三、增强全社会预防和应对灾害性天气风险的意识。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基层,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应对灾害性天气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意识,增强群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各位领导,做好预防灾害性天气风险隐患治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认真排查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