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年关于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xx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对省教育厅开展工作评议,为协助常委会搞好评议工作,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忠良担任组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组成人员、有关常委会咨询专家、全国及省人大代表组成教育工作评议调研组进行调研。此次调研有三个重点:我省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实施情况、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情况、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情况。为做好本次工作评议调研,调研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6月30日前完成对省教育厅开展工作评议的前期准备工作。拟定了调研方案,明确调研方式、步骤及重点。二是召开调研组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调研工作,听取省教育厅关于全省教育工作情况的
2、汇报。三是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及直属机构、各市州教育局的意见。四是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忠良带领下,赴毕节市、贵阳市、黔南州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当地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教育园区和学前教育突破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中小学优美教室工程、围墙安全工程等,与所到地校长、园长、老师、学生、家长代表等交换意见,与州、县人大代表,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五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面向老师、学生、家长代表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发函书面征求22个省直单位意见,7月10日,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6个厅局意见建议,共收集到意见建议50余条,并就调研和座谈中了解
3、的意见建议向省教育厅进行了反馈。通过以上方式,对我省学前教育和“9+3”工作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学前教育和“9+3”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寄托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各级教育部门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凝炼精神,提振士气,工作超常推进,教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教育投入显著增长,保障能力持续加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直接影响教育投资增长。20xx-20xx年
4、,全省教育事业已共计投入15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投入总和的1.14倍。3年新增教育固定资产投资408.09亿元,是“十一五”投资总额的4倍。义务教育全面提速,均衡发展稳定推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了我省义务教育基础能力。截止20xx年底,全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848所,在校学生565.8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全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县为单位全覆盖,惠及400万农村中小学生。建成222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14055个农村中小学食堂、28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5.7万套乡镇教师
5、公租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4%,比20xx年提高7个百分点。农村特岗教师数量全国第一。近三年招聘3.1万余名农村特岗教师,其中20xx年招聘“特岗教师”1.4万名,数量居全国第一,极大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中职教育实现“四个率先”,取得重要突破进展。中职教育在全省教育事业中率先实现突破、在全国率先实施全省范围的免费中职教育、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在全国率先实施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融合发展的“四个率先”。清镇职教城“无中生有”,20xx年11月清镇职教城开工建设。目前近20所职业院校入驻建设或办学,入驻师生近3万人。三年来,全省中职招生77.5万人。中职“百校大战”
6、累计完成建设面积42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9亿元,免费资助学生30余万人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8%,比20xx年提高13个百分点。学前教育破解“四大难题”,着力解决入园困难。学前教育着力破解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办园模式创新性、幼儿园建设筹融资、幼儿教师短缺等“四大难题”。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来,我省共投入57.36亿元用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农村公办学前教育从无到有,实现了乡乡有公办幼儿园,新增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1044所,村级幼儿园654所,民办幼儿园854所,新增幼儿园学位30.4万个,新增专业化幼儿教师1.6万余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比20xx年提高15个百分点,极
7、大缓解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评议调研组认为:“十二五”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教育系统以改善民生为总任务,积极推动教育改革,解决基层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4+2”教育突破工程、教育“9+3”计划,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省实现基本普及15年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二、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十二五”以来,全省教育工作成效明显,但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建立适应同步小康的教育体系任务繁重且艰巨,教育发展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
8、性解决。(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大幅度增加了教育投入,但由于财力薄弱和教育历史欠账多等因素,“缺钱”依然是制约我省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在县一级,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资金大多占了本级财力的一半以上,其中教师工资又占了教育财政投入的大部分,致使真正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资金不多。教育局长普遍反映,当局长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筹措教育经费”。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足,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短缺,经费缺口不断增大,“大班额”问题仍较突出,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偏低。实施“9+3”计划时,一些地方
9、以借贷方式筹集资金,在完成“普九”化债任务后又出现新的负债。现有政策执行不力,部分市(州)、县没有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多数省属企业没有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部分市(州)、县级政府没有落实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部分用于学前教育,划出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均衡发展任重道远。总体来看,我省教育均衡的现实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着强烈反差。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层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全国2862个县,已经有300余个县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我省尚没
10、有县(市)通过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仅为84%,距国家20xx年93.0%的要求差距较大,一些地方把布局调整简单等同于学校的“撤并”和“减缩”,或片面追求集中办学的规模效益,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简单操作,脱离了农村学生就学需求的实际,低年级学生因上学路途远而辍学。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涌进城市幼儿园、中小学就读,造成城区幼儿园学校、校舍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仍很突出,如水城县第二小学,学校现有3078名学生,学生主要来自周边乡镇,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及寄居亲戚的学生比例近60%,全校平均班额83人,其中46年级平均班额达到96人,师生比为139,大大超过国家
11、和省师生比标准。城区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有的民办幼儿园管理失范,以至一些未经教育部门审批,办园条件差、安全隐患堪忧、教师无证上岗的“黑”幼儿园增多。全省公办幼儿园仅占总数的39.7%,贵阳市按常住人口计算,幼儿入园比例达70%,但如果加上流动人口,入园比例仅为24%,要是无公办园可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得选择“黑”幼儿园。职业教育办学基础差、办学规模小,生师比、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及仪器设备值等主要办学条件指标在西部排位挂末。(三)教育管理不完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探索,一些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者对市场需求不敏感,缺乏经营理念,管理不规范。全省仅有4个市(
12、州)成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导致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的地方重建校轻管理,师德师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还存在敬业精神不足、甚至还存在个别教师道德败坏,侵害学生的事件。教师队伍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性短缺、队伍不稳等问题。根据各级学校专任教师基本要求测算,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总缺口1.3万名,学前教育缺专任教师2.7万人,其中,黔东南州、安顺市和毕节市(不含威宁县)公办幼儿专任教师占应有专任教师数的比例不到30%。教师学科结构不匹配,很多农村中小学缺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及信息技术教师,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不稳,边远艰苦地区教师职业吸引力
13、不足,优秀教师派不进、留不住,幼儿教师工作待遇普遍较差,培训机会少,发展缺乏后劲。三、多措并举破解教育难题(一)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增强教育法制意识。继续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为贯彻法律、法规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改革解决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相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对教育发展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税费征收以及教师聘用、社会保险、权益保障等,制定具体政策,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把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作为加强教育的根本保证,通过法制建设和制度创新确保教育步
14、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轨道。加大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的执法力度,加快制定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的步伐,适时研究制定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二)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保证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资金,满足基本办学条件。适时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在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对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软实力建设的支持力度。拓宽渠道筹措经费,支持学校、幼儿园创新投入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多元化、多渠道、多主体投入发展教育。切实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从预算编制到决算全过程的教育经费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及监督机制。(三)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
15、义。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发展阶段,应在研究分析学龄人口变化、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区域、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办学标准,科学调整学校、幼儿园布局,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研究确定学校规模,制定适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办学标准,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大幅度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率。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权利。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镇户籍的适龄少年儿童享有同等待遇,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四)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各级教育主管部
16、门要不断调整方向指针,帮助学校提高管理水平,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宗旨。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更新校长的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处理好现在与将来、规模与效益、和谐与发展的关系。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补充和培养机制,着重加强农村紧缺薄弱学科课程教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当前我省提高教育质量难度更大,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全省各级政府应当始终将教育事业作为一项事关民生的重要工作,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回应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更高期盼,解决好4千万贵州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17、的利益问题,为实现全省儿童少年的人生梦想、实现贵州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根据蓬安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3月29日至4月2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费晗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代表,深入罗家教办、杨家小学、巨龙职中、蓬安中学、东华幼儿园、东城幼儿园、县教育局等教育教学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调研组对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教育工作现状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8、不断夯实教育基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5所,其中教师进修校1所,普通高中5所,中职学校3所,单设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8所,纯小学38所,公办幼儿园3所,较大规模民办学校2所,拥有民办学前教育办学点72个。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高中3所,示范初中1所,示范小学3所。在校学生80000余人,其中高阶段11000余人,初中25000余人,小学42000余人,在园幼儿12000余人,在职教师4800人,其中中学教师1105人,小学教师3497人,幼儿教师198人,形成了以义务教育为主体,以高中教育为侧重,以
19、学前教育为铺垫,以成人教育为补充的普、职协调,公办、民办互补的大教育格局,全县教育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一)狠抓机遇争投入,教育硬件建设成绩斐然县政府及县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争取港澳援建项目,打造了蓬安中学和龙蚕小学,使两校的环境更为优美,教育教学条件更加完善,成为学生读书的好去处。利用灾后D级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教师周转房建设,厕所改造、食堂新(改扩)建,校园维修改造,校安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全县所有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按国家标准重点打造了实验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和东城幼儿园。大力实施“数字提升工程”,教育现代化
20、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以教育城域网为依托的教育系统网上办公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高考考生身份验证系统正式运行,以电子白板为标志的数字化教室覆盖率达50%。持续加大资金和项目的投入,全面实施校园环境治理,坚持不懈地打造校园文化,促进了学校功能的上档升级,“洁净校园,秩序校园,优美校园”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二)教改课改力度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县于2009年在全县推行高效课堂建设,坚持“行政主推,校长主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色主线”的推进机制。目前共打造课改基地校30所,课改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尤其是杨家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和学生自主管理搞得有声有色,四年多来,通过对
21、课改试验班级的跟踪考核和随机抽样调查,课改班级的教学成绩均有大幅度提升。实践证明课改对优化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 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引起了外界对我县教育的关注和肯定。20xx年底和20xx年初,市教科所、市教育局先后在我县召开全市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和推进会,全市教育同行深入到课改学校和班级,零距离了解和感受,作出了充分的肯定。20xx年11月,我县“区域构建234高效课堂研究”课题获省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教所将其列入20xx年度全省现场推广的四个项目之一,定于今年10月24日在我县举行全省推广活动。随着教改课改的深入,全县完善了中小学招生政策,采取签
22、订责任书,控制大班额,规范招生秩序,优化高中招生政策,考核优生留存率等多项措施吸引优生,稳住中等生,提升巩固率。组织召开“强管理,重过程,提质量”大讨论征求教学质量提升意见,暑期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提升培训班,对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差的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领导、教师进行提升培训,不定期检查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的听课笔记。通过教改课改和相关措施的施行,20xx年高考我县本科上线811人,成为我县高考历史上第三次超过800人的好成绩。20xx年全市摸拟高考,我县名列全市第二。(三)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学生资助金优惠政策全面到位为确保食品安全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优惠政策的落实到
23、位。县教育主管部门与各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鼓励 学校实行食堂供餐自主经营模式,为各校解决了人员和经费,配备工勤人员119名,落实了每人每年10000元的工资补助,县财政落实了营养餐计划办公经费,运行保障经费共235万元。20xx年全县春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含教学点)共105所,其中食堂供餐学校49所,“蛋奶加餐”校点56个,享受学生34260人。为管理落实好有关补助资金,确保补助金真正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采取了学生、班级、学校“三级评审”制度,同时征求学生所在社区或村上意见,最终交由学生资助中心终审备案。近年来一是免除了学前教育阶段孤残儿童和特困家庭儿童的保教费。二是中职生的国家助学金
24、受助覆盖率达22%,额度为每人每年1500元,同时为中职生全部免除学费。三是普高方面的国家助学金,受助覆盖率已达28%,每生每年的受助额度为1500元。四是义务教育阶段住校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达到住校生的60%以上,住校困难生每年享受的补助金标准初中生达1200元,小学生达1000元。为有效杜绝截留、挪用、违规分解资助金的行为,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将资助金的发放作为学校财务内部审计的重点,确保了各种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到位。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倾向。表现在一方面农村教育“萎缩”,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教育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城市教育急剧“膨胀”,现
25、有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农村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加之教学设备差,教学质量远低于城市学校。2、高中教育滞后。一是投入不足。少有国家项目支持,单位自身发展,高中学校普遍存在校舍陈旧、设施设备老化问题。二是经费缺乏,运转困难。既限制学校收费,又要学校自行承担30%的教师绩效工资,高中学校普遍存在负债运行现象。高中教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3、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一是认识偏见导致职教招生难。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性认识不够,普遍存在重普教,轻职教思想,家长不愿送、学生不愿读,职教招生难。二是教学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学习理论多,实际操作少,教学效果差
26、。三是现有职中都远离城区,交通不便 ,学生上学难,家长管理难。三、工作建议教育承载着全县人民的追求与梦想。县人民政府要以更为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蓬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1、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要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是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合并公办的小学、 初中校,逐步撤并村级教学点,减少工勤管理人员,充实教学力量,空出的校舍用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合理调配农村学校师资,逐步解决教非所专的问题;规范教师借调程序和手续,减少农村教师“流失”问题。三是加快发展城市教育,顺应城镇化潮流,满足
27、社会对城市教育的需求。2、加强高中教育,培养更多人才。高中是人才的熔炉,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期,要重视和加强高中教育,增加财政投入。加快校舍建设改造,更新配齐教学设备,夯实教学基础。逐步降低教师绩效工资学校自筹比例,让学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而不是“找钱上”。切实兑现高考奖励政策,让老师教有所获,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3、加强职业教育,适应现实需求。职业中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将济渡职工、巨龙职工撤并在县城(实验中学旧址)设立县职教中心,推进职业教育。县财政要加大对职教
28、的投入,购置配齐必备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职教中心要依托工业园区建立实训基地,做到学实结合,提高职教水平,方便学生就业。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是要强化师德教育、教育广大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奉献精神;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知识竞赛,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授课,把年轻教师送入专业学校深造,努力提高教学、导学水平;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一个老教师带一个新教师,实行一带一,快速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奖励机制,对小学、初中毕业班设置具体的目标任务,纳入全县目标考核范畴。完成目标任务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学校和教师实行重奖,资金来源在教育附加费中列支,由教育主管部门具体考评,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蓬安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