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9154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X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X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X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X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二一一年三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概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机电专业)是全国首个面向灌装生产线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于1999年开办,2000年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2001年被列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列为省级示范性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该项目以机电专业建设为龙头,辐射带动群内4个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CAD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建设。(一)建设目标以培养灌装、包装生产线高素质高

2、技能人才为目标,建成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专职与兼职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广东乃至全国的灌装、包装生产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促进轻工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为食品包装、液体灌装等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加油助跑;带动机电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对同类院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区域经济和轻工行业的产业升级。(二)建设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液体灌装包装生产线为载体,以生产线设备制造与使用企业为依托,以生产线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宗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创新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学团队建

3、设和实训实习条件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如表1-1所示。表1-1 机电专业示范建设内容建设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机电行业企业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岗位工作能力;构建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专职与兼职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合作课程与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建设4门工学结合课程,其中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编写配套的专业教材4部,建设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与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合作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送教师到国内外著名职业院校参观学习、进修;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多种方式

4、,建成一支50人以上的教学团队,使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数之比达到1.5:1。培养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专业带头人2人,专业骨干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5%以上。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引进和依托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广东轻工机械二厂有限公司、广州市珠江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由“灌装机械装配车间、生产线仿真实训室、自动化技术实训室”构成的生产线技术实训中心,融专业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新建20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70家以上,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建立校企共管的学生顶岗实习有效机制。自建、与企业合作共建社会服务提升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服务中心,积极为广东

5、生活产业和轻工行业提供咨询、培训、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使之成为广东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加油站。该中心每年可为3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项目可达到18个以上,培训人次可达1800人次/年,申报专利不低于2项。与行业企业合作机电专业群建设以机电专业为龙头,辐射并带动群内4个专业(方向)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专业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16人,聘请55名以上企业行业的技术骨干、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双师”教师的比例达75%以上。建设校级精品课程4门、网络课程9门;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4本。引进和依托广州市鑫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实训中心”,引进和依托广东番开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

6、司等企业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新建30个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自建、与企业合作共建(三)资金预算机电专业及专业群项目建设资金总预算1380万元,其中重点专业建设预算资金835万元,重点专业所在专业群资金545万元。重点专业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76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359万元、学校自筹与企业投入100万元。其中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资金437万元、资队伍建设资金161万元、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资金237万元。重点专业所在专业群预算资金中,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资金296万元、师资队伍建设资金79万元、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资金170万元。二、项目建设情况在示范建设过程中

7、,成立了包括师资建设项目、实训条件建设项目、课程建设项目、专业群建设项目、社会服务和学生素质项目等5个项目组,明确责任,分级负责。组建了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构成的专业调研团队。调研对象主要是广东省轻工业协会、省包装与食品机械协会、省酒类行业协会啤酒分会、省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省家用电器协会等行业协会;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等啤酒饮料生产企业;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公司、广州广富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等包装生产线设备制造企业以及本专业毕业生。调研内容包括岗位类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要求、岗位能力要求等,同时也对机电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考证类别及要求做

8、了调研,这为本专业示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使得专业建设开展得有序有据。(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与广东省轻工业协会、广东轻工机械集团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公司等行业企业合作,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共同研讨,在总结过去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创新,形成了本专业“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专职与兼职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工学三交替,学生三转变”的专业特色。工学三交替,即“校内与校外交替、课堂与车间交替、学习与工作交替”。学生三转变,即学生从“为高考而学”向“为就业而学”转变、

9、对专业从“陌生”向“熟悉”转变、从“高职生”向“高技能人才”转变。(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在示范建设过程中,本专业与行业企业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对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职责进行分解,对就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其建设思路如图2-1。校企合作共同分析专业所对应的“生产线单机机械系统装配与调试”等多种岗位职责如图2-2所示。图2-1 机电专业建设思路图图2-2 机电专业岗位职责分解简图依据对这些岗位职责的分析,确定了本专业“能对自动生产线设备机械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等40多项岗位技术能力,见表2-1,并将其概括归纳为“自动生产线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能力、运行维护与管

10、理能力、引进消化与创新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同时分析其职业素质要求。表2-1 机电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分析表1.熟悉国家制图标准,能看懂机械零部件图2.能正确拆装机器零部件,并会对机器零部件进行测绘设计3.会使用计算机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4.能对机器的机构进行分析,并会画出机构简图5.能设计一般的轴、齿轮、带轮、链轮零部件6.会选择常用的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零部件7.能合理选择机械零件材料,了解常见热处理工艺8.会对常见的机械零部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9.能合理选择零件毛坯种类并确定尺寸10.会对典型机械零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1.能对易损的机械零部件进行修复12.能按照电气原理图、接

11、线图和布置图安装电气元器件13.能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并会选择电气元器件14.会分析常用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并画出控制系统图15.能安装、调试常用生产设备的电气系统,并会查障、除障16.能根据PLC程序对设备进行调试,并根据要求修改程序17.能设计一般的PLC控制程序,并会调试系统18.能根据一般的机械装配图装配机器19.能读懂液压回路图,并会画出常见液压回路图20.能读懂气压回路图,并会画出常见气压回路图21.能按照液压、气压回路图进行元器件安装、调试22.会对常见的液压、气压回路进行故障分析,并能进行日常性维修23.熟悉有关电气控制的相关技术标准24.熟练使用常用的电工仪表和工具2

12、5.能对常用设备的机械系统进行维修26.能对自动生产线设备进行操作、维护27.能对自动生产线设备进行电气系统的维护28.能对自动生产线设备的机械系统进行安装、调试29.能对自动生产线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30.能对自动生产线的工程现场进行布局设计、施工31.能设计自动生产线的整线控制系统32.能看懂自动生产线设备的工作原理图与工艺流程图33.会分析自动生产线设备零部件的结构与作用34.能根据自动生产线设备的结构图进行装配、调试35.能根据所用生产线设备,对其它同类设备进行分析和使用36.能严格执行机电行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7.能进行生产日常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决策判断能力38.掌握常用的办

13、公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39.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会对技术资料进行翻译和阅读40.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一定的管理和营销能力按照专业岗位技术能力、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以灌(包)装生产线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等岗位技术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教学标准;建立“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运行机制;进行“生产线项目教学法、机电仿真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三)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灌装生产线制造企业与使用企业,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条途径建设一支“双师”素质优良与结构合理

14、的专业教学团队,保证机电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1.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机电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目标是将其培养成为能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领军人物,成为职教理念新、职教能力强、熟悉行业发展动态、行业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行业专家。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多条途径、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创造并提供其到国内外进修、考察、学习的机会,引入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派送到灌装包装生产线的制造企业和使用企业参加工作实践或兼职、带队实习等;主持教研科研课题;承担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担任企业技术专家或顾问,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参加行业学术会议等。2.确保教学过程顺利

15、实施的“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主要采取选派外出调研考察、访问学习;组织深入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开拓思路、更新观念;派送到装备制造企业参加工作实践;优先安排带队实习、实训等,每年至少有3个月去企业或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主持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主持或参加研发及技改项目;主持或参加专业建设与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开发,主编或参编工学结合教材;鼓励并资助其取得“教育系列”和“工程系列”双职称,成为“工程师讲师”或“讲师技师”型教师;资助其参加各类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认证或考试,成为“讲师考评员”。3.精通机电技术的能工巧匠型兼职教师的培养聘请了一批精通机电专业一线工作过程,熟悉机电设备特别是灌装生

16、产线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具备一定教学指导能力的技术骨干及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让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研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与专任教师一起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等,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四)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示范建设期间,根据灌(包)装生产线制造安装运行管理等岗位典型工作过程,针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需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共建校内“自动生产线技术实训基地”,该基地重点建设灌装机械装配实训、生产线仿真实训、灌装线自动化技术实训等实训项目,

17、通过改、扩、新建了自动机械实训室、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室、液压气动实训室,新增主要实训设备均为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合作设计、制造,共有实训工位150个,进行 “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服务。融专业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如与广州广富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合作举办2008年全国灌装线设备管理技术培训班,培训35人次;为广州万世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培训98人次。两年多来,共为企业和其他院校教师提供培训合计1100人次,开展技术服务项目5项。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示范建设过程中,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和企业的密切联系与技术合作,积极参加行业

18、协会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和新建校外实习基地,新建了29家签约校外实习基地,并建立专业顶岗实习企业86家,建立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及配套的监控机制,完全满足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同时,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专业教师实践的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专任教师去企业实践和指导学生实习须填写教师专业实践活动手册。充分利用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双方共同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在实现100%的顶岗实习的同时,有力的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订单式合作培养,与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培养,

19、共建“广东轻院达意隆班”,与广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共建“广东轻院康师傅班”。 3.实训条件内涵建设示范建设期间,本专业不断加强实训室内涵建设,制订了详细的实训基地(室)资源整合方案、实训基地(室)管理细则和实训教学管理细则。主要管理规章制度有:实训室管理规定、实训室对外开放管理办法、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实训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实训教师守则等,并严格执行。实训设备均有使用台帐,完善设备维护及保养记录,使实训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均达100%。新增机电维修实训、机电综合实训、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自动机械维修实训等11个实训项目。(五)专业群建设机电专业群内其它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CAD

20、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4个专业,以机电专业为龙头,示范带动群内各专业的建设。“专业群建设项目”作为一个三级项目,由系主任总负责,各专业建设作为四级项目,由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负责。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1.专业群课程建设示范建设期间,专业群各专业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课程建设任务,建成了“机械制造技术”、“电动机调速控制”省级精品课程2门,“电气控制与PLC”等校级精品课程5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网络课程10门、编写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教材14部,如表2-2所示。表2-2 专业群精品课程及核心课

21、程教材建设完成情况课程名称 / 教材名称负责人 / 主编级别机械制造技术吴年美省级精品课程电动机调速控制常小玲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电气控制与PLC毛诗柱/张珠文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辅助加工应用战祥乐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谢海东/王军校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王军规划教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王军规划教材数控机床及编程刘战术规划教材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刘战术规划教材数控机床及其维护刘战术规划教材机床夹具设计吴年美规划教材现代机床夹具设计吴年美规划教材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设计指导(第2版)吴年美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常小玲规划教材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常小玲规划教材2.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群师

22、资队伍建设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也包括兼职教师的聘请和培养。经过示范建设,专业群师资队伍已建成为一支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承担较高水平技术服务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培养了专业带头人4人,培养了“双师”型骨干教师16人,兼职教师达到55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数之比达到1.1:1,形成了兼职教师资源库,并实现动态管理。鼓励并资助专业教师取得“教育系列”和“工程系列”双职称,成为“工程师讲师”或“讲师技师”人才;资助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认证或考试,成为“讲师考评员”。专业群教师共获得专利9项,如表2-3所示。兼职教师归教研室管理使用,制订了兼职教师教

23、前培训计划,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兼职教师参加教育培训、课程建设、教研活动达到了8次/学年。表2-3 机电专业群教师获得专利一览表类型专利号专利名称发明人发明200710031040.2大深径比齿形阴模数控电火花展成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朱派龙200710032912.7一种防打滑和断裂的齿形同步带式精细砂带朱派龙200410026653.3双磨头高效镜面抛光装置及其镜面抛光的方法朱派龙200710032911.2砂带无心磨削与研抛的粗/精加工一体化加工装置朱派龙实用新型200720054137分体式低噪环保型真空吸油烟机吴年美200720058572酱、汁两用灌装阀周文玲2007200

24、58573.5压力灌装阀刘安静200720058651.1自导向复合材料管电极及其电火花深小孔加工装置朱派龙200720058652.6火花液局部定向内喷供液的齿形电火花展成加工旋转电极朱派龙3.专业群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成了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还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广东轻院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该基地硬件和软件设备总价值330万,其中学校出资62.5万元,西门子公司投入资金267.5万元。既满足了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楼宇智能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机械设计CAD、制冷等多个以上专业在可编程控制器、

25、过程控制、组态软件、工业控制网络方面的工学结合教学需要,又可承担对佛山地区西门子产品用户开展技术培训,也给教师提供了开发研究的有利条件。专业群新建50家校外实习基地,由原来的35家增加到85家,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专业群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情况如表2-4所示。表2-4 机电专业群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情况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情况建设方式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实训基地扩建CAD/CAM实训室;扩建数控加工实训室;新建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新增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各3台、电火花线切割2台、数控车床控制系统2套、数控铣床控制系统1套、伺服系统3套;新建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室自建/校企合作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

26、地/广东轻院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扩建电工电子和变频实训室;扩建自动检测实训室;扩建智能控制与仿真实训室;扩建PLC工业控制网络实训室;新建工厂供配电仿真实技术综合实训室;新建过程控制自动化仿真实训室。自建/校企合作新建校外实习基地50个校企合作(六)素质教育坚持学校“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三高一创”办学理念,围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这一主题,按照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这条主线,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1. 以德为本,构建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及毕业生座谈会,研

27、讨论证、归纳整理,依行业企业需要构建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如表2-5所示。表2-5 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表教育目标内容涵盖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职业道德职业认知、定位、职业道德,如责任意识、工作态度、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实践能力等人文素养社科知识、人文精神、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沟通和说服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等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本,发挥党团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学生团员教育、党员发展为抓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连续3年来,新生

28、申请入党的比例在40%以上,推优人数约占团员总数的40%,每年发展党员占在校生人数的7%以上,素质教育的环境良好。2.以能为先,课程体系嵌入素质教育在课程体系中,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宗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素质教育内容和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从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到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具体措施;教学考核中要求教师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结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按比例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使成绩体现出学生的“综合智力”。在课程体系中,通过“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包括文化与职业共通性教学内容。如“两课”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

29、,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力等基本能力。3.言传身教,教学过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素质教育以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力点,在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素质教育。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课程教学、顶岗实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就业指导、毕业教育和日常管理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全方位渗透和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认识职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顺利就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4.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维度实施素质

30、教育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校企共同设计学生素质教育的內容、途径和形式。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习实践、“两课”教学、校企文化建设等方面,共建适应工学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采用“双导师制”,聘请校外兼职素质教育教师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和日常管理;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共同确定成绩、做出鉴定;以企业对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踏实干事、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实现与社会用人单

31、位的“零距离”对接。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企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5.课内外互动,社会实践,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展开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建立素质教育的课内外互动机制。结合时事、政治、经济、社会等热点问题, 开展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的主题团日教育活动,注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外互动教育;通过开展“挑战杯”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动手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打通专业知识运用与课外活动互动的通道;通过创办“电器维修部”,开展电器维修服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专业荣誉感。维修部15年如一日地坚持运用专业技能服务师生,成功维修电器数量达

32、17250件,服务师生达数千人,并在学校第一届“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成为唯一一个当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组织。6.以赛促学,炼就学生职业竞争力为营造良好的专业技能学习氛围,形成班、系、校三级应赛机制。在班级成立多个技能竞赛小组,参加校内专业技能竞赛选拔,挑选优秀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果显著,如表2-6所示。表2-6 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成果汇总表获奖时间比赛名称获奖情况2010年12月全国模拟设计网络大赛团队技能赛三维CAD方向第一名2010年11月2010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现场总决赛三等奖2010年9月2010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

33、计大赛广东赛区复赛一等奖2010年4月“2010年春季学期全国大学生CAD类软件团队技能赛”(三维方向)一等奖2010年3月2010年全国大学生CAD类软件团队技能赛(PROE绘图)一等奖2009年11月“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 “AutoCAD机械设计”国家级三等奖2009年5月“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产品造型设计及快速成型项目”高职组广东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2009年5月“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高职组广东赛区二等奖2008年11月“南化杯”全国化工检修钳工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08年6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

34、东选拔赛“自动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二等奖2008年5月“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注塑模具CAD与主要零件加工”高职组广东赛区二等奖2008年5月“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产品部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高职组广东赛区三等奖实施“双证书”制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参加“CAD中级”技能训练考证、计算机等级考证和外语等级考证;进行电工中级或钳工中级技能训练考证;进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技能训练考证。在3年不断线的技能训练中,既注重培养良好职业技能,又注重培养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100%。在专业调研中获悉,机电专业毕业生赢得轻工行业龙头企业的好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

35、合评价优秀率为45%,良好率为48%。7.创新教育,文化熏陶,体能锻炼,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face to face企业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各级各类体育锻炼和竞赛,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参加 “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赛果表如表2-7所示。表2-7 学生参加“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赛果表参赛时间获奖项目名次参赛学生2008年双色汽车灯罩热流道注射模设计学校/三等奖傅晓芬2009年双色汽车灯罩热流道注射模设计省级/三等奖李建德等网络科技竞赛省级/一等奖王成2010年工业门、车库门安全制动器学校/一等奖罗炳超手自一体化新型卧式千斤顶研制学校/二等

36、奖杨丁卯(七)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体系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系部考核目标体系和人才培养关键因素标准的要求,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基础,组建并运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实施机构和审核机构,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督导机构和制度,参考第三方评价,形成“院系两级督导、企业参与,社会评价”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1.组建并运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构成立企业专家参与的质量保障实施机构,由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牵头,参加人员包括企业专家、教研室主任、教务员等,其任务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推动质量保障体系的顺利执行。实施机构人员必须熟悉学校情况,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丰富

37、的人才培养知识和经验,能确认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提出控制方法、监督程序和补救措施。2.组建并运行质量保障审核机构成立企业专家参与的质量保障审核机构,由系主任牵头,参加人员包括企业专家、教学质量监控负责人、教学督导等,其主要任务是审核关键影响因素的确定、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监控措施、整改方案是否得当,以及监督实施机构的工作,保证体系的正常执行。质量保障审核机构负责审核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处于准确工作状态,制订审核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关键影响因素确定是否合理;建设标准和建设指导意见是否合理;实施办法是否科学,监控程序是否合理;整改方案是否合理;质量保障体系是否按计划进行;原

38、定质量保障计划是否符合目前实际人才培养过程并且有效;定期对执行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总结,保证质量保障体系的连续性。3.关键点控制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监督管理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利用通讯、网络或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为学生辅导答疑。并加强对顶岗实习教学的指导、协调和检查工作,并搜集相关教学信息,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实习评价与考核以企业评价为重点,采用过程性评价,通过平时成绩(表现、实习日志等)、企业考核、论文成绩和实习答辩成绩形成顶岗实习考核成绩,充分体现技能和素质养成过程。 4.评价与反馈对人才培养

39、质量的评价逐步形成社会评价机制,内容包括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管理干部组成,教学督导对专业校内教学情况全面督促检查,企业专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习基地的技术人员作为实施机构和审核机构的专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技能竞赛时,注重各种社会机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方组成的评价主体调查。用人单位所评内容以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为主;毕业生家长所评内容以学校管理为主;毕业生所评内容以教学和就业服务为主。(八)社会服务依托建成的“自动生产线技术实训基地”、“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和“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等,积极开展、培

40、训职业技能鉴定、应用技术推广、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各类技术服务,提升企业的员工、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及技术水平,为广东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加油助跑。开展为下岗职工、再就业职工开展培训,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开展培训,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培训等工作。三、项目预算资金执行情况机电专业及专业群项目建设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如表3-1所示。表3-1 机电专业及专业群项目建设预算资金执行情况表 单位:万元项目内容资金预算数实际完成数完成比例中央资金省资金自筹资金合计中央资金省资金自筹资金合计中央资金省 资金自筹资金合计实验实训185152100437185152346683100%100%346%156%师资队伍

41、55106161553387100%31%54%课程体系1361012371284717594%47%74%专业群54554542442478%78%小计3769041001380368656346137098%73%346%99%总预算资金:1380,实际资金投入:1626,资金到位率:118%。四、重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专职与兼职合作”成为有本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过程中,按照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与广东省轻工业协会、省酒类行业协会啤酒协会、广东轻工机械集团公司等

42、行业企业合作,共同研讨,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逻辑起点,形成有专业特色的“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专职与兼职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由“专业核心课程 + 专业基础类课程 + 基础及素质类课程 + 拓展类课程 + 综合能力类课程”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具有“厂中校、校中厂”的教学情境中,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进行课堂仿真学习;实训室生产实践学习;实习基地车间生产实践训练,即车间做课堂,上班即上课;同时还有在企业里的课堂分析与思考。这样,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做学中施教,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得到综合训练。图4-1、4-2是本专业“厂中校、校中厂”

43、教学实景之一。图4-1 “校中厂”图教学模式图4-2 “厂中校” 教学模式2.“达意隆班”订单班的成立,开创了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子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饮料包装机械制造中心,连续多年在饮料包装机械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广东轻院达意隆班”经企业宣讲、学生报名、企业笔试面试,从2008级的机电、电气等专业中选拔出47名学生组成“达意隆班”,以机电专业学生为主。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该班学生第5学期按照“4+2+1”模式,做学教全程在企业,即每周4天工作、2天学习、1天休息,专兼教师合作完成教学各环节,专任教师在公司现场授

44、课。2011年1月份校企双方举行了总结颁奖大会,共有27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1500、1200、800元,宣告第一阶段圆满结束。第6学期将在企业顶岗实习并以企业真实题目进行毕业设计及答辩,现正进行之中。(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构建了“以灌(包)装生产线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等岗位技术能力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明确、专业根基宽厚、专业特色鲜明:培养目标明确主要体现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与广州珠江啤酒公司、广东轻工机械集团公司等行业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共同探讨,形成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图4-3所示。图4-3 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根基宽厚

45、体现在通过“公共基础素质教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正确认识社会、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力等基本素质能力。通过“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电气工程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对相关生产线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再就业适应能力。专业特色鲜明是以灌(包)装生产线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设备安装调试等岗位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采取项目分解、任务驱动、集中培训方式,通过“专业核心与综合能力课程”,培养学生对生产线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引进消化与创新等专业核心能力及综合能力。在第1、5、6学期安排了三次工学交替:第1学期,安排学生第一次

46、去企业,由专兼职教师在学校和多家企业共同完成“啤酒饮料生产技术、灌装生产线认知”等课程教学,使学生明白在学校里将要学习什么,毕业后将要在社会上干什么,认清专业方向,树立专业思想。第5学期,前6周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机电设备拆装维修实训、机电控制仿真实训”;之后安排学生分散到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上岗实习,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灌装线设备安装与维修、灌装线设备控制与维护、气液传动回路与元件安装课程的实践环节,把车间做课堂、在上班过程中有上课,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做学中施教,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得到综合训练,使学生学会怎样干。第6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由校企专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既在企业顶岗实习(工作)又完成毕业设计环节,学习与工作交替,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如图4-4所示。图4-4 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图2.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