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9706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姓名:赵瑞班级:计算机学号:123456时间:2016年9月1日目录南通大学1一、具体设计任务31、环境背景分析32、具体需求:3二、 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41、 基本思路42、相关理论4三、 方案设计(主要网络设备、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图)51、 主要网络设备5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图5四、 网络具体配置步骤6五、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15六、 个人体会及建议15七、 参考资料15一、具体设计任务1、环境背景分析某中小型企业.有两个部门,销售部(vlan 10)与行政部(vlan 20).同部门之间采用二层交换网络相连;不同部门之间采用单臂路由方式

2、跨VLAN互访.企业有一台内部web服务器,承载着内部网站,方便员工了解公司的即时信息.局域网路由器选用任意一种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企业有一条专线接到运营商用以连接互联网,采用PPP封装,由于从运营商只获取到一个公网IP地址,所以企业员工上网需要做NAT网络地址转换.2、具体需求: 基础配置按照拓扑搭建网络:1.为路由器Router1,Router2,Router3,Router4,Router6分别命名为R1/R2/R3/R4/R6;交换机Switch1,Switch2分别命名为Sw1/Sw2。2.在Sw1/Sw2上设置特权用户访问 密码cisco; 3.配置R1/R2/R3

3、/R4/R6各接口;4.配置PC1/PC2/PC3/PC4/Server的IP地址以及默认网关.(R4/R5的S1/1 S1/0接口、R1的F0/1.10、R3的F0/0.20接口先不配置) 交换部分1.TrunkSw1与Sw2的F0/11,F0/12接口封装为Trunk.2.Etherchannel做Etherchannel捆绑Sw1与Sw2的F0/11,F0/12接口.要求使用Cisco PAGP协议中的主动协商模式.3.VLAN创建vlan 10,命名为Sales; vlan 20,命名为Admin.并把相应的接口划分到所属vlan中.4.VTP在Sw1与Sw2上配置VTP, 域名为CC

4、NA.Sw1作为Server;Sw2作为Client,设置密码为cisco.5.管理vlan/访问控制在Sw1上设置管理vlan 10,地址为192.168.1.10/24;管理vlan 20,地址为192.168.2.10/24. 6.单臂路由配置单臂路由:vlan 10以R1的F0/1.10作为出口网关;vlan 20以R3的F0/0.20作为出口网关. 路由部分1.默认路由在R4上配置默认路由,出口指向运营商.2.RIP在R1/R2/R3/R4/R6上配置RIPv2(关闭自动汇总),使得全网互通R4与运营商R5的S1/1 S1/0接口不宣告.3.负载均衡在R1上观察去往192.168.2

5、.0网络的等价负载均衡现象,请写出实现RIP负载均衡的条件,RIP的Metric是什么. 4.ACL在R1上做ACL访问限制:所有用户都可以ping通Server; 除PC1和PC4以外,其他用户都可以访问内部网站.四广域网部分1.PPPR1/R2的串行链路封装为PPP,做PAP认证.R1为R2创建用户名BBB,密码为222;R2为R1创建用户名AAA,密码为111.2.NAT在R4上配置NAT,使得企业内部所有PC都能上网(ping通运营商的200.1.1.2), Server不能连接外网.至此:内网PC全部互联,PC2/PC3可以访问内部网站.注意:划线处部分为选做部分,其他为必做题部分,

6、必做题部分也有需要自学完成的地方,大家可查阅相关资料后完成。在完成必做题后完成选做部分可提高成绩!二、 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1、 基本思路(1)、方案设计 ,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2)、画出解决该问题的拓扑结构图 (3)、写出所需要做的主要配置步骤或命令(4)、按照设计任务及解决该问题的拓扑结构图,利用仿真软件组建网络环境 (5)、按照配置步骤配置相关系统参数。详细观察设计结果及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6)、配置相关系统参数,调整设计方案2、相关理论(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2)、交换机划分Vlan配置.(3)、路由器的基本配置(4)、路由器单臂路由配置(5)、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6)

7、、路由器 RIP动态路由配置(7)、ACL访问限制三、 方案设计(主要网络设备、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图)1、 主要网络设备主机PC1、PC2、PC3、PC4交换机Sw1、Sw2路由器R1、R2、R3、R4、R5、R6服务器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图四、 网络具体配置步骤1、配置主机IP、子网掩码、网关IP: 192.168.1.1Submask: 255.255.255.0Gateway: 192.168.1.2542、 交换机Sw1、Sw2的相关配置3、 路由器的相关配置例:R1的相关配置RouterenRouter#conftRouter(config)#hostnameR1R1(config)

8、#intf0/1.10R1(config-subif)#encapsulationdot1Q10R1(config-subif)#ipaddress192.168.1.254255.255.255.0R1(config)#intf0/1R1(config-if)#noshutdownR1(config-subif)#exitR1(config)#ints1/3R1(config-if)#ipaddress10.10.20.13255.255.255.0R1(config-if)#noshutdown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f0/0R1(config-if

9、)#ipaddress172.16.1.1255.255.255.0R1(config-if)#noshutdownR1(config-if)#ints1/1R1(config-if)#ipaddress10.1.1.1255.255.255.0R1(config-if)#noshutdownACL限制访问R1(config)#access-list110denytcphost192.168.1.1host10.10.10.10eqwwwR1(config)#access-list110denytcphost192.168.2.2host10.10.10.10eqwwwR1(config)#a

10、ccess-list110permitipanyanyR1(config)#ints1/3R1(config-if)#ipaccess-group110outR1(config-if)#exit4、 Cloud-PT的相关设置R4#enableR4#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4(config)#int s 0/1/1R4(config-if)#no shutR4(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R4(config-if)#int s 0/1/

11、1 point-to-pointR4(config-if)#ip addr 200.1.1.1 255.255.255.0R4(config-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405五、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1、 调试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网络设备之间都连上了却ping不同,典型的一个例子:路由器R6与服务器相连,一开始用成直通线相连,虽然IP地址及相关的配置都设置完毕,但却ping不同。在换成交叉线之后便很轻易的ping通了。2、 在ping其他路由设备时,配置都是正确的但是就是ping不通,而且ping 的结果显示,Destination host

12、 unreachable 结果发现是静态路由没有设置。3、 在中继器设置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接触所以连接的时候总是出错,再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很轻松的ping通。六、 个人体会及建议经过近一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我的设计,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对于此次课程设计,有许多的感触与体会,遇到的难题多,学习到的知识也就更多。 首先,对此次用到的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不太熟悉,虽然之前在实验课上老师教授过,但是经过一个暑假的时间,确实有些遗忘,不过在看了相关的文档,以及网上的视频之后,现在已经能较为熟练的操作这款软件了。其次,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是对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的

13、一种应用于总结,在这次课设的要求里,有很多涉及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对于内容掌握不好的同学也是一种挑战。在这次课设中,经常会遇见各个网络设备之间已经连上,而且相关的配置也是正确的,但是各个设备之间却ping不通。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不过在检查的过程中,更加深了自己最网络的理解。完成这次设计后,我在书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还有,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高效率的查阅资料、运用工具书、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我发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书籍上有一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其实并不是十分理想,各种参数都需要自己去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最后,还要在此感谢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他们在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充分的帮助与支持。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