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9725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下列相关家庭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相关实验预期目的A在少量食用碱中滴加食醋探究食用碱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B在食用盐中滴加少量淀粉液探究食用盐是否为加碘盐C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液探究淀粉液是胶体还是溶液D将鸡蛋白溶于水后,滴加AgNO3溶液验证蛋白质中含有氯元素2.(2013广州模拟)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C将CuCl2

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3(2013扬州模拟)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已知Cu2O2H=Cu2CuH2O,氢气还原氧化铜后所得红色固体能完全溶于稀硝酸,说明还原产物是铜B用蒸馏水、酚酞、BaCl2溶液和已知浓度盐酸标准液作试剂,可测定NaOH固体(杂质仅为Na2CO3)的纯度C实验室中的CCl4含有少量溴,加适量的苯,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CCl4中的溴D取一定量水垢加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CO34以下几种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

3、的有()A1种 B2种 C3种 D4种5(2013洛阳模拟)同学们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A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溶液颜色变化6某同学为探究SO2与Ba2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形成BaSO3沉淀,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A将SO2通入Ba(OH)2溶液中观察有

4、白色沉淀生成B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SO2分别通入BaCl2溶液、BaCl2与HCl的混合溶液、Ba(OH)2溶液中,观察到只有Ba(OH)2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将SO2通入BaCl2与NH3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7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生成沉淀且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

5、3溶液8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现象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B检验淀粉是否水解试样冷却无砖红色沉淀C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NaI溶液溶液变蓝色D除去氯化钠晶体中少量硝酸钾试样再重结晶9.分析硫铁矿中FeS2 的含量(不考虑杂质的反应,所加试剂均足量),某研究性小组设计了如下四种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A.B.C.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6分)10(14分)(2012石家庄模拟)某小组同学以碳棒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发现阴极碳棒上除了有红色物质析出外,还有少量白色物质析出。为探究阴极碳棒上的产物,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过

6、程。(1)对比实验(以碳棒为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解质溶液阴极析出物质实验1CuSO4溶液红色固体实验2Cu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红色固体和少量白色固体(2)提出假设红色物质一定有铜,还可能有Cu2O;白色物质为铜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能为_。(3)实验验证取电解CuCl2溶液后的阴极碳棒,洗涤、干燥。连接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阴极产物。 仪器a的名称为_,各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为_。(4)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结束后,碳棒上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色,F中物质不变色,D中出现白色沉淀。根据现象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问题讨论欲洗去碳棒上的红色和白色物质,可将碳棒插入稀硝酸中,则红

7、色物质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_。白色物质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_。实验过程中,若装置B中的空气没有排净就开始加热,可能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_。11(18分)某化学研究性小组同学提出从含铜电缆废料中提取铜的两种方案,并向老师咨询,老师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同学们展开讨论。方案甲: 方案乙 :(1)两个方案哪个符合当前生产的绿色理念,为什么?_。(2)写出方案甲步骤、中与铜有关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老师建议,无论是方案甲还是方案乙,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均应加入略过量的铁屑,目的是_。(4)老师请同学们用化学方法检验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过量的铁屑。请你填写下列表格。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取适量的样品

8、于试管内用滴管滴入足量硫酸,并充分振荡试管滴入硝酸后溶液呈黄色,滴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12(14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一种焰火原料(由两种短周期的常见金属单质组成的合金粉末)进行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报告。探究目的探究该焰火原料的组成资料检索Mg2的检验方法:取2滴待检液,加入2滴2 molL1的NaOH溶液,再加入1滴镁试剂()染料(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若出现沉淀并吸附镁试剂()染料呈天蓝色,表示待检液中含有Mg2,Ag、Cu2、Fe3、NH会妨碍Mg2的检验。Mg(OH)2可溶于浓的氯化铵溶液,其他的常见不溶碱难溶于氯化铵。探究思路确定焰火原料所含金属的种类实验探究(1)甲同学进

9、行了初步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如下。请填写下表: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该焰火原料加入冷水中无明显现象取少量该焰火原料加入稀盐酸中完全溶解,有大量气体产生,溶液呈无色(2)乙同学取第组实验的溶液,加入镁试剂()染料,得出合金中不含镁。乙的结论_(填“正确”或“错误”),你的理由是_。(3)丙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确定焰火原料中的金属种类,实验记录如下所示:由丙的实验记录可知,该焰火原料是由_和_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需煮沸,煮沸的理由是_。答 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1选C碳酸钠、碳酸氢钠均能与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食用盐中加入的是化合态

10、的碘,不能用淀粉检验,B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蛋白质不是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氯离子,D不能达到预期目的。2选DA项,正确操作应该是: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取一定量的反应液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A错误;B中应该用红热的铜丝;Cu2水解,加热CuCl2溶液得不到CuCl2固体,C错误;铜绿溶于盐酸而铜不溶于盐酸,故可用盐酸除去铜绿,D正确。3选BCu和Cu2O都能溶于稀HNO3,A项错误,应改为稀H2SO4,B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BaCO3,反应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过滤后,用标准浓度的盐酸可滴定测出溶液中NaOH的量,B正确;CCl4也能溶于苯,无法用

11、苯萃取CCl4中的Br2。C错误;D项中结论错误,只能说明水垢中含有CO但不能说明一定有MgCO3。4选B加热SiO2与NH4Cl的混合物时,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NH3、HCl在盛有冷水的烧瓶底部重新结合生成NH4Cl,从而实现二者的分离。浓盐酸与KMnO4溶液反应生成Cl2,说明KMnO4的氧化性大于Cl2,Cl2与Na2S溶液反应析出S,从而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S,能达到实验目的。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装NaOH溶液;石油分馏需要温度计。5选A为验证溶液呈绿色是c(Cu2)大小引起还是因溶有NO2引起,可采取的实验方案应只改变其中的一种影响因素,不能同时改变c(Cu2)大小

12、与NO2的量。A项加入水,c(Cu2)变小,同时水也会与溶液中可能溶有的NO2反应生成HNO3,故不能得出溶液呈绿色的原因;B、C项操作都是赶出溶液中可能溶有的NO2,对c(Cu2)大小无影响,方案可行;D项向无NO2的硝酸铜溶液中通入NO2后,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得出结论,方案可行。6选CA、D项方案不能说明SO2与Ba2在非碱性条件下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B项中SO2溶解后会形成酸性溶液,NO在酸性条件下可将SO氧化成SO,得到的沉淀是BaSO4。7选BA项,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C项,如果溶液中含有SO,也可以出现相同的现象,因为在Ba(NO3)2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等于有

13、了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氧化为SO;D项,FeCl3溶液加热时促进Fe3水解,会生成Fe(OH)3。8选DA中加入稀硝酸能将BaSO3氧化成BaSO4,B中需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后才能检验葡萄糖,C中加入硝酸有强氧化性,不能说明H2O2氧化性比I2强。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趁热过滤可以除去大部分硝酸钾,然后再重结晶。9选DA、B、C项中FeS2被氧化,Fe元素被氧化成Fe3,S元素被氧化成SO,通过沉淀的质量可测出Fe或S的含量,即可算出FeS2的含量。D项,加入的Fe在酸性溶液中会生成Fe2,过量的Fe再与Fe3反应生成Fe2,最后

14、用KMnO4滴定Fe2,无法准确测量出FeS2的含量,错。10解析:(2)对比(1)中实验1和实验2,实验1中没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该白色物质为铜的化合物,而铜的化合物多为黑色、红色,再结合实验2的电解质溶液增加了NaCl,故该白色固体只能是CuCl(氯化亚铜)。(3)漏斗种类较多,包括普通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解题时要注意区分。装置A制备氢气,但用盐酸制备的氢气中含有HCl和水蒸气两种杂质,前者可用碱液除去(E装置),后者用浓硫酸除去(C装置),但干燥装置应该放后,故装置连接顺序是AECB;如果红色物质含有Cu2O,则装置B中会有水生成,可以用装置F中的无水硫酸铜检验,装置D中的AgNO

15、3溶液用于检验Cl。(4)无水硫酸铜不变色,说明没有Cu2O,AgN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物中含有氯化物气体(HCl),故装置B中的反应为CuCl被氢气还原,生成Cu和HCl。(5)由(4)可知红色物质为Cu,故红色物质消失的反应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的反应;白色物质消失的反应是CuCl被稀硝酸氧化为2价铜的反应,硝酸被还原为NO。可燃性气体受热前必须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上述装置B中若有空气,则其中的水蒸气会使后续检验水的装置F出现变色,从而干扰Cu2O是否存在的判断。答案:(2)CuCl(3)分液漏斗AECBFD(若多选装置,只要合理均可)(4)2CuClH22Cu2

16、HCl(5)3Cu8H2NO=3Cu22NO4H2O3CuCl4HNO=3Cu23ClNO2H2O氢气和氧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干扰Cu2O是否存在的判断11解析:(1)甲、乙两个方案对比,可知方案甲的第步会产生粉尘等对大气有污染的物质,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2)方案甲中步骤、分别是CuO与稀硫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3)为了让所有的Cu2转化为Cu,需要加入过量的铁屑。(4)要检验铁是否过量,只有通过反应让Fe转化为Fe3,再滴入KSCN溶液,观察是否显红色来判断。答案:(1)方案乙,方案甲步骤中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等(2)CuO2H=Cu2H2O、FeCu

17、2=Fe2Cu(3)确保Cu完全被置换出来(4)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样品中可能含过量的铁屑将试管静置,将上层清液倾倒于另一试管中,先滴入少许硝酸,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Fe2被硝酸氧化成Fe3,Fe3遇SCN呈红色12.解析:由题意知中把焰火原料加入冷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该合金中不含与冷水反应的金属,则锂、钠等活泼金属不存在,由可知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其可能由短周期金属元素铍、镁、铝三种金属中的任意两种组成。答案:(1)不含锂(Li)、钠(Na)等活泼金属可能含铍(Be)、镁(Mg)、铝(Al)三种金属中的任意两种(2)错误由资料知,检验Mg2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3)铝(或Al)镁(或Mg)(顺序可互换)将NH转化为NH3,煮沸促进其逸出,防止NH干扰Mg2的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