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9811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课 湖心亭看雪一、课内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A.崇祯(zhn) 更(gng)定 B. 毳衣(cu) 一芥(ji)C. 沆砀(dng) 长堤(d) D. 喃喃(nn)毡子 (zhn) 2.解释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1)是日更定 是: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是:判断动词,是(2)是日更定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还(3)上下一白 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4)见余大喜 大: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与“小”相对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2)是金陵人,客此

2、。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4.将下列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而已。6.用文中词语填空。(1)看雪的时间:清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

3、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2)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3)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

4、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5)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8.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等绝代文学名著,本文选自陶庵梦忆。明亡后不仕,他入山著书以终。二、语言积累运用9.某校初二(1)班开展了“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的综

5、合性学习活动,分析下列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我们对100名初中学生每月拥有零花钱的数额及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见下表。表1:初中学生零花钱来源调查表来源父母其他长辈压岁钱比例72%20%8%表2:初中学生每月零花钱花费状况统计表每月零花钱花费50元以下50元100元100元200元200元300元300元以上比例618283513材料二:青少年的消费状况中,零花钱的用途主要有三种:学习用品、零食和人情交往。还有个别学生用于游戏和娱乐,购买学习用品产生的费用往往会另外朝家长索要,所以,零食与人情交往就成了学生零花钱消费的主体,例如在各种聚会时送礼物、聚餐、看电影等,消费过程中学生

6、普遍存在攀比心理,追求时尚与潮流。 探究结果:中学生的零花钱主要由父母提供,大部分每月花销较大,多用于买零食和同学间的人情交往。三、阅读能力提升(一)课内语段阅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0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D )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11请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12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3(1

7、)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4阅读柳宗元的江雪,简要分析湖心亭看雪、江雪所表达的感情。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二)拓展阅读训练阅读下面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8、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虎丘记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

9、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注释】: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下迨蔀(pu)屋:下至小户人家。交衢间:指路边。雷辊(n)电霍:雷鸣电闪。布席:安设筵席。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妍媸(ch):美和丑。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属(zh)而和(h)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15解释下列句

10、中加点字的含义(1)雅俗既陈( 陈设,摆设 ) (2)与余舟一芥( 原意指小草,这里比喻微小的。)(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痛快) (4)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大约)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A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B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歌C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无得而状 二者不可得兼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了。(2)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18下面的句子有两处朗读停顿,请用“/”划出来。从千人石上至山门从千人石/

11、上至/山门19【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分别简析之。(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答:【甲】文:写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点: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乙】文:写面: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写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虎丘记参考译文: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

12、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四、小练笔20.给出几幅“雪景”的图片,发挥你的联想、想象能力,写一个雪景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