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架设计计算书(中咨).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9858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架设计计算书(中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门架设计计算书(中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门架设计计算书(中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门架设计计算书(中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门架设计计算书(中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架设计计算书(中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架设计计算书(中咨).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州)深(圳)沿江高速公路大型可变情报板及标志门架结构设计计算书2008 年 3 月 10 日1一、工程概况广州至深圳沿江高速公路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广 州、东莞、深圳,沿狮子洋、伶仃洋东岸,本项目采用设计时速为100km/h 的高速公路标准,双向八车道,路幅宽 41m,桥梁长度占路 线总长度 90%以上。项目所在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气候 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为 2222.5,相对湿度 7981%),雨量充 沛(年平均降水量 1700mm 以上);常受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年平均 23 次,台风中心风力可达 1112 级),为本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本设计即为上述广州至深圳沿江高

2、速公路大型可变情报板及标 志门架结构,风荷载为门架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同时要特别注重门 架结构的防腐蚀设计及施工。二、结构设计采用主要规范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2;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26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三、结构计算采用计算机软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PKPM CAD 工程部,钢结构 CAD 软件“STS”。四、结构计算基本参数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取为 50 年,结构的安全

3、等级取为二 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为 1.0;2钢材采用 Q235-B,并符合 GB/T 700-2006 的规定;焊条采用 E4303 型,并符合 GB/T 5117-1995 的规定;3基本风压取为 w0 =0.75kN/m2;4标志自重 10kN,迎风面积按 4m 高、与路面等宽度计;5大型可变情报板显示 12 个(1m1m)汉字,情报板自重20kN,迎风面积 18m2 ;6其他附属设施荷载:安装检修走道及栏杆自重 0.80kN/m; 安装检修走道活荷载 1.00kN/m;7抗震设防烈度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0g。五、计算简图1门架之横梁为桁架结构,按单跨简支桁架设计,桁架

4、节点按 铰接节点计算;如下图所示:3桁架竖向计算简图及荷载桁架水平计算简图及荷载2门架之支架为格构式结构,按悬臂结构设计,支架节点按铰接节点计算;如下图所示:4六、荷载计算(一)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标准值 wk 计算如下:(a)基本风压 w0 =0.75kN/m2;(b)风荷载体型系数 mS =1.30;(c)地面粗糙度类别取为 A 类,迎风面平均高度按 30m 计,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mZ =1.80;(d)风振系数 bZ 的计算为:门架结构的自振周期约为 T1=8s,脉动增大系数 x =4.14;门架结构的平均高度 H 与宽度 B 之比 H/B0.50,脉动影响系数n =0.44;5振型系数

5、jZ =1.0;+风振系数 bZ= 1x njZ mZ= 14.14 0.44 1.0 = 2.01+ 1.80(e)风荷载标准值:wk = bZ mS mZ w0=2.011.301.800.75kN/m2=3.528kN/m2;1标志 34m 桁架(HJ1)风荷载计算桁架跨度 34m,桁架高度(前后弦杆轴线间距)1.5m,节间距离1.7m20。迎风面积按 4m 高、与路面等宽度计,风荷载由 2 榀水平桁架承受,则每榀桁架每 1 节点风荷载标准值为:W=(3.528kN/m24m1.7m)/2=12.00kN;2标志 21m 桁架(HJ3)风荷载计算桁架跨度 21m,桁架高度(前后弦杆轴线间

6、距)1.5m,节间距离1.5m14。迎风面积按 4m 高、与路面等宽度计,风荷载由 2 榀水平桁架承受,则每榀桁架每 1 节点风荷载标准值为:6W=(3.528kN/m24m1.5m)/2=10.59kN;3情报板 34m 桁架(HJ2)风荷载计算桁架跨度 34m,桁架高度(前后弦杆轴线间距)1.5m,节间距离1.7m20。每组情报板迎风面积按 18m2 ,桁架考虑安装 2 组情报板, 其风荷载由 1 榀水平桁架(上侧水平桁架)承受;同时考虑桁架自身 产生的风荷载。则桁架每 1 节点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如下:(1)由情报板产生的风荷载为W1=(3.528kN/m218m22)/20=6.35kN;

7、(2)由桁架产生的风荷载为W2=3.528kN/m20.30m1.7m=1.80kN;(3)桁架每 1 节点风荷载为W=W1+W2=6.35kN+1.80kN=8.15kN。4情报板 21m 桁架(HJ4)风荷载计算桁架跨度 21m,桁架高度(前后弦杆轴线间距)1.2m,节间距离1.5m14。情报板迎风面积按 18m2 ,其风荷载由 1 榀水平桁架(上侧水平桁架)承受;同时考虑桁架自身产生的风荷载。则桁架每 1 节 点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如下:7(1)由情报板产生的风荷载为W1=(3.528kN/m218m2)/14=4.54kN;(2)由桁架产生的风荷载为W2=3.528kN/m20.30m1.

8、5m=1.59kN;(3)桁架每 1 节点风荷载为W=W1+W2=4.54kN+1.59kN=6.13kN。5支架(ZJ1)风荷载计算(1)标志桁架产生的风荷载标志桁架产生的风荷载,分别位于桁架的上弦平面及下弦平面位置处,共 2 处,每处的风荷载标准值为:W1=(3.528kN/m24m34m)/4=120.0kN;(2)由支架产生的风荷载 由支架产生的风荷载,沿支架高度分布,其线荷载计算为: W2=3.528kN/m20.351m=1.24kN/m;(二)竖向荷载(作用)计算8标志自重 10kN,情报板自重 20kN,分别由 1 榀竖向桁架承受;安 装 检 修走 道 及 栏 杆自 重 0.8

9、0kN/m, 安 装 检修走 道 活 荷载 0.50kN/m,分别由 2 榀竖向桁架承受; 结构自重与地震作用由计算软件自动计入参与组合。1.标志 34m 桁架(HJ1)竖向荷载计算桁架跨度 34m,桁架高度(上下弦杆轴线间距)1.5m,节间距离1.7m20。则桁架每 1 节点竖向荷载标准值为:(1)恒荷载:G=10kN/20+(0.8kN/m1.7m)/2=1.18kN;(2)活荷载:Q=(1.0kN/m1.7m)/2=0.85kN;2.标志 21m 桁架(HJ3)竖向荷载计算桁架跨度 21m,桁架高度(上下弦杆轴线间距)1.5m,节间距离1.5m14。则桁架每 1 节点竖向荷载标准值为:(

10、1)恒荷载:G=10kN/14+(0.8kN/m1.5m)/2=1.315kN;(2)活荷载:Q=(1.0kN/m1.5m)/2=0.75kN;3.情报板 34m 桁架(HJ2)竖向荷载计算9桁架跨度 34m,桁架高度(上下弦杆轴线间距)1.5m,节间距离1.7m20。则桁架每 1 节点竖向荷载标准值为:(1)恒荷载:G=20kN/20+(0.8kN/m1.7m)/2=1.68kN;(2)活荷载:Q=(1.0kN/m1.7m)/2=0.85kN;4.情报板 21m 桁架(HJ4)竖向荷载计算桁架跨度 21m,桁架高度(上下弦杆轴线间距)1.2m,节间距离1.5m14。则桁架每 1 节点竖向荷载

11、标准值为:(1)恒荷载:G=20kN/14+(0.8kN/m1.5m)/2=2.029kN;(2)活荷载:Q=(1.0kN/m1.5m)/2=0.75kN;5支架(ZJ1)竖向荷载计算(1)恒荷载恒荷载包括标志自重、安装检修走道及栏杆自重、标志桁架自重, 通过桁架作用于 2 榀支架柱顶处,每榀支架共 2 处,每处的恒荷载标 准值 G 计算如下:标志自重 G1=10kN/2=5kN;安装检修走道及栏杆自重 G2=(0.8kN/m)34m/4=7kN;10桁架自重 G3=120kN/4=30kN;G=G1+G2+G3=5kN+7kN+30kN =42kN;(2)活荷载安装检修走道活荷载,通过桁架作

12、用于 2 榀支架柱顶处,每榀支架共 2 处,每处的活荷载标准值 Q 计算如下:Q=(1.0kN/m)34m/4=9kN;七、计算结果及效应组合(一)标志 34m 桁架(HJ1)计算结果及效应组合1风荷载作用下水平桁架计算结果(1)桁架弦杆截面 D18012,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最大内力 N=-936kN;最大应力 sj =153N/mm2 ,最大应力比 0.71(2)桁架腹杆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端部腹杆截面 D1026,最大内力 N=-230kN;11端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146N/mm2 ,最大应力比 0.68中部腹杆截面 D895,最大内力 N=-152kN; 中

13、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143N/mm2 ,最大应力比 0.67(3)桁架最大水平位移、最大水平相对位移跨中最大水平位移 91mm;最大水平相对位移 91mm/34000mm=1/374;2竖向荷载作用下竖向桁架计算结果(1)桁架弦杆截面 D18012,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最大内力 N=-290kN;最大应力 sj =48N/mm2 ,最大应力比 0.223(2)桁架腹杆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端部腹杆截面 D1026,最大内力 N=-71kN;端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46N/mm2 ,最大应力比 0.214中部腹杆截面 D895,最大内力 N=-44kN;12中部腹杆最大

14、应力 sj =41N/mm2 ,最大应力比 0.191(3)桁架最大竖向位移、最大竖向相对位移跨中最大竖向位移 31mm;最大竖向相对位移 31mm/34000mm=1/1096;3风荷载作用与竖向荷载作用组合计算结果 由于桁架弦杆既是水平桁架的弦杆又兼竖向桁架的弦杆,因此应对风荷载作用与竖向荷载作用效应进行组合;桁架弦杆截面 D18012,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组合值为:最大内力 N=-(936+290)kN=-1226kN;最大应力 sj =201N/mm2 ,最大应力比 0.93(二)情报板 34m 桁架(HJ2)计算结果及效应组合1风荷载作用下水平桁架计算结果(1)桁架弦杆截

15、面 D16810,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最大内力 N=-636kN;最大应力 sj =133N/mm2 ,最大应力比 0.6213(2)桁架腹杆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端部腹杆截面 D895,最大内力 N=-156kN;端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143N/mm2 ,最大应力比 0.67中部腹杆截面 D765,最大内力 N=-103kN; 中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130N/mm2 ,最大应力比 0.61(3)桁架最大水平位移、最大水平相对位移跨中最大水平位移 79mm;最大水平相对位移 79mm/34000mm=1/430;2竖向荷载作用下竖向桁架计算结果(1)桁架弦杆截面 D

16、16810,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最大内力 N=-297kN;最大应力 sj =62N/mm2 ,最大应力比 0.288(2)桁架腹杆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端部腹杆截面 D895,最大内力 N=-73kN;14端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67N/mm2 ,最大应力比 0.312中部腹杆截面 D765,最大内力 N=-45kN; 中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57N/mm2 ,最大应力比 0.265(3)桁架最大竖向位移、最大竖向相对位移跨中最大竖向位移 40mm;最大竖向相对位移 40mm/34000mm=1/850;3风荷载作用与竖向荷载作用组合计算结果 由于桁架弦杆既是水平桁架

17、的弦杆又兼竖向桁架的弦杆,因此应对风荷载作用与竖向荷载作用效应进行组合;桁架弦杆截面 D16810,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组合值为:最大内力 N=-(636+297)kN=-933kN;最大应力 sj =195N/mm2 ,最大应力比 0.91(三)标志 21m 桁架(HJ3)计算结果及效应组合1风荷载作用下水平桁架计算结果(1)桁架弦杆截面 D1527,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15最大内力 N=-346kN(354kN);最大应力 sj =113N/mm2 ,最大应力比 0.53(2)桁架腹杆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端部腹杆截面 D835,最大内力 N=-130kN;

18、端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129N/mm2 ,最大应力比 0.60中部腹杆截面 D705,最大内力 N=-99kN(117kN); 中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138N/mm2 ,最大应力比 0.65(3)桁架最大水平位移、最大水平相对位移最大水平位移 29mm;最大水平相对位移 29mm/21000mm=1/724;2竖向荷载作用下竖向桁架计算结果(1)桁架弦杆截面 D1527,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最大内力 N=-91kN(93kN);最大应力 sj =30N/mm2 ,最大应力比 0.14016(2)桁架腹杆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端部腹杆截面 D835,最大内力 N=-3

19、4kN;端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34N/mm2 ,最大应力比 0.158中部腹杆截面 D705,最大内力 N=-25kN(30kN); 中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35N/mm2 ,最大应力比 0.163(3)桁架最大竖向位移、最大竖向相对位移最大竖向位移 8mm;最大竖向相对位移 8mm/21000mm=1/2625;3风荷载作用与竖向荷载作用组合计算结果 由于桁架弦杆既是水平桁架的弦杆又兼竖向桁架的弦杆,因此应对风荷载作用与竖向荷载作用效应进行组合;桁架弦杆截面 D1527,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组合值为:最大内力 N=-(346+91)kN=-437kN;最大应力 sj =14

20、3N/mm2 ,最大应力比 0.67(四)情报板 21m 桁架(HJ4)计算结果及效应组合171风荷载作用下水平桁架计算结果(1)桁架弦杆截面 D1407,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最大内力 N=-251kN(256kN);最大应力 sj =90N/mm2 ,最大应力比 0.42(2)桁架腹杆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端部腹杆截面 D705,最大内力 N=-84kN;端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104N/mm2 ,最大应力比 0.48中部腹杆截面 D605,最大内力 N=-65kN(77kN); 中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115N/mm2 ,最大应力比 0.54(3)桁架最大水平位移、

21、最大水平相对位移最大水平位移 27mm;最大水平相对位移 27mm/21000mm=1/778;2竖向荷载作用下竖向桁架计算结果18(1)桁架弦杆截面 D1407,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最大内力 N=-136kN(139kN);最大应力 sj =48N/mm2 ,最大应力比 0.223(2)桁架腹杆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端部腹杆截面 D705,最大内力 N=-45kN;端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56N/mm2 ,最大应力比 0.261中部腹杆截面 D605,最大内力 N=-34kN(41kN); 中部腹杆最大应力 sj =60N/mm2 ,最大应力比 0.280(3)桁架最大

22、竖向位移、最大竖向相对位移最大竖向位移 16mm;最大竖向相对位移 16mm/21000mm=1/1312;3风荷载作用与竖向荷载作用组合计算结果 由于桁架弦杆既是水平桁架的弦杆又兼竖向桁架的弦杆,因此应对风荷载作用与竖向荷载作用效应进行组合;桁架弦杆截面 D1407,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组合值为:19最大内力 N=-(251+136)kN=-387kN;最大应力 sj =138N/mm2 ,最大应力比 0.64(五)支架(ZJ1)计算结果1支架在风荷载作用与竖向荷载作用下组合计算结果(1)支架弦杆截面 D35112,其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最大内力 N=-1253kN;最

23、大应力 sj =176N/mm2 ,最大应力比 0.82(2)支架腹杆最大内力、最大应力、最大应力比腹杆截面 D1407,最大内力 N=-360kN;腹杆最大应力 sj =131N/mm2 ,最大应力比 0.61(3)支架最大水平位移、最大水平相对位移最大水平位移 14.6mm;最大水平相对位移 14.6mm/8840mm=1/605;2支架柱脚计算20(1)柱脚底板厚度计算柱脚承受最大压力 N=-1429kN=-1429000N;柱脚底板规格 D700mm40mm,底板面积 A=384845mm2 ;柱脚底板与基础之间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为:s =N/A=(1429000/384845)(N/

24、mm2)=3.71(N/mm2)柱脚底板按悬臂板计算时其最小厚度的验算:(a)柱脚底板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为M=(3.71175175)/2=56810(N-mm/mm)(b)柱脚底板按设置加劲肋计算时其最小厚度为t= 6 56810 / 205 =40(mm)柱脚底板厚度验算刚好满足要求,但柱脚底板仍应按构造要求设置加劲肋并与锚栓错开等间距布置。(2)支架柱脚螺栓(锚栓)计算21柱脚承受的最大拉力 N=1296kN;每 1 柱脚设置 8 个 M45 的锚栓,每个锚栓承受的拉力为:N1=1296kN/8=162kN182kN。锚栓验算满足要求。3支架与桁架连接计算桁架传递于支架顶面每 1 处的

25、水平荷载(风荷载)设计值为: Pw=168000N;桁 架传递 于支架 顶面每 1 处的竖 向荷载 设计值 为: Pv=56000N。支架顶面的(焊缝)连接计算如下:(1)支架顶板与桁架底板之间连接焊缝的计算:焊 缝 有效 长 度Lw=(560mm+400mm) 2=1920mm , 焊 脚 尺寸 hf=10mm,焊缝的有效面积 S=1920mm(10mm0.7)0.9=12096mm2。 连接焊缝的验算为:PwPv+ =( ) + ( =N mm160(N/mm2)S S1209612096(2)支架顶板与支架立柱之间连接焊缝的计算:焊缝有效长度 Lw=351mm3.14=1102mm,焊脚尺寸 hf=8mm,焊缝的有效面积 S=1102mm(8mm0.7)=6171mm2。连接焊缝的验算为:22PwPv+ =( ) + ( =N mm160(N/mm2)S S61716171(3)桁架底板与桁架端支柱之间连接焊缝的计算:焊缝有效长度 Lw=180mm3.14=565mm,焊脚尺寸 hf=8mm,焊缝的有效面积 S=565mm(8mm0.7)=3164mm2。连接焊缝的验算为:PwPv+ =( ) + ( =N mm160(N/mm2)S S31643164连接焊缝验算满足要求。八、结论从计算结果得知,门架结构安全可靠、满足使用功能要求。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