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9962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高线地形图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等高线地形图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等高线地形图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等高线地形图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等高线地形图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形图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地形图习题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基础题组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2018贵州贵阳摸底考试)图中M、N、P、Q四地,海拔相同的可能是()、N、P、Q、P2.(2018贵州贵阳摸底考试)图中河流的流向()A.先向西北,再向北B.先向南,再向东南C.先向东北,再向东D.先向西,再向西南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某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3.(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地的海拔可能为()米 米米米4.(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宿营当日6时(地方时),四地最有可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A.B.C.D.5.(

2、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地,适合宿营的是()A.B.与C.D.与读“我国南方沿海某区域图”,当地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完成下面两题。6.(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从避免自然灾害影响角度考虑,旅游度假中心宜建在()A.B.C.D.7.(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的理想地点是()提升题组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两题。8.图示地区()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米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9.图中瀑布()A.落差最大可达80米以上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

3、布挂前川”的效果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0.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为()米米米米月21日傍晚,假如天气晴朗,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说出图中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4分)(2)一组老人在两条徒步登山线路中,选择线路登山。说出选择该线路登山的理由,并估算线路的相对高度和水平距离。(6分)(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4分)(4)概括图中

4、公路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14分)13.(2017河北石家庄联考)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21分)(1)图中CD和EF两河段水流较急的是段,简述判断的理由。(4分)(2)判读M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3分)(3)该地欲开发区域内的水力资源,有G、H两处建坝方案,比较说明两方案各自的优势。(6分)(4)观测者站在P点,能否看到乙村的最北部Q点试绘地形剖面图说明理由。(8分)答案精解精析基础题组读图可知,M的海拔可能介于600700米或800900米,而N、P、Q的海拔分别介于700800米、600700米、9001 000米。据此得出正确结论。结合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流向

5、先向南,再向东南。根据材料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根据山峰的海拔可知,地所在的等高线为0米等高线,即海岸线。再结合材料“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可知,地最外侧等高线的数值为0,由此得出地海拔大于或等于200米且小于400米。地方时6时能够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应该是向东方向上没有山体遮挡的地。根据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三地东部均有山体遮挡,地方时6时不能看到海上日出。适合宿营的地方应该是海拔较高并且相对平坦的地方,五地中只有地满足这两个条件。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在我国南方沿海易受海洋灾害影响。位于沿海地区,易受海洋灾害影响。处地形平坦开阔,距海洋、陡崖等距离适中,既方

6、便观赏,又不易受到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的影响。地距离河谷太近,位于山谷中,易受泥石流、洪水等灾害影响。B点位于陡崖顶部,站在B处,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A点位于山峰西北部,能看到山顶云卷云舒,但不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C处地势较低,不能看到山顶云卷云舒。D处受山脊阻挡,不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距海远,也不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提升题组由图示信息知,该区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图示等高距为20米,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递变规律判断,最低处海拔低于880米;河流两岸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瀑布处有2条等高线重合,据此推算其落差范围为2060米(包含20米);瀑布是流水侵蚀的

7、结果;甲处位于瀑布上游,不会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蓄水,在冬季放水。甲处黄土底面的海拔介于800805米之间,黄土表面的海拔介于825830米之间,因此甲处黄土层的厚度介于2030米之间。3月21日日落西方,甲、乙、丁三地朝西的方向上均有山峰或山脊遮挡,无法看到日落。丙地位于山脊,朝西的方向上视野开阔,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日落。12.答案(1)山谷。(2分)等高线弯曲,且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2分)(2)理由:线路所经过地区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更省力。(2分)相对高度:320480米。(2分)水平距离:约3千米。(2分)(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8、(2分)起伏较大。(2分)(4)分布特征:分布不均;(2分)东南部山区公路密度较小,(2分)西北部平原地区公路密度较大(或彼此交叉形成网状)。(2分)原因:东南部山区地形崎岖,修建公路的成本高;(2分)人口(或聚落)较少,运输需求较小。(2分)西北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修建公路的成本较低;(2分)人口(或聚落)较多,运输需求较大。(2分)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弯曲,且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2)从图中可以看出,线路所经过地区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更省力。根据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可知,线路的相对高度为320480米;根据图中比例尺估算线路的水平距离约为3千米。(

9、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需要从等高线切入,从地势高低变化及起伏大小两个角度回答。(4)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部山区公路密度较小,西北部平原地区公路密度较大,主要原因可以从人口、地形等方面回答。13.答案(1)CD(2分)CD间等高线密集,地面坡度大,河流落差大,水流较急。(2分)(2)大于等于300米,小于350米。(3分)(3)G方案无需移民,占用耕地少,工程量较小,落差大。(3分)H方案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3分)(4)不能。(2分)P点和乙村最北部Q点间有山脊阻挡,图示如下:(6分)解析第(1)题,比较CD和EF两处等高线的疏密情况可知,CD处等高线比较密集,所以地面坡度大。第(2)题,经过M陡崖的最高等高线为300 m,等高距为50 m,结合崖顶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答案。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G处建坝,库区内无村庄,所以不需要移民;面积较小,占用耕地少,修建大坝工程量较小;位于等高线较密集处,地势落差大。在H处建坝,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第(4)题,用直线连接P点和乙村最北部Q点,可以发现中间有个山脊挡住了视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