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歙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徽县食用菌产业或展竹劭花刻(2021-2025)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对照安徽省食用菌产业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歙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实施安徽省“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食用菌产业行动实施方案,创新发展理念,以绿色高质高效为导向,以提升产能、做大产值为最终目标,坚持外延式量的扩张与内涵式质的提升并重,加快绿色生产方式和现代经营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活力、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构建食用菌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切实打造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模式,努力把食用菌产业建成现代农
2、业的先导产业、示范产业,把我县建成全省食用菌科技创新高地、黄山市重要的生产基地,使食用菌产值在县域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完成省“十四五”期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既定目标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开展重点示范综合考虑县域内食用菌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充分尊重发展食用菌产业意愿,统筹兼顾全县食用菌产业整体布局,确定郑村镇、王村镇、深渡镇、霞坑镇、桂林镇、徽城镇、森村乡、石门乡八个乡镇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先行区。先行区主要任务:在食用菌产业跨越式发展中先行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八大工程”,推动本区域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食用菌产量、产值的快速增长,做大做强本地食用菌产业
3、,力争跻身省内食用菌产业发展先进行列,打造区域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的先行区、样板区;为其他乡镇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破解难题、打造亮点、集成技术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三、实施“八大工程”(一)菌种振兴工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协助开展大型真菌种质资源普查、调查,摸清资源种类和数量。力争在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设立省级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育区。依托歙县人民政府与安徽省农科院建立的食用菌战略联盟技术团队,建设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徽菇菌种厂、羊肚菌菌种本地化(良种)培育和栽培种生产点。预期目标:培育1家菌种生产企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辟人才绿色通道,通过实施项目
4、和交流合作引进若干高端人才,联合省农科院、黄山学院等高等院校人才组建歙县食用菌技术创新团队。组建县、乡(镇)两级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以省农科院、黄山学院、生产基地等为依托,建设食用菌培训基地,培养高素质食用菌从业人员。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建立食用菌政产学研推用协同创新机制,组织实施科研项目,联合开展新型基料、精深加工、配套设备、低碳生态等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集成攻关,推进成果转化。加速先进技术推广。加强省内外先进生产技术模式的引进、学习借鉴与推广应用。推广液体菌种工厂化代料栽培、栽培环境智能化调控等绿色高效的生产技术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聚焦食用菌产业发展,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
5、广服务。完善食用菌技术推广与管理体系,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配备1名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预期目标:培养或引进能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建设食用菌培训基地1个;在研发出工厂化生产、珍稀菇类栽培、周年化生产、新型设施栽培、质量控制等先进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三)装备提升工程推进设施装备改造提升。围绕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进行设施装备全面改造和提升。支持菌棚菌房、生产基地、菌业园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菌棒制作、栽培采收、加工、分拣包装等先进机械配备,着力改善食用菌生产经营的硬件条件。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厂房机械
6、等生产设施,以及冷库、烘干、包装等配套设施装备的标准化。由县财政补助建设标准化、高质量厂房(菌棚)等生产设施,生产经营主体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使用。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推进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装置在食用菌生产经营上的应用,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智慧农业技术,推动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控制。加强食用菌智能化车间研发推广应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食用菌生产、加工、物流、商贸全面深度融合。预期目标:标准化菌房、厂房、生产基地实现突破,移动式智慧菌房技术储备完成;建设周年化、立体化高效生产基地1处以上。(四)主体培育工程建设规模生产基地。按照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
7、的要求,大力建设科技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特色化、规模化等“七化”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食用菌产业园区)。围绕菌种、菌材两大核心要素,着力建设菌种(栽培种)菌棒(出菇棒)专业化生产基地、菌材生产供应基地。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基地特色,建设仿野生栽培示范基地。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推动食用菌产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支持(引进)有条件、有实力的食用菌企业与歙县跨区域合作,组建大型产加销联合体,打造产业“巨舰”。培育若干市级和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面向国内招大引强。注重遵循市场的逻辑、调动资本的力量、发挥平台的作用、强化专业的
8、运作、营造生态的优势,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对引进企业实施负面清单,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护,确保“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瞄准资源优势,合理选择项目,面向省内外(长三角地区)产业发达地区,着力引进一批在精深加工、智能生产、电商物流等关键领域有一定影响的食用菌企业。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外引内联、上传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双招双引”。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按照统筹协调、突出优势、重点突破、错位发展的原则;以郑村、王村、深渡、森村、霞坑、徽城、桂林、石门八个乡镇为重点,打造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基地;在绍濂、岔口、杞梓里开发特色珍稀菌生产基地;在石门、森村等乡镇建设林菌共生示范区
9、。预期目标:建设1个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初具规模的食用菌产业集群(在桂林、郑村、许村、深渡、溪头、石门各培育10万棒以上香菇生产经营主体1个以上;羊肚菌生产规模100亩经营主体1个)。(五)绿色发展工程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围绕“双碳”目标,推行立体化种植、综合化利用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推进食用菌生产减排、减损、固碳和能源替代。在制棒、出菇等环节推广轻简化、绿色化技术,大力推广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塑料薄膜和农药等使用,加强食用菌生产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粮菌”“菜菌”“果菌”等立体、多元、高效生产模式,在王村、桂林、县园艺场、郑村建立“水稻+羊肚菌”、“大棚蔬菜+食
10、用菌”的“粮菌”“菜菌”轮作模式示范基地。加强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把加强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大举措。利用农作物秸秆(特别是菊花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大力发展草腐菌。推进利用毛竹资源栽培食用菌的模式示范。加强菌渣综合利用。推广菌渣肥料化、饲料化、基质化、能源化、生物提取及“二次生产+生物有机肥”等模式,引导无害化、高效化、资源化处理废菌棒。组织开展食用菌废菌渣、废菌袋综合利用相关课题研究,推进废菌棒有机肥生产利用模式。实施“林菌共生”行动。开展林菌共生课题研究,集成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发展林下香菇、木耳、桑黄等特色菌业。鼓励食用菌生产企业和
11、其他社会主体建立木质菌材基地。加快农林副产物替代杂木作为新基质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打造当地特色基质食用菌,培育“黄山竹菇”区域特色品牌。预期目标:规模20万棒以上的食用菌企业废菌棒(袋)综合利用率(有机肥原料)达到90%以上;建立珍稀食用菌林下仿野生栽培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循环经济(果木林修剪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六)全链打造工程补齐加工流通环节短板。结合省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建设,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快以预冷保鲜储运、快速烘干等为重点的产后预处理能力建设,提升鲜菇品质和干品质量。升级现有羊肚菌生产农户烘干设备。发展食用菌新兴业态。鼓励发展产加销融合,科普、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一体的食用菌新业
12、态,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挖掘、整理、宣传食用菌传统文化,丰富食用菌品牌内涵,实施农文旅结合,推动食用菌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开发“菌旅+康养”“菌旅+研学”等新型业态,开展食药用菌功能性产品健康体验。依托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皖南古民居建筑(古村落)等旅游资源,建设带“菌”健康体验精品线路,推进菌业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有效对接。拓展新安名医馆内涵,增添食药用菌等馆藏内容。推动食用菌网上销售。依托邮乐农品、聚农e购等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淘宝、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引导经营主体积极开展食用菌网上销售等业务。推广云农场、短视频、直播等网络经营模式,鼓励发展智慧观光农业、线上体验农业和
13、生鲜电商新零售业态,探索与抖音、拼多多等合作,打造食用菌网红产品。预期目标:培育或引进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培育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打造以食用菌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康养,特别是将上丰药梨、三潭枇杷、桑黄(食药用菌)融为一体的农旅新业态。(七)增收富民工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户企一体、产村融合发展,探索、创新和完善灵活有效的多样化、针对性利益联结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经营权出租、出让、作价入股等方式增加农民的土地流转收入;通过到企业、基地、园区就业务工等方式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通过菌房承包、以生产要素和提供社会化服务合作经营等方式增加农民创业收入;通过以资金、资产等生产要素投
14、资(作价)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发挥强村公司主体作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联农带农发展。引导和支持地方重视联农带农,通过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食用菌企业到脱贫出列村投资兴业,吸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对带动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的食用菌企业继续给予扶持,在项目安排、示范评定、用地用电等方面倾斜支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统一分一统”生产经营模式:企业统一负责前期菇棚建设、菌包、基料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后期的产品回购统销与品牌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负责中间环节的栽培与出菇。积极探索“村集体(强村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村集
15、体(强村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灵活多样的联农带农模式。预期目标:实现食用菌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三者之间的灵活多样化合作、抱团整体性发展,实现菌企增效、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有机统一,农民收入明显增加,食用菌真正成为富民产业。80%以上采用“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统分统”生产经营模式。(A)品牌创建工程全面满足当地市场。宣传引导大健康理念,激发健康营养、科学合理的餐饮意识,倡导“一荤一素一菌”饮食结构,挖掘消费潜力。开展食用菌进商超、进食堂活动,鼓励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直供基地、委托第三方采购等形式,带头推动食用菌进食堂。探索配送直供、田园
16、直购、产品认筹、网络定制等营销方式,主动对接市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把食用菌纳入“菜篮子”惠民工程基础菜品种范围,实施价格补贴。开拓市场空间。加强食用菌外供基地建设,开展直营直销,重点支持杭州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市场直供基地建设。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支持与省农科院食用菌战略联盟专家团队和食用菌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严格市场准入,实行带码上市,强化质量追溯。打造地方特色公用品牌、食用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构建食用菌品牌体系。鼓励食用菌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支持企业申创驰名商标。实施品牌“走出去”战略,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企业形象展示。
17、参与产业重大活动。积极参与食用菌产业全国性或区域性技术交流、产品展销等活动。预期目标: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资料收集准备工作;重塑徽菇品牌。四、强化措施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把食用菌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在县农业农村局设办公室,统筹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关乡镇将食用菌发展纳入农业发展重点,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分年度工作要点。落实各项措施,充分利用各项乡村振兴政策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更好地使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发挥关键作用。发改、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移民中心、资规局、林业、水
18、利、科商经、税务、金融、投资促进、市监等相关部门要从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适时研究重大问题,健全完善支持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举全县之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强化要素保障。用足用活存量扶持政策,创新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完善用地政策。对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并纳入县级及以上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的食用菌产业项目,优先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优先安排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先行乡镇,盘活的建设用地优先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种植、加工企业及大户对土地通过村集体进行流转的,优先确权颁证。完善财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农业项目
19、资金支持,将食用菌产业纳入高质量发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相关涉农资金支持范围,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向食用菌产业倾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突出财政资金的公共属性,有效引导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有较强公益性、对农民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实施食用菌产业链生态担保。将食用菌纳入政策性特色保险,尝试食用菌农机补贴政策。完善其他政策。加强企业菌房用电、菌农移动式智慧菌房、食用菌冷藏保鲜设施等用电保障。食用菌种植和初加工用电按规定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提倡和支持食用菌人才办企入企、科技入股分红等机制创新。鼓
20、励村级经济组织(强村公司)利用土地、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等生产要素合作互补、共建共享,有效解决食用菌产业项目因要素制约而难以落地和推进的难题。(三)强化工作推进。县农业农村局时刻跟进,适时开展督查。对为食用菌产业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适时给予表扬、奖励。(四)强化宣传引导。创新适合本地的宣传方式,发挥主流媒体、网络新媒体等作用,重点加强食用菌产业政策导向、重大动态、主要工作和取得成效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注度,营造食用菌产业发展良好氛围,打造歙县食用菌产业投资热土、创业热土、发展热土。宣传打造食用菌产业发展样板,激励先进人物,推广鲜活经验。对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宣传款县食用菌的给予一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