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战国争雄假案范文大全总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309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战国争雄假案范文大全总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历史战国争雄假案范文大全总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历史战国争雄假案范文大全总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历史战国争雄假案范文大全总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历史战国争雄假案范文大全总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战国争雄假案范文大全总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战国争雄假案范文大全总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历史战国争雄假案范文大全总汇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是为大家啊收集了战国争雄的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初中历史战国争雄教案汇总一【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

2、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合纵与连横。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引言2.教师引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二、新课讲授(一)“战国七雄”1.观

3、察地图,谈发现。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三家分晋”,七个国家的分布有何特点等(二)战国时期的战争1.学生读教材,看看战国时期战争有哪些特点?2.读教材“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然后请几个同学来复述这两次战役。思考:体现了哪些战争艺术、成语?3.简述长平之战的影响。(三)、合纵与连横1.学生阅读教材,弄清何为纵、横?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影响?在地图上出示意出来。2.阅读小字,评人物的行为。“朝秦暮楚”。(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战国时期的战争在作战目的上有何不同?战国纷争有哪些?(五)学习测评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4、【教学后记】略初中历史战国争雄教案汇总二课标要求: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点难点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军事家。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战

5、国形势图挂图;制做本课课件;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用竹木等材料仿制一些古代兵器。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让我们一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学习新课(教师引导过渡)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战国”概念,课件如下展示:一、“战国七雄”(课件显示标题)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

6、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教师提问:(1).战国时期周王的地位怎么样?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无足轻重。(2).为什么诸侯国会越来越少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2.同学们仔细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学生提问:为什么晋国没有称雄?(教师讲述)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

7、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历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3.学生认真观察课件投影,了解七国及其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老师看图讲解,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教师引导过渡)战国,顾名思义,有战争的国,这里的“战”主要是指战争频繁,争斗激烈,学习战国的历史,必须了解战国的战争。二、战国时期的战争(课件显示标题)请大家阅读教材40页的小字部分的两个战役,了解战国战争的盛况,然后总结出

8、战国战争有哪些特点(先请学生用精简的语言概述战争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特点)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学生归纳出来的为序,教师重点对谋略和兵器进行讲解。)(课件展示)a.兵器(青铜兵器改进、铁兵器出现)武器的改进(学生展示自制古代武器,并简介戟,戈,矛,刀,剑的特点和用法)b.兵种(步兵,骑兵)军队构成的变化c.人数多、规模大、修建工事、争夺激烈d.战役的发生(围魏救赵,长平之战)e.重要军事家的涌现(孙膑、白起)学生讲述孙膑,田忌的故事f.谋略(“围魏救赵”、“反间计”;“合纵”“连横”)课堂辩论(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有人说,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

9、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教师引导过渡):战国的战争除了在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外,战争的背后,各国间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激烈程度和影响力不亚于战争的“合纵与连横”。三、合纵与连横(课件显示标题)1.正当各国打得不可开交

10、的时候,秦国却逐渐占据了主动,为什么呢?因为秦国出了个张仪(投影张仪图片)张仪游说各国,破坏了六国的联盟,使得六国联合抗秦的谋略破产,具体是怎么回事,同学们还是通过阅读教材去了解吧。2.指导学生重点理解什么叫“合纵”,什么叫“连横”(课件出示“合纵连横”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众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事一强以

11、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3.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立场不坚定)(教师讲述)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

12、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yuezhan越强。课堂小结(课件出示知识要点,教师概述)战国宏大而壮观的战争,变化多端的谋略,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令人难忘,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在何时,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都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在连绵不绝的战争岁月中,受煎熬的始终是老百姓,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和平,一直都是我们共同的期望。练习巩固一、选一选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下列诸侯国

13、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齐国B.晋国C.楚国D.赵国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A.齐国B.晋国C.楚国D.秦国4.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A.孙武B.孙膑C.吴起D.伍子胥5.人物下列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是()A.孙武B.张仪C.孙膑D.苏秦6.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主要的兵种有()A.车兵B.步兵和骑兵C.水兵D.藤甲兵7.“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一败涂地的赵括。交战双方是()A.秦国和齐国B.魏国和赵国C.秦国和楚国D.秦国和赵国8.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部兵书

14、。该书的作者是()A.孙武B.孙膑C.吴起D.白起二、材料分析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合纵与连横之争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1.用简要语言说明“合纵”与“连横”策略。2.在合纵与连横之争中,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十分活跃,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谁?3.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一些?三、各抒己见结合有关史实和课外资料,谈谈你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战国人物。初中历史战国争雄教案汇总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

15、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1教育网(3)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兼并战争的基本状况,理解历史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21cnjy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21

16、cnjycom(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难点: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各国的变法及兴修水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需要。反过来,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取得优势,统一全国。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把握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变化的时代特征。21-cn-jy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

17、国家政权,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各诸侯国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谋当一方霸主,而力图在各国中胜出,以统一天下,因而开展残酷的兼并战争,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其中长平之战的规模和惨烈可见一斑。为适应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掌权、兼并战争取胜的需要,各国厉行变法,力度也较春秋时期更大,在废旧立新方面的举措更激进。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更为彻底,商鞅以改革家的胆略和气魄,克服重重阻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使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为其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通过变法,各诸侯国先后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21cnjy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科学布局、精心设计,成就了名垂千古、功德千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为秦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21世纪教育网】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角色扮演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视频。学生:自制都江堰平面图、搜集商鞅变法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