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人民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0995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6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杨浦区人民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杨浦区人民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进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时间:2012年02月28日【关闭页面】杨府发(2012)26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镇政府:上海市杨浦区产业进展“十二五”规划已经2011年9月14日区政府第17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上海市杨浦区产业进展“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围绕“三区融合、联动进展”的核心理念,杨浦区坚持“优先进展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优先进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提升都市型工业,稳固提升基础性服务业”的产业进展方

2、针,初步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工业区转型为知识创新城区的成功之路,形成了以科教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2010年1月,杨浦区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一、“十一五”期间杨浦区产业进展基本概况(-)全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杨浦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2010年达到894.69亿元,占全市比重为5.30%,比“十五”期末提高约0.7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万元。区级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13.7%,2010年达到50.07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年均增长12.4%,20均年达到239.54亿元。表1-1杨浦

3、区“十一五”期间经济进展总体情况单位:亿元m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482.29579.69715.52774.18894.69区级财政收入29.8035.3440.7844.0550.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3163.7185.6212.2239.5全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4.564.645.095.155.30(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进展能级逐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不含烟草业)从2005年的29.6:69.2调整到2010年的22.7:76.5,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了7.3个百

4、分点。第三产业完成税收收入比重从2005年的70.8%提升到2010年的78.4%,上升了7.6个百分点。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27.7%提升到2010年的34.0%,上升了6.3个仃分点。传统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呈现制造、加工等环节加速外迁,研发、设计等关键环节集聚进展态势。(三产两个优先“产业成为产业进展亮点与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较快进展,逐步显现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作用。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5%,其中,现代设计产业形成了以大型设计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共生互补、集群进展的良好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

5、9%,其中,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表1-2“十一五”期间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年度增加值单位: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创意设计17.3118.5927.2432.8438.33科技研发7.638.758.9910.2613.95教育服务4.376.121.836.007.60科教商务27.9540.3054.8761.3972.33合计57.2673.7695.93110.49132.21表1-3“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年度增加值单位: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新材料0.300.330.150.350.42电子信息5.

6、668.636.685.476.28节能环保0.010.020.060.100.30光机电一体化1.902.184.754.945.03h7.8711.1611.6410.8612.03(四厂两个提升产业在转型中保持平稳较快进展都市型产业与基础性服务业稳步进展,产业能级不断提升。都市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其中,烟草、纺织、设备等产业不断向高端化进展;基础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2%,五角场商圈与东方电视购物等对全区消费市场带动与引领作用日益显现,分别实现零售额37.0亿元与42.0亿元。表1-4“十一五”期间都市型产业年度增加值单位: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

7、010年烟草207.90250.20312.80332.40413.02纺织7.995.324.053.723.18设备32.5434.1445.0045.9154.19印刷2.622.832.071.671.19钟表0.570.690.750.330.35合计251.62293.18364.67384.03472.23表1-5“十一五”期间基础性服务业年度增加值单位: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批发零售28.7938.2560.3067.7279.02住宿餐饮8.338.7614.4613.8717.26房地产24.7529.0334.9242.9239.19合计6

8、1.8776.04109.68124.51135.47(五)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进展动力不断加强积极建设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活力与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形成对产业进展的强大驱动力。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杨浦获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等国际国内专业要素平台先后入驻;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建立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科创中心、1个国家级软件园与9个专业化科技园;金融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引进硅谷银行代表处,建立投贷联盟运作机制

9、;创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区域创新孵化体系,已有4390家科技企业集聚杨浦,杨浦区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称号。C件)2006年2007年2008年200 拜70.0%60.0%50.0%40.0%30.0%20.0%10.0%0.0%2010年60.0%59.0%53.7%50.0%52.9%4300:3138304o5046403530252015105B专利申请数一发明专利数占专利申谙数比里图1-12005-2010年杨浦区专利申请情况及发明专利数所占比例(六)产业进展模式加快转变,呈现低碳经济与绿色进展新趋势积极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10、型城区建设工作要求,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力度,产业进展呈现低碳经济与绿色进展新趋势。以杨树浦路滨江沿线、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为重点调整区域,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企业,20072010年,先后完成上海矽钢有限公司、上海乳胶厂等60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减少能耗21.39万吨标煤,腾出土地103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区域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7%,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空间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十一五”以来,按照“聚焦进展重点,聚焦核心项目”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快重点区域建设,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五大功能区。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集聚效应明显

11、,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成效突出,2010年总产出150亿元,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建设开端良好,杨浦滨江进展带进入规划开发建设阶段,新江湾城高起点开发成效显著。产业载体建设推进有力,“十一五”期间,科技园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28.0万平方米,都市型产业园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36.6万平方米,五大功能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186.5万平方米。江湾一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杨浦滨江进展带环同济知识经济IS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新江湾城合计竣工商务资源面积79.639.539.520.97.0186.5表1-6“十一五”期间五大功能区建成商务资源面积单位:万平方米(八)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国际化程度有

12、所提升,实现了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等地区的合作交流。区域联动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等地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在江苏大丰与海安等地建设了异地工业园。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引进大陆、安莉芳、完美世界、波司登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五年合同利用外资31.9亿美元。(万美元)120000Il044760000230152005年2006年200T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图1-22005-2010年合同利用外资情况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本区经济基础仍较薄弱,区域经济持续进展动力还需稳固加强;产业集聚度还不够两个优先”产业除现代设计、电子信息外对区域经济奉献率仍不高,龙头骨干企业还比较缺乏;“三区联

13、动”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高校、科研院所对地方经济社会进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仍较突出;滨江土地资源权属多元化,功能转型协调难度大。二、“十二五”期间杨浦区产业进展的内外环境“十二五”是杨浦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关键时期,杨浦区产业进展务必紧紧把握国际国内经济进展形势,牢牢抓住战略机遇与重要契机,立足现有基础,将本区的比较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进展的竞争优势,实现跨更加展。(-)国际产业加速转移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加速推进,为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营造了良好环境金融危机刺激了新一轮科技变革,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新变化,导致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结构快速重组,迅速向高技术与服

14、务业转移。同时,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推进,积极促进进展方式转型日益成为推动产业进展的重要内容。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建设,与各城市不一致的产业定位为杨浦联动长三角共赢进展制造了产业互补的合作基础。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为杨浦产业进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二)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为有效配置产业资源提供了坚实保障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市科委将杨浦列入“技术创新工程”重点区域,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优化配置产业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上海对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

15、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与新能源汽车)进行了细化聚焦,并鼓励“先行先试;均为杨浦产业进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H)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有效强化了国际国内创新要素在杨浦的集聚,为区域产业能级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随着功能性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创新服务平台搭建的稳步推进,杨浦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知识杨浦”品牌的建立与推广,将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与企业在杨浦集聚,从而为区域产业能级提升提供强大的进展动力。(四)五大功能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相互呼应,为区域产业进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五角场功能区将基本建成科教特色明显、商业商务发达、交通配套完善的区域性商业商贸中心;杨浦滨江进展带

16、将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现代服务业功能带;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要紧抓手,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将进一步完成品牌打造与能级提升;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将进一步引进跨国公司与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形成高端资源、创新主体集聚进展的良好格局;新江湾城将加快打造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五大功能区开发建设为区域产业进展拓展了空间。(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为区域产业内外联动进展制造了有利条件“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一桥、两环、三隧、四线”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12号线、周家嘴路越江工程等重大市政

17、工程将加快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商务配套的逐步完善,为区域产业进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十二五”期间杨浦区产业进展方针与目标(-)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为进展主线,按照国家科技部“四个着力与市政府五个聚焦”的要求,深化“三区融合、联动进展坚持创新驱动,先行先试,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进展的主攻方向,推动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整合,以加快进展知识型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坚持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努力提升产业能级水平,着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科教创新为特色、服务经

18、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二)进展方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先进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优先进展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培养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转型都市型工业,提升进展商旅文体服务业,保持房地产业稳固健康进展,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五大功能区产业布局。(H)进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区域产业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进展态势,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知识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形成一定规模,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养进展,商贸、旅游业获得快速进展,

19、五大功能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经济进展呈现新活力。1、总量规模。区级财政收入与区域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实现500亿元。估计2015年,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总产出实现6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出实现200亿元,都市型工业总产出突破IOOo亿元,商旅文体服务业总产出实现330亿元。2、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3-5个百分点,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左右。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总产出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

20、出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商旅文体服务业总产出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都市型工业总产出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房地产业总产出实现年均增长8%左右。3、提高创新能力对产业进展的驱动力。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年均专利申请数4300件左右;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加快集聚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总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科技服务平台等创新要素,风险投资机构资本管理规模达100亿元,大学生创业企业新增1000家,培养上市公司10家以上,评选市区科技小巨人(培养)标准的企业100家,形成若干在海内外有影响力与知名度的科技骨干企业;通

21、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高端人才汇合地,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IOO人左右。4、产业进展模式进一步转变。坚持绿色进展理念,加快“两型城区”建设,把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作为转型进展的着力点,大力进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着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高消耗向资源节约利用转变。到2015年,区域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左右,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率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5、产业布局调整完善。继续聚焦重点区域建设,加强南北呼应,提升区域融合进展水平。新增商务资源30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五角场功能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100万平方米,杨浦滨江进展带新增商务资源面积31万平方米,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

22、表的科技园区新增载风光积46万平方米,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37万平方米,新江湾城新增商务资源面积25万平方米。进一步发挥区域楼宇经济效应,新增跨国地区总部8-10个,到2015年杨浦区税收收入亿元楼力争达到10幢左右。四、“十二五”期间杨浦区产业进展的重点领域(-)优先进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加快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进展,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7%左右。估计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实现总产出300亿元。1、现代设计业全力打造上海“设计之都”的核心功能区与国内一流、国际具有知名度与影响力的

23、现代设计中心之一,现代设计业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总产出达到180亿元。加强环同济国家级研发设计特色产业基地与上海国际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的联动,拓展产业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巩固进展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市政工程设计、通信工程设计、汽车研发设计等核心领域,拉长与延伸大设计产业链,重点进展工程总承包、市场运营、咨询策划等产业链环节,推动成熟设计业态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依托上海国际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充分运用滨江沿线近代工业遗产资源,大力进展纺织产品研发设计、服装设计、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等设计业态。2、科技金融服务业深化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功能,努力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科技金融功能

24、区大力推进科技金融要素集聚,引进知名金融机构与专注于早中期的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力争五年引进各类股权投资机构30-50家,基金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深化投贷联盟,集聚与培养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资产评估、典当、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争取五年融资担保规模超过100亿元。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每年推出3-5个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形成服务各类企业的一站式、综合性的金融产品“超市”;探索推出旧区改造基金、公共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等产品,发挥金融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公共采购、商业进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快

25、企业改制上市,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全球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争取约10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3、教育服务业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在提升教育事业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教育服务业,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大力进展教育培训产业,依托高校培训品牌,重点进展企业高端人才培训与职业认证培训;依托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落地,进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依托复旦、同济、财大等高校的海外留学生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展海外留学生教育;发挥上海终身教育平台与上海终身学习网的功能,推广终身教育与远程教育。延伸拓展教育中介服务、教育信息咨询、教育软件开发、教育服务国

26、际贸易等配套产业。做大做强数字出版产业,推进数字出版与互联网、3G的融合,逐步形成包含内容、出版、发行、终端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4、专业服务业以技术、人才、资本与市场优势为依托,着力进展法律服务、财务服务、咨询服务、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领域,专业服务业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加快进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吸引与培养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与仲裁机构,进展与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人才密切有关的法律与仲裁服务,引进与培养熟悉国际法务、事务与惯例的专业人员。促进审计、税务、会计、评级等财务与信用服务,鼓励拓展国内市场、提高为境内企业海外投资的服务水平。拓展咨询服务领域,着力进

27、展经济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等传统咨询服务业,加快进展IT咨询、科技咨询、战略咨询等新型咨询服务业。大力进展知识产权服务,为专利、商标、版权、软件等提供代理、转让登记、鉴定等专业服务。加快就业与创业咨询及培训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支持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实现专业化、规模化进展。(二)优先进展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培养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国家、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规划,建立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推动云计算、智能电网、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在应用示范方面取得突破。1、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数字内容服务为核心,以互联网应用为重点,以软件及系统服务为依

28、托,加快形成信息服务业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进展壮大软件产业,整合区内服务外包业务资源与企业资源,显著提升软件业的自主化、产业化水平。创新进展消费型信息服务业,推动互动娱乐产业进展,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创新进展模式,打造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听、数字动漫等数字内容服务链。融合进展生产型信息服务业,大力进展工业软件、嵌入式系统等生产型信息服务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全面深度融合,重点支持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设备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进展。2、电子信息业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学科优势与研发实力,以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新型显示、汽车电子、医疗器械设备、电线电缆等设

29、备设计研发制造为核心,加快培养与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骨干企业,扶持一批示范性项目与核心企业,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重点进展RFID网、光纤传感、网络接入设备、智能电表芯片设计等电子技术。聚焦汽车电子产业前沿,进展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与测试、汽车总线技术等。聚焦医疗电子产业,进展高端医学成像系统设计、医疗影像信息传输、激光成像设备制造等技术。3、云计算产业以创智天地为核心,形成以云海创投基金为先导,云计算产业孵化园、加速器园、总部基地、云计算人才实训基地分步实施的“1+4”进展格局,使之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云计算应用中心。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云计算共性技术、云

30、操作系统、虚拟化、云存储、云管理、云安全等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研究,推动云计算通用标准的制定。支持市场化的云计算服务,鼓励传统电信运营商与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推出面向不一致需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与平台服务。研究运用自主创新的云计算技术整合信息资源,探索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示范运用,鼓励企业对现有信息系统与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升级改造。4、智能电网产业以新江湾城上海市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在重点领域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推动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用电小区与楼宇、智能变电站与智能配电网、具有电网储能与多元

31、化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智能发电与与智能交通相结合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建设。5、物联网产业以建设上海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为契机,强化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与空间布局。重点进展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海量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多维信息可视化等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社区管理智能化;建立大尺度物联网视频信息综合采集系统,实现全方位智能监控,初步建成大型城市智能防灾系统;开展一批示范应用工程。6、节能环保产业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术实力雄厚、配套服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成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支持风力发

32、电、新能源汽车、太阳能产业及有关服务业、高技术研发;污染治理与环境服务领域,聚焦水处理、水资源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气治理;建筑节能领域,支持区内企业参与杨浦生态城区与低碳城区建设、推广建设节能环保示范建筑;节电技术领域,聚焦新兴绿色照明、智能电网及超导输变电缆、超导电缆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照明终端应用。()提升转型都市型工业坚持“梳理、调整、改造、提升强化规划先导与政策扶持,分类引导区域内传统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与产业链建设,都市型工业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以技术改造、提升品牌为重点,推进烟草业品牌化进展。依托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支持实施“中华”品牌“百万千亿”工程,协

33、同推进“中华专线”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中华专线”一期100万标箱产能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启动二期60万标箱产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国际性烟草行业的技术、运营与会展中心。以自主研制、高端突破为重点,推动进展数控机床及刀具、新型柴油机及新能源发动机、特高压电缆与核电及风电电缆、医疗器械、智能仪表及操纵系统、光学仪器等先进设备制造业,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要产品研制与产业化的新突破,积极支持高端产品的研发设计与推广。以打造平台、延伸服务为重点,大力进展家用纺织、时尚服装服饰与新型产业用纺织材料研发试制等现代纺织业。依托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行业优势及上海国际家用纺织产业园、十七棉国际时尚产业园等载体

34、,引进、培养与提升3-5个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品牌,加大现有纺织服装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纺织服装与时尚创意的充分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提高质量、提升品牌为重点,扩大“正广与”梅林”等民族品牌与名牌产品的影响力,提升食品行业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的自动化操纵水平与食品生产的检测、操纵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与清洁生产操纵能力。以延伸链条、重塑品牌为重点,聚焦进展高档钟表机芯,同时培养进展多功能的高档新型成表,建成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档钟表机芯及成表研发、制造及服务基地。(四)提升进展商旅文体服务业以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控江路区级商业中心为重点,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能级,着力完善商务楼

35、宇及产业功能区商业配套,积极培养电子购物、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以重大活动举办为契机,促进“商旅文体”结合,商旅文体服务业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1、商贸服务业加快完善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特色商业街区构成的基础性服务业布局体系,加强市场流通功能塑造与贸易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进展零售业,积极培养与扩大各类热点消费市场,拓展网上消费、信用消费、循环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扩大节庆消费,加强消费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进展批发业,推动传统交易市场形态向现代专业贸易中心转型,加强专业化、多元化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完善生活服务业,提高餐饮业

36、品牌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进美容美发、沐浴等便民型服务业进展。鼓励进展新兴商业业态,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大力进展无店铺销售、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电话购物、邮购、个人配送业务等电子商务。2、旅游业依托杨浦“三个百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点与线路,培养区域旅游节庆品牌,提升旅游业进展能级。打造江湾一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商业旅游购物圈,新江湾城生态文化旅游区,沪东滨江水上旅游带等精品旅游景区与线路,逐步形成具有杨浦特色的“一圈、一区、一带、六线”的旅游格局。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创新培养“都市狂欢节”等旅游节庆品牌。加快杨浦旅游集散中心、杨浦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37、,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推进高星级旅游饭店建设,鼓励区内酒店进展品牌连锁或者与区外大型酒店集团联盟,组建或者引进1-2个有国际国内品牌的旅游集团。积极进展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金融与旅游保险,逐步健全旅游信息网络与假日旅游预报制度。3、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进展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出版印刷、节庆会展等产业,拓展形成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在新媒体、动漫设计、网络游戏等行业,集聚一批以原创内容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丰富多层次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推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进展,不断提升“管乐艺术节”百姓艺苑”等文化品牌效应,大力推进杨浦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建设。依托复旦大学等高校出版社,引进国际出版机构与各类出版策划

38、工作室,进展以版权制作、发行、贸易等为要紧内容的出版印刷业。4、体育健康产业以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建设为核心,培养体质监测与健康管理、健身管理与培训、赛事策划与运营、体育表演等有关体育产业。扩大世界极限运动大赛等引进赛事的商业效应,在江湾体育中心、新江湾城SMP滑板公园等开发引进融入时尚、挑战、趣味为一体的现代体育休闲娱乐赛事,提升体育服务业。引导与鼓励市民体育消费,进展健身休闲业。(五)保持房地产业稳固健康进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与市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中介经营与执业行为。优化房地产结构,科学配置功能性房产与住宅房产比重,提升商务楼宇品质,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在

39、重点功能区,做好规划引导,集中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领主导产业进展的高品质写字楼十二五”期间,新增商办楼宇面积300万平方米左右。加快商办楼宇周边配套环境建设,提高商办楼宇的综合品质与利用效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集中成片为主的旧区改造,推进90万平方米的旧区改造十二五”期间,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增供应2万套,构筑以动迁安置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住宅建设健康进展。加快生态宜居、绿色环保的人文社区建设,不断优化公共空间。对区域内的优秀历史建筑实施严格、科学的保护利用。不断完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五

40、、“十二五”期间杨浦区产业进展的重点布局根据城区总体布局,实施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以“聚焦重点、落实功能、突出特色”为原则,建立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开发机制,形成南北呼应格局,充分发挥五大功能区的集聚辐射作用,提升区域融合进展水平。图5-1杨浦区“五大功能区”示意图(-)五角场功能区建设以重大功能性项目为抓手,着力推动能级提升,重点进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教育服务、商务办公、商业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科教特色明显、商业商务发达、交通配套完善的区域性商业商贸中心。优化商业商务布局。继续完善商业商务配套、提升商业服务水平、营造浓郁的商业氛围,推动布局的合理化、品质化、特色化,

41、重点加快东方蓝海等项目建设。提升环岛商业商务能级。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继续完善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布局。加快推动商务楼宇项目的功能落地,重点加快合生广场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市级商务地标与国内一流的新型都市购物中心。基本建成创智天地。推动创智天地二期、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与高端要素集聚,推进创智天地广场、创智坊、科技园的内涵深化与功能提升,打造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与辐射带动力。(二)杨浦滨江进展带建设坚持历史保护与功能开发并重,公共设施环境与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先行,积极探索市区联动、合作共赢新机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滨江沿线,逐步将滨江进展带打造成以创新创意、科技商

42、务、观光休闲、会展论坛为要紧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带,成为杨浦新的增长极。复兴岛以西地区的加快开发建设。以沿江公共活动带为轴线,以渔人码头、杨浦区1街坊地块整体开发为抓手,使之成为服务经济集聚地与科技、知识、历史与文化的集中展示地。重点推进杨浦大桥近代工业遗址广场建设,建设滨江岸线公共绿地,塑造杨树浦路“近代工业第一街”沿线的整体城市新形象。核心区北延伸段探索产业升级改造新机制。依托高校学科特色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及产业化,支持军工路沿线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与转移结合开发,推动滨江北延伸段由传统工业制造区向工业现代设计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转型。(H)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

43、的科技园区建设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要紧抓手,加快推进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的品牌打造与能级提升,进一步发挥其区域知识经济增长极的作用。聚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加快推动现代设计业、国际工程咨询服务业、节能环保业与高端培训业等产业创新集群的培养与壮大。继续提升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国际设计一场等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上海“设计之都”核心功能区,建设与完善环同济设计创意创业等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国际化战略,引进国际知名的现代设计企业与国际设计界领军人物,举办区域性国际设计论坛,推进中国一意大利设计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环同济知识

44、经济圈的整体形象。推动科技园区功能提升。强化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政策聚焦与环境优化,促进科技园区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进展,继续鼓励科研院所建立一批由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化科技园区,与科技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共建产学研合作中心。表51“十二五”期间科技园区要紧进展方向重点园区要案领域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意设计、节能环保、国际工程咨询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先进制造业研发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财经类现代服务业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新能源与电力服务业上海水产科技园海洋水产科技上海教育服务园教育服务业上海知识产权园知识产权服务上海体育学院

45、国家体育科技示范园体育与健康产业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园、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等科技园区完善其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一体化功能,集聚进展知识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院所园区(四)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建设在云计算、特种电缆、传感器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与科技企业开展技术转移或者技术开发,共建产学研合作中心、知识服务中心与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等。依托西门子、大陆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进一步引进跨国公司与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形成高端资源、创新主体集聚进展的良好格局,使之成为联动浦东、对接长三角与全国、面向国际的总部研发集聚区。提升总部经济进展能级。加快推进宝地商贸广

46、场等产业载体建设与功能落地,推动平凉旧改地块等项目开发建设。以知名跨国公司相继落户为契机,集聚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地区总部。主动承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商务需求外移辐射,形成总部研发机构数量明显增加、总部经济规模效应明显加强的进展态势。加快与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对接联动,吸引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管理总部、研发总部与分销中心。优化商务进展环境。建设性保留与挖掘历史建筑,建设配套国际化社区,完善周边区域高端商务人士的居住、休闲、子女就学、家政服务等软硬件商业商务与居住配套环境,打造国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意创业、工作生活休闲的理想栖息地与高档商务休闲区。(五)新江湾城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建设以“

47、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为方向加快新江湾城建设,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整个城市设计过程中,优化国际化的公共环境建设,打造信息技术与城区进展全方位、深层次融合的智慧社区。南部打造现代商业商务功能区。以规划建设地下空间为重点,全面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知识商务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将知识商务中心打造成集高档办公、高星级酒店、剧院、商业与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通过提升南部商业商务区的集聚与辐射功能,与五角场功能区形成联动进展态势。西北部建成科教与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学科与人才优势,以国际科技产业园为载体,打造创新创业人才聚集与培养基地,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知名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科技教育服务企业等入驻园区。依托新江湾城特殊的环境资源,重点转移国内外成熟技术、孵化半成熟技术,着力打造研发服务业与总部经济基地。中部建设国际化品质生活区。以品质生活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