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弊病与对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1361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中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弊病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乡村中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弊病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乡村中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弊病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乡村中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弊病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乡村中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弊病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中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弊病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中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弊病与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透析乡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弊病与对策目录、,一 一HUB二农村中/J浮美术教学中的弊病及原因分析(一) 教学内容(二)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三)教学思维三改善对策(-)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和文化素养(二)强化审美教育(三) 积极开发乡土资源和民间传统资源(四) 分析新课标、探索新方法(五)改革过去的教育评价方式四结语摘要:本文立足于农村中/J淳美术教育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 教学思维四个方面总结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阻碍学生有效学习美术的弊 病,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关键词:乡村 美术教学 弊病对策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2、的教育方向是走向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 既遵循了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又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 分。美术教育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靠美术作品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开发学生智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其重点是培 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比较能力。然而,目前乡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大面积“空档,师资不足,教师素质低。很 多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很多学校没设美术课或者虚设美术课。美术教师不具备专 业素质,任何一

3、位教师都可任美术教学,致使美术课常常成为自习课。在新课程改革中, 许多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意识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一味的临摹, 课堂气氛低沉。资料缺乏,学生没有前进的动力,使学生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现在的许 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当成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一言堂的 现象依然存在;只是教书而非育人,忽略了才干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教法简单, 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墨守成规,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亦或是变成学习的 机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美术学科以其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在培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

4、的优势,创新教学成了美术教学的核心、灵魂,但就是这样一门学 科,在经济落后的农村,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制约,教师在认识上 存在着偏见。下文将会从几个方面分析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阻碍学生更好 地学习美术的弊病,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弊病及原因分析(-)教学内容在义务教育中,7-9年级初中美术教学的新课程标准里,谈到美术教育要适应素 质教育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的不足,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 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等问题。这个问题在教育观念相 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表

5、现得尤为明显。在不正确的观念的影响和自身素质制约 下,部分美术课教师缺乏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在农村的小学校,仍然存在着重知 识技能忽视审美文化素质的培养,把美术课当成模式单一的技术课的现象。大多数农村的 美术教师把美术单纯当作绘画课或临摹课,这种有悖于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陈旧观念,严 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艺术教育的开展。具体来看,农村美术教学内容单 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1 .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中重临摹、轻写生。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设备本身非常差,画室、石膏、教学挂图,幻灯片等教学资源一 无所有。加之教师对美术教学认识不良,往往在所谓的美术课上布置

6、的是死板呆滞的拓画 任务,完全无视美术写生这种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导致许多上美术课的学生一味简单机械 重复临摹仿造,美术课便成了仿造工厂。其实,在农村广大的自然界中,只要教师善于观 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遍地都是写生的好材料。如自然界有花 草树木、怪石烂骨,生活中的各种器皿、蔬菜瓜果,实验室、体育室中形态各异、质感有 别的器材以及学生每人在使用的文具和书,无不都能激发学生表现生活的欲望,无不都能 使学生画出有创意、有思想内容的图画来。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 容,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解。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要根

7、据学生的基础 和兴趣以及地方的环境设施加入或更改教学内容,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所学内 容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美术写生课无疑是 这样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课程,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2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重绘画、轻工艺。很多农村的教师都认为中小学美术课就是绘画,而往往忽略了工艺美术。其实工艺美 术在整个中小学美术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 能使他们心灵手巧,培养高尚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民间工艺美术尤其丰富多彩,婚姻 喜庆、抱子贺寿,代表幸福、吉祥祝福的剪纸,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戏剧面具,以及与

8、人为伴的许多生活用品,它们都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并且农村山 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用干树根制作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根雕;用砖瓦的 泥巴捏制各种小动物;用豆、麦、花生壳、瓜子壳、笋壳叶等农作物或河卵石粘贴成的各 种工艺品;纸板、麻布片、塑料、尼龙、皮革等边角料甚至植物的皮、叶、根等也可以当 材料。充分利用农村大自然的资源进行工艺美术教学,不但教的得心应手,学的灵活多样, 而且节省资金,变废为宝,一俭省,二美观。其实工艺性的美术教学,不仅能为贫困山区 无条件从事高档”绘画的美术教育带来诸多有益的补充和促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 动脑的能力及创新精神,绘画与工艺并重才能

9、互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有趣的美术学 习。(二)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1 .教学环境重室内、轻室外。美术专业的教师由于文化素质的薄弱,因而对于美术教育的人文化认识不够,无法体 会教学中人文价值的体现,不理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2的意义。这种认识的 缺乏,导致农村中小学的美术老师大多指导学生在教室内作画,要么闭门造车、要么依葫 芦画瓢。学生并非幻想家、空想家和复印机”,不亲自领略自然风光,观看小桥流水,目 睹春色满园,欣赏田园美景,感受牧童晚归,搜集生活素材,这样的美术创作就变成了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完全丧失了美术教学培养学生通过感受美去表现美的主旨。美术学习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与技巧

10、的训练,而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3 ,唯有走 出室外,进行动态的美术实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 才能真正扩大和加深学生对于美术的体验,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才 能让学生体悟美术文化及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内蕴,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小桥流水、春色满园、田园美景、牧童晚归等景象都是美术创作的2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L 3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最佳素材。室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乡土美术教学资源,而且在大自然中寓教于乐的方式比 室内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因地制

11、宜开展乡土中小学美术户外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感 受美,创作美术作品。虽然乡村的教学客观条件不甚理想,但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积极改造自身,提高素质,正确理解美术教育的内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其实美术教育 可以从自己周围环境出发,把乡村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加以开发利用。教 师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乡土美术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也可以使他们 描绘、制作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教师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 方,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乡土美术教学,自身素质也应该有所提高与完善,这要求教师不 断地了解、认识、挖掘当地的资源,收集各种材料,与

12、学生共同去探究,伴随学生一同走 进美的世界。2 .教学方式重静态、轻动态。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角色还没有转变,在教学中一直扮演着过去贯 有的主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掌握,师生间的交流是单向的, 乏味的,缺乏互动的交流过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课堂 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将和学生一起打破课堂的宁静,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进生活发现 艺术的真实。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共 发展的师生关系。美术教育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且大多数学生均喜欢,但学生的兴趣是短暂的, 教师若不依抓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

13、心理特征,而是以自己为主体,一画到底,这 样使学生静态被动地听那味同嚼蜡的教导,这样的教学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的。教 师只有JlI页应童心,投其所好,通过看、听、讲、做等多种综合活动,多与学生做互动式的 交流与教学,才能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去想象创新。如上校园写 生课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先到校园走走、看看、想想,到外面看看校园内各建筑物、 场地、园林、花台和草坪,以及它们的大小比例和位置关系,然后画下来。这样,学生先 认识了要画的对象,便能有的放矢,轻松自如地描绘出他们心中的校园。应该发展互动的 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倡多姿多彩的互动课堂教学的方

14、式。教师 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三)教学思维L重知识技能目标的训练,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新教材对学生的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同时 着手。而在农村学校,多数美术教师只重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单一目标培训,往往放弃了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培养。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今教育不容忽视的任务。学习 是每一个人终身的事情,在美术教育的过程和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美术 课程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同时美术是人文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在课程中 得到了关注,要求学生努力获

15、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学生的审美 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教学活动中显示出的综合性、多样性及审美情趣对学生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因此,三个课程目标是相互的,即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过 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们也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都重视,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2.教学评价重静态评价、轻动态评价。在农村,有的中小学的美术课程评价与过去相似,仍以教学目标检测学生美术作业, 是一种针对结果的静态评价方式。然而,相似的教学结果后面,可能是全然不同的教学过 程;而相似的教学过

16、程,又可能会导致差异巨大的教学结果。所以,静态评价方式很难帮 助我们全面把握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当今美术课程评价已经从过去那种关 注结果的静态评价转向了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把学生与教师在课程开发、实施,以 及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都纳入到评价的范围。可见,评价不再是对预期的教育结果进行 测量,还要对整个教育方案进行全面研究。不再只是采取“量的研究方法,更多关注质 的研究方法。评价的标准也不再是唯一的,而变得更加多元化,多几把尺子衡学生,在多 样的评价中开启学生学习的兴趣,评价方法的全面性会使美术课越来越生动,让学生能以 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识别美与丑,鉴别和评价美的种

17、类、美的程度。评价 的主体除了领导、教师外,还有学生,从一言堂”式的评价转向关注学生和教师的自我 评价。这种新的个性化评价理念,表现出价值多元,尊重差异的显著特征,适应了新时期 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三.改善对策(一)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和文化素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乡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养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的行为习惯,决不要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放松对教学的要求。要加强学习,寻找进修 机会,丰富自己的文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自身审美素养,还要了解相关学科 的基础知识,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专业知识。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具有理论 探索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

18、式,开发乡村资源,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质 量。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信念。(二)强化审美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强化审美教育,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农村的美术 课教学,要克服教师上课的随意性、无的放失,但也要防止培养学生当画家”或是在绘 画上有一技之长的思想。要面对农村现状,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绘画基础知识外,还 要着力于学生的审美素质、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如加强美术欣赏课教学, 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加强泥工、编织、装饰画、实物版画等课业,以训练学生的想象 和设计审美能力;通过礼貌待人,整洁大方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19、。(三)积极开发乡土资源和民间传统资源面对农村中小学简陋的教学设备,美术教师们往往束手无策。然而,农村特定的地域 环境又为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利用乡村独特的山水风光制订一些美 术教学内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或速写课,让学生了解山水写生,并激发他们对家乡的 热爱。结合本地的农特产制订产品包装设计课程,通过这种和家乡有关的实践性质的美术 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珍爱劳动成果,为家乡做贡献的思想。 让学生直接面对身边的艺术品或直接参与家乡艺术的创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感悟 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更好地融为一体。另外,民族民间艺术是

20、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以及智慧的创造,这种融入了各种情感元 素的艺术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和身份的象征。面对农村丰富的乡土民情和文化积淀,如 何把这种民族的、民间的文化和艺术融进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都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课程资源,而是一种责任,一种重要的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在教学内 容上应以传统文化为主,这样更能贴近生活、贴近文化传统,使学习的知识很快和生活实 际联系在一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民间传统文化不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充分体 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心态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从这些方面入 手便于农村学生们的理解与认识,也便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美术学

21、习中看得见摸得 着。开发农村的乡土资源和民间传统资源,既促进了人类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 还将极大地提高儿童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悟能力,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四)分析新课标、探索新方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联系实际,主动进行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创新。在把握新课标主题 的前提下,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性 学习、自由表现、主动探求和大胆设计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 验愉悦的心情和成就感。(五)改革过去的教育评价方式评价的科学合理,对学生来说,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应采用多元的、互动的评价方式,使不同先天

22、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 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 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要建立以学生的整体素质为首,与知识并重,注重学 生的个性特质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对学校进行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的全方位的综合考 核来界定学校的教育质量。四结语总之,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是由以上种种观念、认识、标准等多种因素 影响的结果。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 方式、教学思维等方面落实改革,使美术教学活动在帮助师生传送与掌握基本知识、原理 的技能的基出上,真正地成为培训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

23、力和创造力的审美教育。让 农村的学生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乡村独特的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享受审美教育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希望。参考文献:1李少元.农村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0李永正.小学美术教学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李大庆.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几艺术教育,2006.14唐长安,谢筱冬.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零陵学院学报,2004.15黄期对西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106谢子吉.面对现实开展农村中学美术教育J.宿州师专学报,2001.97黄晓玲.西部一乡镇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8王绍荣.农村美术教育断想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9张雪峰.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美术教育刍议J.艺术教育,2005.610丁晓华.农村小学美术课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体会J.希望月报,2007.311陈健勇.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12刘崇新,陈雪芬.贫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02.1113丁东晓乡土艺术融入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初探J.大众科学,2007.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