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附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探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1468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附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附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附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附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附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附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附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探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 病联盟(IDF)估计,全球各型糖尿病患者(2079岁)共计4.25亿,预计到2045年 将达6.29亿,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1.144亿(占全国总人数的10.9%),高居 全球首位,预计到2045年增长至1.198亿,可见糖尿病的防控形势严峻。2型糖尿病(T2DM)作为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危害在于其并发症。其中心血 管疾病(CVD)是T2DM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则显著 增加T2DM患者的死亡风险。此外,T2DM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 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T2DM合并CVD或心血

2、管危险因素患者 的管理一直是糖尿病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近年,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增加和深 入,人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知和管理方法也随之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和进 步于国内外糖尿病诊疗指南的更新中可见一斑,尤其是T2DM管理的相关内容, 越来越体现出从以“降糖”为中心到以“结局”为中心的观念变革。一、疾病控制-强化降糖的重要性国内外主要的糖尿病指南包括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 (AACE).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等国际机构制定的 指南,以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993年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

3、发现强化血糖控制(维持血糖浓度 接近正常范围,HbAlC6.5%)可以有效延缓1型糖尿病(TlDM)视网膜、肾脏和 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1998年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提示T2DM使 用磺服类药物或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PG6 mmolL)可以显著降低微 血管并发症风险。基于这些早期大型临床研究的循证依据,在稍早版本指南中, 如2004年CDS指南、2005年ADA指南与2006年IDF指南,均突出了强化降 糖在T2DM治疗中的重要性,尤其推荐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将HbAlC降至7%以 下。至此,对于T2DM管理的主流意见还是集中于血糖的控制,并期待强化降 糖可以降低远期大血

4、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后,多项针对强化降糖是否能够控制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 生和发展的大型临床研究陆续展开。其中,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行动计划 (ACCORD)研究在纳入了糖尿病病程较长、年龄较大且具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或己有心血管病史的T2DM患者后,发现强化血糖控制组全因死亡率增加且并 未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提前终止了研究。随后,2008年糖尿病与血 管疾病行动(ADVANCE)研究进一步显示,强化降糖并不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 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而2009年发表的美国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 (VADT)也显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强化降糖对主要心

5、血管事件、 死亡或微血管并发症(蛋白尿除外)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基于对过往研究的分 析发现,DCCT研究中强化控制组有降低CVD的趋势,但发生CVD的事件数 太少。UKPDS研究中,虽然强化治疗组较标准治疗组CVD事件下降16%,但 差异无显著性。可见,强化血糖控制能否降低CVD事件既往研究未得出明确的 结论。二、”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随着人们对强化降糖的重新认识,各大指南也逐渐推荐放宽HbAlC达标的 目标,并提出应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ADA、美国心脏病学 会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09年发表联合声明,指出虽然强化 降糖并未体现出明确的可降低C

6、VD发生的益处,但无论是对微血管疾病还是大 血管疾病,HbAlC B细 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GADA)将糖尿病重新划分为5种类型,其中不同类型糖 尿病患者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不同,而且不同类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也不同, 如严重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SIDD)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更高,严重胰岛素抵抗 型糖尿病(SIRD)患者发生慢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 险更高。这一糖尿病精细化分型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奠定了 基石。基于此,未来的糖尿病治疗,亦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各型的结局特征, 优先选择瞄准并发症、改善结局的药物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这将会成为糖尿病 治疗的新策略。

7、三、多重风险因素的综合管理2008年,丹麦StenO-2研究在平均随访7.8年后发现,综合管理控制血糖、 血压、血脂等多重危险因素,能够显著降低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 风险。这一研究结果提示综合防治糖尿病患者所并存的多重危险因素可以预防、 控制、延缓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改 善患者预后,特别是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更应在其早期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 综合干预。这一时期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将糖尿病的治疗带入了综合管理的时代, 开始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最佳治疗时机、针对合并症的治疗、平衡降糖的安全性 和获益。而在2010年我国的CDS指南就已提出,”对2型糖尿病

8、基于循证医学 证据的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 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2013年CDS指南则是将中国2型糖尿病 综合控制的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四、心血管结局研究带来指南的新变革一”强调心血管结局”2007年,NiSSen等发表了 1篇高质量的meta分析,将降糖药物的心血管安 全问题推到了世人面前。200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作为监管机构, 要求后续面世的新型降糖药物需进行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以评价药物的心血 管安全性。迄今为止,已开展包括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 -I(GLP-I)受体激动剂、钠

9、-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Er2)抑制剂三类新型降糖药物 在内的十余项CVOT,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研究不但证明了降糖药物的心血管安全 性,而且还发现SGLT2抑制剂与部分GLP-I受体激动剂还具有心血管及肾脏保 护作用。1 .新型降糖药物的心血管结局研究:2013年,第一个以心血管安全性为主要终点的CVOT,即DPP-4抑制剂沙 格列汀的SAVOR-TIMI53研究结果公布,从此拉开了降糖药物心血管安全性研 究的大幕。此后,其他几种DPP-4抑制剂的CVOT相继公布,结果显示,与安 慰剂组相比DPP-4抑制剂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但均未显 示心血管保护作用。而另一类肠促胰素

10、治疗药物GLPJ受体激动剂的CVoT茸 果却不尽相同,其中LEADER、SUSTAIN-6 REWIND和HARMONY研究显示, 利拉鲁肽、索马鲁肽、度拉糖肽和阿必鲁肽显著降低MACE风险,而EXSCEL、 EuXA、PIONEER-6研究并未显示出心血管获益。关于SGLT2抑制剂的CVOT, 已完成的 EMPA-REGOUTCOME CANVAS Program. DECLARE-TIM158 研究 显示,SGLT2抑制剂能显著降低伴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合并CVD的T2DM 患者MACE、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风险。SGLrr2抑制剂与部分GLP-I受体 激动剂相比传统降糖药物,都能显著

11、降低MACE发生风险,其中SGLT2抑制剂 能够更好地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风险、全因死亡率,而GLP-I受体激动剂 则降低心梗、卒中风险的能力更强,可见两类药物在心血管结局方面各有所长。而在肾脏事件的影响方面,有研究显示DPP-4抑制剂在一定程度具有改善 尿蛋白的作用,但并未改善肾脏结局。GLP-I受体激动剂CVOT肾脏结局(次要 终点)显示GLP-I受体激动剂有一定的肾脏获益,但可能主要源于GLP-I类似物 能减少糖尿病患者大量白蛋白尿。SGLT2抑制剂的CVOT结果显示,使用SGLT2 抑制剂可降低新发蛋白尿和新发大量蛋白尿的风险及增加蛋白尿逆转的可能性。 此外,SGLT2抑制剂具有延

12、缓CKD进展作用。DECLARE-TIM158研究次要终 点显示,达格列净可使肾脏硬终点事件IeGFR下降40%至60 mlmin1(1.73 m2)-l,新发ESRD,因肾脏疾病死亡风险减少47%; EMPA-REG对肾脏结局 的事后分析显示,恩格列净使肾脏复合终点事件减少39%, CANVAS在探索性 终点中显示卡格列净使肾脏复合终点事件减少40%o近期,以肾脏结局(终末期 肾病、血清肌好倍增、肾脏或心血管死亡)为主要终点的CREDENCE研究结果 显示,卡格列净降低了主要肾脏终点的发生风险30%。目前,达格列净和恩格列 净对CKD患者肾脏结局作用的研究也正在进行。虽然三类新型药物都能减少

13、蛋 白尿,但如果考查肾脏硬终点事件则SGLT2抑制剂可能更优。以上CVOT结果 的公布极大地促进了糖尿病治疗指南的更新,在继往”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基础 之上,开创糖尿病患者心肾保护新时代,体现了”以心血管结局为导向”的药物治 疗策略。2 .新版国内外主要指南的治疗策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最新版为2017年版,指南主要的更新如下:(1)更 新了 T2DM高血糖治疗路径,即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后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 (HbAlC2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2)在突出二甲双服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将 以往的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药物治疗,改为了单药治疗、二联治疗、三联治 疗和胰岛素多次注射;(3)

14、在口服降糖药部分新增了 SGE2抑制剂,由于当时 SGL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在我国上市时间很短,且许多大型CVOT结果尚 未公布,故指南只对其作用机制、降糖效力、低血糖风险、其他作用、不良反应 作了详细说明。随着近两年新型降糖药物在中国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及国内外糖尿病治疗指导性文件的更新,将为新一版CDS指南的撰写提供依据。2019年版ADA指南有关新型降糖药物的推荐更新如下:(1)对于有ASCVD 的T2DM患者,可在降糖治疗中使用SGE2抑制剂或GLP-I受体激动剂;(2) 对于有ASCVD并可能发生心衰的高危患者或已合并心衰的患者,首选SGLT2 抑制剂;(3)对于伴有C

15、KD的T2DM患者推荐使用能够延缓CKD进展或(和)CV 事件发生风险的SGLT2抑制剂或GLP-I受体激动剂;(4)更新了注射药物强化降 糖治疗路径,建议对于需要更有效注射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在胰岛素前首选 GLP-I受体激动剂。2019年Esczeas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指南延续了 2019ada 指南中“关注结局”的治疗理念且更进一步。推荐首先应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 风险,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降糖药物。对于合并ASCVD或属于高危/极高危CV 风险,无论其HbAlC控制水平是否达标,均应使用SGLT2抑制剂或GLP-I受 体激动剂,其他情况的患者仍应首选二甲双胭。同样基于最新的

16、循证证据,刚刚 发布的2020版ADA指南在2019版基础上更新了建议:对于明确有ASCVD或 伴有CV高危因素、CKD或心衰的T2DM患者,无论HbAlC水平如何,推荐使 用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SGLT2抑制剂或GLP-I受体激动剂作为降糖方案的一部 分。随着越来越多临床研究和meta分析为SGLT2抑制剂/GLP-I受体激动剂在改 善血糖控制的同时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作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也引起了其它 领域的重视。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eC)和AHA联合发布的CVD 一级预防 指南提出,T2DM合并CVD风险因素者考虑给予SGLT2抑制剂改善血糖控制和 降低CVD风险。再一次提示我们临

17、床上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量,而不 只是关注患者所患疾病中的一个。五、总结和展望通过对糖尿病领域重要指南变迁之路的梳理,可以发现正是对临床新问题和 新型治疗药物的探索,一步步促进了糖尿病治疗理念的变革,即从单纯的”控制 血糖到以结局为导向”的治疗策略更加深入,而SGLT2抑制剂及部分GLP-I受 体激动剂也因其明确的心血管或肾脏获益在各大指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近期公布的DAPA-HF研究更进一步显示,无论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SGLT2抑 制剂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恶化风险。目前,其他以心衰和肾脏 病变事件为主要观察终点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届时将提供更丰富的证据,对 多

18、个领域指南的制定产生影响,开启糖尿病和心衰治疗领域的新纪元。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模式探究【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因治疗不当可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和过早的死亡。良 好的自我管理干预可以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延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并提高其生活 质量,本文介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以及通过分析三种干预模式:知信行、 授权教育和全程教育的特点,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对 象及应用情况。【关键词】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模式1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2型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应采用科学、合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综合策略, 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提高运动量、针对性药物的治疗、实时的血糖监测以及糖

19、尿 病教育等方式进行个体的自我管理。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干预措施,结合良好的生 活方式及必要的药物,虽然无法彻底治愈糖尿病,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如下:(1)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情况:徐灵莉等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4月的 483例糖尿病中41.7%51.7%接受过有关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能够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结合运动和针对性用药提高健康水平;31.3%的患者参加 过关于糖尿病自我干预的相关讲座,但个体实行情况欠佳。12%的患者对糖尿病 相关知识毫无了解。(2)糖尿病饮食:杨小平等在2009年前的15年间,对6330例糖尿病

20、患者 进行了饮食控制的水平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的个体管理水平 存在极大的差异,而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来自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 化程度、饮食习惯。医生可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进行 健康化饮食。(3)适度运动:Dulos等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血脂,增加血管弹性, 放松心情,改善心肺功能。陈悻等进行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 93.2%的2型糖尿病患者习惯于采取饭后散步的方式调节身体的胰岛素水平。对 于运动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等相关因素进行选择,而散步无疑是适 合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4)血糖监测:嵇加佳等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

21、难以做到合理的实时血糖 监测,因病情不同,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频度的血糖监测。在 治疗过程中对血糖的监测,能够帮助医生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及时合理调整治疗方 案,安全控糖,尽可能减少血糖异常波动。(5)药物治疗:王丽娟等对240名患者进行用药调查,79.2%患者都能够做 到按时按量服药。黄金等的研究中,大部分患者能够做到规律性用药。2干预模式2.1 知信行模式2.1.1 概述知信行简而言之就是从了解到相信再到行动的全部过程。从更深层次的方向 来看,知信行包括了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等一系列的含义。这一理论的主要 理念为:只有当人们获得了有关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具有强烈的责

22、任感,才能逐步形成信念;知识只有上升为信念,才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改 变行为。2.1.2 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知信行能够应用于对2型糖尿病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研究。探索影响糖 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知识上的有效传播,在形成健康 认知模型之后,考量其健康行为的改变。熊翠等利用知信行干预模式进行糖尿病 患者的血糖监测习惯的养成,结果跟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个体干预水 平,血糖监测数据的统计能够满足疾病的分析需求。2.1.3 小结知信行模式能够在不同阶段对患者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最终实现患者个体 管理及干预水平的提高,让患者随着疾病进展而养成有益于病情发展的影响

23、。2.2 授权教育2.2.1 概述授权教育主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由病人的主观感受控制一系列教育模式的 完成,其核心理念是由患者提出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医生站在解决问 题的角度上,根据问题的情况引入个体管理的范畴,主要应用患者的个体发展而 提出可行的改善措施,让患者感受前后的直观变化,由此引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2.2.2 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Tang等研究发现,授权教育方法能够通过促进患者运动习惯的养成和改善 饮食结构,有效的促进血糖水平稳定。赵秀君等认为,授权教育模式能够帮助患 者从心理层面认可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方式,获得了超越传统方式的效果。2.2.3 小结授权教看这一方式

24、,对于信息给予方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要求较高,除 了必备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制定可行方案。2.3 全程教育2.3.1 概述全程管理主要理念为:对患者患病的全程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保证患者能 够获得一对一的治疗方案。2.3.2 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这一模式在我国是由范丽凤等最先采用,她们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全程健康 监控,来提供医疗服务。陈运香等构建了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和家庭管理三 位一体的全程健康服务,这一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各方面水平及指标控制都起到 了良好的效果。2.3.3 小结全程教旨对于患者的治疗来说无疑是较为完善的方案。然而,这一模式需要 加强医

25、院和社区的信息流通,加强双方的合作,这也是未来我国医疗体制的发展 方向。2.4 互联网干预2.4.1 概述互联网+糖尿病管理”即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监测等技术,将互联网 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管理。2.4.2 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互联网干预是基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APP、 基于互联网的血糖监测系统和互联网远程视频等模式对糖尿病人管理干预的方 式。2.4.3 小结互联网干预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糖尿病管理干预模式,也是弥补其他干预 模式不足的有效方式。但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占有一定比例,而大多数老 年患者并不擅长操作智能手机程序及应用互联网,因

26、此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管理 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会受到限制。3建议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而言,各种模式都存在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以当 前的作用基础,采取多种模式的融合,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反馈。同时,建设家庭 和医院之间的“中点站”,完善社区医疗设施及人力水平,充分的利用社区医疗服 务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干预。最后,构建糖尿病患者信息网络,使大数据在治疗方 面发挥最大价值,使患者感受到医疗系统对其各治疗阶段给予的专业支持,提高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UJ黄敬亨.健康教育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陆樱花.知信行干预模式在II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 (中旬刊),20

27、15.熊翠,万青,黄乔.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 监测能力的影簪J.齐鲁护理杂志,2015.41 Anderson RM, Funnell MM, Buter PM etal.Patien empowerment :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JJ.Diabetes Care, 1995.5范丽凤,潘长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2001.6杜宏宇.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能力及应激相关因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 糖影响的研究J.苏州:苏州大学,2016.7陈璐,陈适,许可,等.糖尿病患者行为方式与血糖控制关系J.中国 公共卫生,2017.18林红,王雪晴,马琳,等.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 响J.分子影像学,2016.19程秀丽,刘延迪,李菲.基于微信平台多媒体形式的延续护理在糖尿病 患者教育中的应用UL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