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智能门锁系统.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1768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寓智能门锁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寓智能门锁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寓智能门锁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寓智能门锁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寓智能门锁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寓智能门锁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寓智能门锁系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13.310A91团体标准T/CESAXXXX-2020公寓智能门锁系统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己授权的专利证明材料为专利证书复印件或扉页,已公开但尚未授权的专利申请证明材料为专利公开通知书复印件或扉页,未公开的专利申请的证明材料为专利申请号和申请日期。2020-发布2020-XX-实施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发布版权保护文件版权所有归属于该标准的发布机构,除非有其他规定,否则未经许可,此发行物及其章节不得以其他形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再版或使用,包括电子版,影印件,或发布在互联网及内部网络等。使用许可可于发布机构获取。目录1范围12规范

2、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系统功能要求25信息安全要求56通信要求67门锁终端要求68系统安装要求10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池容量试验方法11附录B(规范性附录)NB-IoT通信试验方法12附录C(资料性附录)NB-IoT网络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14本文件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XXXX提出。本文件由XXXX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O公寓智能门锁系统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寓智能门锁系统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安全防护为目的,安装于公租房、廉租房、人才公寓、智慧校园等公寓场所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安装及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内容通过文中的规

3、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注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8897.2-2013原电池第2部分:外形尺寸和电性能要求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30148-2013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A374-2019电子防盗锁YD/T3337

4、面向物联网的蜂窝窄带接入(NB-IoT)终端设备技术要求YD/T3338面向物联网的蜂窝窄带接入(NB-IoT)终端设备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智能门锁系统digitaldoorlocksystem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远程管理,使用电子与信息技术识别、处理相关信息,实现门锁终端的启闭控制、状态查询、管理权限分配、记录和报警等操作的设备(装置)和网络。3.1.2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基于3GPP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技术,使用180kHz的载波传输带宽,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

5、据连接。安全相关信息securityrelevantinformation可输入并更改门锁终端安全状态的识别信息、身份验证信息、密钥以及固件升级信息。3.2缩略语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API:应用平台接口(APPIiCatiOnPlatformInterface)IOT: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SINR: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4系统功能要求公寓智能门锁以

6、多种无线通信方式直接接入业务运营平台或通过设备管理平台与业务运营平台进行双向通信。公寓智能门锁系统具备端到端远程安全接入能力以有效地实现门锁控制、状态查询、告警及命令下发等功能,可以更好地保隙住户人身财产安全及提高房屋管理单位的管理效率。对于本章节未给出试验方法的项目,通过目测、操作、文件核查等方式检查公寓智能门锁系统是否满足本标准相应的要求。4.1系统概述公寓智能门锁系统主要由智能门锁终端、设备管理平台和/或业务运营平台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门锁终端可通过无线通信和/或有线的方式直接接入业务运营平台,亦可通过与设备管理平台的连接与业务运营平台进行通信,完成业务使用时的

7、多种功能。图1公寓智能门锁系统架构无就双向通信右线双向通信4.2系统构成4.2.1业务运营平台业务运营平台由计算机、服务器、显示终端等硬件和支持智能监控和管理的软件组成,以统一的人机交互界面来实现公寓智能门锁的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4.2.2设备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支持公寓智能门锁终端的接入,支撑门锁终端到业务运营平台的网络双向通信。设备管理平台提供连接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并向业务运营平台开放标准APl接口。4.2.3智能门锁终端智能门锁终端可以采用多种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NBTOT、WiFi、ZigbCe及蓝牙等来实现与业务运营平台的通信。门锁终端具有执行指令及信息采集等功能。4.3系统

8、功能4.3.1权限管理系统应具有使用权限管理功能,在以下操作时,应设定操作权限或具有相应授权机制:a)对系统操作(管理)员的授权管理和登录核准应进行管理,应设定操作权限,使不同级别的操作(管理)员对系统有不同的操作能力;应对操作员的交接和登录系统有预定程序。系统应将操作员及操作信息记录于系统中。b)应能设置门锁终端的使用时限,在使用时限内数字钥匙和/或PlN钥匙和/或生物钥匙应能正常开锁,超过使用时限的数字钥匙和/或PIN码钥匙和/或生物钥匙应不能控制开锁。4.3.2识读功能4.3.2.1应能通过门锁终端获取操作信息及钥匙信息并对目标进行识别,且能够将信息传递给管理平台,也可接受管理平台的指令

9、。4.3.2.2具有生物识别方式的系统应有“误识率”、“识读响应时间”等指标,并且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列举出。其生物识别模块的误识率应不大于1机4.3.2.3采用数字钥匙和/或PIN钥匙识读的,其编码组合数应不少于10工4.3.2.4对门锁终端识读装置的操作以及接受管理平台的指令等应有对应的指示信号。4.3.3系统响应时间远程授权模式下,从发起授权请求始至获得开锁授权和/或门锁终端执行开锁动作的时间,应小于30so本地授权模式下,从识读装置获取数字钥匙和/或PIN码钥匙和/或生物钥匙信息始至门锁终端执行开锁动作或提示授权验证失败的时间,应小于2s。4.3.4计时系统的与事件记录、显示及识别信息有

10、关的计时部件应有校时功能。业务管理平台管理软件每天宜设置向其他的与事件记录、显示及识别信息有关的计时部件校时功能,且24h计时误差应不大于5s。4.3.5软件及信息保存要求要求如下:a)门锁终端需要的所有软件均应保存到固态存储器中。b)具有文字界面的系统管理软件,用于其操作、提示、事件显示等的文字应为简体中文。C)系统在断电168h后保存的密钥(钥匙)信息及各记录信息不应丢失,电源恢复正常后,门锁终端应能正常进行启闭。将出入事件、操作事件、报警事件等记录存储于系统的相关载体中,并能形成报表以备查看。业务运营平台的事件存储载体,应根据管理与应用要求至少能存储不少于180d的事件记录,存储的记录应

11、保持最新的记录值。事件记录采用4W的格式,即When(什么时间)、Who(谁)、Where(什么地方)、What(干什么)。其中时间信息应包含:年、月、日、时、分、秒,年应采用千年记法。经授权的操作(管理)员可将授权范围内的事件记录、存储于系统相关载体中的事件记录信息,进行检索、显示和/或打印,并可生成报表。事件记录应具备备份功能。4. 3.7报警在发生以下情况时,门锁终端应向系统上报报警信息:a)采用未授权的数字钥匙和/或PlN钥匙和/或生物钥匙在5Inin内连续错误输入次数达到制造商文件中规定的次数时(次数范围:15);b)当拆除门锁终端的防护面时;C)当门锁终端的供电电压低于标称电压值的

12、80%时。4.3.8应急开启应急的概念定义系统应具有应急开启的方法。如:a)使用机械钥匙应急开启;b)使用制造商特制工具采取特别方法局部破坏系统部件后应急开启,且可迅即修复或更换被破坏部分。C)系统通过应急授权进行开启O注:应急开启方式不限于以上几种。4. 3.9固件更新智能门锁系统应具有固件更新功能。且固件更新应具有有效保障机制,以确保固件校验失败或更改失败时,智能门锁仍处于安全可用状态,且能重新更新。4.4电源4.4.1供电方式系统应采用低电压直流电源(如电池)或交流电网电源转直流低电压进行供电。4.4.2电池容量当门锁终端使用电池供电时,电池容量应能保证系统至少6个月的正常使用,且门锁终

13、端可以正常启,闭3000次以上。试验按附录A的方法进行。4.4.3欠压指示使用电池供电时,当门锁终端的供电电压低于标称电压值的80%时,应能给出欠压指示,并能将电池欠压信息上传至管理平台。给出欠压指示后的门锁终端应还能正常启、闭不少于50次。对门锁终端连续进行多次启、闭操作期间,测量电池(或电池组)的输出电压,当测得的电池(或电池组)的电压降至其额定电压的80%时,继续进行启闭操作,记录受试门锁终端仍能连续启、闭的次数。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85%110%范围内变化时,系统不需要作任何调整应能正常工作。将供电电压分别调整至额定电压值的85%、100%、110%进行试验,每次试验时间为10min,在

14、每个电压值下各进行3次启、闭操作,受试门锁终端不应出现拒开、误开现象。4. 5稳定性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连续通电168h,每天进行不少于20次的启、闭操作,不应出现重启、数据丢失、异常离线等现象。5信息安全要求本章节的试验通过目测、操作、文件核查等方式进行。5. 1授权任何产生一次编码的应用软件应使用授权方法(如密码或智能密码钥匙)来访问和操作,且对授权过程中存储的任何种类数据进行数据保护。应用软件使用的授权和数据保护方法应由制造商说明。5.2电子钥匙5. 2.1电子钥匙应具有唯一的识别号。识别号的长度应至少为32位。通常,识别号仅用于审核目的。若序列号也用作安全相关信息,则不应在钥匙上可见

15、。6. 2.2若任何安全相关信息在电子钥匙中未经加密存储,制造商应在其手册中给出说明,并提示使用风险。7. 3传输加密应对智能门锁系统传输的安全相关信息进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读取。系统使用的加密方式应由制造商说明。5.4身份验证在智能门锁系统的设备之间启动通信需要身份验证。认证方法应由制造商说明。5. 5安全信息存储在智能门锁本体上存储的安全相关信息应进行加密,加密方法应由制造商说明。5.6 密钥管理密钥应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存储、创建、传输和访问密钥的方法应由制造商描述。此要求也适用于制造商的初始化过程。5.7 用于数据传输的密钥智能门锁系统应配备随机生成的密钥,但工厂预设密钥除外。随机

16、数的产生方式应由制造商说明。密钥应可现场更改。若新钥匙得到确认,其应是唯一可用的钥匙。5.8 密钥修改在将智能门锁系统投入运行之前,应更改预设的工厂密钥。密钥更改后,工厂预设密钥应不可使用。5. 8.2密钥交换密钥交换机制应至少提供与数据传输方法同等的安全强度。交换机制应由制造商说明,说明的内容至少包括加密算法和密钥长度。6. 8.3密钥更改制造商应提供用户说明,说明密钥变更的程序和频率。只有在输入授权码后才能进行更改。如果密钥更改是在带外进行的(在先前建立的通信方法之外),则应遵循5.6要求。6通信要求7. 1传输要求系统中,智能门锁终端与管理平台的通信,宜采用多种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NB

17、-IoT.WiFi.Zigboe及蓝牙等传输方式,且系统应对传输路径的故障进行监控。采用NBToT通信制式的门锁终端,其通信能力宜参考YD/T3337的要求。7.2 系统应用层重传采用NBToT通信技术的系统在配置远程开锁功能时,下发开锁指令期间应禁止应用层重传功能,避免非即时授权开启。试验按附录B.4规定的方法进行。7.3 最小灵敏度电平采用NBToT通信制式系统的门锁终端最小灵敏度电平应优于-120dI试验按附录B.5规定的方法进行。7门锁终端要求本章节的试验按GA374-201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7. 1外观门锁表面应无明显的变形、裂纹、褪色,也不应有毛刺、砂孔、起泡、腐蚀、划痕、涂层脱

18、落等缺陷。8. 2外壳防护等级门锁的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2017中IP52等级的规定。8.2 主锁舌伸出长度当钩舌/爪舌为主锁舌时,锁舌伸出长度A级和B级应均不小于14mm;除钩舌/爪舌以外的锁舌作为主锁舌时,锁舌伸出长度A级应不小于14mm,B级应不小于20mm08.3 主锁舌灵活度用手动部件操作主锁舌的转动扭矩应不大于3N-m,主锁舌启、闭应无阻滞现象;对装有应急机械防盗锁头的门锁,用机械钥匙操作主锁舌的转动扭矩应不大于1.5N-m,主锁舌启、闭应无阻滞现象。7.5强度7.5.1锁壳强度锁壳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在承受2.65J的冲击强度及IlON的静压力试验后,不应

19、产生明显的变形和损坏。7.5.2主锁舌抗轴向静压力门锁的主锁舌(钩舌/爪舌除外),在承受表2规定的轴向静压力后,锁舌回缩量应不大于5mm,且锁应能正常工作。表1主锁舌抗轴向静压力单位为牛顿安全级别轴向静压力A级1000B级30007.5.3主锁舌抗侧向静压力门锁的主锁舌(钩舌/爪舌除外),在承受表3规定的侧向静压力后,锁应能正常工作。表2主锁舌抗侧向静压力单位为牛顿安全级别侧向静压力A级1500B级60007.5.4钩舌/爪舌强度当钩舌/爪舌作为门锁的主锁舌时,在承受表4规定的载荷后,锁应能正常工作。表3钩舌/爪舌强度单位为牛顿安全级别钩舌/爪舌侧向静压力钩舌轴向拉力钩舌抗脱出力级200020

20、002000B级4000400040007.5.5手动部件强度对闭锁后位于防护面的手动部件分别施加表5规定的静拉力和扭矩时,锁具不应开启,手动部件不应产生变形或损坏。表5手动部件强度安全级别静拉力(N)扭矩(Nm)A级160025B级1600507.5.7识读装置强度具有键盘盒和/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或读卡器等识读装置的门锁,在识读装置上施加IlON的静压力,作用60S后不应产生永久性变形和损坏。7.6钥匙7.6.1数字钥匙抗静电在数字钥匙的信息载体上任意点与地之间施加1500V静电电压,数字钥匙的性能不应受到影响。7.6.2机械钥匙强度对装有应急机械防盗锁头的电子防盗锁,其机械钥匙的强

21、度应符合GA/T73-2015中5.2.6的规定。7.7耐久性门锁在额定电压和额定负载电流的情况下,进行IOoOo次锁具启、闭操作,试验后不应有电气部件或机械部件的损坏或失效,且应能正常工作。7.8防技术开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技术手段实施技术开启,A级5min内,B级Iomin内,锁不能被开启。7.9环境适应性7.9.1气候环境适应性按表7的规定对门锁进行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状态改变,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盐雾试验后门锁的外露金属零部件表面还不应有锈蚀。表7气候环境适应性Jiili试验条件持续时间状态高温温度:(552),C4h工作状态低温温度:-(103)r

22、4h工作状态恒定湿热温度:(402)C相对湿度:(93+3)%48h工作状态盐雾盐溶液浓度:(50.1)%温度:(352)C喷雾时间:每隔45min喷雾15min盐雾沉降量:1. OmL(h80cm2)2. OnL(h80cm2)48h非工作状态按表8的规定对门锁进行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试验前门锁处于正常锁闭状态,试验后不应出现开启现象且应能正常工作,锁内各机械零件、部件无松动,外壳无变形和损坏。表8机械环境适应性项目试验条件状态正弦振动频率范围:(10150)Hz加速度:5ms2振动方向:X、Y、Z三个轴向扫频速率:1oct/min扫频周期的数目:1工作状态冲击加速度:150ras2脉冲持续

23、时间:Ums冲击脉冲波形:半正弦冲击轴向数:6每轴向上的脉冲次数:3工作状态自由跌落跌落高度:1m几何面数:6各个面跌落次数:1次是否带包装:是非工作状态7.11电磁兼容7.11.1静电放电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17626.2-2018中试验等级4的规定,试验中门锁不应有误动作,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7.11.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17626.3-2016中试验等级3的规定,试验中门锁不应有误动作,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且试验后数字钥匙不应出现数据变化或失效。7.11.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采用交流电网电源供电的门锁,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

24、符合GB/T30148-2013中第12章的规定。7.11.4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采用交流电网电源供电的门锁,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应符合GB/T30148-2013中第8章的规定。7.11.5浪涌(冲击)抗扰度采用交流电网电源供电的门锁,浪涌(冲击)抗扰度应符合GB/T30148-2013中第13章的规定。7.12安全性7.12.1抗电强度采用交流电网电源供电的门锁的电源引入端子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抗电强度应符合GB16796-2009中5.4.3的规定。7. 12.2绝缘电阻采用交流电网电源供电的门锁的电源引入端子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16796-2009中5

25、.4.4的规定。8. 12.3泄漏电流采用交流电网电源供电的门锁工作时的泄漏电流应符合GB16796-2009中5.4.6的规定。9. 12.4阻燃锁外壳的非金属部件的阻燃应符合GB16796-2009中5.6.3的规定。8系统安装要求8.1门锁终端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目标的识读操作。8.2采用NBTOT通信制式系统的门锁终端的安装环境宜符合附录C的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池容量试验方法A.1测试系统智能门锁终端电池容量试验的测试系统如图A.1所示。直流电源分析仪注:智能门锁终端工作电流,也可采用其他等效方式获取。例如:智能门锁终端利用直流稳压源供电,通过在稳压源与门锁终端间串联电流分析仪器实

26、现。图A.1电池容量测试系统图A. 2测试步骤不同种类原电池自损系数应参考GB/T8897.2-2013的要求。电池容量测试步骤如下:a)智能门锁终端外接直流电源分析仪供电,并与业务运营平台连接,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b)通过远程授权启闭门锁终端20次,以不低于10次/秒的采样速率对门锁终端的工作电流进行采样并记录;c)对记录电流值进行分析,统计门锁终端完成规定次数启闭过程的平均工作时间7(h),及该过程的平均电流值G,则单次开锁耗电量D尸TIXG,d)统计门锁非开启时底电流平均值C2;e)根据电池容量需要满足正常使用至少6个月,且3000次的启、闭次数,平均每天启闭次数为17次。因此,1天内

27、门锁启闭过程耗电量为D2=17XD,非启闭时耗电量D3=C2X(24T7XTJ,计算出1天的总耗电量Dd=D2+D3;f)公寓门锁标称电池容量Dt,电池自损系数a,即可得理论门锁使用时间T=aXDtDd,T应不低于6个月。注:若系统具有多种通讯方式和/或远程授权方式,应选择最为耗电的方式进行a)f)的测试。附录B(规范性附录)NB-IOT通信试验方法B.1概述为了更好地保障本标准中采用NB-IoT技术进行通信的公寓智能锁系统的现场应用,本附录参考YD/T3338并列举了NBToT通信要求的具体试验方法。B. 2测试系统.NBTOT通信试验的测试系统如图B.1所示。.射频可倜衰T暨 减器NB-I

28、oT基测试条件:NBToT基站单发,NPDCCH最大重复次数为128,NPDSCH最大重复次数为32图B.1NB-ToT通信测试系统图10. 3测试样机准备要求需至少提供测试样机一台,测试样机功能需求及附属资料要求如表B.1所示。表B.1测试准备要求序号需求说明1产品说明书包含规格书及使用说明书2支持的频段及目标市场的频段产品支持的频段,目标市场工作的频段3射频测试接口射频链路需预留射频接口或者焊接测试射频线,并标识出其位置4休眠模式测试样机休眠模式方便设置或关闭休眠模式5ATCommand接口ATCommand调试接口需预留,用来查看测试样机的状态和发送ATcommand6假电池测试极限条件

29、下的射频性能,需提供假电池或者引出终端供电的正负引脚7UEIOg工具请向模组厂商获取该测试工具,工具安装使用方法,包含相关序号需求说明文件如decode,xml8Debug接口终端须引出模组调测接口(debugrxdebugtxgnd)9终端插卡方式实验室测试要求采用卡槽方式安装SlM卡,APN不要锁定10中央管理平台账号及权限配套中央管理平台,并提供对应的测试账号,账号带有对终端配置及状态读取的权限11唤醒模式送测样机应能周期性唤醒面板用于NB-IoT通信,模拟人为唤醒,建议周期为5分钟B.4系统应用层重传试验测试系统如图B.2所示,测试准备要求需要满足表BJ的要求,测试步骤如下:a)调整可

30、调衰减器,使测试的NBToT门锁终端RSRP达到NBToT制式系统工作的通用网络条件;b)远程授权开锁10次,确认是否每次均能正常开启。若开启成功率为100%,则记录此时可调衰减器的值;若开后成功率非100乐则减少可调衰减器值,并重复本步骤直至开启成功率到达100%;c)增加可调衰减器的值,使得NBToT公寓门锁不能连接网络;d)下发开锁授权指令,5min后恢复可调衰减器到步骤b的值;e)等待网络恢复后,在Imin内确认门锁是否均处于锁定状态。若此时门锁不能被开启,则系统应用层没有重传机制。若门锁能被开启,则系统应用层有重传机制。注1:测试NBTOT门锁终端RSRP可通过近端调测工具直接读取;

31、注2:无线网络信号干扰噪声比SlNR不小于-3dB,且信号强度RSRP不小于T15dBm一般可认为满足NBToT制式系统工作的通用网络条件。B.5最小灵敏度电平试验测试系统如图B.2所示,测试准备要求需要满足表B.1的要求,测试步骤如下:a)调整可调衰减器,使测试的MBToT门锁终端RSRP为-12OdBn1;b)远程下发开锁密钥10次,验证密钥下发的成功率;c)若成功率为100%,以0.5dB为步进增加可调衰减器值,并记录当前的RSRP值。重复步骤b)和c),直到成功率低于100%。此时最后一个成功率为100%的RSRP值即为最小接收灵敏度电平:d)若成功率低于100船以0.5dB为步进减少

32、可调衰减器值,并记录当前的RSRP值。重复步骤b)和d),直到成功率为100乐当前RSRP值即为最小接收灵敏度电平。附录C(资料性附录)NB-IoT网络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C.1概述为了更好地保障本标准中采用NBTOT技术进行通信的公寓智能锁系统的现场应用,本附录基于大量测试验证数据,对NBToT网络环境质量提出了建议,供安装和验收时参考。C.2安装环境网络质量要求采用NBToT通信制式的公寓智能门锁安装使用环境的NBToT网络信号质量宜符合以下要求:a)无线网络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不小于-3dB;b)信号强度RSRP不小于-115dBm011. 3安装环境的网络质量试验使用USBDongIe测试设备,在门锁终端安装位置正前方IOCnI处,测量网络信号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