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1854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迎合时代发展,农业作为中国支柱型产业,也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作物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该文主要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例,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分析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应该如何提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玉米栽培;产量;技术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急需改革创新的问题,而改革创新的关键点就在于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当下中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在玉米种植中的先进技术也在逐渐增多,为

2、进一步提高科学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依托农业信息化技术,对现有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开展创新。1玉米种植中常见的信息化技术1.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应用于监控作物生长,农民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掌握玉米的生长情况。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玉米栽培的各个阶段,通过控制系统、分析决策系统和传感器等,能够建立起玉米栽培的信息化生产链条,提升玉米产量。1.2 智能机器人技术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配备了自动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等自动化技术的农业智能机器人得到了广泛运用。农业智能机器人中常见的类别有种植类机器人、畜牧类机器人和农产品检测机器人,而玉米种植中较为常见的是种植类机器

3、人,能够通过监控作物生长的方式,保障玉米的健康成长1。1.3 智能设备和精细作业技术由于中国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农业生产中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也相对较大,近年来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的精细作业方式得到了广泛运用o精细作业技术主要依托于RS、GlS.GPS等技术,能够实现对种植区域信息的快速收集,根据实际情况指挥农业生产中用到的农机o采用智能设备还能评估天气环境对种植造成的影响,采取对应的解决手段,保障玉米种植的顺利进行。2农业信息化运用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2.1 利用农业信息技术科学选地选地是玉米栽培过程中的首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玉米生长情况,因此为了实现玉米高产栽培,需要

4、采用更加科学的选地技术。在过去的玉米种植中,由于农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了加快农业生产,导致出现整地深度不足、田间有较多留茬等现象,不利于后续的玉米栽培2。为了选择更加合适的种植区域,做好前期的整地工作,可以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和传感技术,对种植区域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整地制定科学的标准,提升土壤肥力,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2.2 采用科学的选种技术长期以来选种都是农业种植中较为关键的问题,为了实现玉米的高产栽培,需要在前期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在玉米栽培中,选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节,当前存在的玉米品种较多,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智能化选种

5、系统,对种植区域内的水分情况、土壤肥力、生态环境和病虫害情况展开调查分析,选择符合种植特点的种子品种,避免因环境问题导致的减产。2.3 采用智能化田间管理由于省气候存在降水分布不均的情况,出现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做好玉米的田间管理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对水肥的智能化控制,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在面临自然灾害时,智能化水肥控制系统能够提前进行预警,确保玉米生长不存在缺肥和干旱等问题。智能化水肥系统能够分析出在当前土壤湿度条件下,玉米是否需要进行灌溉,并提醒农民在降水量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减少灌溉的水量和频率。除了智能化水肥管理,利用信息技术还能监控玉

6、米的种植情况。其中较为常见的信息技术是传感器和GPS系统,能够将玉米的生长情况记录并反馈给农民,农民根据玉米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高产栽培手段,避免出现缺苗等问题3。2.4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问题是导致玉米减产的一大主要因素,玉米栽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类型有很多,例如小斑病、圆斑病、青枯病等,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理,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玉米绝收。因此为了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长造成的影响,需要加强对玉米的日常监控,利用信息化技术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在形成危害前采取对应的解决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不仅能够提前预警,还能根据病虫害的类型选取对应的防治技术,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对

7、玉米栽培产生的影响,达到高产栽培的目的。2.5 选择科学的收获时间在玉米收获阶段,部分农民操之过急,对玉米收获时间掌控不够精准,收获的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玉米的大小和产量都没有达到标准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省实际气候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对玉米生长展开科学合理的预测,保障玉米的质量,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3农业信息化技术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发展措施3.1 加强对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生产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需要加强现有信息技术的创新。现阶段只有加大对农业智能机器人、精准作业设备、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力度,才能稳定提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水平。国家

8、有关部门需要重视农业信息技术的创新,加大在科研上的资金投入力度,研究出更加符合玉米高产栽培需求的农业设备,降低设备价格,提升其稳定性和功能性,从而提升玉米栽培的智能化水平4。同时地方政府需要重视起玉米栽培的信息化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做好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带动玉米高产栽培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3.2 建立一体化资源平台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一体化资源平台的建设,加强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和信息保障。建立一体化资源平台不仅需要农民的参与,还需要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让科研人员能够掌握玉米高产种植的实际需求,研发出符合农民需要的先

9、进技术,不断提升产量。此外,中国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还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借鉴,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保障。3.3 加大对玉米高产栽培的资金投入导致玉米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玉米栽培普遍以家庭为单位,这一生产模式下的种植规模相对较小,农民普遍根据自身经验选择品种,增加了玉米栽培的不确定性,影响到玉米的价格和销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省政府提高重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农业信息化先进中。政府部门本身也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并严格规范资金的使用渠道,确保为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资金的价值。4结语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

10、技术的发展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需要有关部门抓住机会,结合玉米栽培现状,将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到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中。此外为了推动农业发展,需要有关部门提高重视,加大对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完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玉米产量,加快中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的步伐。参考文献:口李建唐.基于农业信息化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农业工程技术,2021,41(36):71-72.马玉华.”互联网+”时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5):64-65.侯德龙.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JJ.农村科学实验,2021(34):119-122.4张俊.农业信息化背景下

1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21(3):37-38.摘要:该文通过在小麦育种管理过程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时刻跟踪检测小麦的育种管理状况,统计小麦的实际农业生长管理数据,如果小麦的育种过程存在任何问题,小麦专业种植园的技术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继而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就有利于为小麦的育种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于此,该文就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仅供参考。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小麦育种;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农业生产领域也开始向高科技的发展方向进行转变,如采用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作物生产机械设备、农业生产信息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农业生

12、产大数据分析统计等。小麦育种工作也不例外。1小麦传统育种现状传统小麦育种中,关于数据的综合分析、资料采集和稳定品种综合选择,多数都需要依靠小麦育种学者和专家的长期工作实践,人工进行技术观察、记载、评判等,从小麦育种、生长过程、生产目标、根据不同品种、综合选配、不同小麦生长阶段不同品种综合选择、稳定小麦育种生产品系中的分级合格鉴定,到最终小麦育种过程形成稳定生产品种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大量的财力。且由于传统小麦育种生长过程周期长,一般都至少需要持续数年,等到小麦秋收后对小麦再次进行抽穗至成熟,才真正做到能准确判断其适应传统小麦育种生长发展性状的育种优劣,收获后再次测定传统小麦育

13、种产量及所用育种材料品质,无法真正做到提前预知小麦育种的后续生长发展潜力。影响小麦材料育种筛选进度和工作效率的几种因素主要有:海量育种性状符合个体生长特征的育种定量数据描述操作工序繁杂、耗时长且耗力,主观性强;常规小麦纸质育种记载本轻便性差,难以对长期累积的大量书面育种数据进行做迅速量化处理精准分析,且不易实现世代持续追溯;不能及时实现远程小麦观察及育种数据实时查阅;小麦材料的种质筛选工作受各种人为因素严重影响;随着小麦育种种植规模的逐步不断扩大,优异小麦品种及种质材料库的筛选工作难度也在不断逐步加大;高效率地提供和合理运用各种高质量的小麦种质材料资源困难。2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2.

14、1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雨中数据库的信息化采集在小麦农业育种准备过程中,从小麦品种的种类选择到试验方式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的大量的农业数据信息需要进行统计,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小麦农业育种信息采集技术直接开展小麦育种小数据采集管理工作,可以大大降低采集工作量,提高小麦农业育种数据采集的工作精准性和工作高效性。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农业传感采集技术和农业自动化检测技术手段来实时获得准确的小麦育种准备数据,获得最终的数据。总而言之,利用小麦农业育种信息采集技术,可以很快形成对小麦育种初期一直到最后小麦的成熟的全面农业信息化数据监控,这样就有利于为小麦农业育种准备工作开展保驾护航,进而有效促进小麦农业育种

15、准备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2.2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小麦育种中的信息数据收集管理相关的小麦育种技术人员可以以农业互联网或者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为信息载体,合理发布收集当地小麦育种生长过程数据,用这种管理方式做好小麦企业育种经营数据合理分析评价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小麦企业选种的不同,结合小麦育种运营经验,对小麦育种所用材料的品质优缺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以此方式来做好小麦企业育种经营过程中的大数据化经营管理工作。2.3 育种数据综合评判模型建立小麦新型的品种材料选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操作环节都需要包含大量的小麦育种材料数据,这些育种数据相互具有关联。不同的小麦育种技术人员对同一

16、份育苗材料的育种判断也很有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无法对其做到较为精准化的评判,需要通过科学的进行综合分析评判。该方法可以辅助小麦育种技术人员正确筛选新品种材料。因此,多种进行综合分析评判的方法应运而生。小麦育种技术人员首先可根据小麦育种质量目标、品质质量要求等因素选择较为适宜的综合评价判断模型和评判方法,对每一份育种材料进行多种综合分析评判,使其逐步实现小麦育种前的决策分析功能,减少小麦育种者主观决策经验和对判断的过度依赖性,更为精确、定量地可获取全面的小麦育种决策信息,使小麦育种者的决策更为可靠、全面、准确。3结语为满足中国社会的整体需求以及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的融合,提高当前农业小麦育种相关技术科研生产力与小麦育种技术国际产业市场综合竞争力,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降低培养小麦农业育种相关技术科研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能降低小麦育种技术科研相关技术应用成本,培育出一批能够适应当前国际育种市场需求的新型高技术农业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