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32355 上传时间:2021-0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 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1“人生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环环相扣。而当下便是总合,无一例外。”节目组要我写一篇参与客从何处来的行后文时,我心里是有点抗拒的。我的祖先,并不像其他参与的嘉宾们,有着可歌可泣、足以载入史料的过去,说到底,翻遍祖宗十八代,我的家族其实平凡到无足挂齿,一字排开其实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但在追寻的过程中,走过长辈们曾经踏过的土地,那些排山倒海、涌上心头的情绪却又那么地真实。我心想,不就是这一个一个在主流史料中没有脸孔、没有名字、甚至连最亲的家人都未必知道的他们,经历过什么没有选择的选择、但又切切实实地活过的人们,加总在一起,才能成为历史的洪流吗?

2、想到这,我便释然了。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那在历史课本上寥寥数语、不带感情的几行字,都是他们有血有泪、真实活过的人生。走上追寻这条路前,想了很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正式开始前,我甚至告诉自己,不管找到了什么,我还是我,并不因此而有任何改变。走完以后,我还是我,但我理解了,若把所有人的人生拉开来看,当下好的未必以后就好;曾经有过的苦痛,看到结局,或许会喜剧收场。每一个人似乎都有选择的自由,却又被先人不知何时种下的因牵着走。祖先的功名,会在时局大洗牌后,成为当时的污点;与生俱来的污点带来的无奈苦难,走到下一代,却又变成重生的转机。人生啊!我们是如此的巨大却又无比的渺小啊!还是感谢节目组愿意花大

3、量的、不符成本的时间在我这样的小人物家族上,能为曾经真实存有的过去留下些什么,对共同走过那段大历史的人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这些故事能给大家些许的触动,看完节目后,若你能有这个冲动,转头问身边的长辈那些他们或许觉得渺小、无足挂齿的过去,然后笃定地跟他们说:“正因这些微小的因缘际会,我们才能走到这里,谢谢你!”这样,也就功德圆满了。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2央视播出的一档纪录片节目客从何处来,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去寻访自己的家史,去走近自己的先辈。纪录片中每集片子讲述一位嘉宾的故事,通过阐释个体与家庭、民族之间的关系,还原我们的家国情怀精神线索。我觉得它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也是一部可以真正具

4、体的,真切的,无法被篡改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家国史、民族史。从纪录片里可以看得出来,客从何处来的制作团队在搜集材料上下了很大功夫,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寻觅,常常会有惊人的发现。纪录片中易中天第一次发现,爷爷易翰鼎当年写的书在湖北省图书馆里,而自己之前住的地方,离那里几步之遥,他却从不知道。曾宝仪第一次得知,少年漂泊来台、对自己的家史从来不提的外公,曾是经历了龙应台笔下的千里大撤退。也许直到这一次,先辈们才真正被了解,他们才第一次与先辈心灵相通。其实,他们并没有远去,他们依然在我们的血脉里。只是我们并没有去发现他们。但本人觉得有一点小感受就是,纪录片中仅靠一份死亡名单就做足噱头去吊足观众的胃口,或许

5、能吸引人,但后来证实真实的大部分信息是从仅两年没见的姑妈那里得到。看到这里我有点疑惑,这或许算是纪录片的纪实表现手法,但我认为这不免有用纪录片的模式做真人秀的内容,故作高深,反而让人有点看着不太舒服。在该片试映会后,易中天说,之前忙于各种事物,从来没有想过要追溯一下自己家族的往事。当节目组找到他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就欣然接受。而在追溯家族历史的过程中,内心受到的震撼和感动前所未有,通过参与这个节目,我搞明白了我的十八代祖宗是谁,也让我有机会真正认识自己。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能让人有所思,而且要能让人有所为。我们国人历来有孝敬长辈的传统,今天我们理解孝顺,绝不仅仅是在物质上赡养老人,

6、更要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再进一步说,还要努力把先辈良好的精神品质传承下去。做到这些,不容易,也才是真正的孝顺。这也是这部优秀纪录片带给我们的闪光之处。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3终日奔波,各种忙乱。等时光匆匆流逝,回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每一段过往就是一场兵荒马乱。从英语的学习中短暂抽出身来,静下心看完了这一季的中国网友原创投递大型寻根纪录片客从何处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于我来说,这首短短的小诗是在熟悉不过了,甚至今日背起,依然会在眼前浮现出当年那种青葱的散发着香草芬芳的童年时光。记得第一次接触,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课本上,摊开课本跟

7、着老师,笨拙的用手指着字,一个个的念。时不时旁边还有一个调皮的二愣子少年发出一声怪叫,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总之,这就是我关于这首诗的全部童年回忆.然而,现在,眼下,当我看完这部纪录片,所思所想当中却已经不是那么简单了.什么是血?什么是缘?什么是亲?什么是戚?什么是家?什么是国?这一切的一切,被裹挟在风驰电逝的历史中,从眼前飞驰而过,我来不及惊叹,来不及感慨,甚至来不及擦拭一下眼角的泪滴:易中天的十八氏祖易先奋勇守卫交趾县城,终因孤立无援城破自杀;阿丘无辜的外祖父祖母被士兵拉到橡胶林斩首,匆匆消逝在了历史的尘埃;曾宝仪的外祖父被迫远离大陆半个世纪,而后返乡扑倒在父母的墓前失声痛哭;马未都的父亲因为

8、胞弟之死而顿悟生命的价值,背着家人毅然参军抗日.这一个个历史事件对我来说都是那么亲切,仿佛就发生在我眼前,和历史书上的寥寥数行不同,毕竟当年的伤亡人数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甚至当你静下心来细细聆听、观察,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历史,一个所有人都无法绕开的壁垒,如此真实的矗立在了面前。观看片子时,发现有一句话在弹幕中反复滚动出现:大历史中的小人物。起初看到这句话很感慨,但是现在再想却觉得这种想法有一些肤浅。要我来说,反而是大人物从小历史中走来。因为在我看来,这次节目的价值不单单是让我们回顾历史,揭开那些多年无人问津的先祖的传说,比起这些,我感受

9、更强烈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存,顽强生存,以一种无法预料的命运同自己、同自己同时代的人、同自己的祖先、同自己的后代在时间的夹缝中相遇,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不论重大或是轻微,都对他人产生了影响,轻者是觥筹交错,相忘江湖,重者则是命运悲喜,沉浮此生。在这一整个寻根过程中,是人,被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不论是权倾朝野、烜赫一时的名门望族,还是卑微低贱、埋没荒野的布衣平民,他们无一例外,都通过自己顽强的生存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以飨后人。作为后人的我们,在千百年后,面对祖上遗留下来的”财富“,无需多言,稍稍鞠上一躬,奉上一炷香即可,毕竟时间留给我们的沉思也还不够,历史带给我们的细节也还太少。甚至再仔细

10、回想一下,岂止是祖先,我们又对自己了解多少?茫茫人海,身世浮沉,不知道明天自己将要往何方。如果这时候再有一个人从几个世纪后穿越而来,指着你的鼻子大骂,因你的无所作为而害的后世颠沛流离时,不知心里究竟作何滋味?前朝陈子昂有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历史所给予每个人的沧桑感,都需要我们独自来背负。然后在我们行将就木时,把这个包袱郑重的交给下一代,顺便捎上一句嘱托:”小子,你给我好好活!“最后,简单谈论下其他的细节方面。陈冲的两集略感不满,有充数之嫌,陈冲自己貌似也是完全一直在出戏状态,独白贫乏且缺少真情实感。剪辑有些确实啰唆,不过总体瑕不掩瑜,还是四星好评。在评论

11、区发现一句经典:“王侯将相确有种乎”,很值得一赞!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4客从何处来这种题材的纪录片是我没有看过的,所以一开始就有一种新鲜感。并且这部片子是以明星为主人公,就更加吸引人。我们都知道,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欣赏纪录片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追星的人确是越来越多,所以让明星变成主人公能吸引很大一部分的追星族。从明星的家族史回顾那个动荡的年代,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那个时代人的生活。除了易中天那一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生活和真情。 不可能每个人的家族史都有易中天那样厉害,我们只是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也有自己的过去,比如曾宝仪的外公那样,更加贴近我们普通人。阿丘的外公外婆在南洋讨生活,结果

12、外公外婆好像是在游击队跟英军斗争中死掉了,外公的姐姐来接阿丘妈妈四姐弟时,由于回国路费不够,将阿丘妈妈的姐姐卖掉了。然后阿丘的姨妈真是受折磨了10多年,先是被主人折磨,后又被恶霸官员霸占,27岁才结婚,好在晚年生活还不错,子孙满堂。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故事,但何尝不是我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啊,两岸斗了这么多年,真正开心的是美日,是那帮猴子;苦的是两岸人民,是海外华人(两岸斗,海外华人也斗,不团结)。我也不指望台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什么力了,只要不捣乱就行了。希望我大中华早日重返NO1,主宰东亚和东南亚。以后尽量少关注点台湾事情了,努力提高自己,不拖民族复兴的后腿。本来,追寻一个先人的旅程不会是这么

13、一个侦探片一样的故事。中国人对于血缘传承和家族势力的执念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战胜着改朝换代的战火离乱。你家有家谱,你村里有祠堂,你看见小伙伴们两个字的名里头一个字跟你一样,所以你知道你们是一辈的人。但是现在,你得靠着躺在善本室里好多年没人看过的,因为拍电视的噱头才拿出来的只字片语来确认你爷爷奶奶甚至爹妈的事迹。中国人对于历史的尊重,用孔子的话说,是“慎终追远”,对于过去的学习和尊重,最早来自于祭祀时候对于祖先故事的恭敬了解。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5本来,追寻一个先人的旅程不会是这么一个侦探片一样的故事。中国人对于血缘传承和家族势力的执念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战胜着改朝换代的战火离乱。你家有家谱,你

14、村里有祠堂,你看见小伙伴们两个字的名里头一个字跟你一样,所以你知道你们是一辈的人。但是现在,你得靠着躺在善本室里好多年没人看过的,因为拍电视的噱头才拿出来的只字片语来确认你爷爷奶奶甚至爹妈的事迹。中国人对于历史的尊重,用孔子的话说,是“慎终追远”,对于过去的学习和尊重,最早来自于祭祀时候对于祖先故事的恭敬了解。在这个古老的农业文明里,家族不仅代表着生活在一起的一群人,也是荣耀,身份和信誉,它更是一种最终成为政治势力的家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成为一种历史发展中与朝代更迭时而并行又时而分开的隐形实力。除非被另一种政治力量专门针对,否则,它具有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活力。举个例子,除了没有军事力量自我防备

15、之外,易老师家的言馨堂里有书斋等各种生活配套设施,这很像魏晋时候的坞壁可以在乱世里自我供给自我保存。而现在,需要后人这么费力去探究家族历史的原因不外乎不问和不说。不问的原因很简单:忙,没兴趣,或者反正时间还长,以后慢慢说。然而何至于一无所知,恐怕是因为“不说”。易老师虽然演技一般又有表现欲,所以看起来总有点违和。但是易老师也时而说点真话:比如说听到他的继外婆是燕京大学外文系的毕业生,但他从来没听她说过一句外语的时候,找来捧哏的专家糊弄说,那是因为你挖掘不够深。然而易老师说,那时候谁敢说外语啊,那不是美国特务嘛。易老师的表现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他几次的转头叹息。大家可以留意留意。“不能说”还是“

16、不愿说”才是这么多长辈对于家族故事讳莫如深的原因。它隐藏着历次政治势力对于“家族”这个概念的清洗,某些希望打破社会结构的政治力量首先需要打破的是家族这样一个稳定的层层叠叠的忠诚的构架。请别误会,不独我朝,从娜拉出走、涓生子君私奔就开始了。战争和改朝换代都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着,而后我们这个自古最重血统的民族走到了这一步你爹妈的事迹成了一个谜。需要向天要答案。这节目原先只想搏人眼球,嘉宾的选择,故事的裁剪都简直如同春晚一样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本季当红,国际知名人士,还要有文化人。于是有了易老师版的走进科学,硬凹的侦探式的“死亡名单”开局。然而这个故事的内容让制作方不得不正视这个节目里相似外国节目永远不会有的沉重这个国家在这一百年间经历的战火和离乱,被屠戮的生命,被践踏的尊严。但是欲言又止。所以所有的宣传都往煽情的方向狂奔不止我们要去了解过去,要去抚平伤疤。然而,这伤疤从何而来,又为什么受伤的人如此讳莫如深?或许是节目的定位,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些问题浮浮沉沉,欲言又止。然而,作为观者,你不去想这些问题,其实永远也不能真正知道,客到底从何处来。有关客从何处来观后感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