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402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XX/XXXX-XXXX四川省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规范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ofCountrysideEmergencyBroadcastingSystemEngineeringOnSichuanProvince(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1范围22规范性引用标准2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23.1 术语和定义23.2 缩略语34乡村应急广播系统构成34.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4.2 系统构成35主要功能性能和建设要求35.1 一般规定35.2 乡级应急

2、广播前端35.3 村级应急广播前端45.4 应急广播终端55.5 系统建设要求56工程建设选址与配套设施设备66.1 一般规定66.2 建设选址66.3 供配电66.4 防雷接地66.5 消防与安全77工程施工与安装77.1 一般规定77.2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77.3 布线施工77.4 设备安装77.5 工程调试与试运行88工程验收88.1 一般规定88.2 工程文件验收88.3 施工质量验收98.4 功能性能验证98.5 系统工程验收99工程运维与管理109.1 一般规定109.2 播出管理109.3 运维管理109.4 巡视检查119.5 故障处置11附录A、广播室播出记录表12附录B、广

3、播室设备维护(维修)记录表13附录C、应急广播设备日常巡检记录表14附录D、应急广播系统试运行记录表1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广播电视局提出。本文件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部分为首次发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要求、设备安装、工程验收以及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勘察、设计、系统集成、施工和安装、验收与运维等活动,保障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的建设质量。2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4、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D/J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GD/J088-2018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5093-2020应急广播平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GD/J089-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术语和定义3.1.1 应急广播emergencybroadcasting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信息传送方式,向公众或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发布应急信息的传送播出系统。广电发202137号第二条3.1.2 应急信息emergencyinformation通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

5、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发布,应急广播系统接收的源信息。应急信息内容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各类信息。GD/J089-2018定义3.1.23.1.3 应急广播消息emergencybroadcastingmessage;EBM各级应急广播平台之间,以及应急广播平台到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播出系统、各类应急广播传输覆盖资源和终端之间传递的播发指令等相关数据,包括主体文件、主体签名文件、应急广播节目资源文件、指令文件、指令签名文件。GD/J089-2018定义3.1.43.1.4 应急广播村村响适配器emergencybroadcastingadapter接收、解析、验证应急广播消息,用

6、于乡村应急广播系统中的适配器。3.1.5 应急广播终端emergencybroadcastingterminal接收、解析、验证应急广播消息,播出声音、视频、图像和文字的设备。其中应急广播村村响终端主要包括收扩机、音柱和智能终端等形态。3.1.6 并行播发能力capabilityofparallelbroadcasting系统能够同时执行不同应急广播任务的能力,包含应急广播数据包并行播发能力和应急广播音频流并行播发水平。3.1.7 播发响应时长broadcastingresponsetime从应急广播系统完整接收到应急广播消息/应急信息,到应急广播系统将应急广播消息向下播发的耗时。3.2 缩略

7、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FM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AM调幅(AmPlitUdeMOdUIaIion)IP互联网协议(InIemeIProtOCoI)DTMB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igitalTelevisionTerrestrialMultimediaBroadcasting)DVB-C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VideoBroadcasting-Cable)4乡村应急广播系统构成4.1 系统概述4.1.1 应急广播体系是应急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应急广播系统整合广播电视资源,遵循统筹规划、分级建设、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战结合的基本原则

8、,整体实现中央、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贯通、可管可控、便捷高效、综合覆盖和适应新媒体传播的多元化需求。4.1.2 乡村应急广播系统是衔接上级应急广播平台、下级应急广播终端的中间纽带,是实现应急广播消息全时段、全天候、全方位、调度灵活、快速准确、安全可靠等目标的重要部分。4.2系统构成4.2.1乡村应急广播系统主要由乡级应急广播前端、村级应急广播前端、乡村接收终端组成,还包括乡村之间的传输与覆盖链路、应急广播消息和指令的签名验签。4.2.2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应遵循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战结合原则,广播室环境应兼顾供配电、防雷接地、消防与安全等设计符合广播电视规范要求

9、。4.2.3乡、村应急广播前端应具备接收上级应急广播平台发送的应急广播消息或本地发布的日常信息,封装成对应通道的传输覆盖指令和音频节目进行播发,同时将本级的应急广播消息播发结果和设备状态反馈至上级应急广播平台进行实时监测等功能。4.2.4乡、村应急广播系统传输与覆盖链路主要依托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实现应急广播消息和指令的传输与覆盖。4.2.5乡、村应急广播接收终端是实现应急广播消息“最后100米”播发的主要设备形态。4. 2.6乡、村应急广播设备(含适配器、播控台、接收终端等)应具备对应急广播消息和指令进行安全保护(数字签名与验签)功能,保隙应急广播消息和指令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5主要功能

10、性能和建设要求5.1一般规定5.1.1 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的主要功能性能应符合总局应急广播标准和四川应急广播技术要求。5.1.2 乡村应急广播前端应具备接收上级应急广播消息,经过解析、验证、适配等处理,应急广播消息分发传输至应急广播终端设备进行消息“最后100米”的播发。5. 2.1主要功能表1乡级应急广播前端功能要求序号功能项功能描述备注1转发上级广播具备向本乡镇接收终端转发上级应急广播平台播发的日常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消息,接收终端实现转播日常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消息的播发。2请求上级播发具备向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发送本地广播功能,县级应急广播平台收到播发请求后,转发至接收终端进行信息播发。3广

11、播节目传送具备接收、传送县广播节目或乡本地广播节目的功能;能够按照设定的时段编排计划,定时自动向辖区内接收终端传送日常广播节目,开展农村文化宣传、娱乐等公共服务。4播发控制具备对日常广播、应急信息、紧急语音等多路信号源进行灵活切换,控制广播信号的输出;具备乡、村多级本地或远程应急控制功能,能够根据应急广播发布的管理要求,生成相应的分级分区控制指令,控制所辖区域内的设备和应急广播终端的开关,实现对特定区域的广播功能。5系统脱机播控具备系统脱机控制功能,即在传输网络中断或设备故障时,本级和下级系统能够完成日常广播和应急广播分发传输。6信息回传具备实时回传乡镇应急广播设备信息、运行状态至县级应急广播

12、平台的功能。7音频播发具备通过U盘、SD卡等进行日常节目播发,且遵循统一的应急广播优先级原则。8安全认证具备对应急广播消息进行安全验签功能。5.2.2主要性能表2乡级应急广播前端性能要求序号性能技术要求备注1前端响应时间IP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WISDTMB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WlSDVB-C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WIS调频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W2s中波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2s移动通信(4G/5G)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WIS不包括平台处理时间2并发能力至少支持2路以上的并行播出能力3主备电源切换时长应急广播终端设备断电保护切换时长WIS4备用电源工

13、作时长备用电源支持前端设备待机工作时长N12小时;满负荷播发工作时长22h5.3村级应急广播前端5. 3.1主要功能表3村级应急广播前端功能要求序号功能项功能描述备注1转发上级广播信号具备向本村接收终端转发上级应急广播系统播发的日常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消息,接收终端实现转播日常广播节目和应急广播消息的播发。2请求上级播发具备向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发送本地广播功能,县级应急广播平台收到播发请求后,转发至接收终端进行信息播发。3紧急语音切播在紧急情况下,经过授权认证的村级应急负责人通过话筒、电话等方式进行应急喊话,村级应急广播切播紧急语音,直接向本村接收终端播发紧急通知语音。4播发控制具备对上级广播信号

14、、紧急语音、自选音频内容等多路信号源进行灵活切换,控制信号输出的功能;具备根据应急广播要求生成控制指令并附加安全认证信息,控制本村接收终端播发应急广播消息的功能。5音频播发具备通过U盘、SD卡等进行日常节目播发,且遵循统一的应急广播优先级原则。6信息回传具备实时回传村级应急广播设备信息、运行状态至县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功能。7安全认证具备对应急广播消息进行安全验签功能。5.3.2mE要性能表4村级应急广播前端性能要求序号性能技术要求备注I前端响应时间IP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IsDTMB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lsDVB-C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ls调频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

15、W2s中波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2s移动通信(4G/5G)通道传输应急广播消息响应时间WIS不包括平台处理时间2并发能力至少支持2路以上的并行播出能力3主备电源切换时长应急广播终端设备断电保护切换时长WlS4备用电源工作时长备用电源支持前端设备待机工作时长N12小时;满负荷播发工作时长eIh5.4 应急广播终端应急广播终端功能性能参见标准:应急广播终端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第1部分:村村响广播终端)。5.5 系统建设要求5. 5.1针对已建成联动控制的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应与县级应急广播系统对接实现接收并播发上级应急广播消息。5. 5.2针对已建成未联动的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应改造符合总局应急广

16、播标准和四川应急广播技术要求,实现接收并播发上级应急信息、地震预警信息等。5. 5.3针对新建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应符合总局应急广播标准和四川应急广播技术要求,实现接收并播发上级应急信息、地震预警信息等。5. 5.4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网络覆盖可选择的传输模式:1 .广电专网(IP)或调频到终端,DTMBDVB-C移动通信(4G/5G等)作为补充;2 .广电专网(IP)到乡村前端,FM补点到终端;3 .中波到乡村应急广播前端、应急广播终端;4 .乡村终端接收采用两路或以上主备链路,且至少一路为无线通道。5. 5.5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设备施工可选择的部署模式:1 IP话筒+接收终端;2 .便携式

17、应急发布平台+接收终端;3 .应急广播播控台+接收终端;4 .应急广播村村响适配器+接收终端。6工程建设选址与配套设施设备6.1 一般规定6.1.1 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应符合城乡总体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及应急广播发展和建设规范等要求。6.1.2 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场地选址应有利于业务发展,并满足广播电视信息化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的要求。6.1.3 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照明、空调、广播室环境等的温度、湿度、防尘、静电防护、布线等应符合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6.1.4 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防止地震时应急广播系统失效或跌落。6.2 建设选址6. 2.1

18、乡级应急广播系统前端建设一般选择在乡镇政府综合楼独立空间的广播室,确需共享房间使用时应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要求,广播室不宜受周边环境的噪声和强电磁波干扰。7. 2.2村级应急广播系统前端建设一般选择在村委会独立空间的广播室,确需共享房间使用时应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要求,广播室不宜受周边环境的噪声和强电磁波干扰。8. 2.3应急广播接收终端建设应尽量选择在城乡公共区域、地理位置突出、覆盖人群相对集中且有利于应急广播消息扩散的区域,户外安装终端应尽量拉开和农户房屋的距离。6. 2.4应急广播接收终端建设在高海拔低温区域、地震影响区域、沿江沿河区域、泥石流/山体滑坡区域等危险区域时,应做好应急广播终

19、端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6.3 供配电6. 3.1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总局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要求,乡村广播室用电、户外接收终端用电符合城乡用电规划要求。7. 3.2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最好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当一路供电发生故障时,自动转换到另一路,必要时配置防浪涌抑制器。8. 3.3乡村应急广播前端设备应配置不间断电源供电,实现供电可靠不间断,质量稳定无干扰。电池备用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120分钟以上。9. 3.4户外应急广播终端设备应具备蓄电功能,保障户外终端断电或用电困难时终端设备正常工作60分钟以上。6.4 防雷接地6.4.1为避免应急广播设备在雷电天气

20、遭遇袭击,应在应急广播室最高处安装避雷针。6.4.2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相关设备的防雷设施应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的规定。6.4.3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相关设备的接地设施应符合广播电视工程工艺接地技术规范GY/T5084的规定。6.5消防与安全6.5.1 乡村应急广播室应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定期进行安全消防巡查工作并记录。6.5.2乡村应急广播室应配置至少12台手提式灭火器,为第一时间应急灭火做准备。6.5.3乡村应急广播室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严禁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障碍物。6. 5.4乡村应急广播室应对出入

21、口、设备、UPS主机及电池室和缆线集中点等与系统运行相关的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系统。7工程施工与安装7.1一般规定7.1.1 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设备施工与安装应符合总局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7.1.2 根据政府投资公共项目要求,县级应急广播系统(包含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应聘请具有相关能力的监理单位对项目进行监理。7.1.3 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施工分为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布线施工、设备安装、工程调试和试运行五个阶段。7.2设备材料进场检验7. 2.1乡村应急广播设备和安装材料入场前应先进行查验,检查包装、外观有无损坏,配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数量和规格型号是否符合采购合同要求。7.

22、 2.2所有进场设备、材料应具备质量合格证、出厂合格证、用户手册、检测报告等文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逐一检查进场实物和证明文件,发现实物与其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证明文件不一致或存在疑义的,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7. 2.3设备、材料到场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组织进行设备材料质量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如对主要设备(应急广播村村响适配器、应急广播播控台、收扩机、音柱等)的功能性能有疑问的,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验证。7. 2.4经检验发现主要设备存在严重缺陷,不符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应急广播相关标准或者不满足合同约定的,必须更换并重新监测。7. 2.5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各个环节应详细登记、记录在册,

23、严格履行签字手续。7.3 布线施工7. 3.1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布线施工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的相关要求。8. 3.2布线应使用独立的线槽或桥架,线缆敷设施工前应完成线槽桥架安装,线缆布放应留有余长,敷设应平直。9. 3.3电缆端头如为多股软线,应作涮锡处理。所有线缆布放完成,应作通断、线缆电气特性测试。10. 3.4所有线缆的端接处均应设置清晰的接线线号和备注标签。接线线号应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备注标签应标明系统名称、缆线编号等信息。7.4 设备安装7.4.1乡级应急广播前端设备应集中部署,应配置1台机柜将广播室设备按信号流程从上到下安装,并将设备线做好标识区分,具体

24、安装区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7.4.2村级应急广播前端设备应集中部署,应配置1台机柜将广播室设备按信号流程从上到下安装,并将设备线做好标识区分,具体安装区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7.4.3室外应急广播终端宜安装在路杆、桁架、墙体、棚顶等较高处且有利于应急广播消息的扩散发布。7.4.4室外应急广播终端安装应固定安全可靠,安装位置应兼顾取电方便,且利于施工和管理维护。7. 4.5设备安装完成,应履行报验手续,报验手续应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签字认可。7.5工程调试与试运行7. 5.1应急广播设备安装完成后,对系统、设备的功能性能参照应急广播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单机测试、系统测试和联调测试。8.

25、5.2应急广播工程测试依据测试方案进行,测试过程中根据测试结果如实填写测试记录。如若测试过程中发现各项问题应认真记录,待整改完成后重新完成测试。9. 5.3系统建设完成、测试通过、用户培训后,方可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10. 5.4工程试运行期间,确保定时对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做详细记录,填写试运行记录表(附录D);如实记录试运行期间系统、设备发生的故隙及问题,待试运行结束后整改。8工程验收10.1 一般规定10.1.1 村应急广播系统主要设备检验不合格、系统联调测试未通过,不得组织工程验收。10.1.2 村应急广播系统验收应满足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规程GY

26、/T5006的规定。10.1.3 程验收以合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总局应急广播标准以及四川应急广播技术要求等作为验收参考依据.10.1.4 程试运行结束后方可进行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均应留有记录。初步验收完成并进行第三方技术检测并整改后,方可进行全系统工程最终验收。10.2 程文件验收11. 2.1工程文件验收主要检查工程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内容包括:施工文件验收、初步验收资料以及最终验收资料。8. 2.2完整的施工验收文件应包括,但不限于:1 .招投标文件和工程合同;2 .中标通知书;3 .项目人员到岗一览表;4 .工程实施计划;5 .施工方案;6 .施工过程文件(如项目周报、施工日志、会议纪

27、要、变更申请、进度计划、质量管理等);7,设备材料进场报验手续(如进场登记表、设备合格证、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用户使用手册、设备清单等);8 .培训计划、培训方案以及培训报告;9 .单项测试和系统测试(含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报告);10 .其他相关资料。8.2.3完整的工程验收文件(初验和终验)应包括,但不限于:1 .以上全部工程施工验收文件;2 .初步验收意见;3 .初步验收整改情况报告4 .工程竣工图纸;5 .联调测试申请、联调测试报告;6 .系统试运行记录;7 .第三方检测报告;8 .设备账号密码表;9 .用户使用手册;10 .其他相关资料。8.3施工质量验收8.3.1施工质量验收

28、应在机房施工、机柜、设备安装、线缆敷设全部完成后进行。8.3.2承建单位在实施隐蔽工程过程中,监理单位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以及拍照保存等形式进行监理,并写入施工日志。8. 3.3施工质量验收包括:机房环境质量验收,设备安装质量验收,线缆布放质量验收三部分。9. 3.4机房环境质量验收内容应包括:1 .环境温度、湿度:符合本标准6.1节的规定;2 .供配电系统:符合本标准6.2节的规定;3 .防雷接地系统:符合本标准6.3节的规定;4 .消防与安全系统:符合本标准6.4节的规定;8. 3.5线缆布放质量验收内容应包括:1 .线缆桥架安装质量:符合本标准7.3节的规定;2

29、.布线质量:要求布放、捆扎,标识清楚、牢固、美观。8. 3.6设备安装质量验收内容应包括:1 .设备安装位置:符合木标准7.4节的规定;2 .应急广播设备安装:符合本标准7.4节的规定;3 .设备电缆接插头:接触良好、牢固、美观。8.4功能性能验证8.4.1需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检测事宜。8.4.2乡村应急广播工程系统功能性能验证指标应符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技术标准、四川应急广播技术规范等。8.4.3乡级应急广播前端功能与性能符合本标准5.2节的规定要求。8.4.4村级应急广播前端功能与性能符合本标准5.3节的规定要求。8. 4.5应急广播系统、设备安装完成并测试通

30、过后,建设单位申请应急广播联调测试,联调测试通过后进行工程验收。8.5系统工程验收8. 5.1工程验收工作包括初步验收、最终验收两部分。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均需与省级、县级应急广播系统完成互联互通联调事宜,确保应急广播系统正常运行。9. 5.2建设单位组织工程验收前,需聘请相关专家成立工程验收小组,确保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10. 5.3应急广播系统试运行至少一个月后,试运行期间运行记录良好,建设单位方可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工程初步验收事宜。11. 5.4工程初步验收通过后,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应急广播标准和四川应急广播技术要求进行相关系统、设备的最终检验工作。12.

31、.5验收小组在工程验收过程中,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对验收资料、设备安装情况、系统运行效果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13. .6验收小组对于验收通过的工程项目出具专家验收意见。对工程质量严重不合格的,不予以通过验收。9工程运维与管理9.1一般规定9.1.1 系统工程的维护对象主要涉及乡镇、村广播室安装的应急广播适配器、应急广播播控台等前端设备以及室内供电、消防、防雷等基础设施,室外应急广播收扩机、音柱、智能终端、大喇叭等终端。9.1.2 系统工程的维护内容主要涉及供电、消防、防雷等室内现场环境巡检,应急广播适配器、应急广播播控台、收扩机、智能终端、音柱等设备的现场巡检、配置管理、数据备份、系统更新等。

32、9.1.3 建设单位负责制定应急广播设备设施操作规程手册,巡检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操作规程和设备的使用方法。9.1.4 建设单位应对应急广播巡检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岗前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应急广播相关工作。9.2播出管理9. 2.1乡村应急广播前端应及时转播上级应急广播消息,自制播出类节目播发要求根据实际需求确定。9. 2.2坚持“谁发布、谁负责”,建立播出信息责任审核制。乡镇、村应急广播播出信息分别由乡镇、村广播室负责,播出审批材料应存档保存。9. 2.3转播上级应急广播消息无需进行审核同意,自制播出类节目经审核同意方可进行播出,否则一律不得播出。所有播出内容要认真登记,做好记

33、录(参见附录A表)。9.2.4乡村应急广播播出内容,不局限于下表所示。播报类别播报项目播放时间转播上级应急广播消息地震、暴风雨、山洪、高温等自然灾害信息预警及时转播科普信息发布及时转播自播日常生活类发布人员走失、火灾等实时发布播报最新水电气供应等政务信息实时发布播报最新地方利民政策信息实时发布鼓励村民关怀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节假日提供村民广播服务按点播要求播放自播经济类播报最新本地招工信息周末播报最新本地特产市场信息周末9.3运维管理9. 3.1建设单位负责制定本地区应急广播运行维护管理实施细则,负责具体本级应急广播的日常运维工作。9. 3.2建设单位(使用单位)负责制定本地区应急广播值班制度,

34、要求工作时间段内有人值守,特别是重保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保障应急广播设备的正常运行。9. 3.3建设单位(使用单位)负责本地区月度、季度、年度应急广播系统运行情况记录与统计工作,并上报上级应急广播管理单位备案。9 .3.4建设单位(使用单位)负责制订本地区应急广播系统应急预案。乡村应急广播系统联合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组织实施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10 4巡视检查9. 4.1建设单位(使用单位)负责制定巡检制度,记录巡检过程、填写日常巡检记录表(附录C),定期对设备运行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例行保养。9. 4.2巡检人员检查乡镇和村广播室温度、湿度是否符合要求,供电、消防、防雷等系统的运行状况是

35、否正常。9. 4.3巡检人员检查应急广播设备的运行指示灯是否正常,有无告警;设备运行噪声是否正常。9. 4.4巡检人员检查广播室内各网络设备、线缆等标识、标签是否完整、字迹是否清晰;发现不完整标签、标识要进行整改。9. 4.5巡检人员在巡检的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能立即处理的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应上报建设单位,并做好巡检故障跟踪记录。9.5故障处置9.5.1 巡检人员在巡视检查过程中,如若发现设备设施出现故障,第一时间上报建设单位并填报设备故障记录表(附录B)。9.5.2 建设单位组织设备设施厂家分析故障原因,及时处理故障问题,故隙处理完成后,填写设备维修记录表。附录A、广播室播出记录表乡/

36、村广播室播出记录表日期开始时间小束时间播出形式(直播/录播/电话插播)广播等级(常态/紧急)播出内容摘要广播员审核备注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附录B、广播室设备维护(维修)记录表乡/村广播室设备维护(维修)记录表日期类型(日常维护/故障维修等)情况描述人员审核备注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附录C、应急广播设备日常巡检记录表乡/村应急广播设备日常巡检记录表20_年_月日序号项目名称巡检内容检查结果备注1话筒播音是否正常口是否2收扩机/音柱声音输出是否正常是否3大喇叭声音输出是否正常口是口否4应急广播村村响适配器工作是否正常是否根据建设模式选择,

37、或其他前端设备5线路传输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是否结合实际设备修订异常处理巡检结论巡检人(签字):要求:每周巡检一次,需填写具体的巡检日期和时间。附录D、应急广播系统试运行记录表乡/村应急广播系统试运行记录表20_年_月日一乡级应急广播前端1乡级应急广播前端是否正常接收上级应急广播发送的信息口是否2乡级应急广播前端是否正常转发上级应急广播消息至村级应急广播前端口是否3乡级应急广播前段是否正常播出应急广播消息口是否二村级应急广播前端1村级应急广播前端是否正常接收上级应急广播发送的信息口是否2村级应急广播前端是否正常推送应急广播消息至接收终端是否3村级应急广播前段是否正常播出应急广播消息口是口否三接收终端1收扩机/音柱是否运行正常,是否输出音频声音是否2室外高音喇叭是否运行正常,是否输出音频声音。是否四广播室基础环境温度:1供电是否正常口是否2机房空调是否运行正常是否3网络各指示灯是否告警口是否五故障处理记录示例:1、XX故障XX故障原因是XXXX,解决办法是XXXXXX,现已处理完毕。2、XX故障XX故障原因是XXXXX,解决办法是XXXXXX,由于XXX原因,今日未处理完成。值班人员:H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