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施工方案或方1 .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547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1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1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1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1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1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1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施工方案或方1 .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一、排水与降水措施(-)排水措施1、场地排水场地开挖常会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场地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因此必须做好现场场地的排水、截水、疏水、排洪等工作,并尽可能减少雨季施工工作量,一般方法是:1、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防洪沟或挡水堤,山坡地段应在坡顶或坡脚设环形防洪沟或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雨水、潜水排入施工区域内。2、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水,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3、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设施和管网,以方便排

2、除地面滞水和基坑井点抽出的地下水。4、现场道路应在两侧设排水沟,支道应在两侧设小排水沟,沟底坡度一般为2%8%,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5、基坑开挖应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侧设排水沟、散水沟或截水挡土堤,将地表滞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时,可利用挖出之士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0.50.8m高的土堤截水。6、大面积的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7、在可能滑坡的地段,应在该地段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设和疏通坡脚的原排水沟,疏导地表水,处理好该区域内的生活和工程用水,阻止渗入该地段。2、基坑

3、槽(沟)排水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或有地面滞水的地段开挖基坑槽(或沟,下同),常会遇到地下水问题。由于地下水的存在,非但土方开挖困难,费工费时,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导致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工程竣工后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开裂或破坏。因此,基坑槽开挖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文情况,采取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基坑开挖和施工达到无水状态,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开挖基坑槽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很多,一般有设各种排水沟排水和用各种井点系统降低地下水位两类方法,其中以设明(暗)沟、集水井排水为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简单、经济的方法,各种井点主要应用于大面积深基坑降水。1、明沟与集

4、水井排水系在开挖基坑的一侧、两侧或四侧,或在基坑中部设置排水明(边)沟,在四角或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流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地下排出基坑外。排水光线深度应如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0.5m;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0.51.0m,或深于抽水泵进水阀的高度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水流畅通,使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基坑底0.5m。一侧排水沟设在地下水的上游。一般小面积基坑排水沟深0.30.6m,底宽应不小于0.20.3m,水沟的边坡为1:1-1.5,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致阻塞。集水井截面为0.6m0.6m-0.8m0.8m,井壁用木方、木板支撑加固。至基底以下井底应

5、填以20Cm厚碎石或卵石,水泵抽水龙头应包以滤网,防止泥砂进入水泵。抽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本法施工方便,设备简单,降水费用低,管理维护较易,应用最多。适用于土质情况较好,地下水不很旺,一般基础及中等面积基础群和建(构)筑物基坑(槽、沟)的排水。2、分层明沟排水当基坑开挖土层由多种土组成,中部夹有透水性强的砂类土,为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基坑下部边坡,造成塌方,可在基坑边坡上设置23层明沟及相应的集水井、分层阻截并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排水沟与集水井的设置,应注意防止上层排水沟的地下水溢流向下层排水沟,冲坏、掏空下部边坡,造成坍方。本法可保持基坑边坡稳定,减少边坡高度和

6、扬程。适于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且上部有透水性强的土层的建筑基坑排水。3、深层明沟排水当地下基坑相连,土层渗水量和排水面积大,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基坑上距边630m或基坑内深基础部位开挖一条纵长深的明排水沟作为主沟,使附近基坑地下水均通过深沟自行流入下水道或流入另设的集水井用泵排到施工场地以外的沟连通,将水流引至主沟排走,排水主沟的沟底应比最深基坑底低0.5-LOmo主沟比支沟底5070cm,通过基础部位用碎石及砂子作盲沟,以后在基坑回填前分段用粘土回填夯实截断,以免地下水在沟内继续流动破坏地基土。深层明沟亦可设在厂房内或四周的永久性排水沟位置,集水井宜设在深基础部位或附近。本

7、法将多块小面积基坑排水变为集中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面积和深度大,节省降水设施和费用,施工方便,降水效果好。适用于深度大的大面积地下室、箱基、设备基础群等施工时降低地下水位。4、暗沟排水在场地狭窄、地下水很大的情况下,设置明沟比较困难,可结合工程设计,在基础底板四周设暗沟(又称盲沟),暗沟的排水沟坡向集水坑(井)。在挖土时先挖排水沟,随挖随加深,形成连通基坑内外的暗沟排水系统,以控制地下水位,至基础底板标高后作成暗沟,使基础周围地下水流向永久性下水道或集中到设计永久性排水坑,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走,使水位降低到基底以下。本法可避免地下水冲刷边坡造成坍方,减少边坡挖方土方量,适于基坑深度较大、场地狭窄、

8、地下水较旺的构筑物施工基坑排水。5、利用工程设施排水选择基坑附近深基础工程先施工,作为施工排水的集水井或排水设施,使基础内及附近地下水汇流该较低处集中,再用水泵排走;或先施工建筑物周围或内部的正式防水、排水设计的渗排水工程或下水道工程,利用其排水作为排水设施,在基坑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将水流引入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本法利用永久性工程设施降排水,省去大量挖沟工程和排水设施,因此最为经济。适于工程附近有较深的大型地下设施(如设备基础群、地下室、油库等)工程的排水。(二)降水措施1、各种井点的选用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涌

9、水,难以排干;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现象,不仅使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边坡失稳或附近地面出现塌陷,严重时还会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当遇有此种情况出现,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的各种井点排水方法,它是在基坑开挖前,沿开挖基坑的四周、或一侧、二侧埋设一定数量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或直接与抽水设备连接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基坑底0.51.0m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土方和进行基础施工,不但可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浆,而且在粉细砂、粉土地层中开挖基坑时,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可防止流砂现象的

10、发生;同时由于土中水分排除后,动水压力减少或消除,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可放陡,可减少土方开挖量;此外由于渗流向下,动水压力加强重力,增加土颗粒间的压力使坑底土层更为密实,改善了土的性质;而且,井点降水可大大改善施工操作条件,提高工效,加快工程进度。但井点降水设备一次性投资较高,运转费用较大,施工中应合格理地布置和适当地安排工期,以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排水费用。井点降水方法的种类有:单层轻型井点、多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无砂混凝土管井点以及小沉井井点等。可根据土的种类,透水层位置,厚度,土层的渗透系数,水的补给源,井点布置形式,要求降水深度,邻近建筑、管线情况

11、,工程特点,场地及设备条件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情况,作出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选用一种或两种,或井点与明排综合使用。2、管井井点管井井点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管井井点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深,较轻型井具有更大的降水效果,可代替多组轻型井点作用,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适于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法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坍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但管井属于排水范畴,吸程高度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渗透系数较大(2020()md),降水深度仅为35m.1、井点构造与设备(1)滤水井管下部滤水井管过滤部分用钢筋焊接骨架,外包孔眼为l2m

12、m滤网,长23m,上部井管部分用直径20Omm以上的钢管、塑料管或混凝土管,或用竹、木制成管。(2)吸水管用直径50IOOmm的钢管或胶皮管,插入滤水井管内,其底端应沉到管井吸水时的最低水位以下,并装逆止阀,上端装设带法兰盘的短钢-P管一下O(3)水泵采用BA型或B型,流量1025m3h离心式水泵。每个井管装置一台,当水泵排水量大于单孔滤水井涌水量数量时,可另加设集水总管将相邻的相应数量的吸水管连成一体,共用一台水泵。2、管井的设置采取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布置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侧或单侧呈直线形布置,井中心距基坑(槽)边缘的距离,依据所用钻机的钻孔方法而定,当用冲击钻研时为0.51.5m;当用

13、钻孔法成孔时不小于3m。管井埋设的深度和距离,根据需降水面积和深度及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而定,最大埋深可达IOm,间距1015n3、管井的设置管井埋设可采用泥浆护壁冲击钻成孔或泥浆护壁钻孔方法成孔。钻孔底部应比滤水井管深20Om以上。井管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泥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的畅通,然后下管。滤水井管应置于孔中心,下端用圆木堵塞管口,井管与孔壁之间用315mm砾石填充作过滤层,地面下0.5m内用粘土填充夯实。水泵的设置标高根据要求的降水深度和所选用的水泵最大真空吸水高度而定,一般为57m,当吸程不够时,可将水泵设在基坑内。4、管井

14、的使用管理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检查出水是否正常,有无淤塞等现象,如情况异常,应检修好后方可转入正常使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对抽水设备的电动机、传动机械、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井管使用完毕,井管可用人字桅杆借助钢丝绳、倒链、绞磨或卷扬机将井管徐徐拔出,将滤水井管洗去泥砂后储存备用,所留孔洞用砂砾填实,上部50cm深用粘性土填充夯实。3、深井井点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电泵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本法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15m),不受吸程限制,排水效果好;井距大,对平面布置的干扰小;可用于各种情况,不受

15、土层限制;成孔(打井)用人工或机械均可,较易于解决;井点制作、降水设备及操作工艺、维护均较简单,施工速度快。如果井点管采用钢管、塑料管,可以整根拔出重复使用;单位降水费用较轻型井点低(8(M20元/m2)等优点;但一次性投资大,成孔质量要求严格;降水完毕,井管拔出较困难。适于渗透系数较大(10250md),土质为砂类土,地下水丰富,降水深,面积大,时间长的情况,降水深可达50m以内,对于有流砂的地区和重复挖填土方地区使用,效果尤佳。1、井点系统设备由深井井管和潜水泵等组成。(1)井管由滤水管、吸水管和沉砂管三部分组成,可用钢管、塑料管或混凝土管制成,管径一般为300357mm,内径宜大于潜水泵

16、外径50mm。1)滤水管在降水过程中,含水层中的水通过该管滤网将土、砂颗烂过滤在外边,使清水流入管内。滤水管的长度取决于含水层的厚度、透水层的渗透速度及降水速度的快慢,一般为39m,通常在钢管上分三段轴条(或开孔),在轴条(或开孔)后的管壁上焊。6mm垫筋,要求顺直,与管壁点焊固定,在垫筋外螺旋形缠绕12号铁丝,间距Imm,与垫筋用锡焊焊牢,或外包10孔/cm2和41孔/cm2镀锌铁丝网各两层或尼龙网。上下管之间用对焊连接。简易深井亦可采用钢筋笼作井管,用48根。12-16mm钢筋作主筋,外设。1612mm150250mm钢筋箍筋,并在内部设。16300500mm加强箍,主筋与箍筋、加强箍之间

17、点焊连接形成骨架,外包孔眼Imm*lmm和5mm*5mm铁丝网。亦可在主筋上外缠8号铁丝,间距23mm,与主筋点焊固定,外包14目尼龙网;或沿钢筋骨架周边绑设竹杆,外包草帘、草袋各一层,用12号铁丝扎紧。每节长8m,考虑有接头,纵筋应长于井笼300mm,钢筋笼直径比井孔每边小20OmmO当土质较好,深度在15m内,亦可采用外径380600mm、壁厚5060mm、长1.2-1.5m的无砂混凝土作滤水管,或在外再包棕树皮二层作滤网。2)吸水管,连接滤水管,起挡土、贮水作用,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的实钢管制成。3)沉砂管,在降水过程中,起极少量通过砂粒的沉淀作用,一般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的钢管,下端用钢板

18、封底。(2)水泵用QY-25型或QW40-25型潜水电泵,或QJ5052型浸油或潜水电泵或深井泵。每井一台,并带吸水铸铁管或胶管,配上一个控制井内水位的自动开关,在井口安装75mm阀门以便调节流量的大小,阀门用夹板固定。每个基坑井点群应有2台备用泵。(3)集水箱用。325500mm钢管或混凝土管,并设3%o的坡度,与附近下水道接通。2、深井布置深井井点一般沿工程基坑周围离边坡上缘0.51.5m呈环布置;当基坑宽大度较窄,亦可在一侧呈直线布置;当为面积不大的独立深基坑,亦可采取点式布置。井点宜深入到透水层69m,通常还应比所需降水的深度深68m,间距一般相当于埋深,由1030m,基坑开挖深8m以

19、内,井距为1015m;8m以上,井距为1520m0井点不宜设在正式工程上,但可利用少量保护壁的人工挖孔作临时性降水深井用。在一个基坑布置的井点,应尽可能多地为附近工程基坑降水所利用,或上部二节尽可能地回收利用。3、深井井点埋设与使用深井井点一般施工工艺程序是:井点测量定位一挖井口、安护筒一钻孔就位一钻孔一回填井底砂垫层一吊放井管一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一洗井一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一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一降水完毕拔井管一封井。成孔可根据土质条件和孔深要求,采用冲击钻研钻孔(CZ-22或CZ20型)、回转钻钻孔、潜水电钻钻孔,用泥浆护壁,孔口护壁护筒,以防孔口坍方,并在一侧设排泥

20、沟、泥浆坑。孔径应较井管直径每边大150250mm0钻孔深度,当不设沉砂管时,应比抽水期内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成孔后应立即安装井管,以防坍孔。深井井管沉放前应清孔,一般用压缩空气洗井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泥渣洗井,或用压缩空气(压力为0.8MPa、排气量为12m3min)与潜水泵联合洗井。井管下放时,将预先制作好的井管用吊车或三木塔借卷扬机分段下设,分段焊接牢固,直下到井底。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进孔中间;管顶部比自然地面高50Omm左右。当采用无砂混凝土管作井管,可在成完孔后,逐节沉入无砂混凝土管,外壁绑长竹片导向,使接头对正。井管过滤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适当的范围内,井管下入后,及时在井

21、管与土壁间填充砂砾滤料。粒径应大于滤网的孔径,一般为38mm的细砾石。砂砾滤料必须符合级配要求,将设计砂砾规格上、下限以外的颗粒筛除,合格率要大于90%,杂质含量不大于3%;不得用装载机直接填料,应用铁锹下料,以防分层不均匀和冲击井管,填滤料要一次连续完成,从底填到井口下Im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o管周围填砂滤料后,安设水泵前应按规定先清洗滤井,冲除沉渣。一般采用压缩空气洗井法,其原理是当压缩空气通到井管下部时,井管中为气水混合物,密度小于1,而井管外为泥水混合物,密度大于1,这样管内外产生压力差,井管外的泥水混合物,在压力差作用下流进管内,于是井管内就变成气、水、三相混合物,其密度

22、随掺气量的增加而降低,三相混合物不断被带出井外,滤料中的泥土成分越来越少,直至清洗干净。当井管内泥砂多时,可采用“憋气沸腾”的办法,即采取反复关闭、开启管上的气水土混合物的阀门,破坏井壁泥皮。在洗井开始30min左右及以后每60min左右,关闭一次管上的阀门,憋气23min,使井中水沸腾来破坏泥皮和泥砂与滤料的粘结力,直至井管内排出的水由浑变清,达到正常出水量为止。洗井应在下完井管,填好滤料,封口后8h内进行,一气呵成,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逐渐老化,难以破坏,影响渗水效果。潜水泵在安装前,应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检验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各部位螺栓是否拧紧,润滑油是否加足,电

23、缆接头的封口有无松动,电缆线有无破坏折断等情况,然后在地面上转35min,如无问题,始可放入井中使用。深井内安设潜水电泵,可用绳吊入滤水层部位,带吸水钢管的应用吊车放入,上部应与井管口固定。设置深井泵的电动机座应安设平稳,转向严禁逆转(宜有逆止阀),防止转动轴解体。潜水电动机、电缆及接头应有可靠的绝缘,每台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主电源线路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始转入正常工作。井管使用完毕,用吊车或用三木塔借助钢丝绳、倒链,将井管口套紧徐徐拔出,滤水管理体制拔出洗净后再用,拔出所留的孔洞用砂砾填充、捣实。4.使用注意事项(1)井点使用时,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

24、,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2)靠近建筑物的深井,应使建筑物下的水位与附近水位之差保持不大于1m,以免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为此,要加强水位观测,当水位差过大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3)井点供电系统应采用双线路,防止中途停电或发生其他故障碍,影响排水。必要时设置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备用发电机组,以防止突然停电,造成水淹基坑。(4)潜水泵在运行时应经常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检查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掺入电动机内。同时,还须定期检查密封的可靠性,以保证正常运转。(5)基坑底部有不透水层时,为排除上层地下水,亦可采砂井配合深井降水。砂井数量和深度根据现场地质水文情况而定,

25、一般间距0.82.0m,深度至不透水层以下l.O1.5m0砂井用粒径5mm粒料与粗砂各50%混合填充而成,填至不透水层以上23m处为止。砂井可采用高压水枪冲刷土体成孔,较深时可用钢丝吊水枪冲到预定深度,下层水及部分上层水通过砂井渗入下层水中,从而达到较快降水的目的。但用本法要准确掌握地质构造情况,特别是不透水层的位置、厚度变化和走向。4、井点回灌技术基坑开挖,为保证挖掘部位地基土稳定,常用井点排水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在降水的同时时,由于挖掘部位地下水位的降低,导致其周围地区地下水位随之下降,使土层中因失水而产生压密,因而经常会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的不均匀沉降或开裂。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

26、,通常采用设置井点回灌的方法。井点回灌是在井点降水的同时,将抽出的地下水(或工业水),通过加灌井点持续地再灌入地基土层内,使降水井点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这样,回灌井点就以一道隔水帷幕,阻止回灌井点外侧的建筑物下的地下水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土层压力仍处于原始平衡状态,从而可有效地防止降水井点对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本法适于在软弱土层中开挖基坑降水,要求对附近建(构)筑物不产生不均匀下沉和裂缝,或不影响附近设备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采用。具有设备操作简单,效果好,费用低,可防止降水点周围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及地基的固结沉降,保证建(构)筑物使用安全、生产正常进行;同时还可部分

27、解决地下水抽出后的排放问题等优点。但需两套井点系统设备,管理较为复杂。1、回灌井点构造回灌井点系统由水源、流量表、水箱、总管、回灌井管组成。其工作方式恰好与降水井点系统相反,将水灌入井点后,水从井点周围土层渗透,在土层中形成一个和降水井点相反的倒转降落漏斗。回灌井点的设计主要考虑其影响范围。回灌井点的井管滤管部分宜从地下水位以上0.5m处开始一直到井管底部,其构造与降水井点管基本相同。为使注水形成一个有效的补给水幕,避免注水直接回到降水井点管,造成两井“相通”,两者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回灌井点与降水点间的距离应根据降水、回灌水位曲线和场地条件而定,一般不宜小于5m。回灌井点的埋设深度,应按井点

28、降水曲线、透水层的深度和土层渗透性来确定,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和回灌效果,一般使两管距离:两管水平差二1080.9,并使注水管尽量靠近保护的建(构)筑物。2、施工要求(1)回灌井点埋设方法及质量要求与降水井点相同。(2)回灌水量应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尽可能保持抽灌平衡,既要防止灌水量过大,而渗入基坑影响施工,又要防止灌水量过少,使地下水位失控而影响回灌效果。为此,要在原有建(构)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精密水准测量,在基坑纵横轴线及原来建(构)筑物附近设置水位观测井,以测量地下水位标高,固定专人定时观测,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调整抽水量或灌水量,使原有建(构)筑物下的地下水位保持一定的深

29、度,从而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避免裂缝的产生。(3)回灌注水压力应大于0.5个大气压以上,为满足注水压力的要求,应设置高位水箱,其高度可根据回灌水量配置,一般采用将水箱架高的办法提高回灌水压力,靠水位差重力自流灌入土中。(4)做好回灌井点设置后的冲洗工作,冲洗方法一般是往回灌井点大量地注水后,迅速进行抽水,尽可能地加大地基内的水力梯度,这样既可除去地基内的细粒成分,又可提高其灌水能力。(5)回灌水宜采用清水,以保持回灌水量。为此,必须经常检查灌入水的污浊度及水质情况,避免产生孔眼堵塞现象,同时也必须及时校核灌水压力及灌水量,当产生孔眼堵塞时,应立即进行井点冲洗。(6)回灌井点必须在降水井点启动前

30、或在降水的同时向土中灌水,且不得中断,当其有一方因故停止工作时,另一方应停止工作,恢复工作亦应同时进行。二、预制桩施工(-)施工工艺1、总体施工安排主要施工安排:平整场地一测量放样一管桩进场一底桩(带桩尖)就位、对中调直f静压沉桩f接桩f再静压f打至持力层f停机f移至下一根桩。2、施工准备(1)场地交接:在接到业主中标通知书后,立即进行现场建筑物轴线、水准点的接收工作,并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部门办理书面交接手续。(2)对已经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各种机械性能检查,消除隐患,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3)组织管桩进场,经甲方、监理验收合格方可使用。(4)会同甲方、设计院、监理等有关方面进行图纸会

31、审。并向各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5)施工准备:A、桩基础施工前,应清除妨碍施工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如电杆、架空线、地下构筑物、树木、埋设管道等。B、沉桩场地的平整处理:施工设备进场前应做好场地的平整工作,对松软场地应进行夯实处理。若施工场地的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桩机作业时的要求,应在表面铺以碎石,并予以整平,以提高地基表面承载力,保证桩架作业时平直。遇雨时,必须采取排水措施。(6)施工测量放样:该工程桩位放样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a选点在施工前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以及桩位放样的需要以及桩基础结束时桩基位移检测时的需要,在场地外围布置一条闭合导线,控制点的埋设采用碎浇注,外围用砖砌成台形,高出

32、地面50Cm左右。b测角、量边导线采用全站仪观2测回,为保证精度,放样、复核均采用全站仪,导线有关精度按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范规定执行。C高程高程路线按控制点而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采用校核过的自动按平水准仪观测,水准高程闭合差按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范规定执行。e放样为确保桩位准确无误,桩位坐标推算后,必须校核,桩位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桩位以木桩标记,周围以白灰画圈。(7)底桩(带桩尖)就位、对中、调直打入地下的第一节管桩俗称“底桩”。底桩就位前,应在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及记录油表压力。将底桩吊

33、直,先管桩吊入压桩机夹持腔内,再用人工扶住管桩下端将管桩桩尖(靴)在白灰圈内就位并压入土中0.5LO米,暂停下压,再从桩的两个正交侧面校正桩身垂直度,等桩身等垂直度偏差小于0.5%时才可正式开压。(8)静压沉桩:压桩通过主机的压桩油缸伸程之力将桩压入土中,压桩油缸的最大行程视不同的压桩机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52.0米,所以每一次下压,桩入土深度约为1.52.0米,然后松夹一一上升一一再夹一一再压,如此反复进行,可将一节桩压下去,当一节桩压到离地面80100Cm时,可进行接桩或放入送桩器将桩压至设计标高。施工过程中应认真记录桩入土深度和压力表读数。(9)在正式开工前,将本企业的施工资质、项目经

34、理资质、现场各施工人员的上岗证、特殊工种(机械操作工、焊工、电工等)的相应证件、施工组织方案等报送监理审批。3、施工方案的选择(1)机械选型根据施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结合我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并评估沉桩的可能性及保证试桩的测试,我公司选择了一台600t静压桩机,该种机型为步履行走机构,便于移位、对桩位,方便快捷,适于在本工程施工。(2)施工方案选择打、送桩要求:应认真记录桩入土深度和压力表读数。打桩时要严格按有关标准做好每米入土深度等原始记录,焊接接桩要作好焊接隐蔽记录,插桩时一定要让桩头对准地面桩位标志,然后用两台经纬仪在离打桩架15米以外成正交方向进行观察,也可在正交方向上设置两根吊坨垂线

35、进行观察校正,打桩机尚应配备一把长条水准尺,可随时测量桩身的垂直度,保证桩身的垂直度在5%。以内。送桩时一定要用水准仪严格控制送桩标高,其误差为5CM。焊接要求:桩要清除焊接范围的泥土等杂物,然后进行对称分段焊接,减小变形和残余应力。如有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缝应连续饱满。焊好后要清除焊渣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应补焊,只有经监理确认后方可继续施工。根据现场标高及0.00的情况,静压桩机需配备送桩器才能满足设计标高要求,送桩器的侧面应标明尺寸线,便于观察送桩深度。当桩被压入土层中一定深度或桩尖进入设计持力层一定深度后可以终止压桩。(3)工艺流程静压管桩施工主要包括场地整平、测量控制桩位、桩机就位平

36、整调平、压桩、桩顶标高的控制、开挖复测及测试。(二)主要项目施工技术措施1、静压管桩1、商品桩运到现场,要求堆放整齐,堆桩场地平整,根据桩强度,堆放高度不超过五层,管桩按支点位置放在垫枕上,层与层之间用垫木隔开,每层垫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各层垫木在同一垂直线上,堆垛时,必须在两侧打好防止滚垛的木楔,垫木不得用软垫木、腐朽木。2、管桩倒运:应轻吊轻放,严防碰撞,起吊吊点符合规范要求,起吊时钢索与桩的夹角应大于45。3、预检:我公司工作人员将在压桩前对进场的桩进行预检,外观有质量问题的桩不用。现场起桩、堆桩及起吊时应轻吊轻放,禁止互撞或与其它物体碰撞。临时堆放层数不超过三层。4、每根桩根据轴线进行

37、测放,并经监理复核后方可施工,并做好样桩保护工作。5、桩机就位前施工员和班组必须进行桩位复查,凡误差20MM应重新检测,待校正后方可施工。施工时必须控制桩的垂直度。6、静压桩前和电焊接桩前要用两台经纬仪在桩的相邻的两面作垂直度观察,确保桩身垂直。7、送桩时,经纬仪跟踪调整送桩器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值应0.5%。8、施工时按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各项记录。记录必须及时真实、齐全、清晰,要求逐项填写。9、桩位水平位置控制打桩前保持场地平整,送桩孔及时回填,打桩机配水平尺两根以确保打桩平稳,校对桩位准确后,再移机上位,插桩前,对样桩再次用仪器进行检查,确保桩位无偏差,桩尖对准样桩,参照经纬仪调桩至竖直方

38、可压桩。现场桩位定位常用小木桩(或钢筋),洒白灰来表示桩位,这种方法打压桩过程中,由于周转场地土壤被挤压,原标定的桩位常常发生移动,因此每根桩施工前要校核,以防桩位水平位移。10、桩身垂直度控制在打桩过程中,如果桩身不垂直,会导致偏心受压而桩身断裂,且引起桩水平位置偏差加大,施工将采取如下措施,机台操作员按桩机竖直悬针调平桩机,指挥员参照两台经纬仪(架在桩身机相邻两个方向桩长2倍处)及垂球指挥调下桩身使偏差不超过0.5%,并随时接受检查,接桩时上下节桩中心线必须在同一铅垂线上。上下两节桩之间因制桩施工的允许误差而出现的间隙用垫铁填实、焊牢。11电焊接桩接桩时,上下节桩必须接直、接牢。上下节桩的

39、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MM。桩接头焊接前,应用钢丝刷清理上、下桩节的端头板,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等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对称进行。焊接层数宜为三层,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后再施焊外一层。焊好后的接头应自然冷却,才可继续沉桩,自然冷却不应小于8分钟,严禁水冷和焊好即沉。12、桩顶标高控制施工前在场地周围建筑物上设置控制点,用水准仪测出自然地平标高,每根桩按图纸有关数据必须有两人分别进行计算和复核,准确计算出送桩深度,确认无误,方可标于送桩器上,确保桩顶标高偏差在规范内。(三)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1、静压管桩常见问题及

40、预防措施静压桩沉桩中的常见的工程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1、桩位偏位过大2、桩身倾斜。3、桩顶碎裂。4、桩身断裂。5、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控制要求。(1)桩位偏位1、测量放线有误,或放样小桩变位而未加以校核纠正。2、插桩“对中”误差较大。3、先施工的桩被挤动,特别是在软土层中,先施工的短小桩更容易跑位。4、打桩顺序不当,易引起桩顶偏位。5、孤石和其他坚硬障碍物可将管桩的桩尖和桩身挤向一旁。6、桩尖沿裸露岩石倾斜面滑移。7、两节或多节桩施工时,接桩不直,桩中心线成折线形,桩顶偏位。8、在软土地基上由于重型施工机械的偏压也易引起桩的偏位。(2)桩身倾斜1、施工场地不平;或地表松软,使打桩机倾斜;打桩机导杆

41、未校直。2、插桩不正,底桩倾斜率过大;或初入土时就发生倾斜。3、桩身弯曲度过大。4、桩顶与桩身中轴线不垂直。5、桩尖偏心不对中。6、桩垫不平,静压时会使桩顶面倾斜而造成桩身倾斜。7、遇到孤石或坚硬障碍物,使桩尖跑位桩身倾斜。8、接桩时上下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产生曲折。9、桩尖沿裸露岩石倾斜面滑移。10、先打的桩被挤斜,尤其是打桩顺序不当时更显得严重。11、先打的桩送桩太深,附近后打的桩会送桩孔的方向倾斜。12、大片密集桩群中,压桩时土体挤压邻桩。13、在软土地区施工,送桩器太大且送桩太深也会引起桩顶偏位或桩身倾斜。(3)桩顶碎裂1、桩的制作质量差,如桩身原材料质量差,制作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配

42、合比不当,水灰比控制不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离心制度不当等。2、管桩制作时,桩头严重跑浆,形成空洞。3、蒸汽养护时蒸养制度不当引起混凝土脆性破坏。4、桩身混凝土龄期不足。5、搬运、吊装、堆放过程中碰撞损坏。6、预应力主筋的墩头高出桩端面。7、没有桩垫或桩垫厚度不够,或桩垫未及时更换。8、送桩器尺寸不合适或倾斜时使桩头击碎。(4)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1、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桩端持力层不符,持力层顶面标高变化大,管桩长度不够。2、设计选择持力层不当,或设计承载力过高,无法将桩打至要求的持力层,以致打桩破损率大。3、沉桩时遇地下障碍物或厚度较大的硬夹层。4、桩头破坏或桩身断裂,无法继续沉桩。5、在较

43、厚的粘性土层中,沉桩中间间歇太长。6、布桩密集或打桩顺序不当,使后压的桩无法达到原先的设计深度。(5)桩身断裂1、在砂土层中施打开口预制管桩,下端桩身有发生劈裂的可能。2、遇到孤石和裸露的岩面仍硬压,桩尖尤其是平头十字型桩尖易击碎。3、平头桩尖部分嵌入岩层、部分仍在土层时也会引起桩尖易击碎。4、接桩时接头施工质量差引起接头开裂。5、多节桩的底桩沿倾斜岩面滑移时易使上面的接头开裂。6、电焊焊接时自然冷却时间不够,焊好后立即施打,焊缝遇水如淬火易脆裂。7、对接时接缝间隙只用少数钢板堵塞,锤击时传力集中引起接头破损。8、管桩制作时漏浆严重或管壁太薄。9、蒸养制度不当,桩身混凝土变脆。10、打桩时未加

44、桩垫或桩垫太薄,或未及时更换。11、压桩时夹具不当,夹力太大易将桩身夹坏。12、桩身自由段长细比过大,沉入时又遇到坚硬的土层时易使桩裂缝。13、沉桩完毕露出地面的余桩受施工机械碰撞易引起地面以下的桩身断裂。14、桩尖进入硬土层后倾斜过大,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而将桩身折断。15、桩在堆放、吊装和搬运过程中已产生裂缝或折断而在使用前又未加认真检验。三、土方开挖(一)机械土方开挖施工1、土方机械的选择建筑场地和基坑开挖,当面积和土方量较大时,为节约劳力,降低劳动强度,加快工程建设速度,一般采用机械化开挖方式,并采用先进的作业方法。机械开挖常用机械有:推土机、铲运机、单斗挖土机(包括正铲、反

45、铲、拉铲、抓铲等)、多斗挖土机、装载机等。土方施工机械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规模(开挖断面、范围大小和土方量)、不同工程对象、地质情况、土方机械的特点(技术性能、适应性)以及施工现场条件等而定。2、施工要点1)、机械开挖应根据工程规范、地下水位高低、施工机械条件、进度要求等合理的选用施工机械,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节省机械费用,加速工程进度。一般深度2m以内的大面积基坑开挖,宜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推土和装车;对长度和宽度均较大的大面积土方一次开挖,可用铲运机铲;对面积大且深的基础,多采用0.51.0m3斗容量的液压正铲挖掘;如操作面较狭窄,且有地下水,土的湿度大,可采用液压反铲挖掘机在停机面一次开挖;深

46、5m以上,宜分层开挖或开沟道用正铲挖掘机下入基坑分层开挖;对面积很大很深的设备基础基坑或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可采用多层接力开挖方法,土方用翻斗汽车运出;在地下水中挖土可用拉铲或抓铲、效率较高。2)、土方开挖应绘制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挖出的土方堆放地点等。绘制土方开挖图应尽可能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3)、大面积基础群基坑底标高不一,机械开挖次序一般采取先整片挖至一平均标高,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当一次开挖深度超过挖土机最大挖高度(5m以上)时,宜分二一三层开挖,并修筑10%15%坡道,以便挖土及运输车辆进出。4)、基坑边

47、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掏取运走。人工清土所占比例一般为1.5%-4%,修坡以厘米作限制误差。大基坑宜另配一台推土机清土、送土、运土。5)、挖掘机、运土汽车进出基坑的运输道路,应尽量利用基础一侧或两侧相邻的基础以后需开挖的部位,使它互相贯通作为车道,或利用提前挖除土方的地下设施部位作为相邻的几个基坑开挖地下运输通道,以减少挖土量。6)、对面积和深度均较大的基坑,通常采用分层挖土施工法,使用大型土方机械,在坑下作业。如为软土地基或在雨期施工,进入基坑行走需铺垫钢板或铺路基箱垫道。7)、对大型软土基坑,为减少分层挖运土方的复杂性,可采用

48、“接力挖土法”,它是利用两台或三台挖土机分别在基坑的不同标高处同时挖o一台在地表,两台在基坑不同标高的台阶上,边挖土边向上传递到上层由地表挖土机装车,用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地点。上部可用大型挖土机装车,中、下层可用液压中、小型挖土机,以便挖土、装车均衡作业,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再配以人工开挖修坡、找平。在基坑纵向两端设有道路出入口,上部汽车开行单向行驶。用本法开挖基坑,可一次挖到设计标高,一次完成,一般两层挖土可挖至IJ-IOm,三层挖土可挖至J-15m左右,可避免将载重汽车开进基坑装土,运土作业,工作条件好,效率高,并可降低成本。8)、对某些面积不大,深度较大的基坑,一般亦宜尽量利用挖土机开挖,不开或少坡道,采用机械接力挖运土方法和人工与机械合理的配合挖土,最后用搭枕木垛的方法,使挖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