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下的昆虫》教学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3186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大镜下的昆虫》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放大镜下的昆虫》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放大镜下的昆虫》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放大镜下的昆虫》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放大镜下的昆虫》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大镜下的昆虫》教学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大镜下的昆虫》教学设计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设计整个课堂设计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通过学生观看动画创设情境,在主题网站里查找资料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采用多种朗读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科学概念 1、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物体细节。 2、用图文法可以记录自己的发现。过程与方法 1、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2、在白纸上用文字和绘图来记录自己的发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 2、培养观察昆

2、虫的兴趣。二、教材及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第二部分是“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本课教学的最大疑难在于,城市中的学习环境很难为学生提供充足多样的观察资源。而这个瓶颈恰恰是教学重点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选择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观察方式来完成教学。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现在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昆虫

3、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科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活动,淡化分析性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上网收集、整理、运用信息,以及在学习小组中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在主动实践中积累、感悟,培养语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利用网络,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2、自主选择喜欢的事例,分成学习小组,

4、 每个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资源,分工合作,通过讨论,自主释疑,进行合作探究学习。3、利用科学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比如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4、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补充学生知识量,完成课堂内向课堂外的拓展。5、采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观察方式。五、教学多媒体设计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六、教学准备1、网络教室2、主题学习网站3、分组准备:放大镜、课前饲养的蚂蚁、蚜虫、草蛉等昆虫七、教学过程与分析教学程序教学网站呈现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主题学习网站引入 课前活动:1、 浏览几张关于虫子的图片。2、 尝试着给网站中的虫子分分类。

5、导入教学:1、陈述:昆虫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家族,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昆虫学家法布尔在他的作品昆虫记里面描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昆虫。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利用放大镜来研究昆虫。1、浏览教师提供的图片。2、对网站提供的资源进行分类。3、聆听教师讲述。课前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研究氛围,做好知识铺垫。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对自身知识基础的回顾。揭示问题学习新课温故知新拓展学习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主题学习网站-虫虫游戏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主题学习网站-各种各样的小虫用电子放大镜来观察图片图文记录法: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主题学习网站-阅读资料新授一、认识昆虫的特征。1、小游戏:拼拼看。要求:用游戏中提供

6、的器官来拼出一只蜜蜂。2、教师巡视指导。3、反馈与纠正。4、认识昆虫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各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有的有1-2对翅膀,有的翅膀退化。二、识别和判断。1、小游戏:识别昆虫要求:在游戏给定的时间里,对看见的虫子做出“是否昆虫”的正确判断。2、反馈与纠正。3、观察(网站资源):观察各种各样的小虫。4、思考: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5、讨论与交流反馈。三、用放大镜来观察。1、(取出事先准备的蚂蚁活体)观察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几种昆虫,首先是蚂蚁。观察:蚂蚁之间是怎样交流的?观察:蚂蚁的头部是什么样子?推荐放大镜工具,辅助观察。2、讨论与交流反馈。3、观察

7、:蚜虫和草蛉。蚜虫和草蛉是什么样子的?草蛉怎样捕捉蚜虫?4、讨论与交流反馈。5、浏览网站资料,借助虚拟电子放大镜来观察。放大镜下的苍蝇复眼蝴蝶翅膀上的鳞片蜻蜓的身体蟋蟀的身体四、用图文法来记录我们的发现。1、认识图文法。2、用图文法记录自己的发现。3、班级小展览。巩固与拓展一、拓展阅读1、阅读老师提供的文字材料。2、讨论与交流。3、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利用放大镜观察了不少昆虫,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我们像法布尔那样,用图文记录法记录了自己看到的东西,希望大家把这些研究方法学会,用在更广泛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下课。1、游戏:网站中的拼蜜蜂小游戏。2、聆听:昆虫的外形特征。3、游戏:网站中的

8、“识别昆虫”小游戏。4、浏览:网站中的20余种小虫。思考问题。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看法。观察蚂蚁。讨论交流。观察草蛉与蚜虫。讨论与交流。借助虚拟放大镜做更加广泛的观察。用图文记录法来记录自己的发现。作业交流与展示。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讨论与交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在游戏的基础上感受昆虫的外形特征。巩固新的认知。用更加广泛全面的材料去帮助学生巩固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身边可用的材料进行实物观察,尊重真实的科学探究精神。借助虚拟材料进行更加广泛的观察,拓展课堂的时空局限,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图文记录法是科学观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一个基础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有效

9、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研究兴趣,有效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反思放大镜是探究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常用工具。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用放大镜来观察蚂蚁、蚜虫和草蛉,再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来观察更多的观察对象,希望使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发现运用”的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谐的提高和发展。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使用工具来观察物体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真切的体会到使用工具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模拟技术实际上已经比较完美地突破了教学中观察对象不足的瓶颈。本课使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计算机房和实验室在我的学校并没有进行有机的整合。因此,这也是摆在教学实践中的又一个课题,怎样利用好,保护好计算机房进行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在后面的教学研究中我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七、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活动一:认识与了解昆虫活动二:昆虫的身体构造活动三:用图文法来记录八、教学流程图设计学 生教 师学习网站指导评价实验感知查阅交流知识能力意识情感学习目标实物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